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栽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2-03-23叶羽亮
叶羽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富罗林场,广西 贺州 546809)
为进一步推广先进林业科技,我国各地区开始推广栽种马尾松良种,在地方政府统一指导与部署下,调配资源,栽植生长迅速、成活率较高、木材积分比较大的商业品种,取得了一定经济成果,促进了部分偏远山地地区的经济进步。为保证马尾松良种的普及率与成活率,可采用国内先进马尾松栽植技术,把握技术应用要点,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日照条件符合要求的土地作为栽种点,进行有计划的抚育管理,定量定时施肥与灌溉,提升新栽种马尾松的成活率与木材产量、质量,建立更为完善的经济适用林抚育栽植体系,对常见的松毛虫、蚜虫、枯叶病等病虫害进行防治,为马尾松幼苗提供良好稳定的生长环境,保证抚育实效性。
1.马尾松的特性与栽种价值分析
马尾松是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的经济植物,属于常绿树种,在成熟时枝叶会长出外观呈黄褐色、有白色斑点与绒毛的叶片,针叶狭长,在边缘处会出现波纹状锯齿,整体长度不超过13厘米。马尾松主要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开花,结果期在每年的秋季9月份左右,产生的球果有着黄褐色外观,直径大小约为5厘米。多数马尾松品种的树皮为红褐色,外表真皮层带有不规则的凸起与鳞片,树冠呈伞状分布,枝条多向水平方向生长。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广西、广东等地区的重要经济树种,通过批量种植马尾松,可为造纸业、装修业、旅游业等行业提供原材料,此类树木的生长速度较快,结果量较大,处理难度不高,表皮因硬度较低而容易切割,马尾松的花粉与花蕊可入药。马尾松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我国西南方地区较为常见,栽种地点多位于海拔高度400米左右的丘陵地区,马尾松的生长习性为喜温湿天气、对水分需求量较大,是典型的阳性物种,然而其树根部分入土深度不大,容易受到地表径流的侵袭,出现倒伏或倾斜等现象。技术人员可选择在年平均温度约为15到23摄氏度的地区栽种马尾松幼苗,年总降水量应当超过1000毫米,才能满足该树种对天然水分的需求。马尾松较为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对碱性土壤环境缺乏耐受力,容易因此停止生长或不发芽,因此必须提前检测土壤的酸碱度,评估肥力大小与无机物含量,在土壤中添加酸性调节剂,中和土壤碱性,以此提升马尾松的生长质量。
2.现阶段马尾松栽植技术的应用要点与核心内容
2.1 选择适当栽种地点并整地
马尾松对造林地条件的要求较高,技术人员不应在地势低洼、面积较大的区域栽种马尾松,而是应当选择在面积较小、空间狭窄紧凑、地势较高的丘陵进行栽种,将其和针叶阔叶林或其他类型常绿植物配合,进行多元混合栽培,以此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环境,调节树木生长周期。多数马尾松树种的环境适应能力不强,不耐低温与盐碱地,因此不应在排水条件不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种植马尾松。可选择在水土环境稳定、不容易因暴雨出现地表径流的河谷地带进行种植,山地、沙土地均可正常种植马尾松。林业部门可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组织整地活动,使用小型机械工具深翻土地底部土层,挖出隐藏在其中的虫卵与其他类型杂物,如碎石、硬土块等,可根据造林地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制定针对性整地计划,采用合理措施。例如在丘陵地区,可使用人工挖掘方式进行整地,挖掘点呈条块状排列,相隔距离约为2到3米,可深挖到地表下方5米左右,挖出多个暗穴与深坑,打碎土层中的固结土块与岩石碎块。通过开展整地活动,可保证苗木正常生长,降低苗木的死亡率与患病率。林场管理者应当根据计划,在秋季组织三到四次林地清理活动,清除栽种地点中的杂物与灌木、草本植物,避免林场栽种点中含有大量易燃物。而清理完成后进行炼山工作,提前设置好防火线,挖出多道防火沟,避免火势传播,以人工点火方式,烧毁规划种植地中的各类灌木与杂草,并产生更多灰烬,使之进入土层中形成肥力较高的土壤,为后续阶段马尾松的种植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2.2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选种是马尾松栽种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可决定后期栽种效果与树木生长周期,因此可主动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的特殊品种,保证其对栽种环境有着良好适应性,可抵御较常见病害与虫害的侵袭。例如,技术人员可选用桂MVF430(成果登记号:16012553)、桂MVF455(成果登记号:16012555)、桂MVF425(成果登记号:14010756)共3个优良家系,在林区种植场内进行小规模实验性栽种,评估此类树种的成活率,并测量不同阶段树苗的整体高度,保证树种的各项生物参数指标能够达到要求,避免出现树种发芽率不高、产量过低等问题。使用与速生栽植技术相配套的优良树种,克服树苗因病虫害集体枯死、无法适应水土环境等问题。在选择种子时,必须尽可能地挑选外观饱满、直径较大、有着一定弹性的种子,保证种子外表无干瘪与凸起,避免选用外壳破损、直径过小的种子,因此保证种子高概率发芽并正常生长。马尾松育苗土壤应当选择酸性土层,土层中含沙量应当保持在正常水平,在含沙量较高的土层中种子难以吸收到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在含沙量较低的土层中透气性不佳,种子容易停止生长,难以正常发芽。在播种种子之前,应当使用温水长期浸泡马尾松种子,并在其中添加含有高锰酸钾的药剂,杀灭种子上带有的各类病菌,避免寄生虫随着种子发芽而成长,在浸泡后,可将种子放到太阳下晒干,强化种子生命力,使之获得光照刺激。
2.3 播种
技术人员应当根据所在地区气候条件,选择较为适宜的播种时间,如在年平均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南方地区,可选择在2月份播种,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可选择3月份或4月份播种。在组织播种活动之前,应当提前给土壤施肥,在施肥沟槽与人工挖出的深坑中添加复合肥或化学肥料,使之成为土壤基肥,在短时间内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在播种时,必须保证环境整体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避免低温土壤产生冻害影响种子正常发芽,还应将即将播种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超过13小时,让种子内部细胞活性上升,而后进行播种,播种量应当保持在30公斤每亩。在播种完成后,可在播种点上方撒上混有肥料的土壤,厚度应当保持在1米左右,而后覆盖上塑料保温膜与其他透气材料,有效控制播种点的土壤温度,隔绝土层与地表之间的热能交换。而后可定期组织浇水灌溉,让不同深度的土层保持湿润,使得种子能够吸收水分,在种子发芽后可清除地表覆盖的隔热材料。
2.4 田间种植管理
在马尾松幼苗发芽后,技术人员应当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做好抚育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幼苗正常生长,采用较为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定期松土、播撒除草剂清除杂草、小规模定点灌溉等。基于外部环境条件如光照、土壤肥力、空气湿度与整体温度等,在每年夏季进行除草活动,从5月份开始,每隔半个月播撒一次除草剂。还可采用人工清除方式挖出地表杂草,以此避免田间杂草吸收水分与养分,导致马尾松幼苗可用养分不足。技术人员应使用专业技术工具进行松土,每年进行一到两次松土,打碎土层中的土块,清除土层中残留的垃圾,在土层深坑中撒入杀菌剂。对成熟马尾松的抚育管理主要是剪枝,可使用剪刀、电锯等工具,切割马尾松的边缘枝条,去除生长方向和主枝干不一致的粗壮枝条或树木中残留的枯枝,保证马尾松整体长势一致,外形美观,根据所在林场的造林密度与营林需求,进行间伐活动,砍伐或移除部分马尾松,调整栽种地点树木的整体密度与区域树木数量,避免出现个别树木遮挡阳光、和其他马尾松争夺养分等问题,让树木得以更好生长。
2.5 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为提升马尾松产量与生长速度,技术人员可基于实际条件,提前制定较为完善的灌溉与施肥计划,让马尾松实现高产、多产。根据马尾松生长发育规律,评估多数树种对水分与土壤养分的需求,实现有计划、分阶段的水肥管理目标。例如在育苗阶段种子与芽苗的水分需求较少,耗水量不高,因此可调整灌溉密度与水分添加量,每隔3天进行一次灌溉活动,保证每棵树苗获得3到4ml水分。在幼苗的高速生长期需水量增加,应当每天组织一次灌溉活动,水分灌溉量为每棵树苗50到60ml,以此满足树木生长需求。马尾松树苗对水分的需求呈现出前期较少、后期较多的规律,在苗木成熟前的生长期中用水量较多,在栽种后3个月左右用水量下降,可根据这一规律调整灌溉频率与水量。不同阶段马尾松幼苗对肥料的需求有一定差异,例如针对幼苗期的马尾松,其对全氮肥料需求为每千克5克左右,对磷元素的需求为每千克14克左右,对氮磷钾以及无机物的需求普遍较高。因此技术人员应当在肥料中添加更多微量元素,满足其生长营养需求,根据计划配制出足量的复合肥、有机肥,进一步培育出木材转化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
3.马尾松栽种活动中常见病虫害主要类型研究
我国南方地区马尾松种植量较大,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温度适宜,四季降雨量较大,害虫与病菌生存期较长,容易爆发流行病害,影响马尾松正常生长。较为常见的虫害有白蚁与马尾松毛虫等,其中马尾松毛虫分布范围较广,从河南陕西到广西等地区均有分布,多发于每年的夏季。这一害虫会快速繁殖并啃食树叶,吸食马尾松枝条中蕴含的松脂,产生马尾松毛虫的病树会出现焦黄色的枝叶,生长速度下降。白蚁多发于外来物种较多的新生造林地,其繁殖速度极快,数量较多,难以根治。白蚁可集中啃食马尾松幼苗的树皮与根系,导致树苗短时间内枯死。高发马尾松流行病害主要有线虫病、枯叶病等,其中线虫病能够造成马尾松大面积枯萎,是由真菌感染造成,患有此类病症的树木会枯萎,表皮脱落并变为深褐色,枝叶逐步掉落,难以治愈。
4.有效防治常见马尾松病虫害的应对措施
4.1 治理病害的有效措施
为有效防治线虫病、枯叶病等病害,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有效措施,如在选种阶段选用生命力较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害能力突出的树种,并在栽植地种植其他类型常绿植物,和马尾松幼苗进行混种,以此降低单一流行病害的传播范围与危害程度。组织定期巡林调查活动,及时发现患有病症的树木并进行清理,使用工具剪除患病枯枝与树叶,进行回收处理。技术人员可基于化学原理,调配有着较高浓度的杀菌剂,将其以定点喷洒的形式,灌入马尾松的真皮层与细胞层,使之发挥杀菌作用,还可定期在土层中添加带有化学药剂的混合土,定期进行深耕与深翻,让土层下方的土块与砂石暴露在日光下,通过长期日光照射,消除其中的真菌与有害物质。为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土壤黏性较低、地表径流流量不高的区域。在播种发芽后,检测幼苗的高度与植株稳定性,发现患有猝倒病、枯叶病的树苗后,进行拔除与置换处理,在田间喷洒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让苗木的根茎部位吸收药剂,产生抗病能力。
4.2 治理虫害正确方法
为控制马尾松毛虫、白蚁等常见虫害的影响,技术人员应合理利用防治措施,组织开展定期定点监督调查活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设置多个小型无人智能监测点,每隔三到五天进行一次抽样调查。针对常见虫害,采用人工捕杀方法,如在马尾松林中安装黑光灯与遮光板等装置,进行大规模捕杀,同步评估松毛虫等害虫的存活量与繁育速度,为后续阶段调整灭虫手段提供可用信息。技术人员可主动使用化学药剂杀灭害虫,利用多角体病毒、白僵菌菌液等物质,配制出浓度适中、可长期沾染在马尾松枝叶上的药剂,借助农药机进行集中播撒。针对白蚁这一常见虫害,可在撒种环节提前将种子浸泡在杀虫药剂中,并在幼苗生长后定期播撒灭蚁灵等化学药剂,让白蚁主动规避带有杀虫药剂的植株。针对线虫病,可采用有效措施,砍伐患有此类病症的植株,或采用人工打孔方式将化学药物、生物药剂打入树木中。林地管理人员应根据各病虫害表现采取恰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优先选择生物、物理等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方法,尽可能选择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保证马尾松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5.结语
马尾松是一种富有经济价值的天然树种,为提升栽种成活率与木材质量,应当根据环境条件与培育目标,设置较为合理的造林密度,调整幼苗之间的间距。按照一般标准进行整地、施肥、灌溉等抚育活动,定期清理栽种地点中的枯枝与停止生长的患病树,主动使用经过调配的高浓度化学药剂杀灭害虫与病菌。尽可能地栽种抵抗力较强的特殊品种,并在马尾松附近培植栽种更多绿色树木与灌木,提升林场树种的多样性,以此间接降低病害流行概率与影响范围。技术人员应当利用可用手段,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树木的年龄、栽种目标与抚育周期,选择性使用高效菊酯类农药或敌百虫等药剂,或使用带有探照灯、黑光灯的陷阱诱杀各类带翅膀的害虫,通过散布药剂或冬季深翻土地等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