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

2022-03-22梁光大李宇球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胃肠炎流行性猪群

梁光大 李宇球

(1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广东 湛江 524076;2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67)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侵袭肠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的猪对PEDV都有易感性,尤其仔猪的发病率高,感染后可以引起水样腹泻,导致脱水,引起仔猪死亡。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冬季阴冷潮湿,保暖措施不到位就会发生腹泻。我国首次爆发流行是在1976年,后来在全国各地不断有该病的报道。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该病的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该病容易和传染性胃肠炎并发或继发感染,加重病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

1.1 易感动物和传染源。各个年龄段的猪都为PEDV的易感动物,其中10日龄以下的仔猪最易感,发病率高达80%,致死率高达90%以上。育肥猪和繁殖母猪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一般在15%~80%,而且发病后死亡率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除了猪以外,还没有其它动物感染PEDV的报道。猪流行性腹泻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带毒猪,它们将病毒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或周围环境,健康猪接触后就会引起发病。感染猪康复后也会长期带毒排毒,这成为猪场最危险的传染源。

1.2 传播途径。PED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传播,健康猪和感染猪咬架、感染母猪和哺乳仔猪直接接触都会导致PED的流行。感染猪的粪便中含有病毒,其会污染周围环境、料槽、水槽、饲料等,当健康猪接触后很容易导致感染。此外,进出猪场的人员和车辆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从疫区或者发病猪场引进生猪,都很容易带进PEDV导致该病的爆发流行。

1.3 流行方式。PED的传染性很强,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都比较易感,通常猪场中有一头猪发病,同圈或者相邻圈舍的猪在7 d内就会相继感染,病情一般持续15~20 d才可以得到缓解。PED一年四季都可以流行,尤其冬春季节发病率高,饲养密度过大、天气阴冷潮湿、通风不良等都是导致发病的诱发因素。

2 诊断

2.1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PED的潜伏期比较短,新生仔猪为15~30 h,育肥猪一般为2 d左右,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稍长,一般为5~8 d。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感染该病后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7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病情很难控住,发病常以窝为单位,病程持续3~4 d,常因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在80%以上。育肥猪和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较轻,表现为食欲差、精神萎靡、腹泻等症状,但是经7~10 d就逐渐好转,死亡率较低。感染该病后,很容易继发或并发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等,加重病情,使猪群的死亡率显著上升。

2.2 根据病理变化诊断。感染PEDV后,典型的病理变化在小肠,小肠内充满了淡黄色的液体,肠壁由于小肠膨胀而变薄,肠黏膜上出现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绒毛变短,病情严重的绒毛萎缩甚至消失。小肠中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营养物质不能消化吸收,使得腹泻程度加剧。如果没有继发或者并发其它疾病,实质器官一般不会出现病变。

2.3 鉴别诊断。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很相似,发病猪都会出现水样腹泻、呕吐,粪便颜色为黄色或者灰色,很容易混淆,在生产中要尤其注意。但两者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诱发的病原不同,引起猪流行性腹泻的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传染性胃肠炎的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二是潜伏期长短不同。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24~36 h,也有的可以延长到2~3d,而猪流行性腹泻的潜伏期一般为5~8d,相对较长。三是病理变化有差别,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肠道,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和肠道,更主要的是胃部变化,胃内充满未被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部有出血点。四是病程和致死率有差别,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程短,致死率高,猪群中一旦出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例,2~3 d就会波及全群,引起大批仔猪死亡。而PED流行速度慢,而且经过2周左右病情会逐渐缓解。

3 防控措施

到目前为止,对于PED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主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除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完善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消毒以外,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接种和返饲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该病的感染率。当猪群感染后,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补水、补盐、调节酸碱平衡,来缓解病症。

3.1 免疫接种。采用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PED的最有效方式,各养殖场可以根据发病情况采用适合的疫苗。养猪生产中应用比较广的有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病三联苗,妊娠母猪在产前4~5周接种2头份,仔猪出生后1日龄左右再接种1头份,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1]。还可以采用返饲的方式使母猪产生抗体,也就是采用发病猪场的3日龄以内的仔猪,在其发病24 h内宰杀或死亡4 h内的仔猪,取其肠道粪便进行灭菌处理后饲喂给产前4~6周的母猪,可以刺激母猪产生抗体,从而达到保护仔猪的目的。

3.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防止感染。要做好日常的管理,严格进行消毒,尤其是产房,在待产猪进入产房前,产房内的环境以及所有的用具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产房还要注意保暖,产仔箱的温度维持在33℃,温度过低或者有贼风侵袭都会对仔猪产生影响。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饲料营养要全面,发霉变质或者冰冻的饲料不能饲喂猪群。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措施,使猪群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康复猪和处于潜伏期的健康猪都带毒排毒,因此要严禁从PED疫区引进猪种,引进的猪要经过严格的检疫检测,并隔离饲养一段时间才可以进场。

3.3 发病后的紧急防控措施。经诊断为PED的,要迅速采取管理和治疗措施,遏制疫病流行,防控病情,降低养猪场的经济损失。感染后经常采用隔离和消毒、返饲、紧急接种以及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等措施。

3.3.1 将感染猪隔离并在全场进行彻底的消毒。当猪场出现猪流行性腹泻病例后,尤其有妊娠母猪出现感染,要把感染猪隔离饲养,并在全场实行消毒。不同养殖舍的工作人员不要近距离交谈和接触,而且不同猪舍和分娩舍的物品也不要共用或者借用,初生仔猪不要寄养。全场范围进行严格消毒,一般1 d进行2次(上下午各1次),消毒药可以使用0.3%的过氧乙酸、0.78%的戊二醛等[2]。对于发病猪舍的墙壁、地面等使用火焰消毒,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病猪用过的料槽、水槽进行消毒,接触过病猪的工作人员的衣物、运输工具等也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没有利用的病猪、病死猪等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传播病毒。

3.3.2 紧急接种。出现PED感染病例后,对于猪场其它假定健康的猪要进行紧急接种,紧急接种可以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或者自家猪场制备的自家苗。利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对哺乳期母猪及产前10 d内的妊娠母猪进行紧急接种,剂量为每头4 ml,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提高猪群的免疫力。也可以利用自家苗对产前7 d的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剂量为每头3 ml,给仔猪灌服,剂量为每头1.5 ml。特别注意,利用自家苗进行免疫接种,在使用前要对其安全性进行检验,防止引入其它疾病。

3.3.3 返饲。对有典型症状的3日龄以内的仔猪粪便或者仔猪的肠道进行处理,然后用其进行返饲,除了哺乳母猪以外,其它类型的猪都可以进行返饲,用量一般为60 g/头,但是对于妊娠母猪,妊娠不到85 d的母猪可以进行返饲[3],妊娠超过100 d的不再进行返饲,可以采用疫苗紧急接种的方法进行预防。同时,为了提高返饲的效果,可以在返饲前12 h限料,而且要进行2次返饲,中间间隔为1周。

3.3.4 治疗。除了采取以上措施以外,还要对有症状的感染猪进行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对于有轻微腹泻的猪群,可以用阿莫西林拌料治疗,用量为1 000 g/t饲料,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复合维生素,给药浓度为500 mg/kg,连续给药5 d为一个疗程;对于病情严重的病猪,可以对症治疗,食欲差、脱水严重的仔猪可以用5%葡萄糖盐水40 ml、5%的碳酸氢钠10 ml和青霉素10万IU进行静脉注射,以防脱水和酸中毒,对于病情严重的母猪,可以加大剂量进行静脉注射[4]。还可以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治疗的原则为止泻收敛,保护肠黏膜,如用厚朴、陈皮、桑皮、白芍、木香各50 g,干姜、乌梅、栗壳各40 g,白芷20 g,煎水内服,母猪1 d 1剂,5 d一个疗程,仔猪每次灌服30 ml,连用5 d,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

猜你喜欢

胃肠炎流行性猪群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