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止学术不端行为与维护学术出版公平和公正的策略研究
——以医学英文科技期刊为例

2022-03-23任换平张孝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不端邮箱科技期刊

熊 伟,任换平,刘 柳,张孝平

(同济医学院期刊部,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30)

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根据我国实际,提出了学术不端的七种表现形式,即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等。随后又把这七种形式分为:抄袭、伪造、篡改及其他四类。其他包括:不当署名、一稿多投、一个学术成果分多篇发表等不端行为[1-2]。在科技期刊出版界,编辑们对学术不端行为十分痛恨,但是此行为屡禁不止,亟需通过科技手段来帮助识别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出版的公平和公正。

以笔者所在的英文医学期刊《Current Medical Science》为例,在初审过程中,编辑从大量的来稿中甄别并剔除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筛选出具有科研价值的文章,可以有效地缩短审稿周期,提高审稿效率,并且营造出公平公正的论文发表环境,维护科技期刊的声誉。本文通过探讨医学类科技期刊作者学术不端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类别,提出甄别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特点文章的方法以及预防策略。

1 医学类期刊学术不端问题的根源

1.1 评价体系硬性

在我国的很多科研院所、高校和医院,在评职称或定等级的时候,论文数量尤其是SCI论文数量,是硬性的评价指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评价体系,使一些论文的诞生极具功利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学术不端,使论文的发表完全背离了其展示学术成就和增强学术交流的初衷。为了职称晋升、人才头衔、评优评奖、高额科研奖金等,很多学者突破了学术道德底线,在本该严谨求真的科研上弄虚作假,导致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3]。

1.2 学术不端行为难度低

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学术不端行为难度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处理技术越来越成熟,作者可以轻易地完成数据的编辑和处理,数据的伪造、篡改和剽窃变得更加容易,且更具有隐蔽性。目前多数的学术不端检测技术还只能基于文字进行相似性检测或完成简单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检测[4],还很难对一些隐性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识别判断,比如作者将文字转换为图片,或者调整文字描述的顺序,直接剽窃国外已发表论文的图片,重复发表部分实验结果,如果没有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判断、读者或同行的举报、出版单位严格的数据审查机制等,这种隐性的数据学术不端行为就很难被发现,这给期刊出版和同行评议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5]。

1.3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轻

学术期刊编辑在识别学术不端行为后,通常会直接对稿件进行退稿处理,一般对待作者及其科研团队没有比较严厉的惩戒措施。作者将其文章稍作修改,再投他刊,如果侥幸刊用,就为其学术造假打开方便之门。作者没有受到相应警告或惩罚,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没有承担学术不端行为的后果,之后极有可能还会继续造假。

2 医学类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类别

2.1 图片造假

在数字环境下,生物医学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加容易实现,且多样复杂。如何加强对论文图片的审查把关、防范图片的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科技期刊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6]。在医学科研论文的结果中存在着大量的图片,图片造假不易被技术手段检查发现,最常见的是Western Blots图片和免疫组织化学图片的造假,这些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灾区。

编辑在初审过程中,如果看到图片过于完美,比如Western blotting的电泳图背景很干净,电泳图无任何拖尾,蛋白条带非常对称,条带的边界很清晰;免疫组织化学的细胞学背景过于干净,阳性细胞排列有拼接嫌疑,不同组的细胞图片有内容重叠之处,有明显的PS痕迹,就应该对结果的真实性产生质疑。编辑在收到新稿时,需要从多种角度比对并判断图片的真实性。如果存疑,应该立即联系作者,请作者将实验中的原始图片和原始记录发送过来,以辨真伪。如果作者无法提供上述原始资料,则可直接作拒稿处理。

2.2 篡改部分数据

在论文审校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有前后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正文的数据和图表中的数据不一致,实验方法中的研究对象的数量与后面结果的数量不一致。这时,编辑需要联系作者,请其提供原始实验数据并加以辨别。同时,编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如果对文章的统计学方法和结果的真实性依然不能够完全肯定,则需要咨询统计学专家,对数据进行审核。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作者为了达到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具有统计学意义,自行篡改最终实验结果的数据,这些需要邀请有经验的统计学专家进行分析和判断。

2.3 虚假的通讯作者邮箱

未经他人同意,将本专业领域具有学术威望的著名学者列为文章的通讯作者,以期提高文章的初审通过率。文中提供的通讯作者的邮箱并不是其本人真实的邮箱,而是由第一作者自行申请生成,通讯作者对文章的投稿过程完全不知情。

2.4 来自“论文工厂”的文章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论文工厂”应运而生,买方为了晋升职称或得到奖励而购买论文,以增加个人晋升的筹码,并提高竞争力,由此促生了“论文代写与发表”一条龙服务,“论文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论文工厂”的产生强烈地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也让那些真正能沉下心来做科研的、严谨求实的研究者受到伤害。编辑需要不断地总结“论文工厂”文章的特点,在来稿中把这类文章直接筛选出来,直接拒稿;如果没有辨别出典型的来自“论文工厂”的论文,而将其送外审,就会浪费同行评议专家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有损期刊在专家心目中的声誉。

通过大量的初审和论文对比,总结出“论文工厂”的文章主要有如下的特点:

(1) 论文作者的数量不少于5个,作者分布于3个或以上不同的工作单位和科室,这些单位甚至都不在一个城市。(2) 文章没有任何的基金资助,但是通过实验和方法的阐述得知,作者做了很多的实验,得出了大量的实验结果,得到的图片内容很精美,论文的写作很有经验。(3) 在和第一作者进行电话沟通的时候,就研究的细节进行提问,作者支支吾吾,不知其所云,完全不能清晰地描述其科研思路。(4)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邮箱均不是所在单位的官方邮箱,极有可能是“论文工厂”工作人员的邮箱。(5) 在PubMed上面查询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历年来所发表的文章,数量为0,但此次的来稿极具写作功底。(6) 作者的工作单位是县市一级的基层医院,不具备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而文章的内容却涉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免疫学实验、形态学实验等。(7) 作者工作的部门是甲类别,但是论文的内容却是毫不相干的乙类别,作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毫不相干。(8) 数据重复使用,已发表的文章中的数据(尤其是图片),在没有适当引用的情况下被重复使用。

上述提及的疑点,如果涉及了两条或两条以上,可判断出论文极有可能属于“论文工厂”的产品。

3 防止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3.1 请作者提供详实的基金证明材料

基金论文占比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科技期刊编辑一般在初审的时候普遍对有基金资助的论文持有欢迎的态度,不会直接对有基金资助的论文进行拒稿。基于对作者的信任,一般也不会怀疑基金的真实性。但是秉着科学谨慎的态度,还是需要对是否有相应的基金资助进行严格把关。如果论文确实有基金资助,请作者在投稿的时候,将所在单位科研处工作人员签字盖章的基金证明材料发送到编辑部。有些论文研究其实并没有获得基金支持,论文作者认为期刊编辑只会对基金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但并不会仔细确认基金的内容是否与论文的内容一致,他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文章被录用的机会,会“自作聪明”地把与文章科研内容毫无关系的基金作为筹码标注上,这其实也是学术造假,属于学术不端的范畴。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作者在投稿的时候,将基金的详细信息附上,杜绝所撰写的论文与基金“名不副实”的现象。编辑根据基金的信息,比对文章的内容,可对文章内容的可信度进行初步判断。

3.2 邀请同行评审专家从严审稿

从论文的关键词出发,搜索合适的同行评审专家。所邀请的专家要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已在其领域内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且对所在领域的文献和研究热点相当熟悉,且与投稿作者的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专家对论文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论文是否有原创性和创新性,在审稿专家的眼里一目了然。专家如果对论文内容的原创性和真实性存在质疑,可以将疑点反馈给作者,如果作者对此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直接做拒稿处理。

3.3 利用文献检测平台进行论文查重

文献检测平台是科技期刊编辑识别论文雷同抄袭现象的高效助手。目前国内的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平台主要有[7]:①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②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③维普一通达论文引用检测系统;④ROST反剽窃系统(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在初审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除了关注论文文字的查重率,也要关注图片的重复使用。针对英文论文的查重,笔者所在期刊使用的是Editorial Manger (EM)审稿系统自带的“iThenticate”进行文字的查重。查重报告会将文字重复之处标记出来,并会提供这些文字的文献来源。当文字的重复率大于等于30%,就会在EM审稿系统中提醒编辑。编辑在查看详细的报告之后,判断是由于公认的材料方法叙述方面引起的文字重复还是因为关键讨论部分有较多文字重复。如果是由于前者引起的重复率高,可以请作者修后再审;如果是后者,说明论文的创新性较差,大量的内容是来自于他人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东拼西凑而产生的文章,则可直接拒稿。文献检测平台让论文抄袭无处遁形,帮助科技期刊编辑维护了学术科研的严谨求实。

3.4 核实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邮箱真实性

在网络上核实通讯作者历年来发表文章所使用的邮箱是否与本次投稿的邮箱一致。为防止对通讯作者的邮箱造假,请第一作者提供本人以及通讯作者的工作邮箱,并请作者提供其他作者对投稿知情同意的签名材料的电子版。

3.5 建立学术失信学者库

各种学术期刊需要团结起来,建立起学术失信学者库。如果遇到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编辑可将其姓名、单位以及对应的行为证据发布上去,科技期刊编辑如对作者的诚信问题有所质疑,可以到该平台查询作者的历史诚信记录,然后对论文的真实性进行判断。

3.6 曝光学术不端行为

通过读者受众面广的微信公众号、期刊网站、或者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 Science, Integrity Digest等平台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曝光、声讨和批评。在这些平台上列举

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公布学术不端的事例以及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联系作者所在的单位,将作者列入失信作者名单,在一定时间内限制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以及其科研团队的投稿等,可以对作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7 提高科研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加强对科研工作者的道德修养的约束。科研工作者需要以求真务实、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对科研人员加强诚信教育,科研人员自身要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提高学术诚信意识,要恪守学术道德的底线,严格自律,自觉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不端问题由来已久,需要通过加强科技期刊编辑的辨别能力,重视科技手段的识别能力以及提高科技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来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不端邮箱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没问题邮箱
关于停止使用dianxunjishu@china.com邮箱的通知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数据库间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研究
邮箱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