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美术教学传承红色经典

2022-03-22赵一妮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红色美术精神

赵一妮

(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河北 乐亭 0636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进一步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于今年学期初,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我校党委书记以《“钊”耀故里红润匠心》为主题,分享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及做法。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一线从事美术教学,作为职校的一名教师,倍感责任重大。如何使红色经典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并传承,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学中,笔者不断在课堂内容上创新创优,充分发挥大钊故里的红色资源优势,汲取大钊精神的重要内涵,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爱国、探索、担当等精神,立匠心、强将术、育匠人,让大钊精神红遍课堂,红遍校园。

1 以美育人 培根铸魂 打开鉴赏之门

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于职业学校每个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鉴赏是一门必修课。鉴赏经典美术作品,看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多,视觉敏锐度也大幅提升。

1.1 启动视觉感官。赏析大量红色素材,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人们惊叹梵高发现了星空之美,那是怎样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普通的农场草垛,平凡又不起眼,却让莫奈用光与空气变成了一道风景;米开朗基罗又是如何将他的超凡气度与理想,灌注于一件件雕塑作品中,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被世人称作梁疯子的梁楷,将一个老头画的如此仙风道骨。当审美感知通过鉴赏不断提高,学生将打开一个光线充盈、色彩斑斓的全新视界。

1.2 感受身边文化。以雕塑家钱绍武为大钊公园而作的《李大钊纪念像》一类为典型作品,从艺术类型、艺术语言入手,充分发挥作品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训练学生在众多作品中学会感受。在红色环境的浸润下,让学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不平凡。

2 用艺术语言与革命先烈对话 注入红色基因

2.1 制定主题活动。将实践活动引入美术课堂,将小组活动延展成集体行动,将小组讨论变人人解说,将走进来转成走出去,让课堂灵活多样,让学生体验不同身份。比如,开展《大钊精神代代传》《走进经典》《红色之旅》主题活动,利用李大钊纪念馆临近学校这一天然优势,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参观,通过体验“导游”或者“讲解员”等不同身份,将美术课本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主要从看、说、讲、练四方面入手,分组活动,各负其责,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性。

2.2 以赛促动。组织道德讲堂,听取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怀。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变被动为主动,并将观后感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有节日里制作手抄报、板报、校园小报等;或者以比赛的形式,如书法比赛、绘画比拼、橱窗展览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推选优秀学生作品,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在形式上坚持多样化,包括手工、剪纸、雕塑、铅笔画、艺术字、国画等。用审美的眼光去评价作品,用艺术语言交流,引发学生发现作品的艺术价值,从作品中汲取大钊精神的主要内涵,将大钊精神浸入时代信仰,做到用艺术传承红色经典。

3 走进艺术 迁想妙得 探索历史轨迹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红色传承,也在不断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尝试着将红色资源融入美术社团活动中,全员教师参与社团活动,并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开展多样的美术活动,结合对红色革命文化传承教育来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3.1 组织皮影雕刻活动。多渠道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活动素材,将乡土文化与红色资源完美结合,通过作品加工制作,让学生在造型、雕刻、润色等艺术创作过程中孕育和铸就革命精神。并将每件作品升华,由学生自己搭戏台、做戏本,演绎一场红色皮影戏。他们首先通过家长的讲述了解红色资源,进行初步构思;其次走访老一辈,强化认识,实地参观,深入挖掘;最后回归课堂,师生查阅资料,校正求实。每个学生都是导演,一个故事一场戏,人人参与。

3.2 开设活动周。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活动周,将红色经典作品以绘画、手工制作、皮影、雕刻、摄影等多种形式参展交流。革命故事、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影像等丰富了学生的创作世界,也拓展了美术教育的内容。

3.3 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学生亲手绘制名人字画,布置教育墙、文化长廊,楼梯、楼道、侧墙面、拐角平台等区域设置红色主题教育展品,让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美术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