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探析

2022-03-23郑炜鹏

居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居民景观社区

郑炜鹏

(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

1 老旧社区景观空间改造设计概念

1.1 老旧居住社区概念

老旧社区属于一个与时俱进的、相对的概念,我国现代的居住区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社区不断纳入到老旧社区的范围中,其中蕴含着辩证统一的思想。社会发展力的进步导致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转变,过去发展的社区景观也必然在时代浪潮中逐渐落后,从新的变成旧的,从年轻的变成老旧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1.2 景观改造设计

考虑到不同居住着的使用需求,在前期开展规划时, 先进行实地考察,考虑好各种因素并行,将信息进行整合,尤其关于路面铺设、景观配置、公共设施、 植被规划等。现代景观设计很重要的思路是对空间的把握,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依托对环境的细致布局,构建出精致的空间组合,切实满足多样物质需求。景观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环境中不符合人生存需求的缺陷,增加新的内涵,从而改善居住质量[1]。

以高岩社区环境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对景观的多方面提升改造,让老旧社区以全新姿态融入现代城市生态;通过对周边空间结构的改良与增减,在一定尺度内保留其原有特色,延续人文内涵,使得社区人际交流网络更为稳定;而且社区通过改善户外环境,使得社交空间变大,社区民众更远参与到社会活动,推动社区自治,让新时代居民提升幸福感,更好建设文明和谐的社区。

2 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2.1 适老龄化原则

对老旧社区的改在应当着重考虑到这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以此作为重要参考标准,设计要符合老年人的作息规律,活动时间,规章制度,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景观,并对空间进行相应的划分。所以在设计范式上一定要遵循各个年龄段的空间使用需求,不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要重视并调节好老年人的真实感受, 为他们营造出良好舒心的空间环境[2]。

2.2 情景再建构与传统文化的发扬原则

为了遵循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城市在修建社区方面的表现为大拆大建,及时的小修小补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然而过度追求现代化的进步,势必会损失其文化和地域属性。因此,在景观设计与规划中,应当对社区居民按照不同年龄段特有的需求划分,做好前期调研,从而满足各方需求。而对传统历史的特殊情怀应当进行保存后再解构,作为集体回忆的元素融入到景观环境中去,唤起社区居民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其次,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继承传统文化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追求居住者的心灵共鸣,获得文化自信心以及集体文化归属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老旧社区的改造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展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更进一步推进了老旧社区景观改造推进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2.3 功能多元和空间多层原则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老旧社区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城市中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社区文化,这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迁移,社区文化的相生相融。因此,在多元化的空间设计中,应该对其进行更为精细的划分,从空间的不同规模,各样的形态来进行科学规划,并对空间进行功能上的复合化处理,例如设置文化广场,多功能活动中心、儿童活动空地,休闲长廊,使得每个年龄段都能在社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结合空间的大小,场地纵深,对不同对空间进行划分设计,例如进行公共大广场、小型休憩空间、开放式社交平台,满足各个层次,不同人群的需求[3]。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必定是以社会长治久安,经济长久发展为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时,必定要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尤其是针对城市社区景观改造更要注意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以改造新型绿色社区作为范本,在往后的实践推广上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让更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在现代都市中老旧社区的改造,大多提倡生态化、绿色化的设计,要将老旧社区景观规划为低能耗、重环保的绿色社区为目标。

3 老旧社区面临的问题

3.1 老旧社区建筑外部与内部破损

迭代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而老旧社区的更迭传代又是象征着一个城市的内核精神,但是经年累月,老旧社区存在的年久失修问题逐渐增加,上世纪的建筑围墙,经过风吹日晒,如今已是损耗严重,尤其在一些突发自然灾害的地区,墙体出现脱落,危险系数高,存在巨大的隐患,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是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的危机。随着景观改造计划的陆续实行,需要保护的社区公共设施,增加后期的维护,以此来保证地区人群的人身安全。除此以外,由于生活在老旧社区的居民,经济能力十分有限,大部分资金用于自身家庭的再生产。虽然他们意识到这些存在在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但是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制,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修缮老旧建筑的能力。

3.2 老旧社区公共基础设施老化

老旧社区在常年的使用中,很多基础设施因无人打理,老化严重,例如地下水管锈蚀严重,水利系统经常出现问题,社区内很多家庭因此无故停水,生活很不方便。随后进行的小修小补也是治标不治本,造成这种巨大不便的原因就是物业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此情况类似的是电路设备老化,但是由于电线裸露在公共空间,不仅会对路过的行人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还会存在火灾隐患。道路的梳理同样没有人来规划,交通容易阻塞,相关部门也没有统一划定区域作为消防用地,缺乏防火设备。

3.3 老旧社区缺乏公共活动场所

城市在高速工业化发展时,对地理区块会做宏观调整,通过压缩公共环境的面积,生存环境为经济发展让步。而且老旧社区多数处于市区中心、黄金地段,因为外部客观原因导致居民对于公共用地的更显局促。经过考察发现,老旧社区由于让步经济发展,公共活动空间逐渐变小,广场被小商小贩作为摊点,活动健身区早已破烂不堪,居民的衣服拿到公共空间晾晒,没有固定的车位,车辆乱停乱放,让本就拥挤不堪的地方更加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到了市容市貌。

4 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4.1 景观环境层面

(1)院墙方面,首先应按其破损情况进行分类分级,在美观上尽量做到整齐划一。根据社区居民老人情况,高楼层的居民出行不方便,而对这些需要照顾的老人,电梯的需求日渐增强。

(2)在路面交通方面,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十几年早已不一样,家用轿车的普及让道路以及停车方面的规划需要重新考虑,需要做好人车的疏散工作。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划线区域的停车数量。提前准备好未来新能源汽车可能需要的电桩,做长远规划。细节处则疏通或整理雨污水管网;清理路面周边废弃车辆等杂物;完善停车设施;道路交通修缮。

(3)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是辩证的两方面,一方面公共设施会提升整个空间的功能属性,另一方面,公共空间的调性会影响到公共设施的使用,使用者会产生不同的心境。例如,在某一空间里有一羽毛球场,该空间的定位就属于运动类型,通过对周边已经建成的建筑和人流动态方向的分析,对自然环境进行细致分析(诸如对风向、日照等因素),对此公共区域内的民众活动空间,进行针对化、主题化的设计,并及时更新公共设施。主要例子有拆除破旧的栏杆,统一栏杆样式;对于要修整的栏杆进行重新粉刷,在坡道边上加设栏杆扶手,方便使用,体现人性化。增加党建文化、打造人文社区,利用公共区域,设置统一样式的文化宣传栏;增设垃圾桶等设施[4]。

(4)在社区照明系统方面,完善宅间、节点景观空间,设置庭院庭院灯,方便社区居民夜间出入安全便捷,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

(5)在社区的线路管理方面,对陈旧复杂的情况,进行统一规范,采取规整捆扎、入盒的处理方式。

(6)绿化是提升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植被在改善环境方面有着良多益处。植被是社区绿化最为直观的内容,其大小、品质、色彩、形式等对居住人群有着十分微妙的作用,通过合理地运用便能加强社区邻里的交流。对于这一实际问题,需要合理选择植被,如在背阴处选择竖向长条耐阴的植被,充分考虑因地制宜。为增加生态多样性,在社区内的种植池,营造乔木、地被等多种搭配,在景观效果上更为出色,同时加强后期维护与管理。

4.2 景观文化层面

(1)尊重社区内居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作为人性化设计强调的内容。通过对老旧社区的实地调查,与社区居民访谈,了解日常生活作息,制定后期方案,合理划定健身区域,即使公共空间有限,也要在人本主义下尽可能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2)在社区文化方面,传统的老式建筑是作为历史的延续之物,具有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这也是老一辈人共同留下的宝贵财富。因此,在设计规划时,对于各种历史文化地,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老建筑,尽可能不要进行太大的创新,整旧如旧是最好的改造方式,切勿为了标新立异而破坏这种消除这种特色,以为融入、追求现代化,其原本风貌正是人们在改造自然时留下的最原始风貌。以整体设计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符号嵌入现代化的拼图中,通过发掘历史文化中的符号,将其提炼,融合到整体的框架之中,使得景观环境更具人文特色。

(3)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升社区的凝聚力,以公正、诚信、和谐、法制为主题进行景观小品的设计,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不同区域进行文化宣传,通过构筑物等展示主题文化,进行绿化景观提升,满足场地娱乐、休闲、休憩等多种功能,打造人文社区,带动居民学习中华优良品质,邻里相处需保持诚信的优良品质。传递出希望居民和谐共处,创建出和谐友爱的大环境。

4.3 智能社区建设

在老旧社区进行的广泛的智能化系统建设,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智慧社区改造,给民众提供一个安心、舒心、放心的现代化、科技化、智慧化的社群环境。

(1)智能门禁系统 智能门禁系统内容涵盖了密码解锁、人脸识别、指纹解锁、刷卡识别、APP在线解锁、视频对话解锁等一系列智能系统,从而确保了入住人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了闲杂人等不会随意进出居民区,保证私有财产的安全,确保居民出行的安全。而且,通过移动端可以远程开门,APP通过授权给手机,这样便可以不用带钥匙出门,方便又省心。

(2)智能监控 智能监控系统在整个社区智能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可以实现对整个社区的监管,从而做到更为全方位的管理。主要的监控方位为社区入口、楼宇间的拐角、每幢楼的电梯内、室外公共区域以及社区的边界,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无死角的监控,并且将现场实时的图形传输到社区管理系统中,方便管理人员的操作。

(3)智能报警系统 在社区公共区域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设置了一键式手动智能求助报警系统,以便在社区发生突发事件时,居民只需按手机APP上的报警键或手动求助键就可以直接联系到管理中心,并进行对话和求助,同时管理平台上会显示事发地点。

(4)智能养老服务 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监控设备以及传感器,方便子女远程关注老人的现状。子女不必整日担心在家的父母,在尽孝的同时又能方便工作两不误。老人独自在家,多有不便,而监控设备就可实时查看老人的活动轨迹,日常行为习惯,从而实行视频的联动监护,包括对健康状况的实时掌握,现场突发情况,生命体征数据呈现,所以即使在出现突发危险情况,也可以及时的救援,保障老人的生命健康。

(5)智能楼宇系统 每幢楼设置无线烟感报警探测器,一旦发生警情,除管理中心平台即刻显示具体的事发地点外,居民手机也会收到相应的报警信号。

(6)智能停车系统 智能停车系统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不同车辆的对比,并进行数据的自动收集,从而实现自动收费等功能,整套系统是建立在机械化、电子化的智能设备上,从而实现了自动化。

5 结 语

在新时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下,老旧社区景观改造设计不应该局限于单纯的外观改善、环境美观、功能多样,而应该更多考虑社区生态内的文化与城市社会综合的多重作用,充分调动老旧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力,就要求对文化传统、社会需求、经济现状做出考察调研,从而探索出老旧社区景观设计的理论,并将理论落到实处,在细节处改善民众生活,使其在实践推广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居民景观社区
景观别墅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火山塑造景观
石器时代的居民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春天景观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