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十四五”天然气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2-03-23韩志国
韩志国
(巴彦淖尔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在“十三五”发展下,从天然气行业来看,我国构建了供储销体系,使得产业发展越来越完善,由国家管网集团实施独立运营,其中包括天然气管道及LNG接收站等,都将逐步进行开放,让市场确定天然气价格,这也为日后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情况是比较稳定的,有关的大气污染防治还是继续进行,并没有减少防治力度,这也为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助力。根据全球资源来看,其中天然气资源是比较多的,其供应能力比较强,天然气价格也比较稳定,这也为我国天然气的规模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但是在天然气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逐渐产生资源勘探困难的问题,工程成本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可再生能源的挤压,还有国际政治格局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极大地促进有关行业发展方式的优化,促进天然气行业稳定发展,这也对天然气降碳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1 天然气发展机遇
1.1 LNG的发展情况
我国目前是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炭资源,这使得温室气体的控制工作非常困难。就天然气来看,它属于清洁能源,在其燃烧之后形成的温室气体,仅达到了煤炭的1/2,以及石油的2/3,由此可见,其导致的环境污染在石油及煤炭之下。所以,有必要促进天然气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以达成减排目标。
基于全球气候的变化,使得天然气需求越来越多,这也为天然气和LNG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LNG属于清洁能源,可以较好地满足国际及我国相关的节能环保要求,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在日后发展中,其使用量势必会越来越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构建了数十个液化天然气工程,其产能可以达到每年几百万吨。基于LNG的发展,不但能够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还能促进有关技术及设备等行业的发展,基于国内的天然气产量逐渐供不应求,有关油企开始构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通过从海外引入天然气,来满足我国市场的发展需要。
1.2 为行业发展提供窗口期
“双碳”目标同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同我国社会健康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前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9年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了524×108t,在这之中,由于化石燃料消耗导致的CO2排放量为380×108t,其比例达到了总排放量的70%左右。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140×108t,在全球总排放量中占据27%左右,在这之中的CO2排放比例为80%左右,已经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排放量。
在“十三五”发展下,我国战胜了蓝天保卫战,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是通过从末端着手的方式进行治理。在日后发展中,为有效达成“双碳”目标,还应基于前端供给侧调整,对能源结构开展科学优化。就煤炭来看,它属于高碳化石能源,在日后发展中,将极大地降低绝对消费量,减小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对于可再生能源而言,其中的大气污染物是非常少的,同时其碳排放边际成本也非常低。2060年,大部分的电能都会从风电及光伏中获取,然而这两者的日间及季节处理存在很大的差异,若是实施大规模发电,还应为其提供配套的电源,建设储能设施。但是目前的储能技术还不完善,缺少一定的经济优势,同时也不能满足季节性储能以及日间储能的需要。针对天然气来看,它属于清洁低碳型能源,在燃气电厂运行中,其投资成本比较小,还有着一定的灵活性,在相同的热值下,将其同煤炭进行对比,其CO2排放量能够降低45%~55%,基于能源系统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能源主体。在2030年之前,为达到“碳达峰”这一目标,都可以选用该能源,这是最佳的方式。
自2021年之后,很多省份都实施了限制煤炭消费的措施,同年三月份,全国燃气发电量和之前的进行对比,提高了大概14%,对于天然气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同年六月份,我国实施了一致的碳市场计划,以此对发电企业进行碳排放监管。目前,我国已经对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及分配方案进行了确认,若是燃气机组排放量在免费配额以上,不必清缴另外的排放量,也就表示国家对燃气机组的运用比较支持,燃气机组有着高效率及低排放的特点,在日后的电力市场中,燃气机组碳收益将获得显著的成效[1]。在未来几年中,应引导企业借助清洁能源进行生产,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进而在“十四五”发展中,促进天然气的发展,增加其消费需求。
1.3 天然气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现阶段,我国逐步进入新型工业化及现代化发展阶段,构建了规模非常庞大的工业体系,构建了大规模内需市场。为进一步推动“放管服”变革,促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还建立了新的发展格局,将国内大循环当成整体,推动国内及国际双循环发展,基于新型基础设施及现代新能源体系的发展,势必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在“十四五”之后,以及在2030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年均发展速度大概能达到5%,在2028年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量可能会在美国之上。在2020年,我国人均天然气消费大概是230m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如果我国人均消费可以达到现阶段的世界平均水平,那么天然气消费规模也将提高到7 000×108m3/a。除此之外,根据能源结构进行分析,在2020年时,我国对于天然气的消费只达到了总消费的8.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天然气能源有着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2 “十四五”天然气发展挑战
2.1 稳产上产难,成本高
就天然气资源勘探来看,其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目标也是非常隐蔽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勘探难度。对于剩余天然气资源而言,其中有80%以上都为低渗及深层,还涉及高含硫气田[2]。根据近十年的勘探工作来看,天然气常规低品位的储量在70%以上,尤其是近五年,其占比越来越大,在2019年占比达到了80%以上,在这之中,页岩气占比为53%,所以探明储量也将越来越劣质化。针对以往的老气区,对其控制的难度也开始变大。在“十三五”发展过程中,克拉2等气田都开始呈现递减趋势,榆林等重点气田也越来越少,想要实现稳产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同时对于低品位气藏来看,其新建产能还远远超过产量的递减。在2017年时,对三类致密气进行开发时,其综合成本已经达到了1.2~1.5元/m3,对页岩气进行开发,其综合成本达到了0.9~1.2元/m3,若是再算上净化处理等费用,那么市场上的供气成本将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价格,基于现阶段的技术条件,大部分低品位资源都无法达到高效开发,无法确保油气企业的效益。
2.2 产供储销平衡以及宏观调控
基于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天然气资源都是通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中海油企业进行提供的,就市场平衡来看,其中民生保供责任是非常清晰的,有关的主管部门也是通过这三大企业进行保供的。在2020年国家管网开始实施独立运营,使得之前的三大石油企业同用户的沟通,逐渐变成资源供应商同管网及用户的交流,基于供销合同之上,还对管输及储气设施的运用进行了规范。同以往的一体化运营模式进行比较,每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对接及审批等的流程,都会由于人为因素变长,使得协调工作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改革开始时,各方都要进行适应,因为都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常常会“斤斤计较”,这使得产业链运行效率相对较低,导致产供储销贸之间的平衡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十四五”发展中,天然气行业逐渐开始变革,管网设施也逐渐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国家管网集团不但可以确保长协资源的接卸,还能把剩余窗口期推向市场,通过招标方式进行出让[3]。大型燃气企业及能源集团等都开始进口LNG,市场主体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二十多家,导致市场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此外,基于“双碳”目标的实施,使得各方对天然气的发展还没有达成共识,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产供储销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难度,针对国家主管部门来说,其监管及协调工作也越来越困难。
“十四五”发展过程中,我国天然气消费还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因而很难有效了解用气规律,无法对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所以常常会借助分离管理模式等手段,这导致产销冲突越来越大。尤其是天然气的特殊性,它同国家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若是不能科学处理,将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对此,在解决体制问题,改善市场环境的过程中,也应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有关体系的构建,进而实现市场秩序健康发展。
3 天然气发展建议
3.1 加强平台建设
强化平台建设,是对交易中心平台进行强化,构建市场监管平台以及管网模拟平台。我国在天然气消费及进口上都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在“十四五”末将争取获得进一步发展,有望进口规模超过2 000×108m3。由于国际天然气价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市场的发展,可以在上海及重庆等地区构建交易中心,构建东北亚交易市场格局,可采用减少服务租金,给予免费咨询服务等方式,推行月度及季度等产品,以促进各方资源的科学配置,满足风险管理及管网平衡等的相关需要,积极吸引资源供应商及大用户等主体加入市场交易活动,从而增加交易规模,构建国际交易平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价格指数,切实利用市场的“风向指标”,进一步增加中国的价格话语权,提升我国的国际市场影响力。
在平台建设中,应重点构建市场监管平台。基于这一平台的构建,不但能够对基础设施的价格信息等进行汇总,还能利用该平台,让各级监管部门获取企业的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天然气的实际运行状况,促进行业监管网络化及实时化发展,充分发挥流程督办等功能,对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从而增加工作效率。另外,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其构成单位应以供气及科研单位为主,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产运销模拟平台,还有各方提供的数据,对用气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构建产供储销界限,开展运行模拟,对产运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以做出科学的决策,对重要事件开展情景模拟,从而对风险进行预警[4]。
3.2 市场体系的建设
应正确看待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促进有关规章制度的构建。
(1)有效利用规划引导作用,对储运设施发展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引入资源,促进资源开发,不但要防止企业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管网建设问题,还应防止LNG接收站建设等一哄而下,造成较大的周期性问题,而导致供求失衡。
(2)基于国家管网建设,应促进与上下游的协作,构建科学的运行协调制度,让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实现多方的协作,一起构建管网调度及平衡规则等,防止形成垄断的局面。
(3)提高履约及诚信意识,对于上中下游企业来说,可利用合同履约及计划等方式,促进产业链条之间的有效衔接。对管网公司进行变革,全面贯彻管输服务合同,根据合同规定的管容及偏差范围等,给予高质量服务,在合同中应包含履约保函等条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托运商生产及执行的要求,可以对企业及用户的生产经营开展精细化管理,从而对天然气消费需求开展科学预测,事先掌握所需资源及管输等情况,促进不同环节的协调发展。
3.3 行业碳排放管控
对于天然气行业而言,想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先了解实际状况,掌握实际的排放源,这样才能运用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就二氧化碳排放来说,通常都是行业中采取燃料及电力导致的,可借助节能及清洁燃料等进行取代。目前我国油气行业中,其甲烷排放量是通过IPCC第一及第二层级方式开展估算的,其估算水平相对粗糙,对于排放因子的选取,大部分是根据场站级进行的,所以无法确保估算的精准度,也不能了解主要的排放源。可借助第三层级方法,借助设备级测量数据开展核算,对大气及场地级开展检测,基于多尺度的一系列数据,开展排放清单印证,接着有目的地开展控制及治理。对此,国家将甲烷排放归为“十四五”规划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应构建科学的监测体系,制定完善的核算标准,以及评估认证平台,增强排放源识别及控制,从而提高防控等管理工作。对于政府层面,也应提高资金支持力度,借助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促进甲烷减排工作有序进行。
4 结束语
“十四五”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整体上是非常良好的,对于大气环境的治理也是力度不减的,为天然气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于全球天然气资源是非常多的,其供应能力相对稳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天然气的发展规模。但是伴随天然气的发展,我国资源勘探工作的难度逐渐提高,成本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国际政局等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我国CO2排放将达到峰值。这也将促进能源行业的转型,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就需要采取天然气降碳措施,增强天然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