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豇豆高产栽培技巧
2022-03-22郭冬冬
郭冬冬
(辽宁省康平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豇豆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之一,不仅可以调颜养身而且还有健胃补肾的作用。豇豆为人体提供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和适量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嫩豆荚可炒食,也可凉拌,另外还可用于加工腌泡、速冻、干制和保鲜菜以及加工成罐头。干种子还可以煮粥、煮饭、制酱等。豇豆中磷脂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和参与糖代谢等功能,非常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1 生长习性及对环境条件要求
温度:豇豆耐高温,不耐低温,在35℃的高温环境中仍然可以正常生长。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12°C,植株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20~25°C,低于10°C则影响生长,在近0°C处植株将遭受冻害。
光照:从豇豆对阳光的反应来看,豇豆对日照长度有严格要求,适宜于短日开放栽培。短日能加快豇豆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光照不足时会造成花落、荚落等。
湿度:豇豆耐干旱,种子发芽及苗期失水对于生长不利,水分过多造成发芽率降低,根系腐烂,落花萎蔫。水分不足对豇豆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开花、结荚时要控制适宜的空气、土壤湿度。
2 品种选择
当前进行豇豆的种植过程中,能够选择的优良品种较多。短蔓豇豆的侧枝较短,产量也保持在中等水平,而长蔓豇豆的生长期虽长,但是产量较高,且具有肉质肥厚的优势。农民在选择豇豆品种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生长环境等条件进行选择。
3 播种科学合理
直播方式是进行豇豆栽培的重要方式,选择质量高的种子,将其中那些已经发芽、破损或者不够饱满的种子进行剔除。对直立型的豇豆进行播种,行距50~70厘米,株距保持10~15厘米之间,如果是半蔓型的品种,则株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北方播种的春豇豆一般在5月的上中旬进行,而夏豇豆则一般是在6月进行播种。播种时机选择良好,能够保证豇豆良好的出苗率,并且保证其能够按照预期估计进行生长。
豇豆种植分为单播和混播两种,使用单播方式播种时,需要保证每亩有1~2千克播种量,使用混播,则需要保证1.5~2.2千克播种量,才能保证良好出苗率。豇豆生产种植,把握播种规律,科学合理安排播种工作,为豇豆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4 根据需肥规律来施肥
豇豆在生长期对氮、钾的需求量最高,磷次之。氮能促进植株茎叶的发育,土壤中氮不足时植株会比较矮小、细弱,作物显著早衰并早熟,产量降低;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能促根壮苗,此外磷肥还能促进豇豆开花结果,有利于提高结果率;钾能促进光合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有利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给豇豆补充钾肥能提高籽粒饱满度。
豇豆属豆科植物,其根部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因此在给豇豆施肥时不要偏施氮肥,偏施氮肥容易造成植株徒长,植株一旦徒长,植株只长茎叶而不开花结荚。
豇豆在开花结荚前,其根瘤尚未充分发育(根瘤中寄生着能固氮的根瘤菌),植株生长前期可适当补充氮肥,植株开花结荚后随根瘤菌固氮能力提高,不再追施氮肥。具体施肥方式如下:
基肥施足,要求营养全面。起垄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40千克作基肥。幼苗出土后如果长势弱,可以在出苗10天后,每亩追施尿素7千克。
开花结荚期追施钾肥和硼肥。豇豆开花结荚期需肥量最大,每亩土壤中追施硫酸钾15千克,并喷叶面肥,叶面肥可以选用磷酸二氢钾和硼肥,硼能促进花芽分化,能促进根系生长,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用增产效果显著。
磷酸二氢钾的喷洒浓度为0.3%,每亩用90克磷酸二氢钾+60克硼酸,对水30千克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次。
植株生长后期追尿素能防止植株早衰。豇豆采摘期越长,对应的产量越高。采收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可每亩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千克,以延缓植株衰老,非常有利于产量提高。
5 科学浇水促进根瘤菌活动
豇豆在发芽期,需要湿润的土壤,有利于出苗;豇豆在幼苗期可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土壤水分过多容易造成幼苗徒长。豇豆在开花结荚期土壤水分应适中,土壤过于干燥或者过于湿润都容易导致落花落荚(不利于花芽的分化),可在植株花蕾期浇一次水(浇透),在不下雨的情况下,每隔10天浇一次水。
特别注意:豇豆根系发达,比较耐旱,如果土壤湿度过大,不仅容易导致烂根,还会抑制根系的根瘤菌活动,根瘤菌活动一旦受到抑制,其固氮能力大大降低,植株生长发育会变得迟缓。
补充:土壤板结不利于根系的呼吸,也不利于根瘤菌的活动,因此在种植豇豆时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性强的肥沃土壤来种植。
6 摘心促生侧枝
豆角在生长过程中抽生的侧枝越多,开花结荚的数量也就越多,因此在生产管理中,要尽量让它多长侧枝。
豇豆植株的顶端优势比较强,顶端优势强会抑制侧枝的生长,通过“摘心”能打破顶端优势(茎尖会产生抑制侧芽生长的生长素)。豇豆植株通过摘心能抑制营养生长,从而促进生殖生长,减少营养浪费(藤蔓一直往上生长,会白白消耗大量的营养),节省下来的营养会用来抽生侧枝、开花结荚。
当主蔓长到1.5米高时进行摘心,同时主蔓中上部长出来的侧枝也要进行摘心,摘心时只需用手掐掉嫩尖即可。此外,对于植株底部的不结果枝,也要及时修剪掉,以免造成营养浪费。
7 搭架引蔓
豇豆是攀缘植物,植株高40厘米时要搭架引蔓,可搭设“X型架”,架高设置2米,架子底部距离植株基部15厘米,通过搭架可有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有助豇豆产量和品质提高。引蔓时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引蔓尽量在晴天进行,同时避免蔓叶折断。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害
锈病:豇豆长至中后期,容易起锈病。叶柄,茎蔓和叶片,都是该病发生重点。发病初期,叶背可见淡黄色斑点,随疾病加重,呈褐色病斑并可导致叶片早落。
防治方法:症状初期阶段,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萎锈灵乳油1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均匀喷在田地上,连喷2~3遍,每遍需间隔时间10~15天。
霉病:豇豆长出真叶后容易引起霉病。叶片为主要发生部位,重者可引起叶片脱落。如遇暴雨,潮湿炎热气候,会使疾病恶化。
防治方法:需对田间管理实施强化,同时维持田间透光性和通风性,栽培合理化,切勿批量栽培和密集栽培,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发生。另外,对发病落叶需及时清理,减少病害蔓延。
初期阶段,农户可选用药剂,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均匀喷洒,有效防治。
8.2 虫害
钻心虫:豇豆钻心虫又叫豇豆螟,是豇豆主要害虫。豇豆螟会蛀食豇豆的花蕾和豆荚,不仅容易造成落花落荚,而且害虫还会在孔洞内排泄粪便,受害豆荚味道会变苦,不能食用。
豇豆螟蛀食产生孔洞,再用药效果就会很差,对于这种害虫应以预防为主,可在花蕾期喷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对蛀虫防治效果很好。
红蜘蛛:主要吸叶背汁液。初期阶段叶片上长出灰白色小斑点,随危害加重叶片上长出斑状花纹,重者还可使叶片脱落。
防治办法:可选择3000倍液阿维菌素,3000倍液阿维菌素乳油或1500倍液阿维菌素丁氟螨酯悬浮剂,均匀喷布田地防治。
9 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豇豆。豇豆为总状花序,每花序含蕾2~6对。其荚体承载率较高,可携带2~4粒荚体,偶尔可携带6粒荚体,一般仅形成1对豆荚。所有的花只要经营得当,肥沃健壮,就可以结荚。第一副豆荚采收以后,第二副花芽就会发育成熟,采收应慎重,切勿触碰或接触花序花芽,提高豆荚数,提高产量。
开花后10~12天豆荚充实,发生之前即可采收种子。采收后可按具体规格投放市场。
为确保豇豆栽培经济效益,需要综合分析市场需求情况,然后对豇豆栽培时间进行把控,从而将豇豆经济价值切实体现出来。豇豆收获时间最好确定在上午或傍晚进行,在收获过程中也要避免损伤其它花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