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岛官兵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3-23金琪慧刘天汶赵文峰邓大林陈琪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韧性消极官兵

金琪慧,刘天汶,赵文峰,邓大林,陈琪

驻守岛礁的海防官兵是守卫祖国海疆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任务。由于岛礁环境条件艰苦,生活相对单调,社会交往相对缺失以及训练强度较大,驻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影响[1]。因此,能否有效应对重大的压力源,维护官兵心理健康,对驻岛官兵履行使命任务具有重大意义,这也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海军发展。心理韧性也称心理弹性,美国心理协会将其定义为个体对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负性生活事件的良好适应过程。既往研究阐述了心理韧性在提升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军队战斗力中具有重要作用[2]。目前,在国内外有关驻守岛礁官兵心理研究领域中,鲜见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等相关性报道。本研究通过调查驻岛官兵心理韧性现状,探索心理韧性影响因素,为开展提升官兵心理韧性、增强身心健康的心理卫生服务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数据收集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 年12 月对某驻岛部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方法采用调查员逐一对问题解读,个人填写,最终逐一对问卷进行核实。共发放258 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58 份。问卷中收集的社会和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人员类别、体能成绩、自评得分等。人员类别分为士兵、士官、军官。体能成绩由问卷中最近一次测试项目的成绩,按军人通用体能考核标准判断获得,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自评得分为填写问卷当日健康状况自评得分。

1.2 调查工具 心理韧性水平采用特质心理韧性量表-II(dispositional resilience scale-II,DRS-II)进行测量。该量表由Robert R. Sinclair 等开发,是应用于军队的简易心理韧性测量量表。对1 465 名美国国民警卫队成员应用该量表进行测试,其在组件控制、承诺和挑战方面具有良好的可靠性[3]。DRS-II量表从积极、消极2 个维度独立衡量心理韧性,“积极”的方面(控制、承诺、挑战)表明有更多的资源可以用来对抗压力,在积极维度上的高分与更高的韧性水平相关。“消极”的方面(无力、疏离、僵化)表明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消极得分越低,韧性水平越高[4]。本研究中DRS-II 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699 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如果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则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以及Kruskal-WallisH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韧性得分 参与调查的驻岛官兵积极得分为(34.600±0.262)分,消极得分为(20.490±0.297)分。调查对象不同分组方式的心理韧性得分见表1。

表1 驻岛官兵不同分组方式的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分,xˉ±s)

2.2 心理韧性的单因素分析 以驻岛官兵的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等变量为分组因素,检验组间积极得分和消极得分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自评得分组间的积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质量、自评得分组间的消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驻岛官兵心理韧性的单因素分析(n=258)

2.3 调查对象心理韧性影响因素分析 分别以258 名官兵积极得分、消极得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训练伤、睡眠质量、人员类别、训练时长、教育程度、体能成绩、自评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有意义,积极得分方程中P=0.025;消极得分方程中P=0.002。进入积极得分回归方程的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为自评得分、体能成绩,进入消极得分回归方程的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为睡眠状况、自评得分,见表3 和表4。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自评得分、睡眠质量和体能成绩。自评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好、体能成绩越好的官兵心理韧性越高。

表3 各影响因素对积极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4 各影响因素对消极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自评得分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自评得分对于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变化均有作用,该指标能正向预测驻守岛礁官兵的心理韧性。自评得分即填写问卷时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得分。一方面,由于岛礁医疗条件有限,官兵无法准确掌

握自身健康状况,同样的状况对于不同人的感受会有所不同,自我评价也会不一样,这与自我效能有关。刘燊等[6]发现一般自我效能对心理韧性有正向作用,通过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帮助个体形成良好认知、体验积极情绪,积极应对压力挑战。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身心健康能够影响心理韧性。身心健康的人通常更易产生积极情绪。Fredrickson[7]研究发现心理韧性的培养和提高一般都是在个体产生积极情绪之后得以实现的。

3.2 睡眠状况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驻岛官兵所处环境封闭,生活单调枯燥,气候条件不适宜,还要坚持高强度的训练。这些身心方面的考验常常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导致睡眠异常。已有研究认为,睡眠质量差将造成压力应对能力的不足,其中包括生理平衡能力不足以有效地应对压力事件等[8]。低质量的睡眠也能够作为一种压力来源,个体在应对压力源时会产生认知应对和情绪应对,能够承受时,身心应激增强;无法承受时,则会致使身心进一步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个体的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9],影响心理恢复能力和抗压能力。

3.3 体能成绩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体能成绩是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这也与既往研究大学生体能训练与心理韧性的结果一致,体能训练成绩越好的学生心理韧性越好,在遇到挫折时会更多地使用积极应对方式[10-11]。体能水平是提升军人战斗力的基础。军人体能考核是针对军人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各项机能的综合考评,项目多,要求高。体能成绩可能通过体能训练中的社会支持、训练中的积极体验、训练导致的生理变化3 种途径影响心理韧性[12]。训练会加强人际关系的建立,既促进锻炼行为的坚持,又提供了社会支持;训练中产生的积极体验能有效地帮助个体对抗抑郁、焦虑症状,促进心理健康。

3.4 建议措施 为提升官兵心理韧性,维护官兵心理健康,军队管理部门可根据驻岛官兵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采取如下有针对性的措施:(1)联系部队医院,定期派遣医生到驻地进行健康体检、健康知识宣教等,让官兵对自身健康情况有准确且全面的认识,提高官兵健康主观评价。(2)重视低睡眠质量对心理韧性的消极影响。及时掌握驻岛官兵的思想动态,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普及官兵睡眠相关知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13]。(3)根据不同体能水平制订军事体能分层训练计划,提高体能成绩较差官兵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激发其训练兴趣,改进训练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某驻岛部队258 名官兵进行调查发现,自评得分、体能成绩、睡眠质量是影响驻岛官兵心理韧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驻岛部队,以致调查结果缺乏广泛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收集数据调查分析。希望本研究能为驻岛官兵心理韧性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韧性消极官兵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