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同城化之力,为区域发展赋能
2022-03-23陈大庆王咏梅刘燕
陈大庆 王咏梅 刘燕
江津是“万里长江第一要津”,自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建县至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培育了今天的历史文化名城——江津。
江津区教委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教育系统自身建设全过程。通过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建“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为抓手,着力实施教育发展“党建引领、基础提升、质量提升、强师铸魂、教育改革、教育民生、平安校园”七大工程。
乘着“双减”春风,江津区教育锚定“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总要求,大力推动“五地一城”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
江津教育,五年奋进成果显著
教育是民心所盼、民生所系的大事,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江津区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上,区委书记李应兰强调,江津是全市的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大区要有大担当,大区要有大作为,大区要有新的增长点,这就迫切需要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直以来,江津全区上下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增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教育强区建设新局面。
教育发展得怎么样,既要看城市,更要看乡村。江津区通过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区的办学硬件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五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2.66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4所,新征地730亩,新建校舍35.87万平方米,运动场9.23万平方米;完成建设项目763个,累计新、改、扩建校舍58.85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面积14.87万平方米。全区学校运动场全部软化、直饮机全部配备、教育装备全部提升、卫生厕所全部覆盖,校园面貌大为改观。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近年来,区教委在“民生”二字上下足功夫,关注更多特殊群体,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完善资助体系,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和家庭在教育中受益。全区自主实施学前教育学生营养餐工程,投入资金3157余万元,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程投入资金8885万余元;实施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投入资金1180余万元,惠及贫困家庭大学生3482人;创新实施“点名式”资助,精准资助实现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年均投入1.4亿元,惠及贫困学生30余万人次。
以课改为引擎,江津区开启了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新局面。2019年,江津區教委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建“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截至2021年,全区成功申报“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试点区”等市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3个,研究课题2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江津区教委花大力气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牵头印发《江津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中小学“5+2”课后服务模式,解决12.87万学生放学无人照顾的问题,学生参与率达97.7%。
据统计,近五年来,江津教育硕果累累。江津区教师获国家级赛课一等奖40人次,获重庆市赛课一等奖147人次。教师专业发展崭露头角,3项教学成果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此外,职业教育发展也交出亮眼成绩单,重庆工商学校牵头成立全市首个跨区域、跨行业的职教集团,“园团互动”成为教育部向全国推荐的七大办学模式之一。
历史文化名城,名师引领薪火相传
教育成绩的背后凝结着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也见证着一批批青年教师的拔节生长。
江津自古以来便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早在1904年,江津几水书院便改办为县立师范传习所,这是重庆市最早开办师范教育的学校。该校历经百余年的变迁和发展,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师资。江津也对教育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的城市,一定是尊师重教、崇尚教育的城市。
城市的发展,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新时代里,江津区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自2014年以来,江津区便启动了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2018年已经启动了第三批区级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建设工作,为广大教师队伍搭建成长提升的平台。2019年,江津区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实施“三大行动”:树德才、抓引才、重育才行动,激活力、优管理、促发展行动,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提升行动。
各项有力的设计与举措见证了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崛起。近年来,江津区教师学历层次显著提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6.8%,教师学历达标率超过97.9%。人才引进培育效果显著,培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2人,市级骨干校长、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392人。
名师是地区学科发展的领头羊,也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指路人。名师何以成名?成名之后又走向何方?本期,我们聚焦重庆市江津区的部分名师工作室,对话“翻转课堂”先行者张渝江、“实证历史”张志勇、“情趣语文”何德芬、科学教师顾仙宇、菜市街小学校长黄贵阳,在与这一批名师的对话中,去寻找名师成名的可复制经验,也记录名师引领一群人前进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