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下册常见问题答疑
2022-03-23统编新教材
□统编新教材
一年级下册
Q1:“语文园地三”在讲音序查字法时,“chu”这个音节为什么没有声调?
A:低年级小学生所查字典一般为小型字典,如《新华字典》和《新编小学生字典》,这类字典因为收字较少,一般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呈现的都是不加声调的音节,查找时按照指示页码翻到该页,再按照声调找到要查的字。教材中不带声调的“chu”,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客观呈现。
Q2:为什么大多数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教材上呈现的是“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A:“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自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所引的《魏略》:“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句话在后世流传中,逐渐演变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相近的版本。教材中选用的是其最早出处的文字面貌。
二年级下册
Q1:教科书中“刺猬”的“猬”应该读轻声,为什么注音是 wèi?
A: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教材不再全文注音,而是随文给难字注音。在随文难字注音的情况下,为了帮助学生将音节与汉字对应起来,直接标注汉字的单字音即本音,而不体现实际语流中的音变现象。轻声是语言层面的语流音,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自然语流音变。如果学生无法借助口语经验读好这类词语,可以通过听教师或录音示范朗读等方式掌握。本册教科书中的“刺猬、唠叨、蘑菇、豆腐”等词语,以及其他册次教科书中的“哆嗦、铃铛、苍蝇、窝囊、鼻涕、篱笆、泥鳅、熟悉”等词语,都是此类情况。
Q2:《蜘蛛开店》的第六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都出现了“第二天”,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第十段中的“第二天”应该是“第三天”吧?
A:这里的两个“第二天”,分别指蜘蛛有了卖围巾的想法之后的下一天,以及蜘蛛有卖袜子想法之后的下一天。如果将后面的“第二天”改成“第三天”,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而且,后来顾客是哪天来的也没有交代,这中间可能过了很多天,第二次换招牌不会是“第三天”发生的事。
四年级下册
Q1:《宿新市徐公店》中,是 “树头新绿未成阴”,还是“树头花落未成阴”?
A:《杨万里集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此处均作“新绿”。杨万里《诚斋集》的古代刻本、写本中未见作“花落”的记载。故教材作“树头新绿未成阴”。
Q2:《清平乐·村居》中,“溪头卧剥莲蓬”的“剥”应该读“bāo”还是“bō”?
A:“剥”在这里应读bō。在现代汉语中,bāo和bō两个读音的意义完全相同。bāo常用于口语化表达,如“剥花生”;bō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夺”。这种现象称为“文白异读”,意思是同一个字文言音和白话音不同。古诗词中一般取文读,故此处读b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