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研究进展

2022-03-23杨碧香杨森宾蔡晓艳

北方药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类药物抗菌用药

杨碧香,杨森宾,蔡晓艳

(1.漳浦县第二医院药剂科,福建 漳州 363208 2.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福建 厦门 361000 3.漳州市医院药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在临床中的药物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是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类药品之一,就目前而言,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物多种多,不同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抗菌作用机制与抗菌谱,抗菌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代谢过程。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相对较高,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为普遍[1]。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项长期工作。相关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主要表现用药剂量、配伍存在缺陷,以及给药不按照药代动力学原则,抗菌药物也需要进行合理使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如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药源性疾病发生率的增加等,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2]。抗菌药物的滥用对临床上的治疗研究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把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减少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并减少医药费,且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3]。

1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应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疾病及自身情况来选择药物,以此来确保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有效性,并促进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4]。

1.1 氨基糖苷类

卡那霉素、链霉菌、庆大霉素等均为临床上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5]。采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剂量越大用药频次越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明显。在特定情况下,在使用相关药物治疗疾病时,单日的最大用药量应受到限制,以此来避免多次给药后给药浓度峰值过高[6]。在对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过程中,可以确定为一次给药方式,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化药物经济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促进用药过程的安全性,易于被患者接受。对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有一定的风险导致患者发生肾脏中毒,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减少给药频次,为每天1次,以此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7]。

1.2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作为一种时间依赖类型的抗菌药物,不同药物类型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之间存在较大的体内代谢时间差异以及药效差异,因此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用药方式[8]。在一般情况下,在大环内酯类药物中,半衰期相对较长的药物有红霉素与琥乙红霉素,此类药物在使用后抗菌效应时间较短。阿奇霉素虽然也数该类药物,但其药理性质特殊,具体表现为药物在代谢过程中血药浓度会发生变化,因此给药频次适宜为1到2次每天[9]。

1.3 β-内酰胺类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抗菌药物就包括有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是此类药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青霉素有着较长的应用时间,在现代医学中其临床应用仍十分广泛,在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青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应做好青霉素皮试,避免患者产生过敏反应,诱发过敏性休克[10]。除青霉素之外,头孢菌素也属于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抗菌药物,此种药物在抗菌效应以及抗菌谱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结合药物的半衰期确定使用频次,以此来保证用药安全性,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11]。

1.4 喹诺酮类

在临床上使用的最具有典型性的一种抗菌药物就包含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的最典型特点就是血药浓度与病原体清除速度存在相关性。除此之外,抗菌后效应值相对较长也是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在药物作用以及药物浓度的影响下,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越高,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也就越明显,药物浓度与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这说明该类药物浓度越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更高,不良反应症状也更加明显[12]。因此,临床上在使用此类药物的过程中,应避免大剂量使用,以此来提升用药安全性,氟喹诺酮类药物较为常见的给药频次为每天1到2次。而药物的给药时间要根据具体的抗菌后效应值、药物的半衰期等来进行综合评判[13]。

1.5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较强的不稳定性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较为明显的性质,因此在临床上此类药物多为半合成类型药物,帕尼培南、厄他培南等药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4]。亚胺培南在降解后产生肾毒性,此种药物是第一代碳青霉抗菌药物,其降低毒性的作用机制是联合肾脱氢肽酶抑制剂[15]。美罗培南,第二代碳青霉烯类,可单独使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安全,能加强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通过阻断细胞壁粘蛋白合成酶的结合形成蛋白质,可破坏细胞壁,杀死细胞肿胀,广泛应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及其它感染症状的治疗,对超广谱酶菌株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16]。

1.6 抗真菌类

氟胞嘧啶、多烯类、唑类等均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效抗真菌类型药物,其半衰期相对更长,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抗菌后效应值更高。在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根据每日用药状态定期给药,以保持良好功效,使用不同的氟胞嘧啶给药剂量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是可变的,通过每天静脉滴注以固定的频率和略长的口服治疗持续时间来达到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17-18]。

2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1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

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也不尽相同。患者的年龄,感染状况以及肝肾功能情况均属于患者情况。对于新生儿来说,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其肾脏的清除功能较差,且肝药酶分泌缺乏,因此应避免使用经肝代谢的抗菌药物。对于妊娠期女性来说,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因此在妊娠期使用抗菌药物应该谨遵医嘱,避免药物对母体及胎儿产生不利影响。老年患者因各项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其机体内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下降,患者血浆内药物浓度会有所增加,因此老年患者更容易产生用药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该选用毒性低但治疗效果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毒性相对较大的抗菌药物[19]。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可接受口服抗菌药物的方式;而对于全身感染的重症患者,可以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以此来保证治疗效果[20]。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不可采用局部用药的方式,当患者存在肝功能不全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氯霉素、林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等半衰期较长的抗菌药物[21]。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不用特意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注意几点:肾功减退患者使用的药物应当主要经肝胆系统代谢,或同时经肾脏与肝胆系统排泄,这能减轻肾脏负担[22]。如果药物本身没有肾毒性或肾毒性较轻,尽管经过肾脏排泄,但经过剂量调整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使用。

2.2 根据病原菌用药

在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很可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产生超级细菌,过量使用还有可能导致各种用药不良反应,如头晕、呼吸困难、耳鸣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促进临床用药安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对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药物的使用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感染轻重程度进行有效选择,对于程度较轻的感染患者,可选用复合抗生药物,在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加大药物的使用量,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进行治疗[23]。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来说,可以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此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致病菌会产生耐药性现象,而致病菌的耐药性可详细分为获得性耐药和自然耐药两种。致病菌的染色体基因决定了其天然耐药性;致病菌在不断接触抗菌药物后对药物产生耐性属于获得性耐药[24]。

3 小结与展望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抗菌药的管理,以此来促进临床上的合理用药,这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能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于临床用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首先应了解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以此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医院医务人员的用药培训,建立科学、良好的用药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此来不断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药师应该在用药过程中充分查找科学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最合理的用药方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进而实现抗菌药物用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抗菌药物种类众多,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有所应用,医务人员应重视用药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应用的科学合理性,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猜你喜欢

类药物抗菌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