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G时代科技期刊发展初探

2022-03-23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出版物科技期刊时代

王 熹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光通信研究》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00)

按照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商用周期一般为10年。当前,随着5G的应用与发展,新场景不断推出,杀手级应用逐步浮出水面,科技期刊如何在5G时代创新发展,已经被广泛研究并产生了许多典型的应用案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XR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知识服务以及科技期刊的创新引入了新思路、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机遇。目前,6G的一些愿景、关键技术、架构、发展趋势已经提出,且相比较5G而言,6G的创新与变革可能更为剧烈,虽然其商用时间在2030年左右,但并不妨碍提前做一定地探讨。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改变人。就目前已有的设想及标准来看,6G相比于5G有着更高的网络速率、更低的网络时延和更广的覆盖深度[1],并以全时刻、全事件、全场景、全连接为目标,同时网络主体至少扩展至人——网——物——境4个维度[2],并且将实现空天地海的全连接及万物互联[3-5],其扩展性、灵活性、智能性及安全性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6-8]。可以预见,6G通信方式的变革必将导致一系列行业、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的变化。

从科技期刊的出版角度,在4G时代,新媒体的出现衍生出了一些增强出版方式及新的出版物形式,颠覆了传统的盈利模式及传播环节。在5G时代,更多的讨论及应用集中在融合出版方面,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虽然扩展了出版物的展现形式,增强了读者体验,也进一步为传播环节提供了更多手段,但并未从根本上变革出版体制、方式及出版物。而即将到来的6G时代,依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和无事不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更智能、更安全、更灵活的网络[9-10],势必将从出版的源头开始革新甚至重塑整个流程,催生新形态的出版物,为作者、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知识服务。

本文首先探讨6G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愿景及设想,然后描述可能的发展趋势,可能用到哪些新技术、出现哪些新应用,最后阐述在此背景下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文所勾勒的美好愿景和方向皆在抛砖引玉,对6G科技期刊的出版发展提出初步的理论性探讨,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促进科技期刊发展。

1 6G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愿景

1.1 5G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及不足

目前关于5G应用于科技期刊出版的研究主要文献报道如下:马勤[11]对5G时代出版业的发展变革与战略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刘枫[12]从技术角度出发,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指出5G出版业的革新路径;余炳晨[13]介绍了5G时代办刊方式的转变及传播方式的转型;刘星星[14]等探讨了5G时代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优势,介绍了具体路径,并对VR出版模式[15]进行了详细地研讨;陈轶群等[16]提到了5G时代学术期刊功能与定位的转变,并提倡学术论文的可视化及数据共享;杜都等[17]探析了5G时代出版的新业态与新模式,认为5G与出版的融合将催生出多种出版物新形态,并将促使出版模式升级;张天舒[18]分析了5G时代从业者所需要做好的准备以及应对措施;朱京炜[19]指出,科技期刊应创新出版机制,实现利用5G技术对科技期刊出版赋能,从而支撑支持科技期刊的内容建设。李亚卓[20]提出5G时代下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王玫[21]对5G时代科技期刊短视频新媒体的发展与融合进行研究。从现有的文献及5G时代科技期刊现实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融合后的科技期刊出版,部分改变了内容生产形式,并带来了各类增强版本的出版物,但仍然没有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全面的学术服务与知识服务者,体制、模式、技术、专业化人才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多痛点与难点。例如,6G时代的科技出版中,时效性能否进一步缩短?可读性能否结合AI突破语种的限制?是否会出现更新形态更多角度更易理解的出版物?是否有更佳的艺术性?在出版体制方面,是否会出现去中心化的出版体制或出版个体?是否能在符合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释放出版生产力?出版技术方面,是否会出现新技术以突破现有的展现形式限制、存储限制、认证及安全限制?出版形式方面,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是否会发生变化?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是否会发生变化?出版服务方面,如何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科发展?这些可能在未来几年或者说在5G时代无法解决。

1.2 6G时代的科技期刊的发展愿景

从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来看,其作为一种媒介形式仍是传播学术信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联结学术研究上下游的关键载体。面对作者群体,期刊通过权威性来满足作者在学术上的刚性需求;但面对读者,期刊载文无论是从时效性、可读性和艺术性等柔性需求上体验都不尽如人意,期刊出版人虽然不断地引入各种先进的出版方式、工具,不断优化流程,但在学术传播效果上,仍然无法与新兴的媒体相匹敌。诚然,科技期刊面向的群体专业性更强,未来也许会面向更高层次的读者,但事物的发展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创新,更快、更便捷、更直观的获取专业内容一直是读者的期望。因此,从最终理想化的出版物倒推科技期刊的发展愿景,更有利于发现底层逻辑和所需的技术支撑。

从6G网络的关键特性出发,以人——网——物——境四个维度,结合“四全”的目标,6G时代科技期刊的出版物将超脱现有各类增强型出版物,这里定义为“出版体”,其至少应具备可听、可视、可感、全息、可操作、自记录、自加密认证及签名、具备多维超空间、AI响应并全时连接等特性,同时也是虚拟体、智能体。出版者则由目前的点、集群扩展出链、集群链甚至更复杂的组织形式,实体与虚拟共存。内容生产将进一步与科学研究融合,流程将重塑,从而更有利于科学发现与协作,学术成果的展现、理解、复现、验证和认证等。传播上,出版体将更为开放,包括访问自由、连接自由、扩展堆叠自由和存储自由,具备端到端的任意节点快速、无阻、绿色和安全等。

2 6G时代科技期刊出版新技术

2.1 镜像虚拟技术

6G时代虚拟世界(即“境”)将得到更快速、更全面的发展,不同于XR与元宇宙的增强模拟或全息全时仿真,虚拟境将达到几乎与现实世界一致的程度,具备时空概念且遵循客观世界的各类规律,同时能够被操控和任意调整。在此条件下,科学研究、实验将能够扩展到虚拟境世界,在虚拟境世界中,实验环境将更完美、更智能、更可控、更安全,在此背景下进行镜像出版的出版体,能够更全息的展现实验或研究的全貌,从实验准备到过程到延伸扩展到结束,所有数据完整可追溯,甚至能够对实验过程进行切片,或任意对实验的任意阶段进行扩展研究,这将极大地解决实验结果复现、验证等问题,对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大地推动。同时,在AI、存储算法及6G网络的协同下,由虚拟境数据加工而成的虚拟体,在传播特性上,具备全时全息无阻碍访问,将不受语言、地域、政策、网络等限制。

2.2 AI数据处理与存储算法

2020年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量预计超过108ZB,而且这一数字每3年就会翻4倍[22]。可以预见,到2030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的进一步扩展,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数据量将较目前更急剧增长,而对科学研究或实验进行全流程记录所产生的出版体来说,对资源的消耗尤其是对存储资源的需求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23],因此更强大的AI数据处理及存储算法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出版体的艺术性由人类创造和完成,而时效性、可读性,部分、甚至完全取决AI数据处理的能力和算法的先进程度。功能性上,AI数据处理及算法要确保各类科学数据的产生真实、合理、完整,不论是串行还是并行的极端庞大数据流,都能有效的被运算甚至生化运算,在特殊情况下,也应具备主动的数据威胁消除能力,在呈现和解读上,千刊千面、千体千面、千人千面也需要依靠AI的判断和高速智能处理。存储算法则需保证一个完整的出版体能够被以最优化最科学的方式存储、扩展和调用。

3 6G时代科技期刊出版新应用

3.1 出版体

如前文指出,6G时代必然会诞生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不同于纸媒或新媒体,其可以理解为超媒体的概念,例如定义为更具有全面性的“出版体”,出版体所记录、所展现的知识内容、成果或信息数据,不仅能够从人类的五官方面被感知,还应能连续的展现时间与空间变化后的结果,甚至能在更高、更多维度扩展与呈现。与此同时,其可连接性、安全性更为可靠,出版体能记录每一位知识研究者、访问者的各类操作与互动信息,从而形成各类标签,在对初始出版体进行扩展研究时,能同步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推导或辅助参考知识,推演可能路线,更好地记录并明确参与者的贡献,明确版权或其他权益,更好地促进共享与协同。另外,也由于出版体具有虚拟镜像性,其在任意时刻、任意阶段的条件和成果均可对比、可追溯、可复现、可推导论证,现有出版伦理的痛点及难点也将会得到极大地解决。出版体的诞生,或将改变传统的科技创新方式。

3.2 虚拟媒体

这里的虚拟媒体,是指组织形式或新型内容生产者,相较于人类组成的传媒集团、期刊社、编辑部来说,虚拟媒体将具备智能属性、泛在性、主观性和主动性,这里定义为智媒体、智算中心媒体或虚拟出版人、虚拟编辑部。其可以为分散点状存在,也有中心分支、链状、集群甚至更复杂的组合,随出版形式、出版效率的实时需求而新建和转换。以虚拟编辑部为例,内容生产将由AI判断决定,或者由知识服务需求的连接触发,一旦在网络中出现了某个知识或科研成果请求,虚拟编辑部将判断、评价、衡量其真实需求,并依据请求者的个人或团体属性、知识层面、理解能力、快速的生产相对应的出版体以供连接。当单个虚拟编辑部的数据库无法满足时,其会自动在网络中检索所有可用及有用信息,经运算后返回处理结果;当算力不足时,也会发出请求,请求更多虚拟编辑部加入,智能协同工作以交付最终的出版体。另外,虚拟媒体也可以作为实体编辑部附属部分,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辅助,其在对出版物的生成、编校、同行评议等方面,都将提供极大的助力。

3.3 自然知识服务

从被动检索到主动推送再到精准传播,目前的知识服务较以往有着巨大地改变及进步,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职业更替的加快以及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即便是AI辅助进行精准推送,数据边界的大小、推送的及时性、适用性与合理性等能否保证却很难评判。因此,6G时代的知识服务,应为基于定制订阅、按需、自由无阻、技术无感的自然知识服务,即便中间态的处理和传递过程复杂,但对读者或知识需求者是操作极简、内容个性化、最契合自身条件与环境的。

4 6G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的新挑战

6G将为科技期刊的出版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也会引入一系列新的挑战。第一,体制、制度或者规则方面的挑战。新的出版者、新形态的出版物诞生,流程的颠覆与再造,特别是引入AI数据处理的需求判定和内容生产,都会对现有的体制、制度或者规则带来挑战,一些边界和壁垒将被打破,也可能会出现违背法规、伦理,违背客观规律、损害相关权益、破坏安全的出版物或事件,那么此时该由谁来纠错处理,如何纠错,纠错到何种程度,如何补偿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第二,人或者人才方面的挑战。6G时代,出版者虽无需掌握或了解革新的通信技术,但出版技术的巨大更替对从业者的思想要求和专业化要求将更高,因此人或人才的需求依然会延续。另外,AI在艺术创造性上至少在6G时代依然难以达到人类的高度,因此在这一点上,人依然是决定性因素。第三,资源方面的挑战。6G时代,资源特别是算力资源将变得更为稀缺,每个实体媒体和虚拟媒体都希望以更快、更全面、更安全的方式产生出版体,并向作者、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体验,那么资源是自有建设,还是分布式调度,还是去中心化共享将是要面对的难题,因为个体节点肯定无法处理如此海量的信息流。

目前,6G的愿景、关键技术、架构已被提出,虽然其应用尚未明确,但6G对人类个体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是史无前例的,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将会迎来巨大的技术革命。在未来的技术变革中,科技期刊作为知识服务链上节点和内容的生产者,如何更快更好的与时代融合,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为读者或知识需求者提供更优形态的出版物,值得思考与探索。

猜你喜欢

出版物科技期刊时代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17年出版物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