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阈下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开封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2022-03-23刘双枝
刘双枝
(开封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产教融合,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是“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使企业行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并融入全过程,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作为高职院校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最重要接收者,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1]。校企合作办学,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不仅能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也能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实现校企双方共赢。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不仅是行业企业的一种责任担当,也是行业企业的一种现实需求,是企业人才培养的指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提高人才供需双方的对应性,推进资源的有效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在于资源、平台与机制等要素的系统化,在于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贯通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
一、当前产教融合视阈下校企双元育人机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设计不够全面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对企业的调查了解不够全面,分析不够深刻,未能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不够完善,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创新性不强,课程开发力度不足,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配套,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影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3],影响人才培育质量的提高,学校难以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2],来满足企业需求。
(二)校企合作方式单一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的表现形式一般都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顶岗实习机会等。校企联合打造“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理论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任务等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4],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够,校企合作成效不明显。
(三)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在毕业季,许多企业招聘学生的目的是人才储备。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实行双向选择。一些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入职原来实习的企业。即使入职,也存在因不满意而不久后离职的可能性。就是说,学生毕业后去向不确定,离职率较高,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付出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时间成本后,有可能收益不大。这无疑降低了企业的合作意愿[5]。现在,很多企业仅仅将学生当做普通劳动力使用,只分配一些流水线上的简单工作,这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合作初衷相去甚远。
二、产教融合视阈下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开封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直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产业发展状况,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岗位实际需要,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训基地、设计实施课程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专业公共知识和技能为平台,以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为方向,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企业则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
开封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过程中,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适时安排学生实训,并在实训基地设立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建立工作制度,选派专职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安排,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在基地开展。实训导师以从企业聘任的技术人员为主,学校教师为辅,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管理。在学生实习组织安排和过程管理上,开封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立起“三监控、四结合”的监管体系。“三监控”即在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进行全程监控;“四结合”即专业实习计划与企业安置方案相结合、实习内容与岗位职责相结合、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结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成绩评定意见相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由此形成并得到顺畅运行,校企有效对接,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开封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实行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行业进行岗证课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做一体化,努力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该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来设计实施教学,树立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该专业以“共建共育共管共担共享”为原则推进校企合作,使工学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产教融合视阈下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一)推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应构建双导师制,实践教学任务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共同承担。应摆脱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实行教师流动编制,建立学校与企业在人员上的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机制。合作企业应选拔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教师,让其承担教学任务,在给予其带徒津贴的同时,要明确责任,并将其教学绩效纳入考核体系。高职院校也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和技术服务成效纳入考核体系,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二)增加顶岗实习机会,加强实习实训的过程管理
在实习实训项目、案例的选择上,不能单纯考虑维护书本知识的系统性,应围绕实习企业的项目和案例来展开,以这些项目和案例为主要实训内容,增强实训项目的可操作性,使实训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甚至创立独立法人公司,确保学生专业技能培训、职业能力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实习实训内容的改变,考核方式也应得到相应改进。在学生实习实训综合成绩的评定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企业导师的评价、学校导师的评价、学生所负责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由学生实训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产生的市场潜力、学生的科研成果、学生自主创立的法人公司的运行情况等。要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重,依据各方面的考核给出实习综合成绩。对于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实习学生,可采用网上考核与纸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他们的实习成绩,要着重考虑企业导师的评价。
在校外实训基地,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有效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可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做指导教师,讲述一些成功或失败的创业案例供学生借鉴;可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互补。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保障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获得必要的岗位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网络教学的比重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时代,应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成效。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四)优化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
应树立以需求满意度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把专业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对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应程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优化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拓展高职教育发展空间。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职业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坚持以改革为主线,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树立“共育共管、共享共担”的校企合作理念,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和以企业为主导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使工学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双向介入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