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022-03-23崔乃文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特色文化

崔乃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开展国际传播,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通过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为我们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增加了底气、增强了信心。为了让国外民众更好认知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引导国际社会树立正确的中共观、中国观,我们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治国方略的宣传阐释,全面展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图景;积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一部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创新国际传播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推动国际传播领域发生深刻变革,VR新闻等利用新技术进行的传播实践纷纷涌现,各国民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日益向新兴媒体、移动传播等方面转移。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需要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方式,通过新形式、新手段、新途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研究掌握现有媒体传播渠道、交流平台的传播特点,创新内容形式,提高传播艺术,更好适应国际传播渠道和方式的发展变化。同时,密切关注新技术、新手段的迭代发展,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加快技术创新。通过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精准传播,助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需要加强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协同整合各方面传播资源,优化国际传播整体布局。一方面,要重视发挥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打造全媒体矩阵,形成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国家队”,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形成统筹有力、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国际传播整体布局。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社会各界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更好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鼓励其利用国内外重要媒体平台和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重视发挥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的作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发挥海外中资企业的作用,注重在跨国经营活动中促进与当地民众的文化交流,通过多种方式讲述丰富多彩、生动可感的中国故事,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特色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医的特色
谁远谁近?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