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应用研究
2022-03-23陈晨
陈 晨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提出新挑战,海量的信息输出与筛选,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可视化,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与需求,同时也标志着理论课教学的全面改革创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适应视觉媒体的发展形势,不断深入探究可视化教学路径,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内涵与要求
(一) 内涵
高校思政课可视化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利用可视化工具展开知识教学和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方法,以充分凸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与现代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多边性,即在教学中,不再局限于教师单向知识教授,而是要求学生、师生多边互动实现教育目标。
(二) 要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可视化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其一,把握可视化教学规律。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需立足于理论知识体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厘清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保证学生学习理解和吸收。其二,提高可视化教学的互动性。在生生互动中,要考虑尊重和理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亲和力和感染力。其三,坚持可视化教学的辅助性,即保留传统教学形式,利用可视化来教学提高效果。在可视化教学的辅助下,将难以讲解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的意义
(一) 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将可视化教学运用于讲政治理论课实施过程中,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图像语言,不仅降低了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实现了各知识点的相互串联,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展现给大学生。这样既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知识探索,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并且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现有的知识体系,结合教师讲解的新内容,自主运用可视化教学工具进行知识图形的绘制,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继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增强知识的掌握度。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诉求以及知识探究结果,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增强可视化教学的应用效果。
(二) 有助于整合思政教学内容
思政理论课各项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侧面反映了理论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这要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避免切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通过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接受。然而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视化教学[1],能够有效实现各项知识内容的有机衔接与整合,构建完整且具有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将零散的知识以整体形式为学生呈现。可视化的思政理论知识呈现,能够使学生清晰和明确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视化教学,并非将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串联,而是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联结,并将重点难点内容突出。完整的思政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知识吸收度以及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 创新了思政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总体教育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总称[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涵盖大量理论知识,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能否实现理论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应用的过程中[2],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视觉表征手段,如概念图、思维图、视频、动画等,将不同类型的思政理论知识,以差异的可视化工具进行呈现,促使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并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媒体互动、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沟通,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同时有助于实现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应用策略
(一) 树立可视化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改变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十分单一和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教学方法,同时将视觉与语言表达充分结合,使传递的内容更加丰富,最主要的是转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思维范式[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视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理论知识的渗透,同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期以来,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均为教师单一理论输出,学生则进行知识的记忆,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着客体地位,不利于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化改革,要求在理论课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学的着力点。教学不只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与感悟。因此,基于可视化教学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创新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3],要注重打造多维互动空间,从教师单向输出转化为师生多项互动,构建动态化的思政理论课堂,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使理论知识在探究中内化。可视化教学要求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利用视觉信息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完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规划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并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2],提高其理论课堂的参与度。另外还有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应用在可视化教学中,将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巩固教学效果。
(二) 运用可视化教学方法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运用其作为技术支持[1]。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示的方法,将一些理论知识的概念和原理呈现出来,还可以运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影像资料,将理解难度较高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化、清晰化、具体化的表达形式,切实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视频、音频及动画等影像资料,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可视化教学设计与运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充分发挥视频动画等影像资料的特点和优势,在避免可视化教学形式主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视觉符号,将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抗日战争侵略与反抗、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近现代的探索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清晰直观的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同时能够使其主动探究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内容,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4]。在选择视觉符号的过程中,要注重符号的可理解性、清晰性以及可视性,让学生在参与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内在含义,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论联合实际。
(三) 提高可视化教学能力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能力转型的过程中,要顺应社会变迁,从传统向现代视觉进行转变。基于可视化教学的具体要求,需思政理论课教师熟练运用可视化技术,对思政理论课教学进行设计与整合,并对教学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和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高校教育中逐渐普及,对教师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使用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增强相关技术的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可视化教学,使思政理论课教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在可视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注意避免视觉符号的随意使用,否则会导致学生认知肤浅、学习态度浮躁,形成负面效应。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还应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灵活地驾驭思政课堂,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审美修养与艺术情趣。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视觉素养,同样会在可视化教学中对学生形成影响。所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在加强本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视觉素养水平,实现知识与精神的融合,更好地实现思政理论课可视化教学目标。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同样应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可视化教学能力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方法,切实提高其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与综合能力,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理论课师资队伍,促进可视化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与有效性,必须要推动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可视化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运用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可视化教学理念、运用可视化教学方法、提高可视化教学能力等策略,充分发挥可视化工具的诸多优势,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需求,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