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模式研究
2022-03-23崔芮铭,郭立亚
2022年6月共青团中央和农业农村部联合部署2022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强调要重点围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村合作社带头人等乡村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户”青年等青年群体开展培训。此次部署定位精准、方向明确,充分肯定了高素质青年农民在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青年农民培育是擦亮振兴“底色”、助推“三农”工作向纵深迈进的必要之举。
以提升生产和经营能力为主线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模式。人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实现农民的职业化和高素质化,为乡村培养高素质青年农民,既是发展现代农业应当深思的重大问题,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考虑的现实问题。当前各地的青年农民培育普遍以短期培训为主,针对广大青年农民生产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各地需聚焦青年农民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制定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目标,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青年农民培育模式。以淮北市打造的“田间学校”高素质青年农民培养模式为例。淮北市以政府为主导,汇聚了企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多方力量,重点培养和强化青年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淮北“田间学校”集中整合政策法规、经营管理、专业技能等课程资源,围绕强化青年农民的生产管理技能和机械化信息化应用能力开发了“固定课堂”“田地课堂”“线上课堂”和“流动课堂”4个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融合的课堂,为当地青年变身具备核心能力的高素质农民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淮北“田间学校”共培育青年农民技术能手、管理人才1 069人,有效补齐了当地青年农民队伍综合素质低的短板。
以产业对接为主线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模式。如今城乡融合步伐加快,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形成,各地应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制定培育方案,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介的12个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案例中,“烟台模式”呈现了基于产业对接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的“高光时刻”。烟台立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探索形成“三段三化管理组合”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三段”指育前育中育后三个阶段,“三化”指管理军事化、培训精准化、档案规范化。育前调研摸底,直面区域产业特点和学员发展要求;育中配合“三化”管理抓紧抓实塑化产业发展能力、内化带动农民能力等关键课程教学,同时配合分类型、分产业、分层次、分时段培训,强化青年农民引领产业发展,拉动产业聚集能力;育后做好服务指导和帮扶延伸,持续培养高素质青年骨干农民队伍,为产业振兴储备丰富人力资本。“烟台模式”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农技能人、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等青年农民已成为乡村新业态的先行者,为当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此外,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也应发挥多角度全方位育人,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优势,借助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形式带动区域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探索紧贴产业、多方协同且具有推广性和示范性的育人模式,切实解决“学用脱节”难题。
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青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聚焦乡村振兴人才要求,有力促进农业增效,既是乡村人才振兴持续发力的集中表现,也是乡村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工作应持续发力、厚积薄发,让青年农民成为有知识、有技术的“新标签”,努力做到为人才振兴添活力、为产业振兴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