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022-12-06何羽丰陈廷贵
何羽丰,陈廷贵,2※,杨 杨
(1.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2.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3.上海海洋大学文化与法律学院,上海 201306)
0 引言
长江作为横跨我国东、中、西部的世界第三长河,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健康安全,确保长江经济带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屏障。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及高强度水电开发造成的资源衰竭、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和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为长江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1,2]。为缓解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国家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从2020年底以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行十年禁捕,2021年3月生效的《长江保护法》进一步保证了十年禁捕政策的法律地位。长江流域十年禁捕补偿政策禁止渔民捕捞作业,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实现“退渔还水”,是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后国家实施的又一个大型生态保护补偿工程。长江流域数十万捕捞渔民退出捕捞后失去原有生计手段,面临生计断裂风险,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禁捕补偿政策的满意度。作为禁捕补偿政策的直接利益相关者,退捕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到政策实施成效。
当前关于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业[3-5]、林业[6,7]和畜牧业[8,9]等领域,在渔业生态补偿方面,仅有少部分学者从禁捕补偿标准测算,渔民退捕意愿和政策问题等维度对长江禁捕补偿政策进行分析[10-13]。不同领域研究结果的差异说明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及背后作用机理的复杂性。从研究方法上看,现有研究主要通过Probit回归、Logit回归和OLS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多检验单一要素的边际净效应,而忽视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虽然不同因素对政策满意度高低均有其“净效应”,但多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也可能产生替代或互补作用。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高低是多种因素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传统回归分析探索单因素的净效应无法完全解释这种因果复杂性问题[14]。
基于此,文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退捕渔户对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该文的学术边际贡献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于以往对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净效应”的分析研究,该文首次从组态视角出发,尝试探究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背后条件间的复杂互动本质,挖掘影响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条件组合模式,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合效应”,识别出不同组合模式中的核心条件,探讨有效提升政策满意度的最佳策略,丰富了现有生态补偿研究的分析方法。二是从渔业生态补偿视角出发,为渔业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观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可选的分析框架,拓展了生态补偿的研究领域和内容。该研究能够为禁捕补偿政策的主观绩效提升和后期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其他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1 研究框架
目前关于渔业生态补偿的研究尚不多见,但诸如草原、林业、耕地等领域生态补偿的研究积累较为丰富,长江禁捕补偿政策作为一项典型的公共政策与其有许多共性之处,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借鉴。在禁捕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渔民既是实践者,亦是检验者,其满意度与政策绩效息息相关。通过对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渔民视角出发,分别选取生态认知、政策认同、信息掌握、补贴时效、生计资本和生计结果作为影响长江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条件变量,将政策满意度作为结果变量,以组态匹配为分析视角,构建分析框架(图1)。
图1 分析框架
1.1 生态认知
该变量被解释为退捕渔民对长江渔业资源状况的认知水平。研究表明,生态保护意识强烈的农户会经常关注生态环保信息,其生态认知度相对于其他农户更高[15]。退捕渔民对长江渔业资源状况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生态保护意识,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渔民对长江禁捕政策实施的主观感受。尚燕[16]在研究中发现居民环保观念越高,越能意识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具体而言,认为生态环境重要的渔民会更积极的配合、参与到禁捕工作的实践中去。感受到长江资源衰退严重的渔民更有意愿改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这也会对禁捕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推动作用[17]。
1.2 政策认同
该变量被解释为渔民对禁捕政策实施的认同程度,即实施禁捕政策的必要性。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达4 300余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对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各种非法捕捞方式屡禁不止,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常规的禁渔期、禁渔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长江禁捕政策的实施成为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举措。了解渔民对政策实施的认同程度是研究渔民对禁捕政策评价的重要步骤,将有助于提升禁捕政策的实施效果[18,19]。
1.3 信息掌握
该变量被解释为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的了解程度。渔民对政策了解程度可以反映政策宣传效果。政策宣传效果越好,渔民对政策了解度越高,一方面可以帮助渔民加深对禁捕政策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会使渔民获得被尊重感,进而影响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的主观感受[20]。农户对公共政策的了解程度不仅会对政策实施的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21-23],还能提高农户对公共政策的参与意愿[24],进而提升政策实施效率。
1.4 补贴时效
该变量被解释为渔民对补偿资金发放及时程度的主观感受。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实行“地方为主中央奖补”的财政补助方式,补贴内容主要包括回收渔民捕捞权、专用生产设备报废、退捕渔民临时生活补助、社会保障等。其中退捕渔民临时生活补助、社会保障等相关工作所需资金由各地方结合现有政策资金渠道解决,渔民捕捞权回收和专用生产设备报废由中央财政采取一次性补助方式直接发放到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刘子飞、于法稳[25]就补偿方式问题分析指出,交易成本低、操作性强的补偿方式是生态补偿能否有效、持续实施的关键。现金直接补偿作为“看得见、易接受、见效快”的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的及时发放可以为渔民在退捕后的“待业期”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并起到良好过渡作用。。
1.5 生计资本
英国海外发展部(the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于2000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方法[26,27]。生计资本作为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核心内容,是农户获取积极生计结果的基础,必然会影响到农户对公共政策的主观态度,如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会显著影响农田补偿的政策绩效[28],自然资本对农田补偿和农地流转政策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28,29],而人力资本则是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30]。对于农户生计资本水平评价应该从自然、金融、物质、人力和社会资本五方面进行,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具体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与完善[31]。该文将生计资本整合为一个综合指标作为影响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前因条件之一。
1.6 生计结果
农户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改善是生态补偿政策成功实施的关键保障,也是政策绩效评估的重要因素[32,33]。禁捕政策实施后,近30万退捕渔民失去原有生计手段,新的生计策略将进一步导致生计结果发生变化。除补偿资金发放规定外,禁捕补偿方案还对退捕渔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指导培训,危房改造和渔民安置等生活保障措施做出明确要求。渔民生活水平的变化状况直接反映了禁捕补偿政策相关工作的实施成效,必将影响到渔民对政策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是个体对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总结,亦是个体获得心理和物质上的福利[34]。作为影响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前因条件之一,该文中生计结果被解释为退捕后渔民的生活质量的变化状况。
综上,生态认知和政策认同代表渔民对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客观状况以及禁捕政策的认识,信息掌握体现禁捕政策实施内容公开透明程度,补贴时效是政府实施禁捕政策的效率表征,生计资本和生计结果是禁捕政策在渔民身上的结果体现,6个条件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组态视角下,这6个变量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并非相互独立,而是通过联动匹配方式协同发挥作用[35]。文章尝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将退捕渔民作为研究案例,探讨上述6个变量对长江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联合效应,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互动关系。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数据来源
该文选取率先完成禁捕工作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调研组通过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分别于2019年1月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3县10村和2019年8月对湖北省洪湖流域2县6村完成退捕渔民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其中贵州赤水河120份,湖北洪湖59份,样本有效率为89.85%。
2.2 研究方法
该文尝试在组态视角的基础上分析长江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背后的多元驱动机制,因此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进行实证检验。QCA于20世纪80年代由Ragin[36]提出,运用布尔运算来实现对案例的充分比较和分析。通过不同案例之间比较,可以找出不同条件的匹配模式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条件变量的哪些组态可以导致结果变量出现?哪些条件组态又会导致结果变量的消失”,从而进一步在承认“因果不对称性”的前提下识别不同条件要素间的互动过程对指定结果要素的“联合效应”[37,38]。相较于传统回归方法对单个因素“净效应”探索的定量研究和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定性研究,该方法的优势在于:第一,QCA方法能够将统计方法的系统性量化分析与定性研究方法对实际研究现象的深入了解相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实证结果的外部推广度和扩展对特定问题的理论解释维度。第二,在“因果不对称”的逻辑前提下,QCA方法能够识别出具有同等效应的条件组态,阐明在不同条件下导致相同结果产生的差异化驱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条件间的匹配替代关系[35,39]。目前,QCA已被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40-45]。
定性比较分析包括清晰集(crisp set)定性比较分析、模糊集(fuzzy set)定性比较分析和多值集(multi-value)定性比较分析。相比于其他两种类型分析技术,fsQCA能够进一步处理有关程度变化或部分隶属问题[37]。该研究所采用的问卷数据多为五分量表数据,因此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更能捕捉到前因条件在不同水平程度上带来的细微影响。
2.3 数据与校准
在fsQCA中,每一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都分别视为一个集合,每一案例在这些集合中均有介于0~1之间的隶属分数,它代表不同案例属于某集合的程度,越接近于1则表明隶属度越高;当小于0.5但大于0时则代表比较隶属于某集合但弱隶属于该集合;当隶属分数为0时表示完全不隶属于某集合。隶属分数通过数据校准给予赋值,包括直接校准法和间接校准法。其中直接校准法根据完全不隶属、定性交叉点和完全隶属3个定性锚点的相关数值进行数据校准;间接校准法则基于主观知识将案例分为不同隶属级别后,指定这些不同级别的隶属分数并进行优化[14,46]。该研究中,依据各变量和结果的数据类型差异,对连续型变量生计资本采用直接校准法,对政策满意度、政策认同、生态认知、补贴时效和生计结果等五分量表变量采用间接校准法进行模糊集隶属分数校准。
2.3.1 结果变量
该研究关注的重点为退捕渔民对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满意度。依据Ragin[46]间接校准法,根据渔民对政策满意度的差异,将问卷结果转换为模糊集隶属分数:“非常不满意”赋值为0,“比较不满意”赋值为“0.25”“基本满意”赋值为0.5,“比较满意”赋值为0.75,“非常满意”赋值为1。
2.3.2 条件变量
生计资本。该变量以对退捕渔民生计资本综合评估结果为基础,以样本数据的95%(完全隶属),50%(定性交叉点)和5%(完全不隶属)分位数取值为校准锚点,采用直接校准法对变量数据进行校准[47]。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测量指标进行得分赋值及权重确定(表1)。为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使指标权重设置更加客观合理,拟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表1 生计资本评价指标
式(1)至(4)中,pij为第j个指标下第i个渔民的特征比重,ej为第j个指标的熵值,wj为第j个指标的熵权系数,si为第i个渔民的生计资本综合得分,xij为第i个渔民第j个指标的得分赋值。
得出渔民生计资本综合得分后,采用直接校准法,分别以综合得分的95%分位数数值(3.46)作为完全隶属的阈值,5%分位数数值(1.6)作为完全不隶属阈值,50%分位数数值(2.3)为交叉点进行数据校准。其余条件变量采用间接校准法进行校准,见表2。
表2 条件变量数据校准
3 数据分析与实证结果
3.1 必要条件分析
在进行条件组态分析前,首先对各条件变量逐一进行必要性检验。一致性水平作为衡量必要条件的重要标准,计算公式为:
式(5)中,Xi表示个体i在组合X中的隶属度,Yi表示个体i在结果Y中的隶属度。一致性取值范围为0~1,一般而言,当条件变量的一致性大于0.9时则认为该条件变量是结果的必要条件,在后续组态分析中将该变量予以剔除[46]。使用fsQCA 3.0软件分别对各条件变量必要性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对高政策满意度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显示,除政策实施必要性认同度外,其他条件变量的一致性均低于0.9,表明政策认同可能是解释高政策满意度的必要条件;在对低政策满意度必要性条件分析中,生计结果的缺失为解释低政策满意度的必要条件。这表明对政策满意度高的渔民往往都具有较高的政策认同度,而具有低政策满意度的渔民生活水平在退捕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这并不代表只要渔民的政策认同度高或生计结果下降就会对政策产生高或低满意度,需要同时考虑其他要素的构型组合。在后续组态分析中分别将政策认同和生计结果两个变量予以剔除[37]。
表3 条件变量必要性检验
3.2 条件组态结果
在进行充分条件组态分析时,该文首先分析讨论高满意度的条件组合模式,其次分析导致低政策满意度的原因组合,并将二者进行相互对比验证。fsQCA 3.0分析中会输出3种复杂程度不同的解,即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该文以中间解作为呈现结果,并辅之以简约解[14]。
3.2.1 高满意度条件组态
表4呈现了用以解释高政策满意度的两种条件组态,分析时,将一致性阈值设置为0.8,案例频数阈值设置为2[46,48,49],每一纵列代表一种可能的条件组态。“●”表明条件存在,即条件变量隶属度较高。大圆为核心条件,即同时存在于简约解和中间解中的条件;小圆为辅助条件,即仅存在于中间解中的条件。“—”表示该条件变量的存在与否对结果无关紧要。表4表明每种组态的一致性和解的一致性均高于可接受的最低标准0.8[49]。其中,解的一致性为0.851,表明在所有满足这两类条件组态的调研对象中,有85.1%的案例具有较高的政策满意度。解的覆盖度为0.691,表明这两类条件组态可以解释69.1%的高满意度案例。
表4 高满意度的前因条件组态
具体来说,在组态1中,信息掌握和补贴时效在引致高满意度的结果中共同发挥了核心作用,表明相比其他条件,信息掌握和补贴时效对高政策满意度而言更加重要。此外,生计资本的存在发挥了辅助作用。组态1的覆盖度和唯一覆盖度分别为0.548和0.107,表明该组态能够解释54.8%的高满意度案例,有10.7%的高满意度案例仅能被这种组态解释。
与组态1相同,信息掌握和补贴时效在组态2中亦是引致高满意度的核心条件。但辅助条件与组态1有所差异,生态认知的存在发挥了辅助作用。组态2的覆盖度和唯一覆盖度分别为0.583和0.143,表明该组态能够解释58.3%的高满意度案例,有14.3%的高满意度案例仅能被这种组态解释。
3.2.2 低满意度条件组态
在生计资本、信息掌握和政策认同等多个因素的复杂影响下,通过分析得出导致低政策满意度的4种条件组态(一致性阈值设置为0.8,案例频数阈值设置为2)。如表5所示,“●”表明条件存在,即条件变量隶属度较高;“○”表明条件缺失,即条件变量隶属度较低。大圆为核心条件,小圆为辅助条件,“—”表示条件变量的存在与否对结果无关紧要。
表5 低满意度的前因条件组态
由表5可知,每种组态的一致性和总体一致性均高于可接受的最低标准0.8[49]。其中,解的一致性为0.856,表明在所有满足这4种条件组态的调研对象中,有85.6%的案例表现为对禁捕政策满意度较低。解的覆盖度为0.671,表明这4类条件组态可以解释67.1%的低满意度案例。
组态3中,补贴时效的缺失在该组态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而生计资本和生态认知的存在发挥了辅助作用。该组态的覆盖度和唯一覆盖度分别为0.333和0.085,表明该组态能够解释33.3%的低满意度案例,有8.5%的低满意度案例仅能被这种组态解释。
对组态4而言,生计资本和补贴时效的缺失以及信息掌握和政策认同的存在可以作为解释低满意度的又一条件组态。其中,补贴时效的缺失在该路径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其他3个变量为辅助条件。该组态的覆盖度和唯一覆盖度分别为0.330和0.055,表明有33%的低满意度案例能被该组态解释,有5.5%的案例仅能被组态4解释。
组态5中,生计资本、信息掌握、政策认同和补贴时效的共同缺失可以用于解释低满意度的案例。其中,信息掌握和补贴时效的缺失是导致低满意度的核心条件,其他两个条件为辅助条件。该组态的覆盖度和唯一覆盖度分别为0.311和0.040,表明组态5能够解释31.1%的低满意度案例,有4%的低满意度案例仅能被这种组态解释。
组态6表明,生计资本和信息掌握的缺失以及政策认同和生态认知的存在亦可用于解释部分低满意度案例。其中,信息掌握的缺失为核心条件,生计资本的缺失、政策认同和生态认知的存在在该条件组态中发挥了辅助作用。组态6的覆盖度和唯一覆盖度分别为0.434和0.142,表明该组态能解释43.4%的低满意度案例,有14.2%的案例仅能被这种组态解释。
3.3 组态效应分析
在引致高政策满意度的两种条件组态中,信息掌握和补贴时效均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其内涵可以解释为,对于拥有较高生计资本或生态认知水平的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内容充分了解的同时,补偿资金的及时发放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其政策满意度,说明信息掌握和补贴时效是影响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支持组态1和组态2的所有案例均为赤水河流域退捕渔民,这得益于流域内各地方政府细致的群众工作和补偿资金发放效率。在禁捕补偿政策实施期间,赤水河流域各级政府入户遍访,针对退捕渔民家庭情况及需求展开深度调研,通过座谈会、宣讲会、渔民代表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并取得良好成效,在掌握渔民基本诉求的同时使渔民对禁捕政策得到充分认识。此外,赤水河流域补偿经费主要由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生态补偿资金拨付,以项目形式进行管理,并通过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下达,且资金充足,大幅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所有退捕渔民补偿资金都能够按时足额发放。这也印证了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的了解程度和补偿资金发放时效在引致高政策满意度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生计资本和生态认知分别作为辅助条件出现在引致高政策满意度的两种条件组态中。张瑶[50]等在生态认知和生计资本对草原保护意愿影响研究中发现二者均会对农户的草原保护意愿产生正向积极影响,但生态认知的影响显著高于生计资本,表明农户更加关注政策实施所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赤水河流域退捕渔民多为兼职渔民,自身具有一定资本积累,多数渔民拥有基础社保,生活能够得到基本保障。生计资本积累过程是动态且复杂的,积累的难易程度会受到如政府政策、制度等外生因素及渔民自身特性及资源禀赋等内生因素影响[51,52]。与之相比,生态认知的提高则可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力度等外部措施进行干预[15]。根据条件因素的可控性,组态2更适合成为有效提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可行性选择。
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重要性在低满意度条件组态结果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观察发现,引致低政策满意度的4种组态所包含的案例多为洪湖流域退捕渔民。在低满意度条件组态中,补贴时效的缺失均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组态3、4、5中。组态3和组态4表明,即使渔民拥有较高的生计资本和生态环保理念,或对政策了解程度和必要性认知水平较高,补偿资金发放的不及时依然会导致渔民对政策实施产生不满。洪湖流域渔民于2018年初已全部退捕上岸,截止2019年7月,除每月过渡期生活补助外,渔船渔具、捕捞权回收等补偿金发放尚未落实。禁捕政策的实施使退捕渔民失去原有生计手段,在寻找到新的生计手段之前的“待业期”,补偿资金成为多数渔民维持生计、转产转业的重要保障。补偿金发放不及时使得渔民无法维持原有的生计水平,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对政策实施产生消极情绪。组态4和组态5的比较表明,对于生计资本水平较低的渔民,当补偿资金发放不及时,信息掌握和政策认同存在的组合可以和二者缺失的组合相互替代。具体理解为,由于生计资本的匮乏导致生计脆弱性明显增加[53],而补偿资金发放滞后进一步降低了退捕渔民原有生计水平。因此,无论渔民对政策了解度和必要性认知度的高低与否,都会使其对政策产生消极态度,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补贴时效的重要性。
信息掌握作为影响政策满意度的另一关键因素,在组态6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具体来说,当渔民对禁捕政策了解不足时,即使拥有较高的政策认同度和生态认知水平,其对禁捕补偿政策的满意度依然较低。且该组态的案例覆盖率为0.434,高于其余3种组态,说明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政策低满意度的又一主要原因。洪湖流域在退捕完成后,于2019年底才正式出台具体补偿工作方案,存在滞后性。此外,调研发现禁捕政策宣传多以社区宣传栏、传单等传统线下方式进行,宣传渠道较少,且多数渔民受教育水平有限,政策解读存在障碍,而长期在外作业务工的渔民亦无法及时获取一手信息。当宣传工作不到位时,渔民对政策内容了解程度有限,只能选择“被动接受”,造成渔民的被尊重感缺失,极易产生消极的政策主观感受[20]。通过对渔民的访谈得知,接近一半的被访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只是持着因为“政府要求做”,所以“不得不遵循”的被强制理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该文借助组态视角,以赤水河流域和洪湖流域退捕渔民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生态认知、政策认同、信息掌握、补贴时效、生计资本和生计结果6个变量与政策满意度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展开了探索性研究。结论如下。
(1)政策认同和生计结果的缺失分别为解释禁捕补偿政策高满意度和低满意度的必要条件。
(2)存在引致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两种条件组态:生计资本*信息掌握*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补贴时效*生态认知。其中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是影响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提高禁捕政策满意度中发挥核心作用,生计资本和生态认知在各自组态中发挥辅助作用。
(3)存在4种引致低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条件组态,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缺失在各自组态中均发挥了核心作用,进一步验证了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重要性。
(4)综合而言,根据条件因素的可控性,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提高补偿资金发放时效是有效提升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最佳策略。
4.2 建议
(1)加大生态补偿政策宣传力度,普及生态补偿相关知识。生计资本作为渔民自身固有禀赋条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快速增长。基于引致高政策政策满意度的两种组态“殊途同归”的效果,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以提高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了解度,通过普及生态补偿知识以增强渔民生态认知水平。以线上线下宣传并行为原则,除社区公告栏、传单、横幅、等传统宣传方式外,还可通过“两微一端”等媒体社交软件进行生态补偿知识宣传,实时更新公开禁捕工作的实施动态,拓宽渔民的信息获取渠道,提升渔民被尊重感。
(2)加强补偿资金发放效率,优化补偿资金发放流程。具体可以通过创新补偿到户机制,统一发放方式,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等方式,使补偿资金早日惠及于民,压缩生计断裂期。
(3)坚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加强补偿资金发放时效的工作并行。生计资本、补贴时效、信息掌握、生态认知多重条件并发协同效应的存在揭示出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对政策宣传和补偿资金发放工作的“两手抓”是提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