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科学家刘莉:让冬奥赛服讲好“中国故事”
2022-03-23晨光
晨光
2021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北京、河北考察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筹办工作。考察过程中,总书记驻足在一件黑色长款外套前,轻轻抚摸面料,并询问这款“堡垒”品牌的国产长款外套有何功能。当听了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后,总书记点头表示赞许。
“堡垒”综合保暖装备的研发和设计者是以中国冰雪科学家刘莉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身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专家工作组服装装备负责人,刘莉和她的团队打破了以往中国冰雪高水平运动员赛服需要国外定制的局面,研发和设计出科技含量颇高的国产冬奥赛服,为我国冬奥运动健儿保驾护航——
一路走来都是“学霸”功能性服装成为其研究方向
刘莉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庆云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中学物理教师。刘莉的母亲是个学习型的人,40岁时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成为全县第一个注册会计师。
刘莉从母亲身上继承了严谨、认真的基因,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1994年高考,刘莉以621分的高分被天津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录取,这个专业是该校最具特色的专业。
入学时,刘莉高考成绩高居本专业第一名,整个大学时期,她依然是师生眼中的学霸。因为成绩突出,刘莉被老师指定为班长,又因品德好、组织能力强被推荐为系学生会主席。四年的大学生活,刘莉过得紧张而充实。
大学毕业后,作为全校唯一保送生,刘莉成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刘莉就被安排带本科生的专业课,当年她23岁,看上去瘦瘦弱弱,话也不多,但站上讲台就像变了个人,把自己平时所学及深厚的积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了学生,同学们很喜欢上她的课。刘莉性格亲和,学生们私下里喊她“莉姐”,刘莉体会到了教师这一职业带给她的幸福与快乐,萌生了终生从教的决心。
机会很快来了。2001年,刘莉获得硕士学位后,得知北京服装学院招聘教师,便跑去报了名。通过笔试、面试、试讲,她以巨大的优势被录取了。当时,北京服装学院一共录取了4个人,刘莉是唯一一名被录取的外校学生,足见其勤奋和优秀。
从教两年后,刘莉感到自己学术视野不够宽广、专业能力尚欠缺,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于是,她边教书边考博,一年后顺利被东华大学录取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第一位服装专业博士生张渭源。
刘莉开始了服装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接下来的6年里,她身兼多重身份:北服教师、在读博士生、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穿梭奔波,忙碌而充实。随着学业的逐步深入,刘莉感觉到自己的学术积累有了质的变化,未来的研究方向瞄准人体工学、功能性服装、智能服装三大领域,形成了一套研究功能性服装的完整思路。
2010年7月,刘莉结束了香港理工大学的访问学者工作,晋升为副教授。两年后,在学校支持下,刘莉成立了个人工作室,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专门从事功能性服装、高性能服装的研发。
很快,比音勒芬服装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等企业找上门来,和刘莉的工作室进行校企合作研发项目。以前,国内高尔夫运动员比赛服装都是在国外定制,不仅价格高昂,交货也不及时,国内尚没有能做出高质量比赛服装的企业,刘莉接下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在与比音勒芬合作中,刘莉将人体工学、运动生理学、服装材料学、高尔夫服饰文化等研究成果运用到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与研发中,为国家高尔夫球队设计出“五星战袍”。
2016年8月,中国高尔夫球队身穿“五星战袍”出戰巴西里约奥运会,让刘莉开心的是,国手冯珊珊身穿他们团队设计的服装拿下中国高尔夫运动历史上首枚奥运奖牌,这件比赛服也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收藏。
全力攻关摆脱进口依赖让冬奥赛服讲好“中国故事”
长期的科研过程中,刘莉清楚我国功能性服装领域与国外的差距,2014年,她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学习,这段国外“充电”经历让她体会到,功能性服装设计要将科技、艺术相融合,赋予其不同的内涵,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合进去,才能让赛服讲好“中国故事”。
2018年初,韩国平昌冬奥会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邀请刘莉团队为中国冬奥队员紧急设计研发智能加热服,当时离冬奥会开幕只有一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刘莉采用先进的石墨烯材料,带领团队20天内研发出百余套具有轻质、柔软、保暖、智能加热等特点的加热服,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肯定和称赞。
2018年5月,天津市开展“迎冬奥·上冰雪”系列活动,刘莉受邀为中国花样滑冰队研发团体冰舞演出服,短短一个月内,刘莉设计制作了30套高水准演出服,演出服融合赛车等元素,凸现了速度和力量之美,受到运动员的喜爱和好评。
刘莉团队的出色表现以及独到的创新力,赢得了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的充分信任。自2019年起,刘莉带领团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从此开启了与冬奥赛服的深度合作。
以前,我国冬奥项目比赛服装都是从国外定制,让冬奥运动健儿都穿上国产服装是刘莉和团队的战略目标。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在高速状态下发生冲撞或拉扯易发生危险,损伤概率远远超过夏季运动。其中,短道速滑项目赛道短,弯道提速容易滑出,受伤概率非常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莉决定自主研发定制冬奥比赛服,摆脱依靠进口的局面。
冬奥服装国产化,掌握自主核心科技至关重要。接下来,以刘莉为核心的团队牵头,联合东华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共计100多名科研工作者合力作战。技术攻关过程中,刘莉提出“快、护、暖、美”设计宗旨。竞速类项目主打“快”,着力解决多参数耦合条件下冬季运动竞速类比赛服装跨尺度协同减阻机制;“护”,即冬季运动项目速度高、环境复杂,运动员损伤风险大,对训练比赛过程中服装装备的保护性能要求高;“暖”是冬季项目普遍要求;“美”则是在服装中融合中国传统技法,表达中国文化,让冬奥赛服讲好“中国故事”。
除了科技因素,刘莉非常重视比赛服的中国美学表达。2020年中国杯花样滑冰大赛中,女单选手陈虹伊所穿的湛蓝色比赛服,就是刘莉团队的得意之作,这件花滑比赛服整体造型如同蓝孔雀,采用了苏绣工艺,外人初看以为花色是印染的,用手一摸才发现是一针一线绣上去的。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这个花色,绣娘们将针距缩小到正常的1/5,花费了大约250个小时。衣服完工后,陈虹伊在冰上做了试穿,灯光照耀下,身材健美的陈虹伊显得高贵淡雅,呈现出比印染工艺更丰富的效果。
陈虹伊正式比赛那天,林莉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比赛,伴着优美轻快的音乐《我欲飞翔》,陈虹伊身穿湛蓝色比赛服在冰场上翩翩起舞,其蓝孔雀一般的整体造型在追光灯下飘逸灵动,伴随着曼妙的舞姿,给人以美的享受。
冬奥赛服科技含量高总书记亲手检验保暖装备
刘莉团队为冬奥项目研发的训练和比赛装备中,暗藏了不少“黑科技”。高山滑雪训练防护服采用了新型柱状阵列式抗冲击结构和新型吸能缓震材料,可以有效避免高山滑雪运动员穿越旗门时的抽打伤害;短道速滑比赛服则整体使用高弹防切割面料,全面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在保持弹性的基础上,防切割性能提高了20%~ 30%。为了达到“暖”的低温保护目标,刘莉团队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加以实现:一是提升纤维保暖率,二是采用主动加热技术,将加热膜和线植入训练服装中,保障穿着人员在零下30度环境中持续作业8小时以上。
让刘莉团队更有底气的是,团队在赛服研制背后有着强大的科技助力,国家体育总局在2020年建成两大两小四个体育风洞,对冬季运动项目的每支队伍都进行了运动姿态的科学化评价和矫正。冬奥赛服所用的所有面料和设计都要提前“吹吹风”,进行风洞测试,服装减阻直接影响比赛成绩,速度提高0.01秋都可能形成关键突破。刘莉团队设计的110件不同款式比赛服,在风洞里吹过800个小时后,才逐步确定各速度类项目的减阻设计。
中国速度滑冰队运动员高亭宇是位有实力的选手,以前穿的比赛服都是从国外定制的,刘莉团队接过为他量身定制比赛服的任务,他们从模型入手到面料制造,前后对比了56种服装结构,单是帽型就做了21件,最后筛选出最适合中国运动员技战术特点的比赛服结构,经过风洞测试将阻力下降超了10%,才制作出合格的比赛服。
2020年,高亭宇穿着量身打造的赛服在“中国杯”世界500米速滑比赛中创个人本赛季最好成绩。比赛结束后,他专程到刘莉工作室致谢,并讲述了穿这套赛服比赛的真实感受。高亭宇对赛服赞不绝口,说以前穿进口的比赛服拿成绩,心里还有些遗憾,这次穿国产比赛服赛出好成绩,更增添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對于从事冬季赛事的运动员来说,赛前、赛后、日常保障保暖非常重要。2020—2021赛季的冬天是近40年最冷的一年,河北张家口崇礼训练基地达到了1966年以来的最低温度——零下32度,体感温度更低。不过,运动员们没有耽误训练,因为他们有“堡垒”综合保暖装备保驾护航。
刘莉团队设计的“堡垒”综合保暖装备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其中有针对女性运动员的户外加热坐垫、保持体能的加热T恤、加热马甲,针对钢架雪车项目方便穿脱的“快拆热裤”,这些装备都能够积极提供热量,改善运动员热感受,帮助运动员全方位抵御严赛。
身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专家工作组服装装备负责人,刘莉率领团队为400多名国家运动员进行了三维测量,追踪运动员的动作,细化研究运动员的皮肤伸展规律,进而精细化设计比赛服的结构,最大程度符合运动员的动作规律,其中部分队伍已经使用了他们研发的服装并取得了赛季好成绩。
让刘莉及团队成员激动的是,2021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北京、河北考察冬奥筹办工作。考察过程中,总书记驻足在一款黑色长款外套前,轻轻抚摸面料,并询问这件“堡垒”系列国产长款外套有何功能?当听了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后,总书记点头表示赞许。团队研发的冬奥产品得到总书记肯定,给了刘莉及团队成员极大的鼓舞。
如今,刘莉从未像现在这样期待着2022年冬奥和冬残奥会开幕的日子,她希望团队所研发的冬奥服装能助力中国运动健儿夺得好成绩,同时也希望将这次研发的高水平科技装备推广到大众运动的服饰领域中,来推动国家“三亿人上冰雪”伟大目标的实现,让冬奥科技装备走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