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主任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服务方法研究
2022-03-23樊小波
樊小波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高职入学学生总人数约占总入学人数的50%左右。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整体上心理素质较差,更容易受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影响,使得高职学生更有可能出现自我否认、自卑、压力大等不良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这给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高职班主任是高职院校每个专业班级的负责人,负责班里的具体大小事务,班主任是服务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第一责任人。针对高职班级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建立一套适用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是每个高职班主任都必须要探索、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赵鹏[1]作为高职班主任描述了其发现两个学生出现抑郁情绪的过程,谢昕[2]分享了其应对学生心理疾病突发事件的过程,这也说明班主任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但不同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不一样的,陈欢欢[3]重点分析了贫困学生的心理,王李艳[4]提出了如何帮助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贺含珍[5]、周哲[6]、宋艳语[7]等分别详细分析了高职学生现有的主要心理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辅导员在处理此类问题方面更有经验,阎伟[8]认为辅导员在和学生谈话之前要先进行三要素的准备,黄荷昱[9]提出辅导员必须深入学生中间,余莎莎[10]试图从思想分析的视角来探索一种新的谈心谈话模式。整体而言,现阶段学术界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关于高职班主任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导问题学生方面的经验、措施、建议、处理方法等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高职班主任的角度,针对班级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研究如何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方法。
一、高职班主任对学生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每个班级都会配备一个专业老师作为班主任,负责与自己班级学生有关的各项大小事宜。每个分院均设有学工办和辅导员,以处理和解决学生工作为主。同时学校也配备了心理咨询室,为有心理健康问题、有解决某方面问题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辅导员原本就是做学生工作,在管理学生方面有更强的能力,但人数较少。至于心理老师、学生如有不良情绪,或有轻微的心理问题,也会碍于面子不求助学校心理咨询室,甚至会出现自己去找心理老师,就一定存在心理问题的想法。
班主任是学生一开始上大学最先接触的老师,也是与他们联系最为紧密、接触最为频繁的人,会全面跟踪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动态。与管理多个班级的辅导员相比,只管理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更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相对而言也更能建立起良好、稳定的关系;与专业的心理老师相比,对学生而言与班主任的见面次数更多,也更加亲近,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去哪里找心理老师。因此,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更容易建立师生关系,班主任也更能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在遇到困境或难题时也更愿意向班主任敞开心扉获取帮助,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班主任更显得意义非凡。
二、引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还在读的大学生都是刚刚成年,心智上不够成熟,思想上不够稳重,见识上不够广泛,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和客观,很容易受到身边的朋友、环境等的影响,出现不良情绪,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管理学生的老师、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如家庭因素、就业压力、学习问题、人际关系等,了解不同因素下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心理问题,为后续开展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一)家庭因素
不同的生源地、不同的家庭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程度不同。有些来自偏远地区、农村的学生,父母很多外出打工,成为留守儿童,在信息化设备、软件的使用上,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上,与其他学生会存在一定差距,进入大学之后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同的家庭情况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如单亲家庭、家庭贫困、父母亲离世、有继父或继母或父母关系不和谐等客观原因,对学生给予的关爱比正常家庭的学生要少,可能会导致学生从小自卑、胆怯和害怕,会表现出性格上比较内敛,态度上不积极,为人处世不乐观。有些学生可能受到过家庭暴力,或者受到过校园霸凌,但又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长期压抑导致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暴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然而家长并不重视,甚至不知情。多数情况下,家庭因素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因。
(二)就业压力
大多数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觉得自己能力不强、学校不好、学历不高,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认为自己无法和本科生竞争,特别是见到有些大公司的有些岗位只招聘学历更高的本科生、硕士生时,加上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到位,很容易陷入自卑,不敢投递简历,不敢表现自己,从而感觉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断恶性循环,出现了心理问题。
(三)学习问题
基本上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最能说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大多数高职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未达到全科总分的一半,这也能看出高职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能力一直较弱,学习成绩不好。到了大学,大学的知识更加专业,具有一定难度,而且不像初高中老师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训练,有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失去人生目标和斗志,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与不知所措。也有些学生会觉得学这些知识对自己没什么帮助,学不学都无所谓,对学习表现出抵触心理,比如上课经常迟到,上课睡觉玩手机,作业也不积极完成。
(四)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后,学生面对的不再是熟悉的亲戚朋友和生活环境,需要一个人开始新的不一样的生活。有些不善于言辞和交际的学生,会出现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喜欢一个人窝在寝室,不和其他同学交朋友,导致性格越来越孤僻;有些学生在初高中时期都是走读,没有住过校,一时间难以接受不同生活习惯的室友,难以融入寝室集体生活,可能会出现寝室矛盾;有些学生常常会幻想其他的同学不喜欢自己或对自己有意见,认为他们说的话或做的事就是在针对自己,而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招人喜欢;有些学生可能个人卫生习惯不好,会遭到其他同学特别是室友的嘲笑,会使得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学校里学生很多,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也较多,值得所有高职老师重视。
引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不局限于以上四点,还包括情感问题、意识问题、社会现况的影响等,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不良心理也是不一样的,全方面、多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原因,才能更好地疏导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高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服务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作为班主任应第一时间去了解情况,与学生交流、谈话,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关怀和温暖。各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可采用一套适用、有效、可实施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见图1,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和班主任的实际情况可进行相应的调整。
图1 高职班主任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服务方法流程图
(一)了解事情原委,明确问题所在
在发现学生发生心理异常后,班主任须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学生。班主任首先与学生进行深度谈话,取得学生的信任,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在老师面前宣泄出来,通过合适的引导,让学生说出压在心里无法排解的事情。其次班主任也须找不同的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人谈话,如室友、男女朋友、同学等,了解学生最近遇到的事情,是否出现较为异常的行为,或是否曾与他们倾诉过较为消极的话语等,以更加全面掌握学生的现况。再者班主任也须告知学生家长学生现在的心理情况,同时了解学生是否曾经出现过心理问题,是否曾经咨询过心理医生,是否曾经有过确诊的心理疾病,综合分析判断学生出现异常情绪的诱因,初步判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因。
(二)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明确学生的问题所在之后,班主任需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对策来疏导学生。与学生在谈话过程中,针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跟学生谈谈曾经哪个学生也有过一样的问题,或者自己曾经所遇到的类似事情,自己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告诉学生出现这样的困扰很正常。班主任也可找学生干部或学生要好的朋友一起提供帮助,平时尽可能多与学生聊聊天、散散步,分散一下学生对于不良情绪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爱。必要时请更有经验的辅导员或心理老师介入,用更加专业的心理服务方法为学生排忧解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打开心结,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若学生曾去过医院咨询,有医院明确的诊断结果,并接受过医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也可建议学生请假回家,由家长再带学生去医院复诊,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持续跟踪,直至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是长久的、持续的,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后续的表现持续跟踪。班主任在当时已经安抚好、疏导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后,还应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跟进。班主任在给学生上课时可多关注学生的表现,也可委托其室友或关系较好的朋友协助观察,是否还存在心理问题,若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班主任在下寝室查看寝室卫生、看望学生时,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说话聊天,也可与寝室其他学生了解该学生在寝室的表现。平时在教学楼、食堂、路上遇到学生的时候,也能日常试探性的观察学生的状态,当然也还需深入的交谈,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跟踪问题,直至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四)实时评估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服务的效果
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心理服务的过程,更要注重每次心理服务的效果。通过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如班主任观察学生表现、让学生自我描述在老师心理服务之后心理问题是否有所减轻、室友评估其表现是否较之前有所改善、通过联系家长了解该生在家时是否还存在任何心理方面的问题等方式,班主任可了解到对该生心理服务的成效,若效果不佳,必须及时调整策略,有必要时需求助心理咨询老师。
(五)总结处理经验
总结本次处理该同学心理健康问题过程,总结经验,才能够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能力。班主任服务好学生后,需认真反思和总结自己此次处理过程中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于又有其他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更加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分院或全校性的班主任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经验交流分享会,让曾经处理具有代表性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班主任重点介绍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老师协助解决的过程、现在学生的状态等,让各个班主任之间相互分享交流经验,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和对比,不仅让班主任了解目前学生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也能在平时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能让班主任在参考其他老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服务学生策略,从而找到适合自己采用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
四、对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建议
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事后解决,平常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应注意事前控制,提前发现学生的异常,提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一)与学生谈心,提前发现学生异常
大一新生刚入学时,班主任可先收集每位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特长爱好等,初步认识和了解学生。平时应多与学生交谈,班主任与学生单独交流,可以近距离观察学生的表情、情绪,提前发现学生的异常,能做到及时干预、及时疏导。谈心交流是班主任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也能不断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心态、为人处世等情况,班主任应做到每学期至少与每位学生谈心一次。
(二)与学生交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班主任是学生的引导者,在生活上,班主任应是学生的朋友,融入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己,当学生有心理异常时能第一时间想到班主任。班主任应至少每月去一趟学生寝室,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了解学生真实所需,在寝室里学生和老师更能以朋友的身份轻松、愉悦的了解,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组织班级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应以不同的形式组织班级活动,如班主任组织与班级建设相关的会议,会议主题可以是学校要求学习的教育话题,也可以是班级事宜的讨论;班主任可组织班级团建活动,外出春游、操场做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身心也能得到放松,同学之间相处更加和睦;由班主任或班主任推选的人来主持专题讲座,内容可以是社会热点话题,也可以围绕“世界观”“价值观”来谈。班主任应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更有参与感、集体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五、总结
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储备力量,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班主任,平时应注意掌握学生动态,通过多种途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事前察觉和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应懂得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懂得观察学生的异常情况,懂得发现学生产生的不良情绪,结合实际情况对症采用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服务方法,及时对学生实施心理疏导,为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