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2022-03-23汪峻峰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快体系建设,着力把正在推进的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向“大有作为”的实践阶段迈进。农村职业教育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的重要力量,其功能定向应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各领域、各要素需求,尽快建立健全符合乡村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建设“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顺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农村职业教育未扎根乡村特殊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实践与现实脱节等现实困顿极大地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应及时进行内部改革,瞄准乡村振兴所需的技术人才、生产经营人才、公共服务人才、基层治理人才应达到的综合素养,革新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构建服务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深入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为例,近年来该县直面乡村产业亟须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严重脱节缺乏等困境,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激发农村职业教育内生动力,着力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及资源,引进知名职业教育集团,将职教改革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和行动,构建起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绿春县积极整合当地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资源,构建起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相契合,包括园艺技术、农产品物流管理、智慧农业、现代服务等在内的专业群,实现了对工程人才、管理人才和治理人才的贯通培养,满足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需求。同时,绿春县还依托上海市长宁区帮扶优势,孵化了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等特色骨干专业群,解决了当地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培养契合度低等问题,提升了当地职业教育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适应性。
创建“科教创”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消除广大农村地区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恐惧”,提升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机械、新兴业态的适应能力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更不离开科研、教育、创业指导等组成的一体化融合服务体系的支撑。农村职业教育应主动承担满足乡村社会发展需求的重任,引进先进农业现代化设备,依托教研资源和专业群建设搭建育种基地、创业平台,为农民提供生产教学、关键技术及管理经验推广、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实现由“说明书式”的教学到“手把手式”传授的过渡,从而通过创建“科教创”一体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职业教育的供给能力和人才培养与乡村建设的契合度。以苏州农业技术学院构建的“科教创”一体化服务体系为例,该院紧跟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方向,自主转职能、提效能,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通过构建“科教创”一体化服务体系零距离对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近年来,借助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校地、校企合作,苏州农业技术学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经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5年多的努力,球宿根花卉新品种带动了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兴化、高邮等地的农民增收,一方面进一步集中科研优势,提升自身的融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人才外流现状,为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历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颇有成就,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逻辑必然。除建设“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创建“科教创”一体化服务体系外,广大农村职业院校还可以积极尝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的新型学农育人体系、“生态振兴、优质农业”的全产业链育人体系等等。大多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及改革的过程,只要乡村在稳中向好的道路上走下去,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定向和育人体系变革的工作就应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