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缅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探索
——以德宏师专为例

2022-03-23陈德洲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瑞丽德宏缅甸

陈德洲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芒市 67840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新趋势。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主要是以出国留学和引进外专外智为主。[1]上世90年度末开始了大规模吸引外国留学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高校只要具有办学条件,都以办理和拓展国际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趋势。据2014年广西全国留学生管理干部培训会的汇报,2014年我国已有来华留学生32 万多人,据当时相关部门估计,202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将达到50 万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云南省西南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距离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瑞丽103 公里,距离缅甸直线距离20 公里。德宏州与缅甸接壤503.8 公里,有景颇、傣、阿昌、华人等跨境民族。所以学校对缅甸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具有先天优势,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但由于缅甸国内政治情况复杂,加上2019年以来流行世界的新冠肺炎爆发,各国各地新冠肺炎应对政策的变化,使得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变得很复杂。

一、对缅甸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屏障

(一)缅甸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

缅甸旧的教育体制是在英殖民时期,英国以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教育体制为基础建立的,其基本原则是,鼓励学习英语及西方课程,不学东方文学及相关课程。把英国文学作为支柱课程,有种族歧视的元素,又有奴化教育和愚民教育的成份。这种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缅人,生长在落后的佛教国家,常常表现出复杂的个性。比如:待人有信佛者的友善、有权者表现出贵族般的傲慢、无钱者表现出侍者般的卑微。

几年前,学校一位老师停薪留职期间,与时任缅甸木姐市市长耶勒温合作在缅从事矿产开发。经常出入缅甸,曾多次在瑞丽接待过缅甸矿产部、教育部、海关总署和缅甸国家电视台等缅方官员,相处中发现,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文化。而该老师在缅的这段经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待人友善,处事傲慢,办事缓慢,诚信太烂,小计不断,便钱就让。”他们的这种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与我们中国文化,差异甚远,这与缅甸旧的教育制度和现行国家制度的影响密不可分。

(二)缅甸高层对华的历史积怨是个难解的情结

我们应该客观地面对历史,才能带着希望预见未来。实事求是地说,中缅的“胞波情谊”,是对缅北的掸邦(傣族、佤族)、克钦邦(景颇族)等边境民族而言,对于掌控政权的缅族来说,关系并不太大。

中缅的民族矛盾自古有之,历史上曾发生过3 次中缅战争,就追溯近代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缅甸国内的“排华事件”到七十年代的政府军与缅共人民军的战争,再到2009年的“果敢事件”和2012年的“缅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的战争,”缅政府都能隐约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加之近几年,一些中国商人对缅北的林木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出现一些不守法的破坏性的开发,缅政府认为是中国政府纵容所致。诸多事件导致缅政府高层对华的积怨,加之美日反华势力的煽动和挑拨,致使缅甸部分民众产生对华排斥心理。难怪有人会说:“中缅胞波情谊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纯属一厢情愿,无论中国怎么努力,缅甸人民永远不会感恩,中国给的越多,缅政府反觉得你另有所图。中国做的越多,缅政府却感觉威胁越大。”这是缅甸高层难以解开的情结,正如昂山素姬所说:“中国不是缅甸人民的恩人,只是缅甸的邻居而已!”[2]

(三)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影响

自2019年12月12日武汉新冠疫情发现并确认,2020年快速传播。疫情传到缅甸后,缅甸政府却无法组织有效的抗疫措施,导致缅甸疫情处于一种放任状态,使得德宏瑞丽国家级边境口岸无法清零,最后只能采取终止一切跨越边境的人和物的交流的极端措施,最后甚至建起了物理阻拦设施——铁丝网高墙,不但阻拦了人和货物,连边境地区的野生动物迁徙都变得不可能。所以2019-2020 学年寒假,留学生回国后就再没有回学校。2020 和2021年连续两年没有新招生,既有的留学生靠网络完成教学。也就是新冠疫情基本中断了之前的大好形势。疫情完成结束后要恢复正常招生和培养至少得三四年的时间。

二、对缅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优势和挑战

(一)缅甸教育现状带来的挑战

缅甸现行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基础教育薄弱,高等教育滞后,职业技术教育落后,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等诸多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缅,随后派出一个由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组成的高校代表团访缅考察。考察结束,得出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缅甸当前高等教育的“可怕”现状,缅甸教育系统需要的是整个重来——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学术课程,特别是教职员素质有待提高,报告中说:“有的化学老师从来没有用合适的实验器材做过实验,有的机械工程教授还在操作手动设备。”通过考察,美缅一些大学签订了援助协议,如:美国帮助缅甸高校培训图书馆员,派教师赴缅讲课,给缅甸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等。[4]

缅甸教育体系的现状给我们对缅国际合作与交流带来了挑战,美国贯用军事恐吓威胁,经济援助拉拢,文化政治入侵,民主人权干预等手段控制一个国家。为了围堵遏制中国,也会不惜血本。美国利用目前缅甸教育体系的缺陷,进行文化入侵,推行教育外交。美国人能做,我们同样能做,而且更有条件,不用远渡重洋。

(二)对缅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遇

德宏师专毗邻瑞丽,即将开通的芒瑞高速只需40 分钟即可到达。瑞丽是中缅最活跃的经贸合作与进出口交易中心,是泛亚铁路、公路、中缅输油汽管道的交汇点,有着两个国家级口岸,一个境内关外保税区。随着国家面向西南“桥头堡”战略的逐步实施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逐步推进,瑞丽的地位优势更加凸显。对于开展对缅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有着十分优越的条件,具体表现在:

1.厚实的中缅文化交流底蕴

长期的经贸往来,相互了解,民族文化的交融,让中缅民族之间的交往显得格外随意、轻松、自然。中缅官方每年共同举办的“边境进出口交易会”、“中缅胞波节”、“中缅泼水节”更营造出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这种中缅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中缅开展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2.广大的国际生源

新冠疫情以前德宏境内外国流动人口近10万人,其中瑞丽就有了近3.5 万多人,占瑞丽常住人口的30%以上,他们来自缅甸仰光、曼德勒、密支那各个地区,还有部份印度、巴基斯坦,泥泊尔等国人。[5]他们到德宏经商、工作、学习。他们当中有大学生、中专生、高中、小学不同层次的人,他们都有学汉语的需求,有职业培训的需要。这些都是潜在的生源,同时他们也是我们对外宣传的活广告和推销员。

3.便利的出入境手续

便利的出入境手续是我们开展对缅招生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最大的优势,根据云南省边境地区出入境管理条例,缅甸边民进入德宏境内,只需持《云南省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出入境证》即《边境通行证》,经中缅双方指定口岸入境,再到当地公安局办理《云南省边境地区境外边民临时居留证》,就可在德宏境内合法经商,工作和学习。整个手续不超过人民币50 元,短期过境只需人民币5 元,方便又经济。事实上,来自缅甸各地的缅人都是持这种《边境通行证》入境德宏,包括一些缅方官员。也就是说缅甸各地的留学生到瑞丽来学习,就如到与瑞丽相邻的缅甸木姐市学习一样。我们国内的高校需要与缅甸高校交流与合作,只需到瑞丽与缅方会面洽谈,无需办理护照、签证。这种近乎“无国界”的国际交流,可大大增强我们对缅的国际合作和扩大对缅的招生数量。

三、以“试验区模式”拓展对缅的教育国际交流和对缅留学生招收工作的探索

“试验区模式”就是在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内,创建“瑞丽国际教育学院”。以德宏师专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发展对缅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大量招收“特留生”为切入点,逐步实现“特留生”向“普留生”的转变,从而达到扩大对缅招收留学生的目的。

(一)“特留生”向“普留生”的转变模式

所谓“特留生”就是指持《学校录取通知书》《边境通行证》入境,在边境特区学习的特殊留学生,这里我们暂且称之为“特留生”。那么,对持学校录取通知书、护照、签证、入境的普通留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普留生”。“特留生”的培养,是以了解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教学、学习汉语和职业教育为培养目标。分为短期生、中期生和长期生。短期生:学习实用汉语,职业技能教育等,以就业培训为目标。中期生:为汉语进修生,学制1-2年,通过HSK 三级以上考试合格,视在校表现情况,以自费、公费、奖学金等形式办理护照、签证,送往国内其它高校继续学习。实现由“特留生”转变为“普留生”,即:“1+3”“2+3”模式。长期生;在本校修完汉语,考试过级,进入本校教育类和职业类专业学习。

(二)建立“瑞丽国际教育学院”运作“试验区模式”

瑞丽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试验区,也可成为我国国际教育的先行先试试验区。建立瑞丽国际教育学院的意义在于搭建一个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以此作为全国高校对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加强与缅甸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相互合作。以瑞丽国际教育学院作为国家对缅招生留学生的桥梁,大量招收“特留生”,培养在华缅甸留学生预备生,向全国高校输送各种专业的缅甸留学生。使之成为国家在华缅甸留学生的培训基地,成为教育部在国家沿边口岸开展国际教育的示范基地。

(三)我校试行缅甸“特留生”招收工作总结和发展规划

1.“特留生”招生入学情况

我校“特留生”的招收是通过在缅设立宣传招生工作站和与缅北地方政府洽谈合作等方式招收。自费生由各工作站按学校要求考核招生,公费生由缅地方教育部门经考试选拔招生。“特留生”报名资料,经学校审核,符合招收条件,学校将其录取信息资料,报经云南省教育厅、德宏州外事办、德宏州国家安全局等部门,获准备案,发放录取通知书。

缅甸“特留生”入学,持《边境通行证》、《学校录取通知书》入境,到德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体检,合格后获《健康证》。再持《边境通行证》《健康证》《学生证》《学校招收留学生资质》等材料,到当地公安局办理“特留生”《临时居留证》,获证后与当地保险公司办理留学生保险手续,手续完善,正式注册入学,成为我校“特留生”。

2.教学与生活管理机构

我校“特留生”的教学管理由我校中文系国际教育部负责。生活管理由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学生处、保卫处、留学生学生会,以及留学生各班班主任、缅方派遣医务员、生活管理辅导员等各部门和人员,相互协调,共同管理。

3.“特留生”在校学习及活动成效

2013年我校向国家汉办成功申请到HSK 考点资格,10月22日举办第一期HSK 三级考试,通过严格考试,报名参考的108 名“留学生”,有106 名成绩合格,合格率达98%。2014年3月准备第二期HSK 考试。“特留生”的其余课程均表现良好。

五、结语

拓展对缅招收留学生和加强对缅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一个缅甸在华留学生培训基地,发挥其窗口和桥梁作用,构建一系列中缅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文化交流,科研教育合作,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培养一大批亲善友好、知华爱华人士是我们的目标。通过与缅甸民间团体、文化、科教领域的亲密合作,逐步影响到缅甸上层,以促进中缅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坚固,确保国家面向西南国际大通道战略的顺利实施。

当然,中缅关系错综复杂,破冰之旅艰难险阻。但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深入,法制的完善,对外政策的开放和疫情结束,缅甸对华需求会越来越大,中缅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学校对缅教育国际化必然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前途无量。

猜你喜欢

瑞丽德宏缅甸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China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Local Existence and Global Nonexistence Theorems for a Viscous Damped Quasi-Linear Wave Equations
缅甸记忆
Enlightenment from WHO Pharmacovigilance i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