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兖州地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2022-03-23颜世奇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乡村振兴

颜世奇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的发展应该坚持经济与生态并重,人与自然协同的发展道路。本文针对当前兖州地区农村绿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方式没有转变、农业绿色科技开发较少、农村生态没有得到改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路径,分别是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绿色科技引领农业发展以及重视生态人居环境。

关键词:农村经济;人与自然协同;乡村振兴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成效世界瞩目,但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城乡差距的逐步扩大[1]。为了减少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脱贫之后,通过振兴“三农”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在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化肥农药滥用、地膜无序使用、动物粪便肥料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给农村的自然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与自然生态的协调,不能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对自然生态的无序掠夺破坏之上,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推进生态协同绿色发展[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战略成为当前学界的研究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山东兖州区乡村农业绿色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战略实施对策。不仅可以丰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绿色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研究,也可以对相关地区更好地落实农村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

2.1 推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可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推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当前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但是,推进绿色发展与推进经济发展有本质的不同,绿色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兖州地区为例,兖州地区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大水漫灌、秸秆焚烧、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这给兖州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了很多地块产量绝收。兖州地区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69.4万亩,比2019年减少2.9万亩,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坚持绿色发展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人们种植积极性下降。而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杜绝无序使用化肥农药的小农生产模式,要根据土地性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通过绿色的方式来改善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农村水资源生态系统[3]。

2.2 推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可以有效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2017年,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的道路[4]。从该目标上可以看出,想要达成乡村振兴的战略,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坚持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自然环境严重破坏且没有绿色的乡村不是乡村振兴的目的,而绿色发展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准,以环保、绿色、低碳为发展的重要前提,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理念。兖州政府制定了“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壮大集体经济,力争全区6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超过十万元。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在全区推行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绿色先进的种植技术,打造具有兖州特色的绿色地理标志农产品。其次,要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使农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为农村的绿色发展奠定环境基础。兖州地区想要实现最终的乡村振兴,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已在全国落实,在不断的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绿色发展优秀案例,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章以山东兖州区为例分析兖州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方式依然没有改变

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绿色循环的发展方式。我国地理禀赋在国际上并不占优,因此,想要突破当前的资源环境困境,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绿色循环的发展方式是尤为重要的。兖州区也是一样,兖州区气候较为干旱,不论是气候环境还是土壤环境都不占优,想要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绿色循环发展方式是必经之路。但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兖州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中依然没有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首先从农业生产方式来看,兖州以及整个济宁地区整体上还没有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整体上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受制于人口耕地比,地区中的农业类型大多是家庭小农经济,这种发展方式无法实现集约化,只能以较为粗放的方式来生产,这种方式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无法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对环境也会造成浪费和污染[5]。其次,从生活方式上来看,兖州区的农民还没有树立绿色低碳的理念,对于清洁能源的使用还存在抵触的情绪,以取暖为例,虽然兖州区已经很早推行了天然气,但是由于天然气成本较高,很多农民依然沿用以前的煤炭及木头的做饭取暖方式。发展方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只有改变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绿色循环。

3.2 农业绿色科技开发不充分

想要长久地实现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绝对离不开形形色色的绿色科技,甚至可以说,没有农业绿色科技就不会实现绿色发展。当前的农业绿色科技主要有绿色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改良的化肥农药生产使用技术、集约化高效化农业生产技术等。这些技术与绿色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我国相关企业对于这些技术的开发并不充分。以节水灌溉措施为例,根据2016年济宁市农业普查的结果显示,兗州地区农业耕地中使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设施的面积只占全部69.4万亩耕种面积的7.4%,这个数据表明了兖州地区在节水灌溉设施的推广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6]。虽然兖州地区的先进节水灌溉设施面积仅占耕种面积的7.4%,但普及率依然比国家平均水平稍高,这是因为兖州区蔬菜种植比例较高,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蔬菜大棚必须使用节水灌溉设施。同时,诸如秸秆循环利用技术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欠缺,这些农业创新技术开发的不充分,导致即便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规划,也无法执行。

3.3 农村生态及人居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农村的绿色发展不仅是经济的绿色发展,也是环境的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但当前关乎广大农民生活的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7]。以兖州区的耕地为例,兖州区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较多,而蔬菜的种植离不开化肥农药的使用。由于无序地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板结以及水土肥力流失、污染等现象没有得到扭转。同时,兖州地区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也较为突出,虽然各级政府明令禁止焚烧秸秆,但依然有人顶风作案,秸秆焚烧之后对空气的污染极其严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亦如此,兖州区靠近山东省会济南,很多农村人口前往济南务工,导致了大量农村呈现出空心化、老龄化,没有人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转运处理使得生活环境与绿水青山严重不符。即便拥有垃圾池等基础的垃圾处理设施,也因为长期缺乏管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战略主要从原则和路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4.1 推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坚持的原则

4.1.1 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村绿色发展战略是全国一盘棋,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如果让多山的地区按照平原地区去发展是不现实的,同时让平原地区开发山水旅游项目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要根据兖州区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经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1.2 坚持绿色环保优先、经济与环境协同的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前期乡村发展战略的根本不同是绿色环保优先的方针,既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要兼顾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的保护。同时,在某种意义上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排在经济之上,没有绿色的发展谈不上振兴,而没有农业经济的农村也谈不上振兴,只有两者协同并举,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4.1.3 坚持农民为主体的原则

乡村振兴不是“输血式”的振兴,不是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强行扶植乡村,而是依靠地区农民为动力的自发式可持续振兴[8]。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坚持农民为主体的原则,政府和企业只能作为引导者和推动者,通过制定一些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和满足农民需要的“三农”政策,来调动地区农民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绿色发展的积极效果,从而使他们发挥自主性、自愿性、自觉性,积极地投入乡村绿色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

4.2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

4.2.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引乡村人民转变当前根本发展方式的思想指导,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发展方式,必须要革新绿色发展理念。兖州区的政府需要结合当前农民群体的特征,从宣传和教育方面来对他们进行理念的革新。首先,兖州区政府要加大对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不能仅仅从传达“两山论”入手,而应该做到全方位广覆盖[9]。在执行之初,仔细分析每一个宣传手段所面向的对象。如果是中老年人,就要选择与当地的戏曲等方式结合,进行宣传;如果是年轻人,就要使用微信群组等方式进行宣传。只有针对性地进行绿色发展宣传,才能真正达到目的,而不是肆意浪费政府宣传资源。其次,加强经济绿色发展的教育广度和深度。其实很多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乱象,其根本原因是农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式。例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方面,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根据作物长势以及土壤情况选择和使用肥料,因此造成了化肥污染。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加强对农民的绿色发展教育,通过组织村集体学习先进绿色发展知识,使他们发挥带头人的作用,组织绿色发展、绿色农业的培训指导,帮助更多的农民学习绿色发展知识,从而使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而改变以前落后的发展方式。

4.2.2 鼓励支持绿色科技引领农业发展

想要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农业科技,而农业科技又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和支持。兖州区是蔬菜种植大县,蔬菜种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该县又没有大量的水资源可供蔬菜生产,因此很多种植户会选择打井,长此以往,该县地下水资源枯竭。基于此,当地政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第一步,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将辖区内的小农蔬菜种植户组成蔬菜种植合作社,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险,并且集约化也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管理技术的推广。第二步,增加节水灌溉措施的补贴,制约节水灌溉等先进科技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补贴的多少。同时,蔬菜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受到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所以部分种植户会选择减少支出,以此来抵御未来未知的风险,这也大大影响他们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政府可通过加大对节水灌溉的补贴,以减少群众安装节水灌溉设施的成本支出。第三步,加大对节水灌溉的宣传和培训,政府可以组织多场大型节水灌溉宣传推广会议,并对全县境内的蔬菜种植户进行节水灌溉技术培训,帮助这些种植户认识先进技术并选择先进技术[10]。其他先进的种养殖技术也是如此,政府应该挖掘兖州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并将其打造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例如,兖州区“樱源鸭”产品入圍首批山东知名农产品,政府可以依托这个品牌优势,积极推广先进的鸭养殖技术,做大做强“樱源鸭”产品的规模。利用品牌优势带动兖州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良化肥技术也是如此,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拥有较多的农业科研院所,兖州区可以与这些院所结合,开发生物质发酵转化技术,将原本的农业副产品通过发酵转化成为生物质肥料,替代原本的化工肥料。这样不仅能保障当地人民食品健康,同时还能顺势发展兖州绿色无公害食品,通过绿色科技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4.2.3 重视生态人居环境改善

绿色发展需要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兖州区地方政府需要坚守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能放松,提升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需要加大对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惩治力度,不能仅仅局限于农忙时节的“禁烧措施”;还需要推行有机化肥替代当前化肥的方式,减少化肥对水体的富营养污染;同时还要推广低残留农药,提升农产品的绿色性生态性,这也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此外,政府还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改善当前农村空心化的趋势,为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实施。首先,围绕兖州的主导产业积极招商,例如汽车零部件产业、新材料产业、铸造产业等,通过招商引入龙头企业进而吸引人才“回流”,共同建设家乡。其次,依托优势物流打造工业园区,兖州需要将“两港两区两中心”的规划布局执行到位,打造枢纽型物流中心,并依托物流中心,推进中欧贸易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今麦郎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改善地区经济,推动共同富裕。最后,构建一套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的系统,并且要加强垃圾设施的管理。为农村居民建立一个宜居的自然环境,真正做到绿色发展、绿色生活。

5 结束语

总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是一项需要政府长期和持续推动的大事业。为了保障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政府需要创建完善的绿色监管,对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督,同时还要认识到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不能只坚持发展忽视绿色环保,但更不能只专注绿色环保而忽视乡村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制定较为完善的绿色补偿机制,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进绿色发展,从而进一步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金书秦,牛坤玉,韩冬梅.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及其“十四五”取向[J].改革,2020(2):30-39.

[2] 张阳丽,王国敏,刘碧.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阐释,矛盾剖析及突破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2-61.

[3] 张宇,朱立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65-71.

[4] 于法稳.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8(5):19-34.

[5] 吴群.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8(10):67-72.

[6] 杨世伟.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内在意蕴,逻辑机理與实现路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25-135.

[7] 栗滢超,刘向华.乡村振兴下农户发展绿色农业的影响因素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4):36-43.

[8] 高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内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9,36(3):41-48.

[9] 陈美球,蒋仁开,朱美英,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用地政策选择——基于“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创新研讨会”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7):90-96.

[10] 张阳丽,王国敏,刘碧.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阐释,矛盾剖析及突破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2-61.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