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俄电子战建设发展近况对比及启示*

2022-03-22何明浩冯明月

舰船电子工程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电子战美俄电磁

李 争 何明浩 冯明月 曾 莎 梅 豪

(空军预警学院 武汉 430019)

1 引言

在世界电子战斗争的舞台上,美俄都是最重要和最具研究价值的两个军事强国。在很多人眼里,电磁域在以往战争中不过是有形空间的拓展,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无论在贝卡谷地之战还是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的表现虽然亮眼,但还不够丰富。从近年来发生在叙利亚和乌克兰的战事看,电子战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战术手段创造性的运用,已经给战争机理带来了改变。这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审视电磁频谱域发生的新变化,并且探寻对我军电子对抗力量建设的有益启示[1]。

2 美军电子战发展(2016-2020)

随着美军在世界范围内的反恐战争告一段落,大国竞争重回美国军事战略主旋律。电磁频谱域逐渐成为占据军事优势的关键域,电子战被美国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手”。在此背景下,美国对电子战的重视程度迅速提升。

一是顶层设计方面。电磁域是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技术创新和机制革命的重点领域之一,美国防部专门为此成立电子战执行委员会引导该领域的发展。2016年,美国防部开始着手推动将电磁频谱确定为独立的作战域。2017年,美国防部正式发布《电子战战略》。2018年,美“国防授权法案”确定以中俄为目标,推动美军电子战发展。2019年,美国防部开展“先进电子战能力(AEWC)”项目研究。2020年,美国防部发布《电磁频谱优势战略》。此外,美国会在国防预算中连年加大对电子战方面的开支;联邦政府针对人工智能领域、5G通信技术、云技术先后发布多份战略文件推动向电子战领域发展;美军也深化电子战机构调整,加快电磁频谱作战的部署与实施[2]。

二是作战概念方面。在电子战战略的指引下,美各军种先后将电磁频谱域确定为独立的作战域,并不断完善电子战作战条令。2016年,美参联会发布JDN 3-16《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2017年,美陆军发布新版FM3-12《赛博空间和电子战作战》野战手册;同年美空军提出“突防型电子攻击”概念,并成立电子战/电磁频谱优势体系能力协同小组。2018年,美空军完成新的电子战作战概念研究(研究如何防护其设备并拒绝敌方的数据访问)。2019年,美空军发布新的电子战条令《电磁战与电磁频谱作战》。2020年,美军发布新版《美国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词典》,“电磁战”替代“电子战”成为美军正式军语;同年美参联会发布JP3-85《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

三是装备技术方面。随着研发资金投入的增加,美军电子战武器装备,特别是在空间和新型电子战武器方面迎来井喷式发展。2016年,美国发射了“先进猎户座”电子侦察卫星。2017年,发射“军号后续2型”新型电子侦察卫星。2018年,美国“小型空射诱饵”(MALD-X)试飞成功。2019年美国DARPA启动中型无人机混合射频系统项目。2020年发射“NROL-101”电子情报卫星。在新型电子战武器方面,雷声公司首次成功演示了AN/ALR-69A(V)雷达告警接收机的单站辐射源定位能力;BAE系统公司首次展出了其高功率微波武器;美国空军已经部署了20枚“反电子高功率微波先进导弹”;美国太空军宣布其首型进攻性武器“反通信系统”Block10.2达到初始作战能力。

四是作战运用方面。近年来,美军在其军事运用活动中几乎都伴随有电磁频谱域的赋能。2016年,美军多次出动RC-135V/W“铆钉”、EA-6B对IS组织的通信进行侦察和压制。2017年,美国在“北方利刃”演习中演练多军兵种的电子战协同。2018年,美英法三国联军空袭叙利亚生化武器设施前后,美俄在电磁频谱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2019年,美国海军“拳师”号两栖攻击舰在霍尔木兹海峡,以射频干扰的方式击落了一架伊朗的固定翼无人机。2020年,美国空军在“黑旗”演习中演练电子战新战术。

3 俄军电子战发展近况(2016-2020)

俄格“五日战争”后,俄罗斯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新面貌”军事改革。其中,电子战领域是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年来几场局部冲突的检验,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俄军也向世界展现了其一流的电子战能力[3]。

一是顶层设计方面。自俄军“新面貌”改革以来,俄国防领域规划人员对电子战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俄罗斯总参谋部从顶层提出了“军力倍增器”和非对称响应的理念,以抵消敌人的技术优势。在该战略引领下,俄罗斯国防工业界在沃罗涅什成立了电子战科学技术中心,负责未来电子战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俄罗斯国防部成立了电子战部队军事科学委员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俄罗斯在陆军部队、空降部队、太空部队、海军部队和战略火箭军中都设有电子战部队。其中,地面部队是俄罗斯军队中重要的电子战力量。

二是作战理念方面。可查的俄军电子战相关理念大多体现在其军事理论研究人员的著作和相关负责人的公开发言中,近期的观点将电子战的重要性继续向前推进。目前来看,俄军的电子战部队的作战目标已由传统的蜂窝、集群通信系统向瓦解敌方指挥和控制拓展,实现方式也向阻塞、篡改、摧毁敌数据库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俄军专家、国防领域学术人员和军事理论研究人员还在研究如何将电子战和网络中心战这两个理念融合,以期在2025年左右将电子战部队发展成一种新的作战兵种,成为军事作战中的关键角色。

三是武器装备方面。近年来俄军着重发展电子战武器系统,列装了一系列先进的电子战装备。2016年,俄军列装了“摩尔曼斯克-BH”通信干扰系统、Pole 21 GPS干扰系统、“杠杆-AV”机载电子战系统等新型电子战装备。2017年,俄罗斯发射了“莲花-S1”电子侦察卫星。2018年,俄军装备新型“季夫诺莫里耶”多用途电子战系统;Su-30SM多任务战斗机装备了SAP-518电子干扰吊舱;中部军区首次装备“帕兰京”和“季拉达”-2S电子战系统。2019年,俄罗斯“佩列斯韦特”激光作战系统在战略导弹部队的地面机动导弹系统阵地开始正式战斗值班。2020年,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开发了一种四层级的反无人机系统。

四是作战运用方面。俄军在近年来在军事行动中广泛使用电子战装备,电子战已成为俄军军事斗争的必备手段。2016年,俄罗斯武装部队在乌克兰、叙利亚部署并应用了多种电子战设备,实施了电子侦察、无人机干扰、通信干扰等多种电子战作战行动。2017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合举办了“西方2017”演习,期间对北约进行了通信干扰。同年,俄军在黑海采用TU-214SR飞机实施了GPS欺骗干扰。2018年,俄罗斯在叙利亚境内的基地通过电子战手段解除了无人机蜂群的袭击。2019年,俄国防部宣布北方舰队完成电子战中心部署,已建立覆盖北极地区的电子战系统。2020年,在“纳卡冲突”中,俄罗斯军队用电子战系统摧毁多架土耳其无人机。

4 美俄电子战发展对比

4.1 “非对称”的电子战战略

美军“非对称”的核心是聚焦绝对优势以快打慢,俄军“非对称”强调的是形成拳头优势以弱胜强。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2020年全球军费开支趋势报告,美国军费开支达到7780亿美元,俄罗斯开支仅为617亿美元。差距如此之大,很明显两国的“非对称”理念并非完全相同。事实确实如此,美军电子战的“非对称”概念源于其“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美军军力明显优于对手的背景下提出,聚焦于对对手相对优势实施精确对冲,利用非对称手段使对手的“长板不长,短板更短”,核心是发展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使美军对新技术的应用节奏领先于对手。俄军电子战的“非对称”理念是其现有财政能力下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战略选择,重点是建设新一代作战力量,针对强敌薄弱环节所采取的军事斗争策略,以抵消高技术敌人的技术优势,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4]。

4.2 不断迭代的作战概念

美军电子战作战概念频繁创新,俄军电子战作战概念内涵不断丰富。美军《军事概念开发与编写使用指南》对美军大力开发作战概念给出的解释可以归结为两步:一是出现了新的军事问题;二是出现了解决现有军事问题的新办法。实际上,美军还将作战概念创新作为军事斗争准备和力量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是其始终保持一流战斗力的手段。其中电子战领域最鲜明的标识就是“电磁战”替代“电子战”成为美军正式军语,表明美军想从顶层为部队建设提供牵引,引导其向战斗力最大增值方向流动。同美军相比,俄军作战概念变化不频繁,其最近关于俄军电子战的描述来自于2017年的一篇期刊,文中透露俄军最新电子战定义为电子攻击、电子防护、反技术侦察的对抗手段和无线电电子信息支援措施。这源于“新面貌”改革中电子战领域的变化,俄军希望电子战的地位从作战支援要素提升为作战支援兵种[5]。

4.3 快速发展的装备技术

美军的电子战装备向“智能化”迈进,俄军的装备技术向“噪声干扰”拓展。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军工复合体。在这个军事化体系下,美国国会议员积极帮助那些资助过他们竞选的军工企业争取更多的资源去生产军工产品。美国的科技企业和科研部门在丰裕的国防预算的支持下,不断孵化新型科技,其中就包括智能化的电子战装备。尽管俄军近年来列装了大量电子战装备,但如果细究就会发现其中大多电子战系统还是按照“释放强噪声干扰”这个苏联时期思路研制的。苏联在“核战”背景下选择在军用电子设备上使用电子管,这种电信号放大器件更耐受电磁脉冲的冲击,同时由于具有比半导体更耐高温的特性,俄军因此可以研制出更高功率的电子战装备[6]。

4.4 各有侧重的作战运用

美军注重海空基电子战装备的运用,俄军注重陆基电子战装备的运用。从近年来美俄两国的作战实例看,美俄的电子战运用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和东欧地区。美军远离本土作战,在打击IS武装、叙利亚时以空基的电子战配合硬杀伤为主,在面对伊朗和俄罗斯这样的对手以海基电子战的软杀伤手段为主。同时美军还在演习中积极探索“有人机-无人机”战法的协同,不断丰富电子战的战术手段[7]。俄军在家门口进行军事行动,作战对手大多不具备与俄军争夺制空权的实力,俄军地面电子战装备生存空间大。此外,地面电子战装备拥有比空基装备更大的功率和更久的使用时间,因此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战效能。同时,俄军还不断强化电子战力量强化在信号情报、防空、火炮、心理战等方面的能力,并在与乌克兰顿的冲突中广泛运用[8]。

5 对我军的启示

5.1 顶层设计方面

美俄军队都有清晰的电子战发展规划。美国国防部2017年1月发布了首部《电子战战略》,涉及电子战的重要性、电子战投资和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9]。2012年9月,时任俄总统普金签订了《2020年及以后俄罗斯联邦电子战系统发展的基本政策》,不仅涵盖了俄军电子战部队的发展,还整合了电子战产业等发面的内容。

我军可以借鉴美军思路,在“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指导下,聚焦主要对手“第三次抵消战略”能力不断提升及新兴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联合作战背景下的电子战指导机构。该机构可以委员会的形式向军委负责,主要任务是明确电子战发展方向、改革电子战相关机构、制定电子战路线图、指导投资策略和项目规划,确保军方、政府部门和工业界能够联合行动,协调电子战能力的开发和管理[10]。

5.2 理论研究方面

美俄都非常重视作战理论的研究,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分别提出了一系列作战概念。以美军为例,在其“基于能力”“概念驱动”等建军思想的指引下,美军不断翻新、制定、完善各种作战概念,逐渐形成了由“联合作战拱顶石概念”为顶层指导,“联合电磁频谱作战”为中间纽带,各军种电子战作战条令为底部支撑的电子战作战概念体系[11]。

我军加强对电子战理论的研究,可以借鉴美国“旋转门”机制。“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智库最具特色的现象之一,这与美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治制度息息相关。我军的情况不同,但是这种政策和决策的咨询方式可以为我所用。从现状来看,我军的电子战理论研究还存在体制机制约束、人才结构单一、研究缺乏长期性等问题。军队建设电子信息领域方面的智库,同时支持民间高端智库参与军事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军事理论研究的独立性,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研究成果,还能更好地运用社会各界的人力资源,走出一条军民融合的军事理论研究道路。

5.3 装备发展方面

通过近年来的战争实践,美俄深刻体会到电子战技术和装备的优势是其获得电磁优势及信息优势的基础[12]。在未来战争中,要继续发挥这种绝对优势,就必须使电子战装备驶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成为联合作战的中坚力量,成为任何潜在对手不可防御的“杀手锏”。

我军的电子战装备发展方向与美俄有所不同,不仅要加快填补电子战能力空白,还需发展高新技术争取弯道超车。我军相比美俄在应对电磁频谱域的威胁短板明显,主要体现在空间对抗装备和无人机对抗装备,这需要加快此类装备的研发来满足部队对现实威胁的需求。此外还应发展具有应用背景的电子战高新技术。例如,以战场信息战为背景的高功率微波武器技术、以反导反卫为背景的激光武器技术和高能粒子束武器技术、以空间战为背景的卫星告警、防护、攻击技术等。

5.4 实践运用方面

近年来在伊拉克、叙利亚、纳卡地区、乌克兰发生的电子战交锋,不断刷新电子战研究人员对于电子战运用的认识。同时,美俄在演习场上越发频繁的电子战演练也让人难以预测下一场冲突电磁频谱域会有哪些新变化。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电磁频谱域已经是军事斗争的最前沿。

对于我军而言,实战化训练是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从美俄的发展训练运用中,我军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树立电子战思维。除了聚焦于电子战官兵,我们也要推进其他专业的官兵了解电子战的作用和意义,以应对未来战争中电磁频谱域在战场上的拓展[13]。二是要注重演习演练。通过设真敌情、设实环境、设全要素,推动演习演练全程进行电磁频谱对抗。加快演习成果转换,形成电子战运用手册向相关部队推广。三是要重视应对无人机作战训练。无人机作战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14],而电子战手段在通信干扰、雷达干扰、GPS干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最合理且性价比最高的应对措施。

6 结语

美俄在电磁空间的博弈斗争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具有标杆性、引领性作用,反映了整个电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也代表着电子战领域发展不同路线的斗争。随着我军逐步迈向世界一流军队,对发展我军特点的电子战能力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研究美俄电子战发展实践,比较分析其发展路线的优势和短板,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军电子战发展建设“师夷长技”,同时避免走入“陷阱”“弯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电子战美俄电磁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电子战大拿”歼-16D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三维多孔电磁复合支架构建与理化表征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掌握基础知识 不惧电磁偏转
美俄聚焦东南亚
双线圈电磁系统电磁吸力仿真计算
美俄开启太空逗留一年和双胞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