APP下载

植根红色沃土 培育童心向党

2022-03-24本刊编辑部

源流 2022年1期
关键词:进校园爱国主义红色

本刊编辑部

最近,在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课堂上,一位女教师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相关言论引起网友愤怒。她在课堂上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说什么“当年的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了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这个‘30万只是一个中国历史小说写作的一个‘概述”。

这样的言论,肯定是错误的。这位老师随后也被学校开除了。但不能不让人警醒,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抓实青少年儿童党史学习教育,是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极其重要的一环。校园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校园同样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可见,把红色文化带进校园,在学生内心深处播撒下“红色”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2021年11月中旬,本刊把“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第一站放在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的揭东举行,取得了热烈的反响(详见本期报道)。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媒体推动,校园响应”这种新模式,秉承“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做好价值引领,传承历史文化根脉,推动红色基因进课堂、入家教、育新人,推进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这种做法是一种创新,既动员了社会力量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同时,又发挥媒体的特殊作用,为校园搭建与社会双向沟通的平台,学生们通过“小记者”这个角色,把愛国之情和报国之志通过手中的笔抒发出来;同时,又通过阅读刊物,更深入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见闻,了解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增强了爱国自信。

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都离不开“走进校园”和“走出校园”,更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发力。我们诚挚地希望各地共同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使之常态化、制度化,用红色精神哺育孩子们的成长,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忧国忧民意识,培养孩子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思想意识,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初心与目的。

猜你喜欢

进校园爱国主义红色
红色是什么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红色在哪里?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追忆红色浪漫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