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材学习微写作
2022-03-23福建省福州第二十四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二十四中学 林 静
语文教材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范例。教材课后“积累拓展”部分和单元写作指导设计都是建立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以课文阅读为媒介,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汲取写作营养。在教材学习中进行微写作训练,是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渠道。跟着教材学习微写作可作为随堂练笔,也可作为家庭作业,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很好地实现读写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部编版语文课程就是依据课标进行设计的,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还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掌握语文应用规律。
如何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呢?笔者认为教材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阅读教材,向教材学习写作是一条捷径。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小至句子、段落,大至文章结构、立意、语言等,都值得学习借鉴。
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形式灵活、能迅速反映生活的写作样式。因此种写作小巧而微,故人们将其定义为“微写作”。微写作形式多样,灵活自由,教师可根据单元写作指导设计微写作内容,可借助课后“积累拓展”部分开展微写作训练,也可根据课文特点随堂设计微写作训练活动。
下面,笔者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在指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进行微写作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根据单元作文设计主题,得到微写作的灵感
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聚焦读与写的链接,在设计单元阅读活动的同时,还设计了单元写作指导。如七年级上册的单元作文设置“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征”“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六个专题,都是跟单元课文相对接,根据单元学习重点而设计的。
“微写作”可紧扣这些主题展开训练。如第六单元学习想象文章,在学习《天上的街市》和《皇帝的新装》时,就能体会到想象与联想的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扩写《天上的街市》,也可重新创设一个故事——《天街奇遇》或续写、改写《皇帝的新装》。这类微写作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主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发展轨迹及命运走向。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完成微写作训练。
第五单元是有关人与动物相处的文章,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与反思,学会尊重并善待动物。这些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打动人心扉的是什么,学生的思维会随文章阅读而推进。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微写作题目:“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共同生存于地球村。同学们,你心中有难忘的与小动物相处的情景吗?请借鉴本单元的动物文章的写法,写一篇小短文吧!”在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描写动物使用的手法,如运用拟人化的笔法、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融情于物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更有章可循了。
聚焦单元阅读主题设计微写作,要在充分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单元选材、主题或写作方法,选择微写作训练的切入点。在设计微写作题目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或调动生活体验,做到心中有物、心中有感,再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二、根据课后“积累拓展”部分的语用题开展微写作
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模仿说”,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获得的,同样初学写作也可借助模仿获得写作技巧。语文教材可供模仿的点有很多,立意、选材、构思、艺术手法至语言技巧与风格均值得模仿。
部编版许多课文后“积累拓展”部分会设计语用题。其中有景物描写方法的借鉴,如《济南的冬天》第五题:“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教学本课时,肯定会重点分析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再引导学生回忆家乡或印象深刻的某地美景,借鉴文中第4段写景的方法,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写一个片段。
有对句式的借鉴设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第4大题的第3小题:仿照这段文字(第2段),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在讲授该课时,可让学生聚焦校园美景,观察校园景物,发现美妙之处,用该句式向小学同学介绍初中校园。因为有鲁迅先生的文章范例,所以,学生可以很快确定写作思路,将观察到的诸多校园景物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串联起来,逐一向同学介绍新校园的美景。
教材中也有对文章人物评价的设计,如《植树的牧羊人》“阅读与拓展”部分设计了这样的微写作题目:“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我们都不禁为牧羊人的无私与毅力所折服。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这种评价式的语言运用题相对来说难度会大一点,要求学生对人物有深刻的认识,还得进行拓展延伸,由文中人物形象特性探究社会某一类人的共性,经思维加工,理解建构,语言组织表达,加以评价并谈出感受。放眼社会,学生可选择的对象有很多,凡是默默付出、默默奉献的人物,如快递员、卫生保洁员、门卫保安、垃圾分类员、街上小摊贩、司机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学生要根据日常的观察积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写,这样的文章才更有真情实感。确定写作对象后,要认真思考,写作对象身上有什么闪光点吸引了自己,触动了自己,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何评价他(她)。
根据课后“积累拓展”部分设计的语用题进行微写作训练,更切合该篇课文所学的微能力点,形式很自由,可借鉴写作手法,可仿写句式,可对文本塑造的形象进行评价,也可拓展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形成链接,寻找与教材形象相似的对象进行创作等。因此,建立课文与微写作的思维链接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提炼出有章可循的写作方法,链接生活实际,激活微写作思维,再诉诸笔端。
三、根据文章的特点开展随堂微写作训练
课堂是读写互动的极佳时机。因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微写作这种训练模式备受青睐。在课堂上,学生沉浸在文本阅读中,此时,若适时设计一个微写作训练题目,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授《植树的牧羊人》时,笔者设计了两个练笔活动:
【人物访谈】假如你是记者,你有幸对植树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做一次人物专访,你最想了解哪些信息?如果通过镜头展现人物,你会拍摄故事中的哪个镜头?并说说拍摄理由。
【拟写推荐语】假如你想把植树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推荐为“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外国人物”,请结合他的事迹、精神为他拟写一段推荐语。
对于人物访谈,学生往往比较陌生,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回忆电视上所看到的人物访谈,如《鲁豫有约》,了解人物的特点对激发受众兴趣的重要性。课堂设计对植树的牧羊人的人物专访,信息点来自文本,需要学生阅读文本,搜集适合的信息。学生根据文本设计问题,再根据问题选择拍摄角度,运用语言进行描述。这个设计不仅涉及动性问题的设计,还涉及镜头选择和用语言描述镜头等问题,这里有一个从文本到问题设计到镜头选择,再到语言描述的过程,需要进行高阶思维。
推荐语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撰写推荐语需要从素材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需要进行思维加工。为了让学生写出更有水平的推荐语,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选取了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的【推荐语】作为示例,让学生了解“推荐语”的写法。再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了解到的牧羊人所做的事及其意义,进行推荐语的设计。
通过这两项活动,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使牧羊人的形象更丰满,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批注能力。阅读可以激发写作因子,写作又能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随堂微写作还可以模仿课文某些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可设计学生摹写最后一段的后两句:“……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这几句是心理描写的典范,有别于常规的心理描写。如学生摹写:“还记得那个微风拂面的清晨,我站在窗台边,看着窗外暗淡的树木渐渐明晰,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迎接着在天边缓缓上升的新一天的太阳。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快乐的孩子吗?”
比如第8段第一句:“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这是运用嗅觉和视觉描写来表述“散步”这一动作,通过景物描写将简单的一个动作渲染得格外美好。如学生摹写:“我踏着铺满金色叶子的小路奔向学校,阳光透过树枝,盈满一道又一道的美丽光芒,我来不及嗅嗅那些黄叶的怡人气味。”
学生在写作时,对时间的介绍往往喜欢用“今天”“晚上”“在我几岁的时候”等概念化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表达干巴巴的,缺乏美感。《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描写时间的语句很有个性,值得学生摹写借鉴,比如“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这几句话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又暗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极富表现力,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并摹写。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还可以设计借鉴课文捕鸟的动作描写。“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拉”“罩”等一系列动词描写了捕鸟的过程,这些细节描写非常传神,能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感受动作描写的魅力,调动各种感官,回忆做某事的一系列动作,并进行思维加工,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中那些优美而传神的语句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教师在讲授课文时,需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微写作训练。寻找可作为微写作训练的触点,链接生活,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微作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互动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又训练了写作,在读写互动的过程中建立阅读与写作的思维链接。
叶圣陶说:“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理解的过程;作文,是外化的表达,是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所以,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又作用于阅读。要想很好地完成中学语文教学任务,必须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语文教材无疑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阅读文本,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微写作活动。以读促写,以写促思,寓思于读,实现读写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从教材中学习微写作,使阅读成为写作基础,微写作又反过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阅读优秀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汲取写作营养。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而建立在教材基础上的读写互动,适时择时地进行微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读出文本精髓,外化为微写作,反过来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像桥梁一样,把读与写有机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