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3-22张业飞刘海鹏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森林草原保护区火灾

张业飞 杜 刚 刘海鹏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河北 张家口 075600)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自然保护区东距北京市区125 km,北距张家口市150 km,地理位置重要。随着保护区周边乡镇发展,人为活动频繁,火源管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呈现高压态势,保护区防火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充分认识并做好小五台山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成为一项长期并艰巨的任务。

1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小五台山保护区于1983年由河北省政府批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约60 km,南北宽约28 km,横跨涿鹿、蔚县2个县域,绵延周边乡村300 km有余。小五台山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褐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自1983年保护区成立以来,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物种多样性、生态稳定性日趋向好,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4.9%增加至目前的76.4%,为涿蔚两县生态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京西绿色明珠”。

1.2 森林资源。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华北植物区系的中心地带,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保护区内不仅有华北植物区系代表植物,还有东北和华中植物区系的植物及一些具有热带亲缘的植物,是华北现存自然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是华北森林生态系统的活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科研价值。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分布着野生高等植物156科628属1 637种,陆栖脊椎动物55科199种,昆虫5纲29目320科1769属3 082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黑鹳、金雕、白肩雕、大天鹅等。在国际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中,被誉为“东方宝石”的褐马鸡,濒危级别与东北虎、大熊猫和金丝猴等同列,为中国特有种。

2 森防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森林草原防火是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和保底工作,为更好地保护区内动植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平衡,避免对区内物种栖息地造成人为干扰和破坏,促使保护区内动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生态资源整体良性发展,应对小五台山保护区全域全年实行防火封山措施。随着保护区基础设施、火险控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等的完善,使得整体森林防火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管理、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2.1 火源管控难度大。保护区地处涿鹿、蔚县两地,山高坡陡,林区绵延周边乡村300 km有余,周边群众大多依靠农耕生活,森林防火意识相对淡薄,烧田埂、烧枯枝落叶、烧秸秆、祭祀用火、燃放烟花爆竹等野外用火现象突出。受传统习俗影响,大年初三、清明、七月十五上坟祭祖人员较多,引发山火几率增加。同时,随着近些年保护区宣传力度的加大,保护区知名度不断提高,进入保护区进行科学交流、科普学习的人员逐渐增多。每年6~8月非法进入保护区进行户外登山、采摘野生植物的人员屡禁不止。且林内道路较少,行车不便,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及时扑救,保护区面临巨大的森防压力。

2.2 林下枯落物多,可燃物载量大。随着保护区全年封山工作的开展,森林保护力度加大,人们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意识增强,林区内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林下枯落物明显增多,可燃物载量巨大。加之小五台山保护区主要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且在每年10月至来年6月的关键防火期降水量较少,天干物燥,加大了火灾隐患风险,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2.3 管护队伍亟需加强管理。管护人员少、整体年龄偏大、扑火队伍力量薄弱、流动性大、缺乏实战扑救经验和必要的自我保护理论学习。扑火装备相对简陋,没有完善的日常训练场所,不能满足消防队员学习、训练、生活等正常需求,与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标准还存在差距,防灭火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亟待提高。每年临时雇佣的护林员大多为林区附近村民,往往春季农忙时节又是森林防火关键期,存在巡护管理脱节现象,同时工作条件艰苦,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2.4 科技手段薄弱,林区监测覆盖面小。及时准确发现火情是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一环,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区内地形复杂,部分区域目前仍依靠人工进行日常巡护,难以及时发现火险隐患并开展扑救。当前覆盖保护区的火灾监测平台系统不完善,存在监控死角,且现有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存在误报、漏报、火点定位不准的情况,未形成完备的森林火灾监测体系。

3 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压实责任。①坚持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保证基层站点24 h有管护人员值守,确保联络畅通,防火车辆处于待命状态。在重要节日坚持死看死守,在重点防火区域加强车辆、人员巡护频次和宣传检查力度,在年初三、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坚守岗位,全体护林员、消防队员保证在岗,加强巡护,不留空档[2]。对重点区域加大巡视检查监督,发现火情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就地扑救,同时向管理中心上报。②压实责任,层层落实。实施保护中心领导包区、管理区领导包站、护林员包责任区的防火责任制,划定防火责任区,明确落实责任。管理中心领导同各管理区主任签订责任状,管理区与护林员签订目标责任状,护林员同辖区内坟头户主、林缘地块、牛羊牧夫等人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

3.2 属地联动,强化宣传。同地方政府实行常态化联防联动工作机制,严控野外火源管理,联合执法打击保护区周边烧田埂、烧枯枝落叶、烧秸秆、祭祀用火、燃放烟花爆竹、烧荒开垦等农耕用火行为。在森林防火期联合地方政府开展防火宣传入户工作,通过发放防火明白纸、宣传品、悬挂条幅、开通广播、案例讲解等多种方式,在学校、村镇、集市开展防火宣传。同时,利用基层站点喇叭、车载宣传广播、防火宣讲等方式,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在重要进山口和乡村集市设置防火宣传台和警示标牌;利用微信公众号、防火小视频等线上技术将宣传信息直接推送至辖区村民交流群,让森林草原防火宣传进村入户、进山入林,为林区周边乡村营造出浓厚护林防火氛围,增强广大群众防火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保护区生态资源安全。

3.3 科学部署,提升装备。及时制定保护区各级全年防火应急预案和重点时段防火细化实施方案,强化底线思维,明确分工,规范流程。进一步完善小五台山保护区森林草原火灾应对机制,依规开展森林草原扑救工作,在确保扑救人员安全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造成的森林草原资源损失,维护生态安全。同时在人员组织、火场侦查、现场指挥、物资调配、通讯保障等方面,形成规范化、操作性强的森林灭火工作流程,确保人员、装备部署到位,为科学预防森林火灾和及时高效扑救森林火灾提供科学保障。加强森林防火管护人员专业扑火技能培训,加强森林火灾扑救、火场脱险自救和防灭火装备学习,同时吸纳相关专业人才充实到队伍。针对林区特点和火灾发展规律,研究各类火情如树冠火、飞火等扑救方式。提升装备水平,小到防护面罩、防火服、通讯设备,大到扑火工具、运兵车辆、无人机等装备,做到及时补充更新,提高保护区防火战备、值班水平。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反应迅速、装备优良的专业森林草原消防队伍,确保一旦出现火情保证扑救人员和周边人员安全,降低财产损失。

3.4 可燃物管理,降低火险等级。严格落实小五台山全年全域封山措施,严禁一切野外用火行为。加强对进入保护区范围人员的管理和对野外用火行为的管控。目前在小五台山保护区16个主要进山口设立32个卡口,安排专人重点把守,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登记,实行防火码管理。实施林外巡护和深山巡护相结合,对林区开展全面清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点进行排查清理。禁止在林缘地块烧秸秆、烧田埂、开荒烧肥等农事生产性用火。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林区内动植物资源安全。

3.5 加强基础建设,助力防火。预警是火灾扑救的关键。对森林火灾及时有效的监测是实现“早发现”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新技术、新模式,通过设备、软件优化,搭建完备的森林火险监测体系。目前已安装视频监控前端云台,云台位置和地理坐标相对应,并拥有独立的地址编码,前端摄像头采用先进的摄像、图像增强和热成像技术,可根据预设路径不间断进行视频监测、自动巡航,并通过网络将视频图像实时传回后方指挥中心[3]。如探测到火点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立即发回火场坐标和现场图像,并通过监测平台、手机提醒等方式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负责人,为下一步扑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火情“打早、打小、打了”。

3.6 运用卫星小站、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加强通讯保障和监测能力。修建防火道路,保障人员装备及时畅通到达火点。拓宽防火隔离带,在林区沿线重点地区喷洒阻燃剂,有效预防森林火灾,阻断火势蔓延。

猜你喜欢

森林草原保护区火灾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关于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几点看法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吉林省启用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科技创新系统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山西省启动“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