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研究
2022-03-23沈世豪彭林涛李芒原
沈世豪 张 鹏 彭林涛 李芒原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在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以往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喧嚣兴盛的工业区逐渐衰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思想观念上出现的变化,对于居住环境与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现象的出现,要求城市化建设必须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1]。在城市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旧工业区日益凸显,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同时也很难融入周围环境,影响了城市的统一性。但是如果简单对旧工业区进行拆除,同样会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说,必须要采用一种新的途径,在保留城市发展印记的基础上,对旧工业区建筑空间重构,实现城市的和谐统一,满足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
1 城市更新与空间重构的概念
1.1 城市更新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更新作为一种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的机制,从城市诞生之初就存在,并且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始终。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城市更新更多的处于一种缓慢的状态,而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城市化中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这也就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工业革命的发展下,城市结构与功能出现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城市盲目扩张的情况下,出现了中心城市衰败、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在二战之后纷纷开始了城市更新,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达到改善环境以及振兴经济的目的,实现城市活力的提升。在早期的城市更新中,更多的从解决城市问题的角度出发,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但是依旧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3]。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城市的产业结构、物质环境、交通系统以及人文环境出现了显著变化,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加深对城市更新的认知,做到与时俱进。
1.2 旧工业区
工业厂区指的是在开展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例如仓储用房、工作车间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等。从时间顺序的角度来说,旧工业厂区的出现,是建立在城市新建工业园区的基础之上,其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于旧工业厂区来说,指的是在城市当中,与城市存在密切关系的旧工业厂区,其原有的生产功能已经结束,现阶段处于闲置与废弃的状态[4]。在旧工业区当中,形成了许多工业遗产,指的是在工业文明时代所形成的具有历史、社会、建筑以及科技价值的文化遗存,例如厂房、车间、仓库等。
1.3 空间重构
空间重构是建立在多种学科综合作用的基础之上,结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以及区域经济学等内容,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重构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指的是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与系统出现组织结构解体以及异化的情况,系统内各因子无法得以正常运行,必须要进行重建建构,实现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保证其处于良性的发展阶段[5]。在旧工业区的发展中,需要建立在城市更新的角度,采用一定的重构策略,在充分尊重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调整空间功能、建筑形态、景观环境以及交通组织等,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开展空间重构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开展物质层面的重构,同时需要重视精神、社会、经济以及人文等领域的软实力重构。
2 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的目标与原则
2.1 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目标
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旧工业厂区也丧失了原有的功能,普遍面临着关、停、并、转、迁的发展命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旧工业厂区的更新改造工作,为了更好的契合城市更新的要求,在开展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的过程中,需要形成明确的目标。
(1)空间目标 在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封闭的厂区大院模式,创造新的结构布局以及空间形态,对区域内的交通系统进行梳理,从而营造和谐的空间秩序,在实现工业文明传承的同时,增强文化韵味[6]。
(2)经济目标 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旧工业区所开展的建筑空间重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创造更大的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文化目标 建立在城市旧工业区的基础之上,为城市工业文化提供新的展示窗口,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工业文明的传承,实现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4)社会目标 在城市内部营造公平、公正、自由和谐的社会风气,既要发挥出建筑设计的优势,同时需要实现多个领域的协同。
(5)环境目标 针对旧工业区所遗留的环境问题,强化工业污染的治理,同时增加场地绿化率,构建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城市内基础设施的改善,创造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
2.2 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的原则
在开展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文化传承、城市规划、环境生态以及产业经济等,通过对旧工业开展合理的更新改造,可以促进区域活力的提升,同时为城市工业文明传承提供新的路径,创设安全便捷、优美舒适以及特色鲜明的居住环境。在开展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作为一个有机复合的统一体,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的制约下,实现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中,必须要坚持有机整体的原则,避免陷入到孤立的境地。在旧工业厂区开展空间重构中,必须要对工业建筑进行分梯度的开发,积极的开展工业文明的延续,对各个功能区块衔接进行合理安排。
(2)文脉延续原则 旧工业区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工业建筑也成为了工业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针对一些价值较高的旧工业建筑开展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工业遗存的保护,避免陷入到工业时空的情况。特别是在开展工业文脉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对各种工业建筑进行妥善的开发与保护。
(3)人性化原则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在开展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落实人性化的原则,对于旧工业厂区来说,主要服务于工业生产,但是在其功能终结以后,在开展旧工业厂区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从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对空间秩序与形态进行优化,融入人性化的内容。
(4)可持续原则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受到了广泛认可,在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认可。旧工业建筑空间建构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的考虑周边环境,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保障生态系统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3 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工业建筑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保护不当
在开展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旧工业建筑空间中出现了大拆大建的情况,使得旧工业建筑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保留。与此同时,部分人员认为,对于旧建筑空间来说,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果进行修缮,其所产生的费用要远远超过重建,如果改造成本过高,则会造成建筑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往往选择一些成本更低的建筑物。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相同的建筑空间,无法实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这就造成人居环境处于一种单调的局面,城市发展也丧失了趣味性,无法实现归属感与认同感的提升。此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过分强调继承工业财产的观点,只将特有的建筑外表继承下来,并没有对建筑体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这就造成其所开展的建筑空间重构,无法满足周边城市建筑的需求,影响了城市更新发展。
3.2 建筑空间秩序混乱
对于原有的旧工业建筑来说,其空间功能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生产与制造方面,在进行建筑空间尺度把握的时候,相较于周边居民与商用建筑空间来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设用地的缺乏,造成城市建设受到了严重阻碍,旧工业建筑大多为生产中心,往往在周边会出现许多高容积率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出现,更多的是为生产劳动者提供相应的空间。在旧工业区的发展中,往往选取了高大建筑物的保卫,使得其在空间体验方面相对较差。旧厂区建筑场地周边的层次感,会对区域空间感的优劣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人们对空间环境熟悉以后,往往会借助一些有序的空间,实现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旧厂区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出现的反差,会造成其陷入到空间秩序混乱的情况,对城市更新产生了严重阻碍。
4 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方式
4.1 尊重现有空间
在开展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的时候,必须要从现有建筑结构空间的角度出发,在充分保留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新旧建筑空间之间的整合,做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当代创新元素融入其中,构建和谐共生体。建筑空间的改造,需要尊重原有的建筑空间,而空间重构的开展,必须要将原有的空间特征呈现出来,保留现有的建筑空间形式,在不改变建筑空间的同时,有效的把握建筑体量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在不进行较大改动的基础上,实现空间功能的相互转化。对于一些旧工业区的水泥仓库以及水泥筒仓来说,在开展改建工作的时候,需要在对空间实际情况进行保留的同时,赋予其性能的空间功能,尽可能的拆除原有建筑空间中的无用构件,创造新的使用空间,改造为酒店空间或者工作室等。
4.2 空间整体重构
在现有的旧工业区当中,其建筑空间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用户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原有建筑空间的基础之上,改建建筑空间形式与内部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空间重构来说,在这种方式下,可以提升重塑力度,结合具体使用者的需求,开展建筑的空间重构,在灵活划分的基础上,将单一的空间转变为复合形式的空间,然后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墙体改建中,形成合理的位置与状态,为新空间功能的使用提供便利条件。但是在进行整体重构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整体情况,不管是在墙体的改建还是拆除,都不能对建筑的安全性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需要在大空间中进行划分,做到动静分区,在常见的建筑空间当中,开展垂直分隔、水平分隔等,实现新旧空间的有效衔接,同时在空间拓展的过程中,丰富具体的类型。
4.3 建筑局部的空间重构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旧工业建筑局部建筑空间的重构,需要在保留外立面的同时,对内部空间进行调整,保证其满足新的功能。在这种空间重构中,可以发挥出操作简单、见效快的优势,同时工程周期也相对较短,包括局部空间减建以及局部空间加建两种手段。在开展局部空间加建的时候,需要对建筑内部结构的承载量进行充分考虑,而减建则是实现内部空间跨度加大,将工业区以往空间高大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针对建筑结构自身的特点来说,如果不能开展加建或者减建,则需要将其整体保留下来,避免会建筑安全产生影响。
5 结 语
在我国城市更新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旧工业建筑所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这就需要从现阶段城市发展的轨迹出发,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实现旧工业建筑空间重构,在场地历史文脉继承的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需求,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