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干部“躺平”心态透视及对策研究

2022-03-23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躺平基层干部问责

刘 颖

(中共枞阳县委党校,安徽 枞阳 246700)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少数党员干部却存在“躺平”心态。“躺平式干部”影响干部整体作风取向,制约行政效能。长此以往,基层干部 “躺平”作风将严重破坏党的形象、阻碍事业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严重威胁党的执政根基,应引起十分警惕。

1 基层干部作风上的“躺平”现象及危害性

1.1 “躺平”的内涵

何谓 “躺平”?就是指一些人面对人生磨难、世界变幻、激烈竞争时,不愿忧虑,倾向于对现实妥协,放弃奋斗,选择不“内卷”,“轻松”过生活,工作敷衍。“躺平”虽能暂时缓解人们的现实压力,但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总的来说,“躺平”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自我放弃的消极心理和行为方式。在整个中国社会需奋力“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基层干部中也不乏“躺平”的干部。

1.2 基层干部“躺平”的表现及危害性

基层干部“躺平”的实质是干部作风存在问题,是老问题新提法,是党内面临精神懈怠风险的显像。因基层远离“天气”,消极懈怠型的“躺平式干部”在基层更为多见,这一群体是阻碍工作推动,导致单位工作氛围消极,行政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目前,基层干部“躺平”,有以下表现:

一是推而不动。有的干部临近退休或升迁无望,嘴里心里都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摆谱第一名,工作却爱躲后面。学习活动常请假,重要会议总缺席,政策落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美其名曰:淡泊名利,给年轻人机会。作为前辈,不良作风带来不良示范。有的地方,“躺平”呈现年轻化趋势,实在让人担忧。少数年轻人人未老心已老,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为荣,乐于庸碌无为“混日子”。干部不愿干事,单位和部门目标任务难以完成,工作后进。

二是推而难动。个人利益至上,没有好处不干事。面对工作,特别是急难险重的工作,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用拖延来应付,找理由躲开绕开,追求明哲保身,喜当“太平官”;看到有利可图、有权可握的工作,如同蜜蜂见到蜜,削尖脑袋往前冲。各种想办法,各种拉关系,为晋升铺路搭桥。这类干部漠视群众诉求,只看重自身前程。主要领导重视的工作就快马加鞭,不怎么重视的就忽视无视。[1]工作来了,面露难色,“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干部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轻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民怨随之而至。

三是推而假动。看上去忙忙碌碌,实际尽做表面文章。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这类干部惯于搞形式主义,文件发了不少,会议开了不少,就是没有行动。面对群众关注的焦点事件,表态很是积极,“表态”之后无“表现”,易虎头蛇尾。面对群众诉求,“真心实意”地开些空头支票,只为暂时安抚群众情绪、平息事态。群众空欢喜一场,严重伤害政府公信力。

基层干部是基层工作的“领头羊”,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递者和执行者,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若“躺平”成风,基层干部不想奋斗、不愿作为,工作推动不畅、推动不了,群众利益定会受损,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然受阻。

2 基层干部产生“躺平”心态原因剖析

解决问题,首先要理清根源。基层干部“躺平”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外部大环境的变化,监督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激励不到位以及干部自身信念不坚定、能力欠缺等方面原因。

2.1 社会大环境变化

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加速,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竞争加剧,疫情防控常态化,人们改变境况的难度更大,“躺平”之说越发流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直以来,基层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工作环境复杂。基层工作者既要在办公室里处理日常事务,又要经常性入户走访,在田间地头跟群众面对面做工作。他们承受着上级政府、基层群众等多方面的压力。特别在新形势下,具有挑战性的新事物、新任务、新目标不断出现,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要求更加“千姿百态”,上级考核频次变多,基层干部任务更重,承受压力更大。

调研发现,即使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基层减负政策,意图给基层干部松绑减负,甚至主动让基层干部休假,然而,在重压重负之下,许多干部也还是免不了“5+2”“白+黑”。有的年轻干部私下吐槽自己“领导骂完群众骂,流血流汗又流泪”。工作卖力,结果无功劳亦无苦劳。这些难免导致部分干部心态转变,从主动去干活到被动接活干,从“勤政”到“懒政”。

2.2 理想信念滑坡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2]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变色、经济腐败、道德沦丧便接踵而至。这些年来,侵犯群众利益的“微腐败”时有发生,有的年轻干部工作年限虽短,也发生了腐败,正是源于少数基层干部没有把好思想关。无数事实表明,干部一旦失去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忘记作为共产党人的使命,就会对群众冷暖不在乎、对事业成败无所谓,就会“利”字当先,追逐私利。只要遇到难办的事、吃苦的事、无利可图的事,“躺平”就是最利己的选择。

2.3 干部本领恐慌

基层工作越来越需要博学多识、技能多面的通才和专才。基层工作经常要身兼数职,群众哪里需要他们就要去哪里。年轻干部初到基层,面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大事、小事,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工作吃力,工作效率不高。

不仅如此,一些在基层深耕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作为单位骨干,在面对新时代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时,也难免感到工作做好难,知识不够,本领不够。也因此,有的干部满腹为民情怀,却苦于缺乏干事担当的能力,无奈放弃作为。然而,在其位须担其责,基层干部权力不大责任不小。一些上级领导不能实事求是,“只派任务不管问题”,“只要结果不看过程”,致使干部不得不搞推拖绕,消极应对。加上考核频繁,为免于问责,干部只能以形式应付形式。[3]

2.4 正向激励不到位

缺乏正向激励,最容易挫伤干部积极性。对基层干部而言,正向激励不够最显著的表现在晋升渠道不畅。

基层晋升机会偏少,有的干部不到四十,提拔无望,感觉找不到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平台,工作动力减弱,便放松要求,选择“躺平”。与此同时,干部综合评价和考核的机制仍不够完善,制度落实软弱。一些地方年终考核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引导、促进干部作为的作用,甚至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鞭打快牛”时常干,遇到问题“枪打出头鸟”,评优评先论资排辈,年轻干部积极性遭受挫折。有的能力强的年轻人倾向于通过选调和遴选“逃离”基层,有的留下的年轻人倾向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5 监督问责不落实

干部能够躺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公务员手捧“铁饭碗”。只要不违反党纪国法,又无刚性监督和问责机制约束,基本可以高枕无忧。

当前,干部懒政、怠政监督问责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监督问责过程“走过场”,对问责对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人而异”。此外,没有完全发挥群众力量,存在群众监督渠道不畅,举报人保密、反馈制度不完善,监督问责过程结果不公开透明等问题。制度落实不严格,监督问责不痛不痒,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3 应对基层干部“躺平”的对策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躺平”、“佛系”等消极心态的干部不一定会出现“躺平”作风。存在“躺平”思维的干部有的确已躺平,但大多数经常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即想“躺平”却“躺不平”,想“摆烂”也“摆不烂”的状态。因此,应对基层干部“躺平”,就要让干部不愿躺平、不敢躺平、不用躺平、不会躺平。

3.1 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信心,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不少基层干部偏向务实不愿务虚,认为务虚有些浪费时间,觉得自己没有精力搞政治理论学习。政治过硬源于理论清醒。“好干部”走向深渊,第一步就是忽视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思想松懈则根基摇晃。

基层干部对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把握到位。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不能仅仅依靠集中学习,忽视个人自主学习。革命前辈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路上手不释卷,邓小平同志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时仍不忘读书。要抽空学习、长期学习、终身学习,逐步养成读书学习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要多学经典、常读原著,勤思考、深研究,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重点研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将学习成果转换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基层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关注有关民生的“小事小情”,努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4]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学习他为民用权、为民用情、为民谋利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立足岗位职责,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政治智慧、政治勇气、政治能力,及时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能够解决问题,争做老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立志付出更艰巨、更艰苦的努力,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圆梦中华民族复兴。

3.2 改进工作作风,倡导担当实干

永葆初心,涵养服务为民情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人民群众对少数干部有意见,主要是工作中抓落实不力,为群众办实事不够,其实就是工作作风存在问题。

一方面,大力整治“懒散软慢浮”等不良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回顾百年党史,全党多次开展整风运动,统一了思想,团结了队伍,改善了队伍整体精神风貌。好的作法不能丢,也要与时俱进。针对基层工作中的“懒散软慢浮”,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治“懒”以增强勤政意识,剪除无所事事;治“散”以强化服从意识,减少“各扫门前雪”;治“软”以激发担当精神,提振奋勇争先精气神;治“慢”以提升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治“浮”以增强实干意识,驱除形式主义。

另一方面,弘扬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坚持人民至上。要常下基层察民情。“知屋漏者在宇下。”基层干部沉到一线,甘做小学生,拜人民为师,才能精准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从而知对错、明得失。基层干部合不合格,要看他对基层情况了不了解。作为基层干部不下基层,不去一线,如何能掌握群众诉求、听取人民心声呢?少数基层干部躲在办公室里,喜欢“键对键”,不愿“面对面”,身上没有泥土气息。群众对他不了解,群众有事他不知道,群众跟他不亲,群众工作必然做不好。要为民解忧暖民心,既要锦上添花千回,也要雪中送炭一次。重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基层干部应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特别重视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如对因疫情陷入困境的群体要加大救助和帮扶的力度。落实政策,帮助失业者度过择业期,推动劳动者就业,鼓励劳动者大胆尝试新形态就业方式,突出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维权服务工作。保障新业态就业者与传统产业劳动者享受同等劳动权利,如获得报酬、参与社会保险、正常休息休假以及职业安全等基本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良好的作风不能只停在心上、挂在墙上。正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任何事情想得再好,都是纸上谈兵,不如迈开步子俯下身子立马干。踏实干事,是新时代干部最优良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员干部应以干在实处为途径,走在前列为目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敢叫日月换青天”的昂扬斗志,主动扛起责任,用实绩回报国家和人民。

3.3 增强能力素质,克服本领恐慌

恪守匠心,坚持学习工作一体。周恩来同志指出,“工作和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我们的工作才能够顺利地展开。”[5]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提出干部需具有“八项本领”,从解决具体问题的角度,对青年干部提出要提高“七种能力”。无论是“本领”还是“能力”,都需党员干部长期积累。

加强学习,推进党员干部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学深悟透总书记讲话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能力,特别是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的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七大思维”;更新业务知识,了解互联网知识以及其他科学前沿知识,把握住时代脉搏。[6]

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增强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底气。真正做到既在在学中干,又在干中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年轻人磨炼心性、锻炼能力的最好平台。年轻干部要把心胸打开,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善于把在基层一线面对的急难险重之事转化为自己快速成长进步的人生机遇,立足日常岗位、注重细节,把每件小事做好,不断实现从小目标到大目标,小作为到大作为。

3.4 营造制度环境,促进优胜劣汰

保持耐心,推动干部“上”“下”成为常态。为“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形成良性机制。

一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将年终考核结果与升迁、奖励挂钩,把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区分,绝不能让“躺平”干部“躺赢”。

二要坚持用好干部标准选拔优秀干部。组织人事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应遵循总书记要求,按照好干部标准,培养和选拔国家需要、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优秀干部。健全干部任期目标岗位责任制以及相关配套考评制度,依据完成目标任务、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等情况,把干部能上能下落到实处。打破“天花板”,推荐不唯票,公选不唯分,任用不唯龄。对常挑重担、善解难题的同志,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三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划清干部免职、降职与犯错误受处分的界限,教育引导干部克服“不犯错误不会下,下了必定犯错误”的惯性思维,树立职务去留服从事业发展需要,职务升降德才表现才是根本的理念。[7]完善和推行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相关制度,要细化容错情形,厘清哪些错误能容、哪些不能容,明确免责措施,制定可行的详细清单。

四要完善公务员退出制度。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引咎辞职等约束机制,反向激励,打碎 “铁饭碗”。只有公务员不再“一劳永逸”,公务员队伍才能从内部紧张起来,提升工作积极性。

公务员退出难,原因复杂,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完善和贯彻退出制度,其中的阻力、矛盾可想而知。但让公务员职位始终处于“保险柜”中,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不“保险”,让不合格的公务人员及时退出,才能为人民利益及时止损,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此,必须刀刃向内,大力推进。

3.5 加强监督,倒逼干部作为

痛下决心,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让干部身在岗位,心悬利剑,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回应民众的诉求期盼。

落实监督问责制度。一方面,执纪问责要实事求是。目前,改革往纵深推进,工作督查问责机制日趋完善,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和压力也倍增。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和问责应当更要注重适度、精准和规范。对同一工作,短期内不得频繁督查,要有统筹和计划。上级督查工作要充分调研,了解事情原委,掌握情况的复杂性和客观性,区别对待,不得动辄问责,保护干部干事积极性。还要认识到督查工作不能停留于督促进度,也要帮助基层解决难题。另一方面,执纪问责要严格。促进监督手段多样化,推进主管部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织密监督网,让“躺平”无所遁形。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纪国法的行为,露头就打,坚决惩治,保持高压态势。

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第一,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对投诉、举报案件设专人负责,立即受理、依法查处、及时反馈。[8]第二,完善保护举报人制度。首先,严格为举报人保密。保护实名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合适方式与举报人取得联系。规范执行保密条例,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举报人个人情况等相关信息。其次,依法严惩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明确打击报复行为的情形和处罚,为打击和处理隐性、间接、延时的报复行为提供制度支撑。还可曝光打击报复典型案件,使心存报复者望而生畏。第三,兑现对举报人奖励措施,维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对查证属实的有关线索,依法对实名举报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推进监督常态化。加强日常监督标准化体系化建设,重视抓早抓小、抓在经常。重点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中的第一、二种形态,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过好党内组织生活。党员干部之间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对干部“咬耳扯袖”,让其“红脸出汗”,使其对“躺平”心态保持警惕。在日常监督检查内容上,要有方向有重点。在日常动态监管中发现隐患,对工作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在日常监督方式上,以随机督查为主,结合专项督查,主要依靠谈心谈话、日常观察、侧面了解、组织考察等方法开展监督活动。运用多种监督方法,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情况、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等深入了解,对不良苗头早发现早处置,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躺平基层干部问责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