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施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以周市镇为例
2022-03-23□周英
□周 英
(昆山市财政局周市分局,江苏 苏州 2153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周市镇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总结经验成果,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索实施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工作举措,助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周市镇隶属江苏省昆山市,位于昆山市北部,地处昆山、太仓、常熟三市交界处,由原周市、新镇、陆杨三镇合并而成。其南部与昆山老城区和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河之隔,西部与国家级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接,近半区域属于昆山中心城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主要载体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1]。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1.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乡村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2 目标任务
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3 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
2 周市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2.1 聚焦高质高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1.1 夯实农业产业基础
扎实开展“三高一美”建设,累计投资1.07 亿元建设市北、东方、永共高标准农田和渔业产业园(二期)项目。
2022 年启动东明村43.67 hm2苏州高标准农田改造示范区建设,推进斜塘、陆桥80 hm2高标准农田整治,以及渔业园区三期(斜塘73.33 hm2)、四期(小泾100 hm2)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1.49 亿元。其中周市镇市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被评为国家级项目,规划面积86.67 hm2,项目总投资892.32 万元,主要建设水利措施包括泵站项目、衬砌渠道等,田间道路措施包括混凝土道路及碎石道路建设等,项目建成后预期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1.92 万kg。加快推进“农田连片”及闲置地整治,2021 年完成49 处、105.67 hm2的年度整治计划,投入资金1 200 万元,累计完成149 处、面积超333.33 hm2,共投入财政资金2 332 万元。投资了1 480 万元建成东明、东方两个烘干中心,继续推进斜塘、小泾烘干中心建设,扩大全镇烘干中心覆盖面,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能力。
2.1.2 积极发展乡村产业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园艺花卉等特色产业,有效发挥优质稻米、绿色食用菌、生态葡萄的优势,科学规划农业园产业发展重点,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青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 年落户市北高效农业种植园内,属基地重点项目,2018 年获评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地面积2.67 hm2,总建筑面积14 500 m2,其中生产食用菌厂房11 570 m2,采用先进的液体菌种技术栽培、工业化生产方式,年产鹿茸菇2 500 t,产品销往上海、杭州、武汉等各大城市大型农贸市场,年销售额约3 500 万元。
市北农场于2013 年10 月建立,占地19.87 hm2,实行村级集体化经营,农场内建有配套用房408 m2和1 座电力排灌站,生态排水渠和U 型灌溉渠共计1 910 m,配有粮食烘干设备、中拖、三麦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农药植保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2019 年农场单产5 175 kg/hm2,水稻单产10 125 kg/hm2,全年总产值112 万元。
丽达园艺花卉基地占地面积8.67 hm2,其中生产农场面积约7.33 hm2、花卉超市面积约0.03 hm2、办公绿化面积约0.31 hm2、鱼塘水面面积约0.67 hm2,年产1~2 年生草花500 余万盆、中高档盆花50 余万盆。花卉超市年销售额达450 万元,花卉租赁年销售额50 余万元,公司年总营业额达800 余万元。
丰收生态葡萄种植园占地面积5.33 hm2,主要种植“醉金香”“金手指”“巨峰”“夏黑”等近10 个品种,所种植的葡萄受到周边市场和居民的一致好评。该种植园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主攻有机与绿色鲜食葡萄,实现葡萄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该葡萄园规划建成融生产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园,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充分带动60~70 人实现再就业。
2.1.3 积极实施人才振兴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创业扶持、社保补贴等多个方面给予财政支持,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认定家庭农场31 家、昆山市农业龙头企业8 家。
2.2 聚焦宜居宜业,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一是全面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周市镇优化完善镇级“红黑榜”考核机制,打好“黑榜村”和“薄弱村”脱黑争红主攻战。2021 年共获市级红榜24 次,成功创建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镇”和永共、朱家湾、斜塘3 个“示范村”,并连续3 年获评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红榜区镇。
二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镇村空间布局,完成自然村村庄规划修编。2021 年,周市镇完成小泾村严家湾、陆桥村倪家浜等22 个市级特色宜居乡村创建工作,陆桥村吴家浜、横娄村横娄2 个苏州市级特色康居乡村和1 个七星市北特色康居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市北郭家湾特色精品乡村,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建立家庭积分管理评价体系,探索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的好措施、好办法。依托“苏州市网格化信息系统”“综治警务网格化”等平台载体,配合数字城管率先探索全网融合治理新路径,全面开启新城治理2.0 时代。推出“智慧社区3.0”版,涵盖智慧安防、智慧数据、智慧防疫等模块,提高风险预警、评估和处置能力。
2.3 聚焦富裕富足,加快推进农民生活品质化
一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增收实效。以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的规模经营,变村民为“股民”。2021 年周市镇共有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10 个,3 821 户农户参与入股,入股土地面积866.89 hm2,以粮油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2021 年合作社全年净收益1 706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90 万元,平均返还金额12 900 元/hm2。
二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收入。陆桥村先试先行,探索发展集体物业服务型经济,由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组建村级物业管理公司,承揽农村生活垃圾、清洁保洁等村级公共服务项目,带动本村村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1 年周市镇村均可支配收入1 040.13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23 万元。共发放小额创业贷款800 万元,惠及38 户。
三是抓实抓细民生小事,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新镇中学(西校区)、万科幼儿园投入使用,共新增学位3 720 个。积极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践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蔚洲文体中心、北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邻里中心建设。
四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农村宅基地翻建联审联办机制。开展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入户调查,进一步厘清现有宅基地权属关系,结合现状、权籍信息,对宅基地权属关系进行动态排摸管理,逐步建立起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库。
3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村集体经济效益未能及时反哺村级发展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山市农村“政经分开”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昆办发〔2017〕110 号文件)提出社区股份合作社当年可分配收益优先用于村民公益事业特别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具体比例由各社区股份合作社在章程中明确规定)。而各个社区股份合作社章程中也提到当年可分配收益提取30%的公益事业建设基金用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以2021 年为例,各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年底可分配收益3 537.22 万元,可实际转到村级经费账用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金额为240 万元,实际转入占比仅为总额的6.78%,远远达不到文件及章程要求的30%。村级经费账上可用资金减少,财政投入资金逐年上升,镇级财政兜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支出资金压力逐年增大。
3.2 各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周市镇市北村是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市北村大力实施“富民强村”,以“一产稳村、二产兴村、三产强村”为总思路,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有效发挥优质稻米、绿色食用菌、生态葡萄的优势,科学规划农业园产业发展重点,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2021 年村级可支配收入为2 804.04 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5.86 万元。对于整个周市镇来说,市北村只是其中的佼佼者,横娄村、陆桥村的发展则相对慢一些,2021 年村级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83.43 万元和779.56 万元。
3.3 农村人才资源紧缺,缺乏内生动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青年劳动力外流,农技和实用人才队伍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专业结构不合理,专精尖人才缺失,乡土人才培育还未形成体系。虽然每年都有开展相应培训,但课程设置和生产时间联系还不够紧密。参与学习的多为年龄较大者,学习吸收能力、创新转化能力不足,农村发展人才整体水平较差。截至2021 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3 人,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
4 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4.1 进一步推进“政经分开”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继续实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政经分开”改革,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升级,保障农民利益,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在推进过程中,要树立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科学处理好基层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支架的职责分工、人员协调、经费承担等问题,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
4.2 重视对农业人才的培养,从源头上解决人才问题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通过举办职业农民培训班与外出观摩相结合,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交流。建立有效奖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社会各界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4.3 注重农村产业升级,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市北村推出“范潭大米”的基础上,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
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以水为脉,结合田园湖荡,发展农业体验、观光等旅游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做好陆杨、周市粮库、城隍潭生态园建设,深入挖掘两大粮库的文化历史价值,打造精品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释放城隍潭等文旅融合功能[2]。
4.4 摸清家底,盘活存量,提高农村集体资产利用率
一是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进一步摸清村集体资产存量、结构、经营情况和运营效益,理清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做到账表、账账、账证、账据、账实相符,防止出现集体资产被侵占、集体资产收益流失的情况。
二是盘活存量,提高农村集体闲置资产利用率。各村对村级集体经济形成的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和货币资产,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使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理清闲置资产,排列清单,找明原因,针对可再利用的进行整改再发包,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鼓励村集体在符合相关规划建设前提下,更新改造和出租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旧厂房等场所,招租引入一批科创、服务业企业,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增加村集体稳定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