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3-22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营林林场树种

李 燕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林草事业发展中心 甘肃 临夏 731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仅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保问题的发展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各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林业产业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将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政府和群众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林业资源的储备有进一步扩充的趋势,然而在生产活动的过度利用以及有害物种的侵害下,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1 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合理。林业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虫害的生活习性以及对树木的危害特性各不相同,因此,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明确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特性。同时,树木生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种类也不尽相同,具体的病症表现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具有足够扎实的专业知识。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从业者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不能采用固定模式。如有的林场在治理病虫害时,为节约成本并提高防治效率,大面积使用化学药物,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可能会给生态系统带来过大负担,并影响到最终的治理效果[1]。

1.2 树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为了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营林初期便要选择优良品种。然而不同树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各异,一般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只针对某一类病虫害具有抵抗力,其抗逆性也会因营林技术的不同而有差异。采用多树种混植的方法可以提升生态系统总体的稳定性,可对多种病虫害表现出良好抗性。近年来,人工林营林面积增大,但因为树种单一,林场内部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差,生物多样性也因此受到影响,林场难以抵御病虫害的入侵,一旦感染病虫害很容易大面积扩散,治理起来也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原因是基层单位没有正确认识到树种多样性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1.3 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固定模式,然而传统的防治理念并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林业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过程中,应该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体系为主要目的,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其综合治理成效。目前,林业部门的许多管理者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病虫害防治上投入资金有限,病虫害发生初期难以探查到,大面积传染后又难以治理,这都是当前病虫害防治体系存在的疏漏。有不少林场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在设备更新和技术应用上不及时,病虫侵害给林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的现状难以缓解[2]。

1.4 预警工作不到位。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测是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这涉及到病虫害预警机制的构建。目前,许多林场的病虫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入侵的苗头,在侵害早期没有做到有效控制,最终导致病虫害扩散,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预警工作成效的原因如下:①资金投入不足。当地政府对林业重视不足,因而林业部门在病虫害预警工作中投入的资源较少,技术和设备上的升级更新更难以实现,预警工作无法覆盖到林场全范围。②监测预警团队内部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许多林场都面临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人才缺口制约了预警体系的完善[3]。

2 林业病虫害防控对策

2.1 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控管理体系。有害生物预警机制的构建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林场往往不重视这项工作,最终导致病虫害防控效果不理想。①在日常防控工作中,加强森林检疫力度,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同时严格控制进出林场的车辆,对运输植物资源的车辆进行详细检疫,杜绝外来物种入侵林业生态系统。②重视本地的检疫工作,对引进的树种以及种植地土壤等进行消毒处理,从根本上排除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③育苗阶段对苗圃进行全面消毒,做好预防措施,苗期管理也要以排除病虫害为主要目的,促使幼苗健康生长。

2.2 应用营林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控效果

2.2.1 首选抗病力强的树种,并营造混交林。①在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中,最好的防治理念就是防患于未然,树种丰富的林场更具抗逆性,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变化[4]。因此,在造林初期就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尽量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将种植区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树木,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②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在性状表现上也各有差异,选择品种时尽量选择产地条件和种植地相似的树种。③通过营林技术优化种植作业,以增强树苗的抵抗力。④为得到性状符合种植需求且具有较强适应力的树种,还可通过杂交或嫁接技术改良树种。

2.2.2 强化营林管理工作。林业病虫害一旦发生,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对造林规模和林业资源储备造成巨大影响,而强化营林管理工作则能更好地降低灾害发生程度,降低损失。①做好林区卫生管理工作,安排工作人员专门处理杂草和落叶等堆积物,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②定期松土,为林木提供更好的土壤条件;③增强树木的抗逆性,使树木在应对极端气候时,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④林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将会影响到后续的营林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工作,因此,有关人员应该对类似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

2.2.3 建立隔离带与防护带。林区隔离带和防护带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扩散,确保病虫害的发生规模被限制在可控区域内,使林区其它区域在病虫害暴发的同时本区不受影响,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经过隔离带的阻隔,病虫害的治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可控。

2.3 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

2.3.1 物理防控。病虫害防治手段中,物理防控手段的应用特点为高效便捷,技术含量不高,便于基层工作人员实行,同时成本较低,适用于大面积林区病虫害治理工作。具体的物理措施包括人工捕杀、阻隔和引诱灭杀等几种方法,且这些方法对环境污染小,长远来看是一种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在晴朗无风的天气,可以采取人工捕杀后焚烧和熏蒸的方式来彻底灭杀病虫害,这种方式清理效果较好,同时还能阻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还可以通过在树体上涂抹毒环或胶环来捕杀害虫。

2.3.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同时也不会使病原菌产生抗性,因而治理效果具有持久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先进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成本低、残留量少,并且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这些优势使得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日渐广泛。利用病原微生物来杀死害虫的措施在实践工作中也被普遍采用,同时还可以采用投放天敌的方法来控制害虫密度。

2.3.3 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作为一种传统治理手法,其高效便捷的优势不容忽视,同时成本低、效果好。然而过度依赖化学药剂的后果则是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针对这类问题,则应依据科学环保的原则合理利用化学防治手段。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严格控制配比和用量,并且避免长期使用同种药剂,而应采取多种药剂轮换使用的方法,同时选用残留量较少的药品[5]。

近年来,林业病虫害发生有进一步泛滥的发展趋势,各地林业部门和当地林农都应引起重视,提升自身的科学防范意识。林业病虫害现象的扩散往往从小范围开始,因此,早期预警机制的完善十分重要。有关部门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株并予以隔离处理,以防病虫害现象进一步扩散。病虫害防治中,早期预防至关重要,因此,从业者应该不断优化营林技术,并在病虫害发生后采取科学环保的防治手段,同时完善各个林区、林场的管理体系,做到有序防治、科学防控林业病虫害。

猜你喜欢

营林林场树种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林场住宅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