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背景下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转向探索

2022-03-23高映月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影响力学术期刊学术

高映月

(武汉大学 科技期刊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1]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这些论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研工作者的期待,更是对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一种要求。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应当是所有期刊人的责任与使命。在数字技术时代,“数字赋能”成为各行各业寻求发展的一种新兴动力,对于学术期刊这种传统出版行业,也许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缓解数字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3],发掘新的突破口。

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约6000余种[4],作为贴近科研阵地、服务科研学者的一种传统出版物,学术期刊是创新信息扩散的核心节点,在促进先进知识传播、助力科研人员成长、促进产学研转化、反映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成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从广义角度界定,应包含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品牌影响力。学术影响力是指某一时期学术期刊对其所处领域科研活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5],品牌影响力则是学术期刊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衡量学术期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6],体现的是外界对期刊整体形象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遵循“内容为王”的要求,是学术期刊发展的重中之重,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品牌影响力在提升期刊整体影响力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困境以及数字技术赋能背景下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转向思路。

1 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1.1 学术高壁垒,难以形成合力

学术期刊作为传播媒介本身具有传播功能,但又因其内容的专业性使得其注定只能将部分相关的科研专家、学者作为目标受众,同时每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较高,阻止了泛在化阅读的可能。

与此同时,大量的学术期刊还是综合性刊物,以高校学报为例,一本学报理学版可能汇集了数学、化学、计算机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章。一方面广泛的专业能够使期刊拥有更多受众,但另一方面使得期刊很难在某一方面做到业内拔尖,实现影响力的大幅提升。

1.2 优质稿源外流,出版流程亟待优化

近年来,学术期刊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优质稿源外流就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发表SCI论文是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虽一直有“破四唯”的导向,但目前各科研人员水平的认定确实需要依据发表国际高质量论文来作为参考。学术期刊尤其是综合性学术期刊,较难入选SCI是客观因素,同时如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学科发展势头良好,科研实力不断提升,为了让更多成果被世界所知晓,科研工作者们往往还是会首选一流的英文学术期刊发布自己的高水平成果。

另一方面,国内期刊出版流程因循守旧,过长的审稿发表流程让作者望而却步。相对于国外高效率的发表流程,国内学术期刊因繁琐的审稿程序、低效率的编校流程将一部分作者挡在了门外,出版流程亟待优化,出版效率亟待提高。

1.3 缺乏品牌特色,传播运营能力落后

学术期刊的稿件来源大部分较为固定,其栏目的设置与专业优势学科相关,并围绕其进行微调。近年来许多期刊虽然开始进行专题、专栏的策划,但往往一期中仅有一些稿件较为优秀,难以形成持续的品牌特色。

一些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意识及能力还不足,传播渠道传统落后,导致很多优秀的论文被埋没。

2 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转向探索

新时代伴随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信息的多元化呈现与无障碍互联,拓展了学术期刊的用户边界[7],一些以往被忽略的行业专家、跨学科学者们也跻身于学术社群,形成新的联动,这让学术期刊的管理者们看到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可以更广阔地拓展用户群体,可以更主动地触及隐形受众,可以更灵活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思路需要随之转变。

2.1 技术融合,深耕内容生产

2.1.1由单一论文生产转向增强内容生产

数字技术赋能背景下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思路首先需要由单一论文生产转向增强内容生产,这有利于推动作者更深度地挖掘呈现期刊中的高光内容,也能够更好地提升期刊优质内容的显示度与影响力。

学术期刊增强出版是在传统学术论文发表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与论文相关的实验照片图片、研究数据表格、公式推导过程、论文思路解说视频音频、调查问卷等内容以数字化链接的方式嵌入论文的富媒体数字出版形式[8]。富媒体、AR、H5等技术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论文的科学性、互动性,各种内容的丰富呈现,使受众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例如近年出现的“开放科学计划”,以OSID码为媒介入口,SAYS平台为技术依托,使单一论文转化成丰富的知识互动学习平台。这是增强出版模式的有益探索,以纸刊为载体,通过扫描刊中的二维码,为读者提供语音介绍、在线问答、开放数据内容等线上衍生内容资源和服务,通过不限于语音、图表、视频的展示形式向读者呈现出立体增强的学术内容。

未来以A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也会不断渗透到期刊领域,AR所具有的虚实交汇、实时交互特性能够将枯燥、平面的学术内容立体化、多维度地传递给用户,提升用户体验感和交互黏性,帮助用户深度解码研究内容,帮助期刊提高论文的影响力。

2.1.2由学术高壁垒转向学术社会化

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内容较为单一、平面,且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壁垒,这与当前用户碎片化和个性化的阅读习惯相背离。学术期刊作为小众媒体,以其专业性、高深化的特性构筑起一道天然屏障,使其与普通大众分隔。同时,在学术期刊稿件录用方面,相较于应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更容易被录用与发表,且发表数量又与科研工作者们的绩效考核、评奖评优息息相关,所以传统学术期刊中“重学术价值轻应用效益”的风气一直存在。

数字技术时代,学术期刊应当借助新媒体平台,传递既有学术期刊独到内容又凝炼吸引人的内容,以学术期刊为传播中心的高深知识向社会化内容的转变有利于学术期刊产生更多社会效益。例如《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微信运动记步准确吗?看了这篇你就知道了》《夜光遥感,借你一双慧眼看世界》和《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医学生压力大、睡眠差?》,通过将学术文本再次加工,形成可读性强、言简意赅的推送内容,加上社会化、通俗化且吸引人的标题,使晦涩的学术内容在更宽泛的社会领域产生影响,继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2 科技赋能,重构出版流程

2.2.1由传统生产模式转向数字出版流程

数字技术推动出版行业转型升级,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实现了出版内容的数字化统一与互联网传播,技术主导下的数字出版重塑了出版行业的参与主体及生产流程[9]。

出版时滞过长一直是国内学术期刊被诟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在期刊出版界的应用,很多国内外优秀期刊,已经大幅缩短出版周期[10]。

当前,包括北大方正、同方知网、北京仁和等多家公司都加入到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争夺战中。北大方正目前已实现基于XML结构化的,从投审稿系统到排版加工至网刊发布、精准传播全流程的数字平台产品建设,所有数据内容从投稿开始即被元数据结构化,在所有环节均能安全存储并可灵活应用于多个场景。基于XML的数字出版平台从根本上重构了传统期刊出版流程,在排版环节,使学术期刊编辑能够参与排版,在传播环节,由原先依赖第三方技术公司2~3天发布,变为出版平台后台一键发布上网,出版效率提升,出版周期缩短。

2.2.2由被动版权保护转向主动守护

传统学术期刊中的数字加密技术一般在内容保护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无法复制等功能保障内容不被抄袭或侵权,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学术论文中图片、表格的隐性抄袭使得传统数字手段都无法满足未来的防范需求。

区块链技术为学术期刊版权保护提供新的可能。将编辑部被动维权转变为主动守护。区块链技术因具有全程留痕、不可随意修改、全程可追溯等特征而被应用于数据保护的工作场景中。在学术论文中不仅文字、图片、表格甚至是增强出版的视频、音频都可通过智能合约与时间戳技术形成一个区块[11],使其使用与发布都能被有效追踪,使版权保护成为一种动态持续的监控。

2.3 技术创新,突破圈层主动传播

2.3.1由纸刊单向发送转向多场景多终端精准推送

随着学术期刊受众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信息需求与场景诉求不断变化,这激发期刊的呈现终端变得多元,阅读场景不断细化[12]。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借助大数据及算法推荐等技术支持,将传统期刊出版传播环节的单向传播转为多场景多终端的精准推送。通过XML技术,一次生产,多种格式同步生成,不同的格式能够灵活地在电脑端、移动端以定向的方式推送给目标用户,提升学术期刊的显示度,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AMiner、北大方正、北京仁和、重庆非晓等公司推出的精准推送工具已经能够较为成熟地使用大数据清洗、分析技术,为用户绘制精准画像,通过学科的精准匹配,制定不同的分发方案,将精心筛选的内容推送给目标用户。同时推送的服务过程会持续到内容推送后很长一段时间,对打开率、阅读量、用户机构分布、用户H值、传播地域等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反馈为期刊内容生产者提供方向指引,对之后组约稿提供数据参考。

TrendMD等公司通过算法推荐技术,实现跨平台相关文章精准智能服务。在期刊网站后台,利用专业插件对网站上的论文历史元数据进行抓取录入,同时在期刊网站前端,嵌入一个专有的展示模块,通过推荐算法,利用抓取到的关键词,为用户推荐来自本网站和其他期刊网站的相关内容。同时随着用户点击的反馈, 推送系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提供给用户的内容会更与其需求相匹配。这样直接精准高效地提升了单篇论文的显示度,使论文的下载及被引可能性大大增加。

2.3.2由线下学术圈转向基于移动端的虚拟学术社群

伴随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学术圈越来越难拥有线下的聚会,转而代之的是基于移动端的学术社群,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视频号、学术直播平台等形成一个形态综合且功能丰富的新型虚拟学术社交圈。在这种学术圈中编辑们、学者们能够在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中共享学术知识,进行专业领域内或跨学科的学术互动。学者和编辑们的关系不再局限于论文的发表与收录,而是作为一种学术分享、学术交流聚在一起,在大家共享专业相关领域内容的同时,期刊可以见缝插针地推送自己期刊的学术直播、微信公众号推文,将这种学术期刊传播内化到日常交流中,以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在数字技术不断迭代的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要想突破圈层,不断提升期刊影响力,必须从内容生产、出版流程、传播途径三方面进行转向升级。从单纯以纸质内容为触点的

学术传播价值网络转向更加丰富多元的增值网络;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从桎梏繁琐的出版流程转向灵活高效的出版过程;融合人工智能、数据挖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智能推送将使论文推送给更精准的用户。这一切都将真正提升期刊影响力,使期刊不断正向生长。

猜你喜欢

影响力学术期刊学术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