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2-03-22王千慧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思政体育

沈 晶,王千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体育部,北京 100083)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中国体育故事蕴涵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以“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探讨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时代意义、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为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时代意义

1.1 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1]。体育强国建设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可以引导大学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中认识到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意识,形成不断为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实践自觉,切实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1.2 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需要

中国体育故事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体育传统文化故事,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故事,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体育发展故事,充满生机的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体育拼搏故事,以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奥林匹克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信念追求,体现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品德特点,是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宝贵素材来源。大学生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主体,通过在体育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形式让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体育历史,发扬中国体育精神。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让大学生了解中国体育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的体育文明,争做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践行者,对于增强民族自尊,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1.3 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处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关键阶段,需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新人”也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任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可以通过以体化人、以体育人、以体树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培养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讲好中国体育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故事,能引导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品德意志,勇于砥砺奋斗,担当时代责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1.4 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需要

中华体育精神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健儿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3]。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4]。通过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内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大学生在中华体育精神的激励下继续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在实干中自觉践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价值意蕴

2.1 助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传播的重要方式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思想传播的主渠道,每位体育教师都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传播者,应当找到精准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实现体育价值引领的方式[5]。而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是助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传播的重要方式。

对于抽象的体育文化理论、体育思想概念或深奥的道理,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采用讲述体育故事的方式,纳入丰富多彩的真实体育事迹和案例,以故事陈情,用故事说理,将体育理论思想、优秀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置于体育故事之中,叙述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此外,让故事搭载着中国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可以让更多精彩的中国体育故事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有效增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思想的传播效率、效能和效果。此外,在故事中阐发中国体育精神,展现中华儿女体育风貌,将中国体育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转化为话语优势, 构建针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话语和叙事体系,可以切实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思想的传播力度。

2.2 提升体育课程思政亲和力的有效手段

课程思政的价值属性和功能属性,决定了其教学话语既要充分体现学理性和思想性,又要充分体现感染力和亲和力。但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话语方式还比较单一、话语内容相对刻板、话语情境疏离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自言自语”和“自说自话”的境地,造成教学供给的“低效或失效”[6]。要让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发挥价值引领,提升体育教学实效,必须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好的体育故事既包含生动的体育人物形象,先进的典型体育事迹,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鼓舞学生、培育学生。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能通过“以事论理”,主动改变体育教学中单调、枯燥的话语形态,以内隐性的教育方式,将复杂的理论阐释简单化,将抽象的道理说教生动化,构建教学中的情景性模式,达到“浅入深出”的效果,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上建立联系,拉近心理距离,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亲和力。

2.3 增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举措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是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举措。中国体育故事是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价值观念的一种中国体育历史记忆形式。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是对精心凝练的体育故事内容进行生动精彩的描述,对真实的体育事件进行情境性重现的一种创新性叙事策略和教育方法。中国体育故事中不仅包括中国体育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为国争光的珍贵记忆,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实现从体育救国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的发展历程等丰富的故事内涵,为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教学资料。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展现中华体育精神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讲好中国体育先辈容国团在比赛中身处逆境,响亮喊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豪言壮语,为新中国获得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振奋中华儿女民族自信的故事;讲好中国登山队挑战人类极限、创造人类历史奇迹,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展现中华民族的勇气和力量的故事;讲好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自强不息、奋发进取、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讲好中国在国际疫情形势严峻背景下,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同时举办夏奥会与冬奥会的“双奥之城”的故事。将中国体育历史发展,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渠道,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在课堂中传播给大学生,有利于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营造良好情感氛围,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信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时效和育人实效。

3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实践路径

3.1 拓展体育故事讲述主体

积极拓展故事讲述主体,以高校体育教师为主导,动员学生、校友、体育界和教育界等各群体共同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3.1.1 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掌握着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话语权,是讲好体育故事最重要的主体。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体育教师完成根本的职责和使命。体育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体育文化内涵,在课堂中时刻关注学生动向,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讲述中国体育故事,传授体育文化精神,在课堂中通过中国体育故事潜移默化地润泽学生的心灵。因此,广大体育教师要坚定文化自信,将反映当代中国体育发展进步、中国体育人拼搏奋进、中国体育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的故事提炼出来,让学生在聆听中国体育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连接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3.1.2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还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力量,赋予学生讲述体育故事的话语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故事建构,为学生提供讲述中国体育故事的机会和平台,融合学生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朋辈优势,从学生群体的视角来讲述中国体育故事,使中国体育故事的讲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建构学生的情感认同。此外,学生参与讲述体育故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每位学生都可以成为中国体育精神的代言人和中国体育故事的讲述者。因此,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将讲述中国故事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主体作用。

3.1.3 发挥优秀体育群体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还要采用“开门办思政”和“请进来”的理念思路,积极扩展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主体。邀请优秀体育校友、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和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工作的各界人士走进课堂,参与中国体育故事的讲述,共同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优秀体育校友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与体育的故事,用现身说法和实践证明体育如何改变学习和生活;体育局等相关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讲述地方政府如何促进体育发展、全民健身和全面健康的故事;体育榜样群体,可以运用榜样力量,讲好奋斗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故事。

总的来说,通过融合多元化的中国体育故事讲述主体,可以弥合不同群体的体育文化差异,有效避免自说自话的困境,使故事更真实和客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教师说到同学说,双主体的课程形式让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充分在体育课堂中呈现出来,由教师到学生再到大众,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思想的传播力度,从而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更具亲和力、说服力,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3.2 丰富体育故事讲述内容

习近平指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7]。这五类故事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内容论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体育故事中可以呈现为: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故事,讲好中国体育强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体育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体育精神的故事,讲好中国体育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故事。

3.2.1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性保障,我国体育事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后的崛起腾飞,再到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实现了从体育救国到体育大国初级目标,迈进了从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的进一步奋斗目标。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市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所展现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全国一盘棋”的整体布局和“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组织威力[8],让中华儿女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提升了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成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道路。这些凝聚着汗水和智慧、勇气和力量、经验和教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体育故事,经过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和时代的检验,值得去传播,去传承,是中国体育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故事,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契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3.2.2 讲好中国体育强国梦的故事

习近平将体育强国梦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9]。因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要讲好中国梦故事,首先应该讲好体育强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体育强国梦的故事,要把体育强国梦的阐释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将体育强国梦与个人梦结合起来。

3.2.3 讲好中国体育人的故事

中国体育故事是由每一位体育人的鲜活故事所组成,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就必然要讲好中国体育人的故事,主要是呈现中国体育人的性格,反映中国体育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清楚从历史走到当代的中国体育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讲清楚体育人行为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将个体的经历,奋斗的历程,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以故事的形式更好地呈现出来,让体育人的形象立体、鲜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具有感染力。

3.2.4 讲好体现中华体育精神的故事

习近平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10]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既可以展示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也可以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体现中华体育精神的中国体育故事,包含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展现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等精神面貌的故事;也包含中国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的故事。上述故事都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的重要思政资源。

3.2.5 讲好中国体育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故事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需要讲好中国体育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故事。其中“小球转动大球”促进中美建交、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故事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范例。“双奥”申办与举办的成功,展现的是我国和平与发展的外交主题。中国通过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精神风貌,展现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共识,向世界进一步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及和平发展的主张,让世界人民开展了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在交流中消除隔阂和误解,在互鉴中携手发展前行,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3 创新体育故事表达方式

首先,运用全方位、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工具,可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表现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语言讲述为主,融合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例如通过提问、分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故事会、翻转课堂等方式,借助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另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借助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和媒体资源,如当前大学生常用的中国慕课、超星学习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Bilibili、微博等载体,丰富中国体育故事讲述的渠道,积极主动地传播育人的体育故事内容和育人思想。在体育课堂思政教学之外,可以借助大学宣传组织、团委、学生会及校园社团等,利用重大的体育活动、重要的体育赛事和重要的体育相关的传统节日等,举办主题活动,例如体育图片展览、体育电影播放、体育名人讲座等,让体育故事成为常态化的校园文化宣讲主题。最后,扩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空间。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增加学生的体验感,身临其境地感知体育故事中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体育博物馆、体育文化教育基地、体育赛事纪念场馆、奥运会陈列馆等,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体育故事中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和物件,进行体验式教学,将中国体育故事的讲述落到实处,提升教学实效。

其次,讲究中国体育故事讲述的技巧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7]这为如何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提供了方法指南。因此,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既要阐释表面事实,也要揭示深层规律,既要回顾历史,也要立足当前,更要展望未来;既要陈情,也要说理;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听进道理,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让学生领悟道理。

最后,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要满足学生需求,解答学生疑惑。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观念,根据学生特点,以解决大学生群体感到困惑、矛盾的问题为落脚点,以入脑入心为目标、以心服口服为使命、以落实践行为导向,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答疑解惑,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讲清楚过去、现在和未来;讲清楚国内状况、国外情况,讲清楚中国体育发展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

4 结语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和教育方法。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有助于建设体育强国,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是助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思想传播的重要方式,是提升体育课程思政亲和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举措;可以从拓展体育故事讲述主体,丰富体育故事讲述内容和创新体育故事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构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的实践路径。未来可以加强对中国体育故事中丰富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体育故事如何更好地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思政体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理念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