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三个维度
2022-03-23高兰月
高兰月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新特点,显示出新走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在农村第一线。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一系列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提出“十个坚持”,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阐释了其历史深处的逻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当前,应从弘扬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锤炼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完善政治引领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树立“停不下来”的改革精神,提倡“慢不下来”的工作状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有效推动美好农村建设。
一、价值维度:弘扬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他强调:“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政治文化建设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党风民风和价值引领,是一项固本强基的工作。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打造农村基层党组织良好的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文化是指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规约全体党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2]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巨大的威力,强大的政治文化基因是我们党成功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树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一是旗帜鲜明讲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推动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这个“血脉”,不能丢掉这一根基,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二是坚持“古为今用”。历史视角与现实视角是对立统一的。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必须传承并弘扬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使其获得新的表现形式。三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汲取人类文明中的养分,并自我消化,给党内政治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壮大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赢得更大的共鸣,增强农村全体党员的向心力和聚合力。
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作斗争,驱散雾霾,消除其危害,不能看着一些党员干部受到这类病毒的感染,成为权力、金钱与贪欲的仆从,丧失信仰、迷失方向,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玷污,不能给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活笼罩上一层阴影,使之失去应有的凝聚力、战斗力。一是加强党员教育。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对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播来说是一条歧途。地方党校及行政学院是传播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员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此外,党员大会、支部活动等也是开展党员教育的重要渠道。要运用新的教育手段,突出重点,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坚持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创新选任方式,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防止“带病上岗”。三是增强监督效力。要完善运行机制,发挥党内监督的独特功能,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3]。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包含明确的价值导向和伦理标准,拥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忠诚老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4]应鼓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攻坚克难,将工作做实做细,为广大老百姓谋取实际利益。二是“公道正派”。要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使之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敬业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同时,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使之深怀对法纪的敬畏,时刻绷紧法纪这根弦,对那些有意为之者,要进行严肃追责。三是“实事求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工作实践中,要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创新治理理念,不懈奋斗,推动农村发展。四是“清正廉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和要求。新时代,要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廉洁自律,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二、主体维度:锤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质量。新时代,应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要领,从宏观的政治信仰、中观的政治作风、微观的政治本领这三个方面入手,全面锤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使之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断提高政治热情,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农村建设和发展之中。
(一)坚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使之牢固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6]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要给农村党员干部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促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发自内心地拥护和支持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一是补“钙”,解决农村部分党员干部缺“钙”的问题。具体而言,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深悟透,吃透、抓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添砖加瓦。二是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性,引导他们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符合党员的基本规范,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行。三是改进理想信念教育方法。要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互联网+”背景下,要通过播放红色影片、组织参观红色基地、组织学习微党课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提升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二)鼓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的政治作风
马克思主义政党呈现的精气神,是“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的聚合体。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指导我们事业的正确理论,具有巨大的力量。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在作风上,具有“一心为公、清正廉洁”的优良政治品质和政治作风是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要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把培养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自身的追求,以优良的政治作风推动农村党风政风建设。一是要求党员干部站稳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7]处理农村问题没有捷径可走。应要求农村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走进“麦子场”,走近父老乡亲,问问他们最近生产情况如何、生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治疗、住的房子是否漏雨、洪涝灾害过后有没有拿到政府补贴等等,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了解最真实的基层情况,进行最贴切的表达,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在服务供给和农民群众真实需求之间搭建桥梁。二是铲除“四风”。“四风”属于政治问题。要密切注意“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通过召开座谈会、剖析案例、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经常敲打,努力铲除“四风”,树立党员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三是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律意识。要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将党内法规学习透彻,学以致用,做遵章守纪的表率,将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将工作落实落细,提高学习成效。
(三)锻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过硬的政治本领
如今,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牢记自身的工作职守和历史担当,讲政治、顾大局,致力于改革创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新征途上奋勇前进,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本领。要以跟班学习、以会代训、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领导班子把握方向的能力。二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本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党和人民有着血肉联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真正融入乡村,将自己视为村里的一分子,将村民视为自己的身边人,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本领。政策的落实依靠群众的支持。农村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狠抓落实,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投入更多心血。
三、机制维度: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机制
机制建设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刚需。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机制,是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的关键。当前,须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活,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动作用,确定切入口,健全制度、优化方案,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持久动力。
(一)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总结道:“党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健全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8]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干部的必要手段,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来说,一方面,要以党章为根本政治遵循,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明确规定:“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9]要根据党章要求,采取有效举措,落实具体政策,使“从政治上看”贯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另一方面,要结合农村实际,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重要文件为基本遵循,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精确化、详细化。应在尊重历史、保持既有特点的基础上,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多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调动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年轻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推进媒介融合、协同,实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的同向聚合,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的影响力。
(二)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0]守纪律、讲规矩是我党在革命时期便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对所有党员的基本要求,更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应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约束、规范自身言行,要求他们少说空话(更不能胡编乱造),多摆事实、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靠工作成绩来说话。可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等途径,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教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集中“补钙”,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自觉、主动洗涤心灵,去除思想污垢,向上向善,让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永驻他们的心田。在守纪律、讲规矩方面,要强调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吾日三省吾身。”领导干部是“领头羊”,要把好纪律底线,敢于自戴“紧箍咒”,不怕“辣眼、红脸、出汗”,为广大基层干部立好标杆、树立榜样。
(三)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11]实践证明,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 “选育管用”四篇文章[12],让全体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在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坚持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要深入调查,进行全面考核,尤其是政治考核和审查,严把基层干部入口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坚固的堡垒。如果考察对象的政治方向不正确,哪怕其再有能力,也不能放进门。二是坚持“实干”这一用人导向。选拔干部时,要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规矩,拆除“隐性台阶”[13],重点看脱贫攻坚、防灾减灾工作实绩,让有为者有位。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干部的优点,做到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让他们都能在自己擅长的工作中发挥潜力,成为骨干,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三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晋升路径,在待遇提升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建设中来,提高他们干事创业、服务村民的热情。四是加大对“关键少数”的教育力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关键少数”,促使他们严守党章党规,坚决执行党的决定,规范日常言行,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制约,促使他们带头遵纪守法,依规履职尽责、依法用权办事,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阶段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新特点,显现出新走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党内政治文化的弘扬、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提升、政治引领机制的完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三个维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属于中国话语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有利于提升广大村级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能够促进乡村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