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03-23马三中刘琴华丁秋阳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农村经济

马三中 刘琴华 丁秋阳

摘要: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之一,能够有效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效融合后的产业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城乡融合背景下,城乡间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渗透更加密切,打破了陈旧的二元城乡发展格局。结合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从城乡融合视域出发,为农村产业融合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产业融合;城乡融合

引言

城乡融合发展关系着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之一。城乡融合的本质是各相关要素在二元格局下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城乡不断融合促进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后贫困治理时代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和基本逻辑[1]。

“重城轻乡”的城乡发展格局是长久以来固化观念的结果,类似于“农村发展为城市发展让道”的理念,城市偏向十分明显。这就导致城乡发展水平、速度不均,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城乡间生产消费等多个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城乡融合中的要素滲透一直难以突破壁垒。现阶段的城乡要素流动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进入城市,但当过量的劳动力流入城市中时,局部则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等相关风险[2]。这是一种由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则注重双向渗透,并非单向流动,其发展要义也需要兼顾城乡效益,而非忽视或以牺牲农村利益为代价发展城区经济。

1 农村产业融合研究

1.1 农村产业融合概念界定

周斌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将其他产业与之相互渗透、前后重组,通过这一过程能够使得传统农村产业包含加工、销售及服务等功能[3]。欧阳胜则认为是农业生产在获得资金或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对现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从而提升生产效率[4]。韩丹阳指出,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质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进而扩大并整合现有产业功能[5]。综上农村产业融合可概括为:一种将农村产业现有资源重新分配并交叉重组,进而有效实现农业生产价值链拓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1.2 农村产业融合的特征

1)技术创新成为产业融合新动能。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是指在现代科技推动下,改变原有传统农产业的生产模式;在作物种植与畜牧养殖的基础上,引入高端自动化农机、新型肥饲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使生产要素和生产工具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新兴行业激活产业融合活力。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农村各产业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不断地催生出新行业,包括文化旅游、特色果蔬、农产品的精细加工等具有活力的新兴行业。一方面,这是在原有产业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外延与升级;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农业生产末端链条的分工与深化,体现出传统农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我实现的转型与升级。

3)多元职业适应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得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角色具有多样性。从最开始单一的务农工作者再到农产品的加工者,最后转变为综合的经营者,在城乡要素流动、生产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使得农民的职业不再只是普通的务农工作者,收入渠道也拓展得更加宽泛。

1.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形式繁多,按照融合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产业交叉融合、产业延伸融合、产业循环融合三种主要形式。

产业延伸模式主要是以龙头企业或集体合作社为主体,零散农户及其生产用地为外延,进而形成两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聘用普通务农工作者进行生产加工,同时借助受聘者的生产用地扩大生产规模,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加工方式,实现产品价值增值;第二种模式是发挥合作社的中介职能,统计零散农户,根据农村各企业劳动力需求统筹布局,进而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议价话语权[3]。

产业交叉模式是将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模式,产业交叉模式能够有效拓展农业服务功能,激发农村潜在开发价值。农林牧渔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引入自动化流水生产设备对其产品进行深加工业务,这是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融入了第二产业功能。此外,农村自然资源禀赋,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乡村,并开设家庭休闲、公司团建、社会实践等业务,这是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开发了第三产业的功能。这种模式下的农村产业融合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也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产业循环模式是依据绿色经济发展理论,构建循环产业链,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提高经济效益。这里分为两种循环,一种是产业内循环,如种植业与养殖业融合,将现有生产要素利用效益最大化。另一种是产业外循环,如将第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第二产业生产原料,将第二产业副产品加工为第一产业肥料等。这种产业融合对技术需求高,是较高层次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 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

2.1 生产要素流动不均

一直以来,许多地区对于生产要素流动的理解,都停留在城市向农村索取生产力及土地这一层面。由于农村现有劳动力剩余、农村土地使用成本低,使得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入、落后产业迁去农村的现状。虽然这样决策是市场与资本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生产要素效益最大化的配置要求,但在实际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一些隐患。

部分农村地区在进行产业融合时,为了追求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在进行招商引资时,很容易忽视产业本身的合理性,甚至会为达到经济利益而不惜牺牲环境。此外,由于部分农村官员的自身知识水平相对有限,在甄别引入企业时很难判断该企业是否能对当地农村经济起到带动作用。早期存在一些错误的、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出让,导致一些非良性的企业占用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甚至排挤本地龙头企业,加重了龙头企业的用工成本,从而加剧了资本弊端在农村地区的泛滥。

2.2 农村企业融资效率不佳

随着农村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农村企业金融融资难等问题也不断暴露。然而,由于长此以往的农村融资都是政策主导而非生产问题主导,当前城市工商金融体系难以融入农村。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信社经营机制不完善、金融网点布局不合理、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性等。整体来看,农村金融市场仍然是城市金融市场外延的一个状态,游离在核心的外围。想要做到城乡金融市场融合,就要兼顾农村的利益及城乡两者的异质性[6]。

其中,农信社是城乡金融市场融合的一个缩影,但目前由于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匮乏,管理机制的不到位造成了政策实施的乏力。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社本身是政府领导的机构,不需要像商业银行一样通过拓展自身业务来获得利润,因而在主动服务群众这方面的意愿也仍然有所欠缺。此外,纵观整个金融市场,城市的金融规模占据了绝对地位,这也很容易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区域金融市场规划发展的时候遗忘农村地区,致使农村地区金融产业缺乏政策引导,加大农村地区的融资难度。

2.3 农村产业创新形式不足

文化旅游经济一直是一种被倡导的绿色经济,特色小镇、文化古城等都是农村产业融合中产业交叉融合模式的代表。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旅行成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常态。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政策,助力了乡村旅游的供给侧改革,游客量以及旅游总收入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由于市场规模增长过快,行业疯狂生产,导致农村旅游千篇一律、雷同严重,农家乐、农村宴等形式司空见惯。

此外,受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地区生活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尤其是卫生、住宿、交通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在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预期落差较大,很难吸引回头客。许多农村地区在进行文化旅游建设时盲目跟风,忽略了自身所固有的历史文化,为求“文化”不惜凭空构造传统文化,捏造“特色”来吸引城市游客。通过弱化城市旅游服务模式的手段来实现乡村旅游的模式,并不能打造一个真正的文旅市场。

3 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是,结合城市智能科技,打造智慧农场。随着城乡融合进程不断推进,技术要素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先进的智能科技能够影响农村产业规模和发展类型,还涉及多个生产环节。例如,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在农业生产环节做到对整个流水线监控,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算法计算,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调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此外,智慧农村借助自动化设备,大大减少了简单劳动力成本投入,提高了农业产出。当智慧农场的产品进入到商品流通环节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规划农产品运输路线,提高配送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绿色产业和科技助农逐渐成了农村产业融合的两大特征。

二是,促进金融要素流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一方面,要在农村地区普及金融概念,健全农村普惠金融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功能覆盖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从而减少城乡间金融要素流动成本[7],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征信体系,通过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及时更新和评估客户的信誉等级。在评估指标中,增添借款人劳动能力等标准予以适当放款,能够有效扩大融资规模。

三是,重构特色小镇内涵,彰显人文自然之美。将现代工业、服务业有效融合,加快城乡间的资源转换效率,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协同发展。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在自然、生态、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进行文化特色产业布局时,注重文化内涵,同时兼顾旅游生态及服务模式,通过改善一些基础性设施来提高城市游客满意度。激发城区居民下乡热情,提高对乡村文化的期待,满足其对农村的好奇心。在实现农村产业融合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价值,为城市居民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4 发挥政府引导支持职能

当前,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社会资金的重点扶持、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地方政府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过程中肩负着统筹谋划、规划全局的重任。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村企业积极创新,助力现代科技渗透,突破生产瓶颈。事实上,在农村产业融合的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企业融资困难、技术指导缺乏等问题,而产业化经营与规模化发展则是实现产业融合的必经之路,因而需要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与正确引导。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效率,创新流转方式。在城乡融合进程中,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其流转土地的意愿也在发生转变。地方政府应当积极落实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进展,农村基层要响应政府号召,实现土地资源集中配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完善涉农服务配置。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布局要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价值,进而保障广大村民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权利,这也对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维护城乡公共秩序有着积极作用。在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时,考虑到个体情况,按照不同等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建设相应数量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考虑人口聚集度高低,集中地区提高覆盖度,零散地区保障最低标准。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便利度提高,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完整的生活设施,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农村企业自身所负担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蒋长流,许玉久,董玮.脱贫攻坚的成效考量与示范意义[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3):213-219.

[2] 周斌,赵昊骧,张艳.土地财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天津、苏州的案例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54-57.

[3] 周斌.农业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15-119.

[4] 欧阳胜.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武陵山片区的案例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10):156-161.

[5] 韩丹阳.关于推进洛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行政科学论坛,2019(8):30-33+43.

[6] 徐曌,何泰屹.绿色税收收入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21,41(1):34-38.

[7] 葛林,赵昊骧.河南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管控与治理[J].行政科学论坛,2021,8(8):28-32.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旅游经济
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