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文化差异视角下的翻译技巧

2022-03-22汪博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敬语日语日本

□汪博/文

语言可谓是人们信息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就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来说,因地域差异,其语言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但彼此交流与沟通依旧没有太大难度。然而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来说,语言文化差异问题较为显著,使得彼此交流与互动难度加大。而中国与日本两国文化的背景、社会习俗以及语言表达内容、形式存在明显不同。对此,文章重点分析中日文化差异视角下日语翻译的应对策略,以便可以为中日文化差异层面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也慢慢明白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可谓是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形式。不同国家、民族其语言表达形式及社会风俗存在显著差异。而适当的语言翻译不但可以增进各国家和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能让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融洽。所以,优秀的语言翻译工作人员不但要全面了解本国的文化及语言,还要精通并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运用习惯及历史文化。可见,探究中日文化差异视角下日语翻译尤为重要。

1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1.1 称呼语差异

日本人在称呼他人时经常会用到敬语表达,此点和我国汉语明显不同。汉语言文字并未要求使用专业敬语,借助部分词语以示敬意就可以。日本人的敬语也就是一种称呼的语言,其在和人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以此来表示尊重。就用“先生”举例来说,日语通常称呼“せんせい”,然而此称呼仅用于教师、医生以及律师等,如果是对于其他人的称呼只要在名字后面加上“さん”。在我国汉语中“先生”的用途较为广泛,适用于各领域及行业,任何年龄或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均能叫做先生,妻子称呼丈夫也叫作“先生”。在古代,一些学问较高的女性也叫做先生。然而在日语表达的过程中,如果是不区分职业、年龄、身份等,通通称呼为“先生”则会让人误解或者尴尬。

1.2 拒绝语言差异

在说话办事层面,日本人过于委婉含蓄,中国人比较直率。特别是在社交过程中,如果不牵扯到原则性的问题,哪怕日本人对别人的观点不认同,也不会直接反驳或拒绝,日本人说话委婉含蓄的原因和其他民族审美理念的关系较为密切,此特征在日语表述中可以有效体现出来。例如,当一方请求另一方时,对方没有拒绝,只是用含蓄的语言回应则代表对方拒绝提供帮助。比如综合日语课文中高桥在拒绝小李的无理请求时说“できないことはない”,这句话字面意思是“也不是做不到”,其隐含意思是“但是我最近很忙没有时间帮你”,这是典型的看起来答应实则拒绝的例句。如果是中国人拒绝别人的话,大多会直接说“我很忙,没有时间”,而不会像日本人那样委婉。

1.3 否定语言差异

若是对他人提出的观点表示反对,中国人一般会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者意见,但日本人通常会说是这样吗“そういうことか”等之类的语句,就表面而言好像是肯定,其要表述的真正意思是否定,此方式在日本人的社交中极其普遍,因此,一定要根据日本人的习惯以及特定场景深层次解读对方语言的意思。在日语翻译过程中还要清晰界定其词义而后再翻译,不可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去解读[1]。

1.4 词义联想差异

文化认知水平、生活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维理念,以上差异会让人根据客观事物产生总联想。日本人与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及生活环境存在明显不同,所以,在面对同一词语时,日本人与中国人的理解与感受截然不同。就拿“乌龟”举例,日本的文化理念中“龟”意味着长寿健康的意思,因此,“龟”经常在日本人的姓氏、名字中出现,如“龟谷”“龟田”等。但中国文化中的“龟”意思也是长寿,然而我们并不会把“龟”字用作名字,原因在于“龟”在我国语言文化中还有不好的意思。又如“牛”,在我国语言中的意思是朴实勤劳的象征,即便有“对牛弹琴”“牛脾气”等不好的意思,然而整体层面还是积极的。可在日本语言文化内的“牛”观感差异显著,通常提到牛就是指力气大,并未有赞赏的意思,许多和“牛”有关的词语均是“懒惰”“笨拙”等语义,比如“牛の歩み(行动迟缓)”。根据上述对比分析能够了解到日本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明显不同,其词汇联想也存在显著差异,这正是日语翻译工作所要重视的地方[2]。

2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成因

2.1 语言习惯影响

第一,不同民族其生活环境不同,也会逐步发展为不同的思维习惯以及文化习俗,其表述事物的方式也极具独特性。历经时代的演变与发展还会发展为各自的民族历史及典故。如我国汉语中的“八卦”“太极”等。就全球其他国家的人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又如中国人形容不通水性的人均会叫做“旱鸭子”,而“浪费金钱”,我国通常会说“挥金如土”。第二,就不同国家的人来说,不但生活习俗、思维理念、语言内含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会影响语言翻译。就拿“犬”字为例,日本人通常把“犬”看成朋友,中国人虽然认可“狗”忠诚的品质,然而就观感来说,“狗”的负面语义较多,如“走狗、狗腿子”等,在日本人看来很难理解此种观点和看法。显然,在日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精准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习俗及语言习惯,由此,才可以根据翻译将互动与交流的目标有效实现。

2.2 语言环境影响

第一,日语和汉语的使用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其语言承载的广度和深度,也明显不同。此点在语域范围中的体现极具鲜明特色。就拿汉语中描述血缘关系的词汇,其描述语域会比日语大很多。汉语中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相比较日本人的家谱族谱,汉族家谱的复杂程度较高。以父辈亲属为例,汉语中的基础称呼较为严谨、细致,通常分为姑父、伯父、叔叔等,然而日语则全部叫做“おじさん”,其舅妈和姨妈等亲属则全部称呼“おばさん”。此种称呼很难有效区分各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日语中有许多词汇均具有此特殊性,以“足”为例,不但代表脚,而且代表腿,又如日语中的“兄弟”不仅仅指兄弟,还能指为姐夫、妹夫;第二,因日本和中国在文化习俗及社会体制层面等差异,让语言表达形式也存在很大不同。一些词语就表面来看其语义一样,然而体现的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因此,在日语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一定要全面了解日本文化以及不同语言环境的综合影响,由此,才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将此差异有效体现出来,进而将翻译的综合水平切实提升[3]。

3 中日语言差异视角下日语翻译的应对策略

3.1 根据翻译文本科学选择敬语

日本人普遍具有较强的等级观念,因此,在日常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会经常性地采用敬语以示尊重,敬语的实际运用一定要结合对方的身份科学运用。翻译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层次解读谈话内容及场景,在翻译过程中明确界定对话人物的关系、对话内容、场合,而后优选适当的语言表述。例如,在接上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礼貌,如“こちらは~です”;如果是介绍自己需保持自谦的态度,如“~と申します”等。翻译工作人员需要特别重视类似的语言,若是应用不当一定会产生误解,甚至还会对双方的关系造成影响。翻译工作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各国家语言交流的习惯,以有效的方式利用敬语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与信任感,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综合性地提升自身的日语翻译水平[4]。

3.2 翻译过程中遵循性别差异

日本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会比女性要高,在家庭中通常是男性主外,而女性主内,因此,日本女性大都比较贤惠、温柔。在日常生活中性别不同的人其应用的语言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日本女性语气过于轻柔,男性则是霸道,尤其是语气词,女性经常会运用韵味性较强的词语,如“あら、かしら、ね、わ”,而日本男性经常会采用粗俗的语气词,如“おい、ぜ、ぞ”。上述语气词能够充分凸显说话人的性别以及个性特征。在翻译期间翻译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

3.3 合理处理省略语

在日语表达中不可缺少的还有省略语,翻译者需要深层次解读才能有效理解。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语义将省略部分补全,充分保障翻译内容的全面性。伴随着中日两国文化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发现工作人员还需掌握更多的语言技能,全面了解各国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就拿日语中的单词为例,其是在长期的社交实践中持续形成的,如“厚労省”“日教組”等,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适时补全,由此才可以保证传递信息的精准度。翻译不单单是各个国家语言信息的传递方式,同样是不同国家文化碰撞的有效方式。在既定的语言环境内,每一个优秀的翻译人员均要了解各自文化的特殊性,打破双方交流的障碍,真正实现日语高效翻译促进交流的目标。

3.4 基于文化融合性科学翻译

从文化交流层面来看,流畅的翻译有利于促进外国文化向我国传播。伴随着全球各国文化的持续深化与发展,我国文化对其他国家文化始终持包容、开放态度,中国文化的融合也日益强化。以日语翻译中向女性表述爱慕之情的语言为例,通常会翻译成“好きだよ”。在翻译谚语或者成语过程中也能应用此方式。翻译着具体运用哪种翻译方式是由读者需求以及实际环境所决定。因此,不同翻译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在翻译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需求多样化选择适当的翻译方式,充分保障翻译的顺畅性、自然性。就某种层面而言,不管是日本文化还是我国文化均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动态型发展和演变的。伴随着异质文化的持续深入,彼此之间的了解也更加全面,能够彼此包容与补充。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运用一种方式而直接摒弃其他方式是极不科学的。若想要将翻译工作做好,一定要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实践运用,由此,才可以实现读者和翻译者之间的衔接、融合点。只有这样,语言翻译才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保障各国语言文化互动中桥梁作用的有效发挥[5]。

3.5 翻译要与民族思维逻辑相符

全球中每一个民族均有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其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及思考问题方式不同,其翻译结果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语言表达方式极具特殊性。以“做件事能得到的好处”为例,在汉语中经常会说“一举两得”,日语中通常会说“一石二鸟”。根据例句能够了解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民族在思维层面的差异,不可生搬硬套,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深层次解读文本的意思,理清逻辑关系、层次安排,由此才能综合性地表达。

4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中日语言差异视角下日语翻译的应对策略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因跨国翻译的需求持续增大,翻译工作者的任务及责任也日益艰巨,基于中日文化差异,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日语翻译人员一定要全面了解本国语言文化知识、对方国家的语言思维模式及文化习惯,由此,才可以确保表达意思能够更加精准、全面且适当。因此,翻译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自我能力提升,持续强化内在的文化素养,确保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社会发展对翻译工作人员的标准和要求,成为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同时促进我国日语翻译事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引用

[1] 王中盼.中日文化差异视角下日语翻译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06):47-50.

[2] 祁春花.浅析日语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J].现代交际,2021(17):102-104.

[3] 刘冰,怡尹平.基于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日语翻译策略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1(27):86-88.

[4] 樊捷.旅游日语翻译和中日文化差异的探讨[J].当代旅游,2021,19(18):43-44.

[5] 刘雪.关于旅游日语翻译和中日文化差异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1(8):84-85+89.

猜你喜欢

敬语日语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探寻日本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日语敬语习得常见误用分析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