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音回归到乡村振兴
2022-03-23刘佳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不同生存地域的语言文字(文化)极具地方特点。我们的乡音(方言)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来处,是无尽乡愁的寄思源泉,是乡土文化及非物质遗产的重要载体。以乡音为纽带、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村经济与文化繁荣局面正在各地形成。然而,方言的生态环境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日渐式微,有关方言的保护、传承及价值转化研究亟待加强。经重庆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12月出版发行的《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一书,正是在方言濒危、乡土文化不断边缘化的背景下诞生的。该书将语言学与传播学相结合,基于跨学科研究视角,以全媒体视域为研究范围、方言传播为研究主体,用新方法、新手段、新视角全面审视方言传播的历史与逻辑,建构全媒体方言传播体系,为探索方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一书共6个章节。其中,第一章是方言与传播,重点论述了“乡音回归”的意义价值;第二章是全媒体与方言传播的联合共生,构建了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体系;第三章是全媒体方言传播图景解构,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方言电影、方言微平台、方言短视频、方言出版的发展与创新;第四章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模式,解读了方言传播的决策力量、推动力量和大众参与的关键点;第五章是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省思与启示,审视了以弘扬传统文化内涵为主线、提供方言发展动力等在内的四个维度的方言传播方式的利弊;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其中作者对方言传播、方言保护的概述使读者对方言传播有了更加深层的认识。该书能为读者传递方言的文化及产业振兴价值,能帮助各地解决乡村振兴实践中关于方言保护与传播的理论性问题,是一部具有很强研究价值的学术作品。
本文尝试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立足方言的使用现状,探寻守住方言的原真性、做好方言文化传承及将方言文化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具体路径。首先,多举并措守住方言的原真性。方言在经历纵向时代变迁和横向文化碰撞后,逐渐失去了清晰的轮廓。因此,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最先要解决的就是重建人们对方言以及方言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方言对特定的社会环境、人群有着强烈的依附性,要保持方言作为当地人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作用,需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和学校教育共同重构地区语言文化生态,找回方言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根植在方言持有者内心的文化自信,为延续乡村文化根脉,推动文化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扎实推动方言文化传承。方言文化具有凝聚人心、淳化乡风、铸魂强基的重要作用,各地应深入挖掘方言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神动力。除政策引导外,还应积极开展方言梳理、溯源及口述资料的整理工作;推广方言类艺术,做好濒危方言艺术的挖掘拯救工作;组织民间艺术普及活动,实现方言文化魅力的绽放。从实际发展来看,方言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符号、文化空间和特色文化资源也将进一步盘活和发展,乡音回归、乡韵萦绕,方言的实用功能和情感联系功能不断强化,维护乡村秩序的内生力量也将更加强大。再次,努力实现方言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方言是地域文化和乡情民风的载体,方言文化是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文化资本,应借方言文化创新转化的契机,最大限度开发方言文化潜力,实现文化、经济的双重增益。以时下农产品营销新手段——方言直播为例,直播带货发展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购物新方式,利用乡村的淳朴民风和独特方言口音吸引受众,开展方言助播不失为一条传承方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方言直播既能呈现农产品的本土优势,又能与文化赋能无缝衔接。在直播过程中,利用方言的流量效应将乡村的生产生活经验和特色文化融入到农产品讲解中,可实现品语言、塑形象和推产品的有效互动,既找到了农产品直播的有效范式,也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可见,实现方言文化价值转化是乡村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乡村振兴既要实现物质的丰裕,也要追求精神的丰盈。而语言生态建设是新时期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方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赓续下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肩负提振地方经济的重任,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也有利于地方新的生产力的形成。总之,《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一书内容翔实、见解独到,从理论层面对方言传播的研究有助于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乡村地区重构方言价值提供了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