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探讨
2022-03-23姜雪
姜 雪
(中共农安县委党校,吉林 农安 130200)
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发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以现代科技和先进技术设备为基础,通过对农业生产和资源的改造和更新,不断地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保证农产品的供应能够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售后产业链,通过现代化手段管理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界定
目前,对现代农业的界定主要是基于现代农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其一是现代农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农作物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还包括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及成品的销售,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其二是现代农业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农业。以前的农业主要依靠资源,只能听天由命,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农业也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发展。其三是面向消费者需求的现代农业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传统农业主要是自给自足,生产环境相对封闭,现代农业生产与市场交易相结合,开放的生产环境,发达的信息,生产主要依靠市场需求。其四是现代农业是产业化经营的农业。传统农业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现代农业则是将农户作为产业化经营的一部分,使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和承担社会分工。其五是现代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现代农业是以传统农业功能为基础的新型农业,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其功能与传统农业同等重要。
2.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没有跟上市场需求发展的步伐,逐渐与市场需求脱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而造成了我国农业经济收益偏低的局面。
当前,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其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农民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也缺乏相应的技术、资金支持。传统农业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难以支撑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农业经济结构不符合区域经济布局,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由于缺乏科学的政策引导,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和品种选择不合理,影响了农业经济规模效应。另外,市场在农业经济中配置资源的作用被弱化,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低,劳动力和资金的配置与利用不合理,使资源效益受限,农业经济整体效率难以提高,制约了农业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亟需完善的基础设施
近几年,随着国家重视现代农业,农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设备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地区农民仍然靠天吃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节水改造建设落后,农田灌溉浪费严重,引水蓄水严重滞后,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地处山区或丘陵地带,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加之农机具大多噪音大、粉尘多,对人体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2.3 亟待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的发展速度很快,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大量的青壮年被转移到了城市,他们不想回到农村从事农业,所以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年龄较大,因为人口的老化,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地下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发展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基本教育问题也逐渐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但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高学历的农民也大多滞留在了城镇,因此,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普遍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这就导致我国现代农业在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阻力很大。
2.4 需要改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的农村生态系统存在着四大问题:耕地资源不足、土质恶化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户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由于人为的采伐和放牧,造成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侵蚀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同时,由于不科学的灌溉方法,土地使用不当,造成了土地盐渍化,土地污染,土地肥力降低,土地品质不断恶化。由于我国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地采用杀虫剂和其他化工原料,造成了农作物品质恶化,土地污染问题突出,造成了农业的生态失衡,对现代农业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3.1 夯实农村生产根基
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就需要打好农业生产根基,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加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高效供应,确保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因此,国家制定了农业整体生产能力提升的五个重点项目,即“两区”建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粮食安全保障与应急管理。
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粮食安全制度,不断强化和提高现代化农村的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耕地的保护与开发,为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农业设备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2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已成为必然,尽管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与现代化农业仍有很大的距离。要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把增产转向为提质,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的总体品质和效率,加快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因此,国家制定了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升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出口、产业兴村、优质粮食项目等六个重点项目。通过实施农村改革,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
3.3 推进农业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设
要加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需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社会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4 加大农业技术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要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农业自主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因此,国家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现代种业创新能力、建立农业科技园区等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制定了农业科技创新支持重点项目。推进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3.5 促进农业产业方式转变
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发展方式的前提下,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在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业的产业布局。第一,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应强化对现代农业的宏观控制、增加财政投资、降低信贷和税费等方面的指导,充分利用市场在农村资源分配中的基本功能,指导农户进行适宜的产品开发,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合理调节。第二,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健全农产品认证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失信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要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调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增长,以保证粮食的自给率为前提,使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最优。
3.6 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合理规划
首先,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具有特色的优势农业。结合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环境,挖掘出有特色、有优势的农产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其次,积极发展农产品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建设,加速农产品核心品牌建设,重塑农产品名牌。同时要加大对中国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力度,扩大销售途径,运用现代科技,强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营销,建设中国特色农产品大品牌。
3.7 加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机作为现代化农具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前提。首先,要加强对农机化的投资和宣传。一方面,应充分意识到农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强化农机的使用,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与品质,并大力推进农机的普及。另一方面,要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起;对传统农机进行改造,减少农机的制造费用,开发微型农机,让山区的农民也可以用上机器,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农机,提高农机的现代化程度。其次,要提高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构建面向市场的农机服务模式。提倡农机联合经营,推广农机设备。制订和健全农机的技术规范,确保农机规范化运行。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村信息平台。
3.8 加强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持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年被城市所吸纳,造成了乡村人才的大量流动和生产力的降低。《战略规划》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在乡村建设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增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鼓励社会优秀青年干部参与乡村建设”。所以,要培育一批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村的技术人员,并积极引导和激励广大的农业专家参与到农业的发展中来,为农业的发展做贡献。第一,要强化基层组织。首先,要强化基层干部的工作,从工作作风上讲,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素质培养上,要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养,增强他们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增强领导群众发展和解决群众的矛盾和纠纷的能力。同时,要把“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义工”等项目作为重点,把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青年送到农村工作,把他们的专业优势和能力充分地运用在农村,使其在农村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二是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人才培养条件。一方面,要改进乡村的办学环境,要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奖励措施,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向乡村,优化乡村的教育资源,提高乡村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质量等;另外,国家通过对乡村学校的支持,增加对乡村的资助,使乡村学生有能力上学和上更好的学校,从而使他们的总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第三,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首先要建立一批以农业科技为核心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知识支撑;其次要培育一支能适时、高效地传递技术信息、提升农民生产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技推广人员。第四,要不断健全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扶持,增加其薪酬与福利,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发展政策,确保农民在保证其基本生存的前提下,保证农民在物质和精神上享有与城市同等水平的社会福利,并将大量的技术人员投入到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事业中来。
3.9 制订治理和控制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第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农村生态和环境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第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强化对农田的污染治理。从根源上,强化对农产品的污染防治,合理利用农药和其他化工产品,制订相应的使用规范。在此背景下,若发现农产品使用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应立即对相关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农业污染防治系统,将农业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速农业产业方式转变,升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强化现代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现代农业人才引进机制,改善农村人才振兴环境,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