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23田园丽
田园丽
(甘肃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外语教研室,平凉 744000)
1 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简称POA,是外语教学“后方法时代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理念。由我国著名外语教育家文秋芳立足于解决我国外语教学实际困难而提出的一种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的创新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深受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推崇,目前,随着产出导向法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该理论体系正在不断地完善当中。
1.1 教学理念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形成了三种教学理念,即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以及学习中心说。三种教育理念的主旨就是要求外语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进行有效外语学习的目标之上。随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2018年POA教学理念修订以后,形成了四种教育理念,即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以及关键能力说,本文以这四种全新教育理念指导高校英语阅读实践[1]。
1.2 教学假设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为外语教学流程设计提出了四种教学假设作为理论依据。第一,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在外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输出要比输入所产生的学习内生动力更高,要以输出为动力目标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第二,输入促成假设,是建立在输出假设基础之上,认为输入不能仅理解成为增加外语接受性知识服务和理解能力,而是要完成当下产出任务,即外语学习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材料为促成手段;第三,选择性学习假设,主要借鉴了心理学理论,认为外语学习要对输入材料进行针对性选择,对更有用的部分进行深度学习、练习以加深记忆,重点获取完成外语学习任务所必须的语言知识与内容的能力;第四,以评为学假设,是新晋增设的,目的是剥离传统外语教学的“评学分离”问题,倡导外语教师采用师生合作评价的教学方式,教师实现“评与教”相结合,学生实现“评与学”相融合,推动学生向着成功的终点迈进[2]。
1.3 教学流程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所倡导外语教学体系形成“驱动-促成-评价”的闭环循环链。首先,驱动。该部分是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具挑战性和创意性的一步。文秋芳认为,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要具备“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以及目标恰当性”三个驱动质量指标,外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为学生提供满足三种指标要求的交际场景和内容,产出任务要具备适应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其次,促成。该部分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师第一步需要向学生进行产出任务的具体描述,学生进行针对性选择学习,第二步对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的具体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查,确保学生完成产出练习质量,第三步对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的结果进行检查并分析指导,促成学生完成产出任务要求。最后,评价。该部分可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类评价,不宜对学生所有的产出成果进行专门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完成产出成果所产生的复习性和迁移性结果,结合师生合作评价模式,以获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3]。
2 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中应用的理念
2.1 学习中心说
学习中心说是对传统“教师中心说”教学理念的一种改进,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理念,主张一切阅读实践教学内容都以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主,即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又限制了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弊端,是一种更加简洁明了的“双主原则”。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引下,教师进行产出导向法应用的过程中将更加关注学生在有效课堂教学时间内所获得的学习效果,教学目的性更强,效率更高。
2.2 学用一体说
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应用的学用一体说教育理念主要强调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应用的有机融合,秉承“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实现“学习”和“运用”的无缝衔接。产出导向法主张深入挖掘高校英语阅读教材的内在价值,以基础英语阅读教科书中的学习课文为基础材料进行英语阅读知识的积累,以教师营造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手段为载体帮助学生获得英语语言连贯表达的机会,教师为学生创造出实现交际性产出任务的条件,进而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英语阅读知识的能力[4]。
2.3 文化交流说
文化交流说是一种实现目标外语文化与学习者本国语言文化正确处理和融合的教育理念。产出导向法将语言视为一种文化载体,在进行英语阅读实践课应用过程中,尽量尊重、理解和学习英语语言文化,不回避英语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但同时也要坚守我国文化的正统观念,对英语语言文化优秀的地方可以进行借鉴和交流,并依照学习者的需求,采用合理的方式与策略来推动中英语言文化的对等交流和相互借鉴,实现文化内涵的协调发展。
2.4 关键能力说
产出导向法强调的关键能力说教育理念与当前我国推崇的核心素养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它倡导的是英语阅读实践教育必须帮助学生获得在复杂阅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这种关键能力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思维品质;既代表着英语语言能力,又代表着英语阅读学习能力。高校英语教师在关键能力说教育理念引导下需要将英语阅读实践的核心素养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当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核心能力。
3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应用研究
3.1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设计思路
本文对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针对性的实验设计,探寻和论证产出导向法对提升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性。
3.1.1 研究假设、对象及方法 研究假设。为了论证POA理论体系对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效应,在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实验假设:应用产出导向法开展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程在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果;应用产出导向法开展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程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内生动力。
研究对象。以甘肃医学院237名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该校为医学类本科院校,选取一年级学生主要原因是新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且英语通识课程教育多集中在高等教育的一、二年级。
研究方法。实验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针对性问卷了解调查对象在接受16周英语阅读实践教学后产生的各方面变化,并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比较法是将237名一年级学生自然形成的4个班级进行划分,形成2个传统英语教学对照班和2个进行产出导向法教学。在经过16周实验教学之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能力各类考核指标,形成实验结论。
3.1.2 实验过程 首先,完成英语阅读实践课堂教学设计和前期调查问卷。对照班依照正常英语阅读实践教学进行标准化课堂教学设计,实验班课堂教学要初步形成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阅读实践课堂设计思路,并编辑和完成16周、8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方案;其次,在正式开展16周实验教学之前要执行实验前测,充分掌握同一环境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的差异性,降低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影响;第三,依照高校英语阅读实践教学计划,有序开展16个教学周的实验教学过程,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进度、教学材料、作业量保持一致;第四,完成16周教学实验后,进行后测,收集、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期问卷调查,收集、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
3.1.3 实验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次预调查和实验完成后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74份,有效调查问卷451份,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后,并以克隆巴赫系数值为测度指标参考值,得出的结果:首先,通过分析36个关于英语阅读动机问题,得出总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97,处于较佳信度等级;通过分析12个关于英语阅读能力和效能维度的问题,得出总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59,处于中等良好信度等级;通过分析19个教学目标维度和学习成就价值题目,得出总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34,处于较佳信度等级。由以上调查问卷相关问题的克隆巴赫系数分析可以看出,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程进行应用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且学生经过产出导向法英语阅读实践实验课学习后,学习有效性能够得到提升,并且能够获取英语阅读所需的核心素养,能够很好地完成英语阅读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获取学习成就。
对比实验研究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的结果主要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完成阶段英语教学目标后的测试成绩数据为依据,统计显示:实验班的英语阅读理解前测成绩平均分为18.36,标准差为5.32,后测成绩平均分24.98,标准差为7.12;对比班的英语阅读理解前测成绩平均分为18.44,标准差为5.41,后测成绩平均分为19.26,标准差为5.92。由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平均分差距显著,且实验班前后测成绩比对照班前后测成绩提升较为明显,两者数据的显著行为为0.002,小于预先设定的误差限度,说明两组数据显示出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证明高校英语阅读实践教学应用产出导向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成绩,且比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更具教学的有效性。
3.2 基于产出导向法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实验班应用案例
3.2.1 实验班教学主题 选取《14 Steps》一文作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程实验班应用案例进行举例探讨,具体展示产出导向法在英语阅读实践中的“驱动-促成-评价”环节。
3.2.2 教学目标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堂主要从语言、结构以及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并获取应用实践能力和英语与汉语的文化交融能力。
3.2.3 教学过程 首先,驱动环节。第一步,教师针对《14 Steps》自传式记叙文特点,依照时间轴和事件轴用中文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人物心理和行为进行全面描绘;第二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与阅读内容模式相似的英文原音电影《阿甘正传》,让学生以更直观的视角对影片背景、结构、情节、人物以及剧情进行了解,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资料,并针对阅读内容与电影内容的不同情节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度掌握《14 Steps》的写作目的,以“看电影”作为教学驱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获得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其次,促成环节。第一步,教师针对《14 Steps》的故事背景、情节、结构以及目的设计不同阶段的作业,例如,对文章故事情节部分的提问可以采用“他的第二人生是怎么开始的”,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进行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通篇文章的深入理解;第二步,教师需要针对阅读课文内容为学生设置深入思考问题,譬如,结合《14 Steps》故事主题“life”来探讨主人公在不同时间段的人生故事,帮助学生获取故事背后的隐含精神,加深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深度理解能力。
第三,评价环节。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英语阅读实践实验课堂设计的评价环节主要有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模式,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评定。首先,即时评价主要教师为评价主体,教师依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其次,延时评价主要依照考核完成结果得出评价结论,教师依照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完成文章翻译的任务、学生对布置教学任务和问题的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4 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应用启示和展望
4.1 研究启示
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高校英语阅读实践教学当中虽然秉承了学生中心说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的选择性学习,但还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心放在学生主体方向,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执行方法还是要掌握在教师主体方面,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阅读兴趣为主,并逐步形成“一边教育、一边反思”的循环模式,既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还要积极大胆地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大胆研究和实践,进而切实提升高校英语阅读实践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2 研究展望
当前,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领域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在学术领域尚未达成一致性结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优化改革还任重道远,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对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实践效果不断进行多维度探索和深入摸索,多开展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早日得到成体系的科学论证,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找寻正确的发展方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