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希腊神话”到“童话故事”的改写技法研究
——以《乱树丛故事》为例

2022-03-23冯爱琴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修斯霍桑树丛

冯爱琴

〔1.闽南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2.闽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霍桑一生共创作了六部儿童文学作品,分别是《外祖父之椅》《自由之树》《杰出的长者》《写给孩子们的传记故事》《献给男孩女孩的神奇故事》和《乱树丛故事》,其中最受公众欢迎的要数最后对希腊神话和传说进行改写的两本童话故事集,同时这也是霍桑在美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甚至在《美国儿童文学初探》一书中霍桑被称赞为“美国儿童文学之父”。《乱树丛故事》是1853年霍桑出版的最后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部书一共叙述了六则小故事,即《牛头怪弥诺陶》《小矮人》《龙牙》《喀耳刻的宫殿》《石榴籽》和《金羊毛》。它们都是霍桑有意识地将希腊神话故事进行改写的产物,使其故事内容在整体上比起原著来说更加简单明了,更富有童趣,也更加符合年轻一代的阅读口味。霍桑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人们往往把目光都聚焦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上,却忽视了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我们拟以霍桑《乱树丛故事》为例,从文学主题、人物形象和叙述结构等方面入手,对《乱树丛故事》和相对应的希腊神话故事和传说进行分析,进而对霍桑改写希腊神话为童话的意义进行初步探究。

一、文学主题改写:从神人传说到成长故事

1.改写目的:从解读世界到教导儿童

霍桑一直坚信许多经典的神话故事与传说都可以被改写成世界一流的儿童读物,所以在创作《乱树丛故事》时,作者经过深思熟虑,从希腊神话故事中挑选了六个经典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并对其内容和情节进行了有意识的添加与删减,成功地将原作的文学主题由奇幻的神人传说改写成适合儿童阅读的成长故事。

古希腊时期,由于当时处于社会原始阶段,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对不可控的自然力量和人的生老病死难以理解,于是便借助丰富的想象试图对自然世界进行“合理”解读。而到了19世纪,随着宗教和世俗教育革命的开展,美国的学校和教堂逐渐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当时市面上的儿童读物由美国本土出版的只占小部分,更多的是从英国引进的,并不完全符合美国儿童的特点。而且这些书籍的内容全是针对儿童进行道德上的传统说教,大多数故事的质量不高,情节上也缺乏乐趣,很难讨得孩子们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强烈呼吁改变这种现状,希望美国作家能够创作出“专门为年轻一代设计的特殊文学类型”。同时,文学界也掀起了学习希腊语的浪潮,希腊神话又进入了人们的阅读世界。纳撒尼尔·霍桑自然也受到这些文艺思潮的影响,对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这些因素之外,从霍桑与朗费罗先生这一时期的往来信件来看,对于为什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霍桑也给出了很明确的理由:“首先是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周期短,挣钱快,成名也快,其次是构架儿童文学作品的总体思想,最终目的是创新体系,改变现状。”因此,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霍桑开始了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自然,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霍桑也惊喜地发现希腊神话这一文学“土壤”,并将其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素材,开始对这部古老的“旧小说”进行童话改写,让其成为了为年轻一代而存在的全新童话故事。而《乱树丛故事》就是霍桑在这些条件下所“重讲”的一部既符合孩子口味又适应当时社会潮流的希腊“旧小说”。

2.作品环境:从成人世界到儿童世界

在吕陈童等人翻译的《杂林别墅里的希腊神话·译言古登堡计划》中,霍桑明确写道:“对于希腊神话这一被尊奉了两三千年的古典之作,作者无意去冒犯,但随着想象力的游骋,本书中的故事确实作了一定的修改。在任何时代,都没有人能自诩创作了这些永恒的寓言故事,它们似乎天然而存,并非人工雕琢,只要人类存在,它们就永不磨灭。不过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赋予它们有时代特色的礼仪和情感,并灌注属于那个时代的道德评判。”对霍桑来说,世界上所有永恒的寓言故事是不会拘泥于任何时代和形式而存在的,出于不同的目的,人们可以赋予它们不同的时代特色,并融入不同时代的道德观念。因此,在选择改写希腊神话故事时,作者完全从儿童读者的角度出发,精心挑选了六则经典故事。可以说,希腊神话是希腊先民对大自然及人本身进行的思考和探索,是早期人类社会集体意识的一种思维产物。古希腊人为了使自己对世界的解读显得“合情合理”,在希腊神话中不仅创造了各种神明,还创造了具有神奇身世或经历的人类英雄,在这部神人传说中,英雄们都是以成人的形象出现,讲述的自然也是成人的故事。所以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大多属于成人世界。然而,儿童的心智并不十分健全,对是非的分辨也十分模糊,所以在《乱树丛故事》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是绝对不能涉及暴力、仇恨、两性关系等不适合孩子的内容。而希腊神话故事往往有争斗、仇杀、血腥、乱伦、两性关系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情节和内容。所以为了能够将希腊神话故事改写成适合孩子阅读的童话故事,霍桑在选择故事时即有一定的标准。首先故事的情感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心理。儿童世界往往十分简单,涉及的情感仅限于亲情、友情两个方面,所以作者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挑选素材时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挑选了能够表现亲情的忒修斯寻父、卡德摩斯寻妹和刻瑞斯寻女及能够表现友情的巨人安泰和小矮人、尤利西斯救回同伴和伊阿宋与同伴夺取金羊毛这六个故事。其次,故事内容要适合儿童世界。儿童的童心和纯真共同决定了作品不仅需要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易于儿童读懂,还要在故事中灌注人类美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霍桑笔下,希腊神话那些完全不符合儿童文学要求的情节设定在改编后的故事中完全消失,并且通过简单易懂又不缺乏童趣的方式宣扬光明正大、见义勇为、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等美好品德,同时也明确地否定了贪婪无度、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消极思想。使整个作品主题鲜明简单,善恶分明,十分符合孩子的阅读特点。如在《牛头怪弥诺陶》中,作者便简写、淡化了希腊神话中忒修斯投奔父亲的冒险旅途的血腥经历,增添了不少仔细描写小忒修斯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描写,以及忒修斯与牛头怪弥诺陶英勇战斗的场景。正是对自己作品有着明确的定位和创作目的,霍桑在创作《乱树丛故事》时,不仅将挑选的六个希腊神话由富有奇幻色彩的神人传说故事改写成了教导孩子的成长故事,还把希腊神话设定的复杂的成人世界转换成了一个更纯真、更美好的儿童世界。作者有选择性地把那些不朽的神话故事作为一种合法的题材,然后将这些“经典神话”与美国元素融合在一起,成功地将这些神人传说改写成了《乱树丛故事》这样的适合孩子阅读的儿童成长故事,以一种放松、愉悦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成长成才。

二、人物形象改写分析

1.身份改写:成年男女到青年孩童

从西方文学发展来看,希腊神话“从古希腊时期到近现代,希腊叙事艺术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霍桑在《乱树丛故事》中赋予六则希腊神话故事新的生命,使其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可以说,在霍桑笔下,人物形象已经变得更加符合孩子们的审美心理和阅读需求。如霍桑改写的英雄形象,不管是忒修斯、尤利西斯还是伊阿宋,都不同于原故事多多少少带有性格缺陷的形象设定,而是完全被塑造成了年轻热血、有勇有谋、能力出众、敢于接受挑战的完美青年形象。如《牛头怪弥诺陶》就取材于希腊神话的一位英雄——忒修斯的传说。霍桑的改编只截取主人公忒修斯从出生到当上国王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人物形象做了很大改动。从主人公的设定来看,希腊神话的忒修斯是雅典国王埃勾斯背着发妻所生的私生子,只是埃勾斯为了家族和王国所造就的一个王位继承者,他是一个悲剧人物。而霍桑所塑造的忒修斯则是国王埃勾斯和爱人共同期待的小儿子,而且埃勾斯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爱人埃特拉,所以当他面对儿子忒修斯时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熟悉感。霍桑将忒修斯由一个悲剧人物改写成一个被父母共同期待的存在,成为一个在温暖家庭中成长的青年。这样的设定更加符合儿童文学的要求。除此之外,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能轻易地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在希腊神话中只有一句描写忒修斯的句子:“这个孩子长大后,不仅具有健壮美丽的身体,而且机智勇敢,意志坚强。”所以,读者脑海中就有了既定的抽象概念:忒修斯长得俊美帅气,且天生具有神力。而霍桑《乱树丛故事》则把忒修斯塑造成了一个健康且精力充沛、长着一头卷发的小伙子,他的身上具有当代美国青年所有的特性,独立进取,热情好动,渴望冒险,看重自己成功的价值。因此,他会舍弃安全的海路而选择有海盗和怪兽出没的陆路,听到关于牛头怪弥诺陶的事件时,他兴奋地大叫,并在夜里独自一人前往迷宫并战胜怪物,带领自己的同伴回国。他做事非常坚定和努力,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让人敬佩的大英雄。两者塑造的具体形象截然不同,对比鲜明。希腊神话描绘的世界充斥着欲望和战争,社会上充满了尔虞我诈,全城一片混乱,所以希腊神话的忒修斯是一个生于乱世、爱好争斗、敢于冒险的成年枭雄。但在霍桑笔下,这个世界是和平美好的,人民是朴素善良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忒修斯是一个典型的年轻勇敢、渴望冒险且充满英雄情结的美国热血少年。可以说,《乱树丛故事》最明显的改动应该是对人物年龄的设定。读过希腊神话的人都知道,希腊神话的主人公不论是神明还是人类英雄,无一例外都是成年人。但在霍桑的改动下,人物的形象和年龄都有了一些变化。如作者在故事开头将忒修斯和伊阿宋设定为小男孩儿,将欧罗巴和普罗塞耳皮娜设定为小女孩儿。通过“减龄”这种改编方式塑造的儿童形象,往往更能引起小读者的兴趣,使他们对故事更有带入感和亲切感。

2.性格改写:冷酷势利到重视亲情

儿童故事的目的是培养和教育孩子,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体验中获得启迪,所以在故事中需要营造出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表现出人类社会的美好感情。因此,霍桑除了对主人公的形象进行改写外,在其他的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大动作的改编。以雅典国王埃勾斯为例,在希腊神话《忒修斯的传说》中,埃勾斯是一位冷酷的统治者,他身上有着很多古代统治者都具有的缺点,如冷酷势利、自私自利、害怕死亡、追求长生、利益至上等。但在《乱树丛故事》中,霍桑却将这个冷酷自私的国王改写成了一个既有国家责任感又热爱家人的慈父形象,迎合了孩子们对自己父亲的崇拜心理。为了表现家人亲情的奇妙感觉,作者对故事情节做出了相应改动。如不同于希腊神话忒修斯父子两人相认时,埃勾斯完全没有对忒修斯产生任何情绪,霍桑大幅度改写了父子相见时的种种细节,重点突出了那种亲生父子之间所存在的奇妙感觉。

除此之外,对六个希腊神话故事和传说中所涉及的人物,霍桑都进行了不同的形象改写,极力打造出温暖的氛围。霍桑将希腊神话故事的女巫美狄亚从一个自私贪婪且嗜杀成性的坏人形象转换成一个为了自己儿子墨多斯的未来精心谋划的母亲形象,将公主阿里阿德涅由一个为了爱情背叛自己父亲的痴女形象改写成一个心地善良并关爱家人的好女孩形象,将忒勒法萨王后塑造成一个为了寻找自己女儿而失去生命的好母亲,将尤利西斯改写成绝不抛弃自己伙伴的英雄人物。在这些人物形象的改动中,霍桑充分考虑到了儿童文学的特点,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加侧重于表现人性美好的方面,使新故事整体展现出一种亲情温暖的氛围,同时也更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总之,通过霍桑的改写,希腊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由高高在上的神明英雄变成了贴近现实的世间常人,为人物增添了浓厚的人情味,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接近生活,从而增强了读者对人物的认同感,深受读者尤其是儿童的喜爱。

三、叙述结构改写分析

叙述结构作为一个故事的框架结构,是作者通过叙述主体、叙述手法及叙述话语等方面的不同运用,将作品情节和特色展现出来的重要方式。霍桑在叙述主体、手法和话语方面都进行了文学再创作。

1.叙述主体由第三人称转向第一人称

在每一部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一个叙述者,有的在文中有明确交代,有的则未在文中指明,有的是站在第三人称角度的叙述者,有的是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在整个希腊神话的形成过程中,古希腊人因缺乏科学的基本知识,在一些问题上往往会借助神灵的能力进行“合理”的解释。因此,在无数人共同参与创作最终形成的古希腊神话中,读者很难发现一个明确的叙述者的存在。而且,从故事中的“据说”“当时” 等语句可以推断出创作者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以第三人称的身份向读者讲述整个故事。而与整个希腊神话从未出现第一人称叙述者不同,霍桑在《乱树丛故事》中明确地创造了“我”这一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形象,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整部故事。在《乱树丛故事》中,叙述者由“我”这个与故事无关的人物充当,这样的设定使整个故事情境更为真切生动,情节安排更具有灵活性,同时也给读者营造出一种面对面听人讲故事的错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当我们阅读《牛头怪弥诺陶》时,常常能看到“我忍不住想告诉你”“我刚才来不及告诉你们”“我的乖孩子们”等亲切的语句。自然,采用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作者不仅能够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向小读者们讲述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显得更加平易近人,拉近了作者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灵活地穿插一些道理,引导孩子们学习和思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种特殊的语言框架不仅丰富了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还改变了当时美国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们死板说教的创作模式,为美国儿童文学乃至世界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新的模式、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

2.叙述手法从神祇隐喻到浪漫明喻

希腊神话是原始社会时期古希腊人从生活现实出发,通过美好幻想虚构出来的产物,其中主要包括神祇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神祇几乎在每个希腊神话故事和传说中都有出现。然而,希腊神话的各种神祇其实都是原始居民通过隐喻性思维认识世界的结果,正如美国神话学家戴维·利明和埃德温·贝尔德所说,原始传说“只有当它们作为隐喻起作用时才是神话”。而纳撒尼尔·霍桑作为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改写过程中自然会融入一种美国式浪漫主义情怀,又因为他曾经钻研过绘画艺术,所以他在创作时常常“视小说艺术为图画”。在《乱树丛故事》中,霍桑采用浪漫主义叙述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如作者在描述忒修斯需要撼动的巨石时,充分体现出浪漫主义作家注重生动的描写和感官感受等特点:“它(巨石)上面的苔藓也越长越厚,直到最后它几乎看起来像一把柔软的绿色的座椅,只有很少几块灰色的花岗岩露在外面。” 作者将长满苔藓的巨石比作“一把柔软的绿色座椅”,还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景图,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拉近了故事与现实的距离,还通过浪漫的文字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宁静、美好、惬意的享受。同时,文中还有很多充满想象力又富有浪漫气息的明喻。如作者将美狄亚出逃的场面进行了浪漫式的扩写。在希腊神话中对美狄亚的逃跑只用了简单粗暴的一句话概括:“嗜杀成性的美狄亚则被赶出了这个王国。”而霍桑在《乱树丛故事》中用较大的篇幅描写了美狄亚出逃时的壮观场面。在霍桑笔下,美狄亚知道计划败露后,立即带上自己的儿子和所能带走的所有珍宝,坐在由“四条长着翅膀的大蛇拉着”的火焰战车离开,并且在出逃的过程中从天空无意间洒落了无数“色彩斑斓的冰雹”似的各色宝石。总之,霍桑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一改希腊神话神祇隐喻的叙述手法,减少了故事的神迹描写,增加了更多现实的场景,并且将现实中的普通事物通过自己的想象,以一种浪漫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而这种叙述手法的改变,更加适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3.叙述话语从多维隐秘到直接引导

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希腊神话故事和传说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阅读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乱树丛故事》则被作者定义为一部儿童读物,它所针对的群体是儿童,因此在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富有哲理性、教育性且具有深刻意义的语句,作者采用一种直白而富有趣味的引导式语言,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能够让儿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如身心健康成长方面,作者以牛头怪弥诺陶事件为例进行告诫。在为人处世方面,霍桑用一种对比的手法,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小读者们,朋友之间相处、说话、做事等方面不能忽视自己好朋友的感受,不能让朋友感到,“这句话深深刺伤了他,比他们的剑伤得更深”,否则朋友可能会因为你的某一行为或话语而受到深深的心灵创伤。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要“谦恭礼让,无论是对国王还是对乞丐”,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身份,不要区别对待,而是要保持应有的礼貌,真诚恭敬地对待每个人,这里体现了人人平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作者在故事中还引导小读者们养成拾金不昧、公平公正、反对暴力、追求和平、独立进取的精神品质。可以说,故事中这些直白却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语句,表现了霍桑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反省,这也是霍桑力图引导孩子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综上,霍桑在改写希腊神话典故的过程中,抛弃了它多维的、隐秘的主题思想,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儿童文学的直观性的体现。

四、结束语

《乱树丛故事》作为一部成功改写希腊神话典故的童话故事集,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喜爱。霍桑有意识地将美国式浪漫主义的创作方式同儿童文学结合起来,从文学主题、人物形象及叙述结构等方面对六个精心挑选出来的希腊神话典故进行童话式改写,作者不仅将神秘惊奇的神人传说转换成了教育儿童的成长故事,将人物由冰冷平面重塑成温情立体的形象,还增加了更多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审美情趣及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这样的改写使文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纯真,人物更加贴近生活,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完美地使这六个典故变成了更加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文学。霍桑的《乱树丛故事》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案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修斯霍桑树丛
忒修斯之船与系统视角
泰德·修斯儿童诗的发展
玫瑰有刺
《粉红树丛》等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论泰德·修斯的战争诗与教育疗伤机制
我站在原地,但我离开过(组诗)
蝴蝶(8)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