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优化策略
2022-03-23康玉慧
康玉慧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宁夏银川 750001)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领域的媒体形式和主体更为多样,新闻的采访和写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新闻采访不再是模式化的“你问我答”,新闻写作的质量要求也有了新的涵义。为了充分适应和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优质新闻产品,传统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无论是新闻采访的形式,还是新闻稿件的写作方式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如何更好地优化这两者则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力求满足受众对新闻产品的新需求。
一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
在媒体融合时代,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发布平台的多样化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成为新兴媒体的主阵地,也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载体,人们不仅能够从中获取新闻资讯,而且还可以讨论分享,甚至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总而言之,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编辑主体也更加多样,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互动性越来越突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正面临被不断压缩的窘境,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习惯于通过观看短视频、浏览微信公众号和网页等方式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所处的环境越来越被动。当前传统媒体都在纷纷转型发展,力求在新闻市场中获得更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转型发展中,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提升专业采访与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新闻生产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助力媒体转型。
二 媒体融合背景下优化新闻采访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势,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要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顺应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要求,积极关注更加新颖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岗位发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媒体融合时代,受众能够更加方便和快捷地获取新闻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新闻信息,新闻信息的获取方式逐渐向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信息数量不断增多,信息传播的途径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新闻平台也逐渐变得个性化与开放化,新闻工作者只有持续对新闻采访的内容进行优化,积极创新新闻采访的形式以及写作的技巧,才能更好适应当前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1]。
(二)有利于个性化新闻平台的建设
当前,受众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和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获取信息,同时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新闻交流,信息逐渐从单向传播转为多向传输,尤其是移动信息的普及,新闻获取平台具有很强的伴随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体平台不断出现和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也顺势而为加强新平台建设。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很强的新闻生产能力,不仅对新闻数量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新闻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优化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才能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和特点,更有效吸引广大受众的持续关注。
(三)有利于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当前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媒体融合的互动程度,因此,新闻工作者应不断优化新闻采访的形式和写作技巧,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综合来看,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表现出内容越来越丰富、时效性越来越强、互动性越来越突出的特点,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覆盖面,在原有技术支撑的基础上有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与传统类型的新闻相比,更需要强调它的内涵以及亲和力。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在进行新闻采访写作活动时快速建立信息框架,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模式,提高创新性和表现力,制作更加丰满、具体的新闻内容,才能更容易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三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的优化策略
(一)不断更新采访思路
第一,在融媒体新闻采访中,首要考虑的就是采访思路。增强新闻采访的关注度和有效性,要提前谋划,避免千篇一律或者临时起意。例如,在采访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时,要提前了解采访将要面对的群体特征,策划好采访的语言、环节、画面以及必要的应急措施,以保证采访顺利进行。第二,要在采访过程中抓住媒体融合的优势,注重搜集新闻写作所需的典型素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文字材料等,提高采访思路整理的有效性,把关键节点凸显出来。以2018 年台风“山竹”登陆广州、深圳为例,《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为了拍摄和报道台风登陆时最具代表性的画面,事先蹲守在台风登陆点以及事故多发路段,在台风登陆之初,《南方都市报》第一时间播出了台风掀翻菜市场顶棚、大树被拦腰截断、建筑物外墙玻璃掉落等现场画面,随后播发关于受灾情况和政府救灾措施的详细报道,使受众获得了完整全面并且深入的信息[2]。
(二)灵活运用采访方式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可以运用的采访手段越来越丰富,采访的方式可以根据采访的对象、情境、内容等采用更为新颖独特的方式。按照预先规划的采访主题,灵活运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增强采访的立体感,围绕采访的主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在实际采访中既可直接发问,也可委婉叙述,采用相应的采访技巧,切中问题的要害,提高采访质量。比如,在采访时要注重新闻报道播出时的背景、画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设计采访思路和采访方式。将新闻事件的介绍、跟踪、结论与新媒体的图形、动画、演示等表现手法相融合。
重大自然灾害因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始终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因此,每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会吸引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例如,2014 年8 月3 日16 时30 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 级地震,新华社多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星夜赶赴鲁甸县等灾情严重的地区,充分发挥了“我在现场”的优势,采编具有现场感的新闻报道,以敏锐的目光捕捉有价值的典型细节,并把大量有意义的细节组织起来,第一时间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报道了鲁甸抗震救灾全过程。
(三)合理选择采访内容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选择合适的采访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采访中,相关的情节、事件相互交织,需要记者确定取舍、去伪存真,找到所报道事件的关键点,深入挖掘。在采访过程中不是面面俱到地纠结在枝节上,而是要选取事件中心并且有侧重地报道,同时需要对采访问题的显性和隐性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媒体融合的特点,可以适当精简新闻采访过程中内容的文字描述,而运用能够容纳大信息量的画面和视频来表现,使整个采访过程更为精炼和紧凑[3]。
(四)注重新闻策划
首先,新闻策划要多关注受众的实际需求。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具备独到的眼光和突出的创新意识,要始终理解受众的实际需求,调动受众的情感。新闻工作者要把专业的新闻理论知识与受众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比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和对重大工程项目开工的报道等都涉及民生领域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者要有统筹策划的敏锐性,开辟相应的栏目、确定不同的报道主题。
其次,新闻策划要坚持以“事件为中心”的工作原则,新闻工作者在开展策划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既要保证新闻的丰富内涵也要使之具有感染力。在一般性信息传播基础上开展采访和写作活动,在保证内容专业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受众的视野,有效提高新闻作品的深度。比如《新春走基层》是一档体现新闻工作者采访与写作能力的节目,新闻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祖国的边境线、走进乡村振兴一线,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采访报道。
最后,新闻媒体策划要发挥自身专业新闻生产优势,同时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和传播手段。比如,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全媒体策划报道,构建全媒体报道矩阵,使新闻报道更具传播力和引导力,树立媒体品牌。新媒体矩阵报道有利于社会公众参与整个活动,增强新闻作品的代入感,提升受众浏览、阅读和观看新闻作品的兴趣。
总之,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新闻策划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媒体融合时代,用更全面的方式去展示内容,用更加恰当的方法去发布内容[4]。
四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写作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搭建文章框架
第一,要重视多种媒体的应用和布局,既要保证文章的稳定性,避免头重脚轻、杂乱无章,又要注重新闻的灵动性。在一般常用的倒金字塔结构上多考虑媒体融合给受众带来的影响,以此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阅读需求。第二,新闻写作要关注网络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快速捕捉读者的阅读兴趣,采取分篇分时推送、综合报道、一题一议、专题渲染等方式,使文章结构与网络媒体平台的特点相吻合,文章结构要尽量避免平铺直述,要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使文章结构更具时代特征,动静结合、平衡有序,使整篇文章充满灵动性。
(二)撰写形式追求多样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写作在形式上既可以以文字为主,以画面作辅助解读,也可以以画面为主,文字起说明作用,还可以是文字、画面、视频、影像的综合应用,关键要看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能否反映新闻报道的特质,能否吸引读者眼球,引发读者共鸣。尤其是网络新闻的写作,可利用的写作形式更为丰富,可以适当吸收常用的网络语言进行事件描述,即兴发挥,与读者互动,按照受众的需求优化写作形式。尤其是网络新闻报道的写作,形式上可不拘一格,将传统的文字表述和网络流行语巧妙结合起来,使文章具有更强的可读性,使其更能满足网络用户的阅读习惯。
(三)优化新闻写作技巧
媒体融合背景下,社会和受众对新闻写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媒体要增强新闻写作的独特性和高品位,满足媒体融合的需求。第一,由于网络平台对于新闻稿件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新闻写作的效率,结构应该灵活,语言应该简练,所撰写的文章应该能够在不同媒体之间快速转化。第二,优化写作技巧要采取统筹考量的策略,从开始构思就要设计好写作风格和手法。比如,在报道一则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新闻事件时,应使用幽默的语言,多制造悬念和“包袱”,以此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第三,当需要把平面媒体内容转化为电视或网络媒体内容时,要注重观众的情感变化,从广而告之式的叙述向提振情绪的方向转变,达到优化新闻内容的目的。总之,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要抓住发展机遇,认清发展形势,明确编辑目标,强调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受众审美习惯不断变化的新挑战[5]。
(四)重视故事化写作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以人为主体,以普通人的视角去采写作品,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作为其主体的人,这也是新闻传播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具体反映。新闻不应该脱离事件本身,单靠议论评价去吸引读者,而是要将读者吸引到具有故事性的新闻报道中去。这有利于塑造新闻中的典型形象,让新闻传播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叙事化的新闻在挖掘事实的过程中应当侧重其中具有人性色彩的因素,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主观情感因素融入客观报道中,展示新闻中的社会生活图景,最主要的是把握好人物的容貌、神态、行为、动作、语言,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体现鲜活的社会风貌。在叙事的视角方面采用多角度的表现手法,不同的叙述视角会使读者产生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多样化的视角有助于还原事实本身,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具体而言,首先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是以新闻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为视角,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亲身经历,展现事件全貌,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能使读者感同身受,对新闻报道形成认同感。其次是新闻受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作为事件的旁观者记录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不掺杂任何一种主观情感。从新闻受众的视角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客观性。最后是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是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述,强调营造代入感[6]。
五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工作者提升采访与写作能力的途径
新闻是对日常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真实反映,但生活中的事件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更加复杂的新闻事件时需要更加专业的素养,通过采访写作能力的提升,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一)练就过硬的新媒体专业技能和策划能力
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高尚的职业品格,不但要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和报道写作的技巧,而且要牢记新闻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往电视新闻记者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各项工作均由“专业人士”担任,而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求新闻工作者成为能够同时掌握策划、采集、编辑等技巧的“全方位人才”,并且还需掌握新媒体平台内容发布和运营的方法,实现全媒体融合传播。而在此过程中,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造就“全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区别于自媒体从业者和业余人士的标志。现如今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能够进行深度报道,还要掌握撰写评论、编辑视频、拍摄画面等技能。
(二)创新形式,提高作品可读性
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最核心的本领就是采访和写作,好新闻不一定是写出来的,但一定是“采”出来的,所以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真相,才能写出更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新闻工作者在创新采写形式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这是新闻作品得以生存的基础。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写工作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报道活动的连续性,有效挖掘新闻的核心和本质,充分发挥自身的写作能力与采访能力,有效提升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可读性以及吸引力,让受众能够获得内容更加丰富和形式更加新颖的新闻产品。
(三)提升新闻敏感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写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正确导向,确保信息完整、真实、可靠和有效。对新闻事件进行正向解读与分析,以客观视角进行适当的评论,帮助受众清晰掌握事件信息。同时新闻工作者在开展采写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工作精神,正确认识作为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报道理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工作能够始终走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首先,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记“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重要任务”。其次,新闻工作者要多闯,在实践中增强脚力,在实践中勇于摔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再次,新闻工作者要多写,在写作中增强笔力,在写作中练笔,不断积累经验。最后,新闻工作者要多问,在学习中增强脑力。要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懂的问题就要问,在学习请教中提升能力[7]。只有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融合产生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
媒体融合是新生事物,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和写作时,为了达到提高新闻质量的目标,就要深入调研,选择最具社会价值的新闻素材进行报道,把传统的新闻写作手段和技巧与用户需求结合起来,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闻精品,推动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