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志不在年高八旬“芯片之母”造出“中国芯”

2022-03-23朝阳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龙芯芯片计算机

朝阳

芯片(即集成电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可以说当今世界几乎所有产业都离不开它。2020年以来,美国人以芯片为武器,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疯狂打压。所幸的是,事关我国命脉的国防等核心事业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早在几年前,我国就研发出了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谁也别想用它来卡我们的脖子!其中,被誉为“中国芯片之母”的黄令仪功不可没。

生于忧患,从小种下科技梦

黄令仪原名廖文蒂,1936年出生在广西全州县,父亲是广西博物馆的创始人和首任馆长,母亲是广西化学研究院的第一代工作人员。

“小時候,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来我们生活的桂林上空扫射或轰炸,记忆中我总是跟着父母东躲西藏,每日食不果腹,活着便是最大的幸运。”

黄令仪想不通,不止一次地问妈妈:“听说日本离我们国家很远,我们又没惹他们,他们为什么要轰炸我们?搞得我们连学都没法上了。”妈妈含泪告诉她:“因为我们国家太贫穷,太落后了!孩子,你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落后就会挨打。你长大后,一定要好好读书,用知识报效国家……”

从那以后,在黄令仪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将来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祖国不再挨打。

新中国成立时,黄令仪正在桂林桂山中学读书,因为父母旧时代的身份问题,一时没安排工作,一家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也拿不出钱来供她读书。黄令仪不甘心,实在走投无路之际,她找到学校团委书记。团委书记知道她是个品学兼优、好学上进的好学生,就顶着压力为她开具了免学费和发放助学金的证明。

当黄令仪拿着证明跑回家时,妈妈搂着她喜极而泣:“孩子,你做得对!人只要有饭吃,就不能放弃读书。不过你要记住,是国家给了你继续读书的机会,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报答国家。”黄令仪拼命点头。

高中毕业后,黄令仪如愿考上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她知道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学习起来特别刻苦,各方面表现优异。大学毕业后,她被学校选派送往清华大学进修,“当时国家正大力发展科学事业,清华大学为此开设了半导体专业。于是,我成了清华半导体专业第一届学生。”

半导体是集成电路(芯片)的基础,从此,黄令仪与“微电子学”结下了终身之缘。

好事多磨,退休之后担重任

黄令仪清华大学学成返回母校华中工学院后,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实验室的样子——四壁徒墙,空空如也。只有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小伙子,蹲在一个电炉旁边,炉上有一个玻璃烧杯,里面有几块指甲盖大小的紫蓝色硅片,这就是当时要做的二极管。”

虽然条件艰苦,却无法阻挡黄令仪做科研的热情。她带着助手攻关,凡事都尽量自己动手,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常有的事。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研制出了半导体二极管。

然而,当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粮食紧张,国家调整了方针,学校半导体专业不得不下马。得到消息后,黄令仪大哭着跑到领导办公室:“我们刚刚开了个好头,怎么能让它胎死腹中呢?我知道吃的粮食紧张,可国家要发展,就离不开工业,而半导体是工业未来的‘粮食’啊!”

但任凭她喊破嗓子,也无法改变国家的政策。她只好服从分配,前往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国家当然也知道微电子的重要性,所以“三年困难时期”刚结束,1965年又上马了微型计算机项目,并且把这个项目交给了黄令仪和她的同事们。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第二年8月,黄令仪等人便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56组件计算机”,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表扬。我国靠着这台微型计算机,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卫星的国家。“当从收音机里听到卫星上传回地球的《东方红》乐曲时,我们整个团队都哭了……”

成绩虽然不俗,但黄令仪心里有数:任何科研项目都是系统工程,仅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比如虽然科研出了微型计算机,但计算机中的很多零部件都是从国外买来的,我们必须研制出自己的芯片才行。她一边调整研究方向,一边不停地向领导建言。

1973年,中科院启动013大型通用计算机研制,加强对芯片的研究。当时,国外对中国封锁得很厉害,很难找到资料,黄令仪和团队靠顽强的意志,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这个成果,在当时已非常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了。此后,黄令仪带领的研发小组先后在1980年和1983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和科技成果二等奖。

不料正当黄令仪的研发越来越顺利的时候,由于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难以为继。黄令仪忧心忡忡,她又去找领导:“曾有美国科学家说,美国可以随时关闭中国发电厂的发电机,让我们再也打不开!美国这份自信就是来自于对芯片的垄断,而任何电子产品尤其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机、军舰和导弹,一旦离开了芯片,等于废铁一堆,甚至可能被敌人操控调转枪头打向我们自己。芯片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还关系着国家安全,不能停。”

但任凭她怎么争取,科研所也只有关门大吉……

万般无奈中,黄令仪到微电子中心报到了。此时已是1986年底,半百之年的黄令仪开始了CAD的研究。

1990年,黄令仪被公派前往美国的一家公司进行合作。当她听说加州一个城市正在举办一个国际芯片的展览会时,便专程去看一看。偌大的展览会上有成千上万个摊位,但她跑遍了全场,却没有找到一家中国的摊位。黄令仪既震惊又心痛,还有尴尬。她心里有数,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集成电路研究某些方面甚至领先于世界,可如今仅仅20多年过去,差距却已是天壤之别。

黄令仪暗自下决心:我们一定要设计出一块高水平的芯片来参加世界级的展览,以洗刷耻辱。

回国后,黄令仪潜心钻研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用户包括华为的程序控制芯片、计算机的模糊控制芯片等等,取得了两个发明专利。经过不懈努力,2000年,她设计的芯片被推荐参加在德国纽伦堡召开的世界發明博览会,并获得了银奖。

这个成绩虽然优异,可中国依旧没有能力独立制造出属于自己的芯片,因为中国缺的不仅是设计芯片的工艺,还有制造芯片的设备。

砥砺前行,祖国妈妈挺胸膛

2003年,中国微电子所与计算所正式签订合同,成立了“龙芯”实验室。领导首先想到邀请黄令仪牵头开发“龙芯”芯片。当时黄令仪已经67岁,刚退休回到桂林养老。领导担心她不愿意,特地找她的爱人晋红先生做思想工作。黄令仪当即表示:“看到我国芯片技术比国外落后那么多,我哪能安心养老?感谢你们看得起我这个老太太,我愿意为祖国的芯片研发贡献出全部能量!”

黄令仪说,现代化没有芯片寸步难行。“前些年,‘宇航级’的芯片一直垄断在美国的一家公司手里,中国必须通过‘首脑级别’的外交,才能买到一些。但像歼-20这类先进战机使用的芯片,你花多少钱,人家都不会卖给你。据统计,2015年前后,我国每年向美国进口芯片的总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5万亿元,成为我国每年进口量最大的产品。西方国家利用在芯片上的技术优势,一直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

在黄令仪带领的团队不懈努力之下,仅仅3年多时间,中国首颗国产芯片“龙芯1号”问世。接着,团队再次成功研发出“龙芯2号”。这颗芯片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当时的国际平均水平,功耗也是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这标志着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跨越了一大步。

“龙芯2号”芯片很快就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各个领域,特别是2015年,我国发射了首枚搭载“龙芯”芯片的北斗卫星。美国人为之震惊,因为此次北斗卫星上天,说明中国芯片已完全脱离他们的掌控,他们无法再对中国芯片领域进行干涉了。

然而,“龙芯2号”的广泛应用并没有令黄令仪止步不前。2018年,在黄令仪82岁高龄时,她带着团队又研制出了新一代“龙芯3号”,让我国的复兴号动车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化,让歼-20的雷达装上了中国芯,让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2019年12月,83岁的黄令仪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她主持的龙芯3A/3B4000系列工程机械处理器,性能追上了美国AMD公司的“挖掘机”CPU水平。

2020年1月,中国计算机学会给黄令仪颁发了“CCF夏培肃奖”。获奖理由是:“黄令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已经86岁高寿的黄令仪院士仍活跃在科研前线,带领着新一代的科学工作者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龙芯芯片计算机
芯片会议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装错芯片的机器人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什么是AMD64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
“龙芯1号”:电脑中国“芯”
“龙芯1号”:电脑中国“芯”
龙芯更需要支持而非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