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大IP的跨媒介叙事实践探析
——以《盗墓笔记》为例

2022-03-23王成东陈接峰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盗墓笔记媒介

王成东 陈接峰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跨媒介叙事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在不同媒介之间,同样的信息进行交互传递与归并,其次则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的交互合作与协调共生”[1]。有别于传统单一媒介平台叙事只有一条叙事主线,跨媒介叙事是不同媒介之间的交互协同叙事,但是跨媒介叙事究竟如何进行的?跨媒介叙事能构建一个全新的故事世界吗?

一、《盗墓笔记》跨媒介故事世界建构

故事世界的构建是一种叙事策略,其基础是多种叙事文本,途径是多种媒介平台,最终目的是将完整的故事世界构建出来。在故事世界建构的过程中,每一种媒介平台上的叙事文本都应当做出各自独特的贡献。只有如此,构建出来的故事世界才能符合跨媒介叙事的基本要求。综上,跨媒介叙事作品是多种媒介平台构建出来的故事世界共同组成的。

“融合,其实是一种模式的变换,过去是内容为单一媒介所独占,现在是跨越多种媒介渠道来展现内容,各传播体系不断深化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依赖。融合文化则代表着我们自身与媒介关系思维方式的一种变迁,也代表了一种文化变迁,它鼓励消费者把分散的媒体内容联系起来,并且强调内容跨越多种媒介渠道的流通”[1]。虽然小说的故事世界终止在“十年之约”,但是其他媒介纷纷被其魅力吸引展开不同形式的创作。《盗墓笔记》以小说为基础,延伸到了不同媒介形式的叙事文本之中,成功打造出一个多元化的故事世界。

(一)文本叙事:传奇书写与故事构建

小说的故事世界以鲁王宫现世为开端,以张吴“十年之约”完美收官。小说的叙事以吴邪的视角展开,讲述了吴邪“璞玉本无华,细琢成大器”的故事。但是在这些艰难险阻中也隐藏着故事内容的三条暗线:张家的起源与发展史、不断演变的“长生”之谜、围绕“长生”之谜而展开的群雄角逐。围绕“长生”之谜的明争暗斗是故事的主要叙事导向,其余两条暗线协同其建构故事世界。

(二)舞台剧叙事:空间场景与矛盾冲突

虽然事件的冲突以及情感的表达在传统的戏剧理论中是最重要的基础,但是《盗墓笔记》舞台剧则另辟蹊径:第一,为了吸引受众,宣传语使用科技手段创造奇妙无比的盗墓世界。这些用特效打造出的恐怖场面给受众带来了更加直观的视听体验。第二,加入了当下盛行的话语和元素,用风趣且幽默的台词替代了演员的情感表达。

(三)网游叙事:游戏互动与角色沉浸

《盗墓笔记》的探险主题与游戏的设计要求相符合。首先,游戏中的一道道关卡正是对小说中一次次的盗墓探险经历的还原,游戏的副本则是以并未在小说中具体体现的内容来展开。其次,游戏内的团队合作功能则与原著中“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相吻合。但是,游戏更偏向于对玩家猎奇心理的满足。玩家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了精美画风以及紧张严密的关卡设置,再配上原著作者的独家解密,这不仅对小说中的一些悬念进行了补充,还帮助玩家增进了对盗墓世界产生与发展的理解。

(四)影像叙事:大众文化与视听体验

“再次创作是文艺创作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任何作品进行影视改编都是由影视创作者以原著文本为基础展开,影视创作者理解了原著文本所想体现的精神,受众通过影视作品对其进行理解,所以改编并不代表也没有办法对原著完全复原”[3]。在故事世界的建构上,网剧将故事属性进行转化,由盗墓小说转变成了一部爱国主义网剧。电影对小说的世界观进行了继承,并建构了焕然一新的故事世界。首先,对小说中机关设计的还原是一大亮点,在机关设置方面融合了中国元素,弩机、翻板等中国古墓特有的机关都得到展现。再者,对原著文本中只是间接提到过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描写。比如,弹琵琶的女子与蛇母的指甲都给了特写,似乎是彼此存在某种隐秘联系的暗示。

(五)其他形式的叙事

《盗墓笔记》系列的跨媒介叙事不光局限于小说、网剧等,还包括了其他的媒介形式,比如联合“有妖气”网站产出的漫画。吴邪是主角,漫画主要讲述了吴邪童年以及成长时期的经历,对整个故事世界中吴邪的成长环境进行了补充。“通过信息共享,时空相对独立的个体被互联网重聚在一起,这种新的集体性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其联系纽带是知识以及价值观取代了传统部族依赖空间聚居的特征”[4]。在跨媒介叙事中。受众群体中总有一些人会对小说中的悬念进行思考,分析他们之间隐藏的关系,使故事世界更完整。“暖和狐狸”是其中最出名的,领导着大家做一个最优秀的拆穿者。他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盗墓笔记》的故事背景相结合,依他所见,张起灵属于蚩尤派系,蚩尤和西王母都对长生秘法极为擅长,都继承了伏羲式血脉。神秘的“它”组织实际上是国家机构。这些脑洞大开的推测不仅对故事内容进行了丰富,也对其他受众的思维产生了影响,使得故事内容能够不断的拓展。

二、《盗墓笔记》跨媒介叙事的特征

《盗墓笔记》的跨媒介叙事虽然拥有多条叙事主线,但始终坚持故事核心内容不变的整体性原则。

(一)主题的延续性

构建出一个有别于单调、闭塞的故事世界是跨媒介叙事的主要目的。所有参与跨媒介叙事的媒介在各司其职的同时也存在着联系,使得多种媒介平台上的跨媒介叙事作品呈现出主题延续性的特点。

“故事跨越多个媒介平台展开,在对故事世界进行理解的过程中每一种媒介平台都做出了独特且不可或缺的贡献,相较于以原文本及辅助产品为基础的模式来说,它是一种相对更为综合的对系列产品进行发展的方式”[1]。跨媒介叙事相较传统叙事最大的区别在于拥有多种叙事媒介。跨媒介叙事在不同媒介平台上的作品都有独特的主题,它们成为整个系列作品主题的基础。不同媒介平台上的创作者对《盗墓笔记》的主题展开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叙述。《盗墓笔记》系列作品的原文本是小说文本,小说中所展现出的主题是团队成员之间“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以及渴求真相的探险精神。

首先,小说的内容对网剧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网剧以“归还宝物”为主题。主要讲述为了对文物进行守护,吴邪召集一众人马深入鲁王宫以期能够解密古墓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虽然表面上看,网剧与小说文本中的故事世界是天壤之别。但实际在主题的延续上,将宝物送还就是从原著中的“探险”演变而来,符合跨媒介叙事作品主题延续性的基本要求。对某种未知力量的守护是盗墓团队“探险”的最终目的,“还宝”队伍以文物守护为己任。二者的主题有接续性,从实质上来说都是“守护”。其次,游戏制作者也对小说中的那些不落窠臼的故事青睐有加,在游戏中玩家组队游玩,这也是对小说文本叙事主题团队精神的一种继承。

(二)叙事的多样化

“有声语言、画面、手势或是它们的有机混融都可以作为叙事载体。而且,一切时代、地方与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叙事”[5]。对某个时空序列中的时空状态进行叙述就是叙事的功能。在《盗墓笔记》中最为出色的便是叙事的多样化。《盗墓笔记》最擅长用恐惧营造出一种随时会出现未知危险的氛围。人物与环境的设置也受到其影响。《盗墓笔记》最独特的标志是“墓”,小说中的人物必须经历的困难也是“墓”,吸引读者的关键还是“墓”。所以,小说作者经常会浓墨重彩地描写“墓”。比如对万奴王墓的描写。这些描写仿佛加剧了吴邪一行隐隐的不安之感。网剧则通过声画融合将恐怖氛围具象化。当网剧画面中大量尸蟞迎面而来时,瞬间激发了观众内心的恐惧,其内心形成了惊悚的氛围。通过“昏迷”使一段故事结束或开始也是其叙事的特点。“我瞬间就倒入了水中。……我昏了三日,醒来后所有事物都被忘记了”[6]。善于运用悬念也是《盗墓笔记》叙事的特点。在小说的故事世界中不仅设置了多个悬念而且善于通过“梦”来制造悬念。比如“齐羽这个名字感觉很熟悉……突然‘你是不是做噩梦了’?”[6]在故事的关键节点,多次提到齐羽,他是谁?吴邪和他是什么关系?吴邪身份的疑点也因此悬念得到了增强。再如青铜门背后的秘密等。电影中则设置了“心魔”这一悬念。这是电影为了叙事能够更好地与小说情节联系起来才设置的。比如,逐渐腐化的女尸就是吴三省的心魔。

三、《盗墓笔记》叙事实践的媒介互文

《盗墓笔记》由于其内容惊悚刺激,在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也被各类媒介广泛地传播和开发。首先,2009年漫画发布,并且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出了中英文两种版本。2013年舞台剧首次上演,有别于传统舞台剧,《盗墓笔记》舞台剧对于表演形式并不注重,但叙事内容别出心裁。出品方为了更好契合观众,首次根据小说读者的爱好来进行演出内容的安排。2014年网剧上线,为国内网剧开启了新篇章。网剧制片方一改原著的盗墓主题,以保护文物为主题,既弘扬了正能量,也实现了小说读者与网剧观众的良性互动。2015年网游发行,制作方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将各具特色的产品类型开发出来。2016年电影上映。《盗墓笔记》的跨媒介叙事实践包括跨媒介传播和跨媒介接受两个部分。

(一)互文式的媒介呈现

“每当全新的标准产生,个体与社会所受到的媒介的影响都会发生变化;要在事物中将一种新的标准引入才能进行延伸。媒介标准会影响信息传递、接收的方式以及其传递成效等”[7]。跨媒介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是融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立足融媒介,充分实现了媒介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融合创新,加强了不同媒介的交流互动。不同媒介根据各自媒介属性对《盗墓笔记》进行创作,从小说到舞台剧,再到广播剧乃至游戏等,使其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国产大IP之一。《盗墓笔记》的根基是小说,不同媒介进行互动传播之后,在将媒介属性各异的系列作品打造出来的同时,还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曲折离奇的故事内容。作品的跨媒介传播,不仅是对故事的再创作,也是对跨媒介传播体系进行构建的基础平台,使其拥有多样化的传播主体与渠道。但是,在情节改编的过程中,“为使故事与人物间的关系更合理,在情节创作方面,经典与关键情节需保留,同时又要根新的故事构架对情节予以适当地增删”[3]。

跨媒介传播创造出了一种将某个重点文本通过不同途径扩展到不同媒介平台之上的新的传播网络系统。《盗墓笔记》在这新的系统中,从网络传播到其他媒介,通过不同媒介的互动交流,将其潜力尽可能发掘。在三网融合时代,一种交叉式的网状传播在网络文学与不同媒介的传播之间形成了。在这种新的传播系统中,《盗墓笔记》的跨媒介传播主要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文本属性得到革新。不同媒介在跨媒介传播中制作出全新形式的作品。兄弟情是小说的重要焦点之一,它同样也被其他媒介通过不同叙事方式体现出来。比如在电影的地宫一幕中,张起灵为了保护吴邪,独自深入地宫,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可以为彼此赴死的浓浓兄弟情。另一方面,故事的接受效应也在不同媒介的交流中被带动。过去不同媒介之间被动的传播与接受也在跨媒介传播之中得到了突破。以《盗墓笔记》小说和话剧为例,在小说受众看话剧,话剧受众读小说这样一个双向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受众得到两种相互影响的视听体验,它们共同打造出了新的故事空间。

《盗墓笔记》能够从网络平台扩展到其他媒介平台,也证明它的传播具有跨媒介属性。跨媒介传播极大丰富了作品的传播渠道,其最初的载体是以开放和互动为特点的网络平台。不同媒介对《盗墓笔记》传播同时也是对其再创作,此时它们既是传播主体也是新的创作主体。这一现象反映了跨媒介传播的鲜明特征——跨媒介传播是不同媒介对同一基础文本的协同叙事与传播。总之,《盗墓笔记》的跨媒介传播,不是简单地在各个媒介平台上对故事进行展现,是不同的传播主体互相影响打造出一种具有互动性与主体创造性特点的联合传播模式。

新的创作、接受空间在《盗墓笔记》文本的跨媒介传播中开发了出来。比如网游以故事情节为基础来进行游戏的设计,为了让玩家能感到身临其境,设计出符合盗墓情境的游戏画面和皮肤;广播剧则从人物对话及背景音乐等听觉方面进行创作,呈现了独特的听觉盛宴。总之,《盗墓笔记》的基础文本经过跨媒介传播的再加工之后,故事内容变得更为精彩。

(二)互文式的媒介接受

在跨媒介实践中,作品经由不同媒介的再创作重回到受众视野中,这一过程是双向互动。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不同媒介特有解说的基础文本,会创作出风格迥异的故事体系,也都有各自侧重点。如《盗墓笔记》小说主要是突出盗墓故事的悬念,对光怪陆离的故事内容进行创作;舞台剧则是力求通过科技等最大限度还原真实的盗墓世界,给观众全新体验,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不同媒介在跨媒介传播下合作共赢的基础范式不仅使得多样化的故事世界进行了交融,创作出多重审美体验,还极大丰富了受众的感官体验和内心世界。全新的媒介形态使《盗墓笔记》不再只以单一闭环的小说文本形式存在,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多种媒介协同的故事体系。通过多种媒介渠道的传播,《盗墓笔记》的跨媒介接受,不仅对受众的审美接受产生了影响,还对不同媒介平台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产生了影响。

除了在不同媒介之间,在受众与创作者以及不同接受群体之间都展现出跨媒介叙事的协同性。首先,创作者在传统的传播范式里与受众的交流几近为零,作品仅呈现作者想法。随着新兴媒介流行,创作者更多是边交流边创作,开始注重受众意见。比如在小说《盗墓笔记》创作过程中,由于受众对张吴二人的情感变化产生了极大关注,所以在后续故事中作者加强了二者的互动。其有声读物为了满足不同地域受众的需求,进行了方言版本创作。其次,在跨媒介传播过程中,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不同媒介平台上的故事也产生了新的认识。《盗墓笔记》在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不同媒介平台为受众从不同层面传递了信息。比如,受众在阅读完小说或看完影视剧后,可以去网上和其他受众进行实时互动,产生共鸣。

“粉丝文化充分展现了对于文化阶级秩序的否定,他们拒绝创作者的一言堂并对相关内容作出自己的解读以及再创作[8]”。在跨媒介传播过程中,《盗墓笔记》在不同媒介平台上进行了历史性的全新呈现,不同类型的受众也因此得以聚集并根据自己的喜爱和想法对其进行自己的解读,形成良性互动。正如詹金斯所指出的,“粉丝文化同样是一种‘为我所用’(Scavenge,原意为乌鸦觅食腐肉)的文化:盗猎者挪用盗得媒介产品的某些材料,制造出新的意义”[9]。总之,跨媒介创作受到受众体验的影响程度是跨媒介接受过程着重强调的,受众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接受者的同时也在参与二次创作。这种过程在不同媒介以及不同媒介与受众群体之间将一种崭新的交流范式创造出来,通过对传统与新兴媒介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推动不同传播渠道之间的交互,使《盗墓笔记》故事更多元立体。

四、结语

跨媒介叙事成为文化变迁的一种呈现形式,也必将随着文化变迁而不断变化,总体趋势也会由于技术进阶而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从根本上来说,跨媒介就是要对每种媒介独有的属性加以了解并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打破不同媒介之间封闭的边界,并以最佳方式将资源重组。《盗墓笔记》的跨媒介实践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不仅展示了跨媒介叙事在多媒介环境下的巨大后劲,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跨媒介叙事在文化融合时代中张力的暗示。“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时代,数字技术将彻底颠覆传统叙事结构与方式,具身体验与场景沉浸将成为新的叙事需求”[10]。跨媒介叙事将不再局限在现今所讨论的不同媒介优势的利用和发挥问题上,而是叙事维度的重构与整合。

猜你喜欢

盗墓笔记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真实的盗墓,是这个样子的……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盗墓黑历史上最有名的摸金校尉们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盗墓与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