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生态模式建构
2022-03-22葛续华王海燕
葛续华,王海燕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206)
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提高到重要的战略高度,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生态性、系统性工程,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挖掘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于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问题聚焦
就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设而言,还普遍存在教育生态理念缺失、系统内诸要素生态位错乱以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失调等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1.1 教育生态理念缺失
缺乏“科学的生态系统理念”是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建设的首要原因[1]。主要表现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两个方面。其一,就内部系统要素而言,高职院校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中缺少整体性、系统性的理念,常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与学校发展的各种目标混为一谈或者融合不够,导致“三全育人”目标的模糊不清,甚至被稀释和遮掩;主客体关系发展不协调,主要是二元对立思维的重要体现,把教育者应发挥的主动性作为视为一种主宰性,认为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就势必造成客体的被动地位,影响受教育者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主张要把受教育者也视为教育主体,把受教育者视为与教育者具有平等地位的教育主体,这样一来就势必模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其实这恰恰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就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受教育者作为被培养、塑造和发展的角色始终是明确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各要素都要围绕这一目的发挥作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的选择与确立,关键在于教育主体根据教育客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否则就容易造成各要素的孤立状态,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其二,就外部系统而言,社会、家庭、企业、学校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但它们之间因缺少必要的协作机制而影响其关系的交融。就学校内部而言,通过加强党委领导,系统设计各部门的职责,并通过一定的制度约束,在一定程度行能够相对容易地促进校内共同体的规划与执行;但如何构建政府、家庭、企业、学校一体化育人体系,并做好落实,则具有很大的难度,从理论上进行设计不难,问题在于用一套什么机制体制加以协调、规范和监督。实际上,学校的作用常常被放大,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行业教育发挥作用不够、影响乏力,导致外部生态要素的离心力增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的实效性。
1.2 系统要素生态位错乱
在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生态位明确则有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循环,反之则容易阻碍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言,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中还存在生态位不明确甚至错乱的现象。就教育主体而言,面对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果没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就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对复杂的各种问题分析不透、把握不准、方向不明,对社会问题和时代热点不够敏感,则会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初始环节的动力不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运行。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高职学生而言,既要明确其客体的地位和角色,又要把握其特殊性,即教育客体是现实中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的鲜活个体,他不仅与教育者存在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不同教育客体在理论素养、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客观差异,不能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人而抽象地谈论平等性的问题,否则就难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难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教育介体而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载体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譬如在教育目的上,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时常发生;在教育内容上,因采用统编教材,加上教育主体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过程中能力不足,往往导致教学内容枯燥、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使学生觉得无味、无趣;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发挥不够,疲于应付现象并非少见,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在教育载体方面,过多倚重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社会资源利用不足。在教育环体方面,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学校环境协同育人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常常倚重学校教育,学生出了问题,常常将责任归咎为学校教育,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常出现相背离的情况;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也具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行业环境对学生的就业取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追求利益常常诱发学生产生逐利心态,以就业为导向常常会使学生更加关注专业技能而忽视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各要素错位甚至断裂,则难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3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生态失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被提升到重要的战略新高度,出台了系列政策,对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在顶层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譬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2],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要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构建了十大育人体系,坚持人文课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作为思政课改革的重点,加大对思政课建设的政策支持、人力支持、财力支持等等,这些举措和要求既体现出遵循规律、创新发展的一面,也反映处国家对思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大支持的一面。与此同时,这些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映射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之过去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总体效果还远未达到预期目的,教育效果还不甚理想,其原因主要在于高层的顶层设计与基层的具体贯彻落实还存在现实差距,要求与实施之间还不够协调。譬如,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很多职业院校还没有按照要求设置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独立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没有真正落实按照30元/生的标准进行专项资金配备;在专任教师数量上,不论是辅导员队伍还是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都存在明显的数量不足问题;在思政工作队伍职称晋升、研修培训方面还远低于专业课教师;在教育目标上,缺乏核心理念指导,各自为战现象比较突出。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再好的设计也难以具体落地,这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尽快制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匹配的监管机制,促进顶层设计的贯彻与落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2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体系建设原则
只有聚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原则为指导,才能切实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生态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2.1 坚持目标性原则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之所以具有可能性,是因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培育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时代新人的目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都要围绕这一根本目的任务有序有效有机地开展工作。因此,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是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工作体系的根本原则和首要原则,它为生态共同体的构建,有效发挥“共处效应”“共振效应”“共生效应”以及“整体效应”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3]。
2.2 坚持系统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复杂的工作系统,从结构要素上来讲,可分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要素。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各要素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教育效果的提升;片面夸大其中某些因素的功用,都只能是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因此,要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工作体系,既要加强主体建设,又要注意关注客体实际;既要优化教育内容,又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既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要素,诸如课程、课堂、活动等,又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要素,诸如教育环境、教育氛围的营造等。
2.3 坚持动态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与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特点相吻合。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不论是教育要求还是教育目的,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使各要素在动态发展中更加和谐有序、有机融合,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2.4 坚持实效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何创新,不论是加强教育主体建设,还是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效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只有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全面发展,才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建设,既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客观要求,也是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3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生态模式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是最为核心、最为活跃的要素,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是联结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纽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既取决于各要素内部的和谐,也取决有各要素之间的和谐有序运转。
3.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教育主体处于关键性地位,影响和制约其他要素效能的充分发挥,是调动和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有机运转的关键性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包括集体的国家、政党、社会、企业、家庭、学校,又包括个体的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就其内容而言,既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广泛的内容,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样性,是多主体共同来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必要求不同教育者密切配合,形成育人合力。但不同的教育主体,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又各有侧重,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校内教育主体而言,思政课教师、人文学科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校内其他教职员工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将这些不同主体有效地凝聚起来,是高职院校必须着手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各主体主动执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三是教育主体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素质;四是明确职责,做好分工;五是经常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就校外主体而言,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高校与家庭、企业紧密结合积极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政府、家庭、企业应主动密切配合学校工作,在资源共享、人力支持上积极作为。这些设计不能靠各主体的自发行为来实现,而是需要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考评、监督机制,来不断规范、约束和激励各主体,以真正形成一种育人合力。
3.2 激发客体学习自觉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物客体,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培养和被塑造的地位,但是他们并非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其属人的能动性始终存在,但这一能动性与学习的自觉性并非必然的同一,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手段不断加以激发,才能更好地体现主客体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理论基础、思维特点、学习能力等,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切忌搞一刀切,否则容易使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更为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其次,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再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标准,使更多学生在激励中奋发学习,树立学习自信;此外,要善于发现、梳理和利用学习先进典型,号召大家向典型同学学习的同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3 增强介体传导效能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主要是指联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教育载体。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而言要做好守正与创新,要全面体现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具体举措主要有:一是要夯实教育的基础内容,譬如:优秀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法律意识等内容,这些内容要与生活实际、与时代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二是要强化主导性内容,譬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等,这些内容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实践来体现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增强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同时又要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映射科学理论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三是不断丰富拓展性内容,譬如职业素养、行业文化、企业精神、心理健康、创新意识、生态道德等。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既要要充分体现一般的教育规律,又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高职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1)要深化理论教育法,增强理论的透彻性和分析力,让理论更好地掌握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2)是要加强实践体验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社会实践来增强直观感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通过亲身体验,更能进一步理解理论内涵,感悟理论的魅力;(3)要积极采取情感渗透法,譬如: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到人格吸引,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做到环境熏陶,通过音乐、绘画、舞蹈、小品、相声、影视欣赏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艺术熏陶,做到润物无声;此外,个性教育法、情景教育法、学生参与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载体方面,网络媒体、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微信群、微博、QQ等信息技术载体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更容易得到学生青睐,更为接地气。
3.4 促进环体正向导向作用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4]。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绝非唯一影响变量,也与其所处的校内外各种环境密不可分。就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行业文化环境以及学校环境对其思想认识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整体上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对于教育引导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要积极营造正面的社会正面舆论氛围,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与价值引导至关重要。当前,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是各种媒体,这就要求社会媒体要积极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对于阴暗的负能量要通过透彻的说理加以彻底批判,不断加强媒体的导向作用,为广大青年学生塑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单凭媒体自觉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这就要求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强对舆论的监管力度。
(2)要注重家庭教育,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风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的处事态度、对孩子的期望、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深深地印刻在学生内心深处,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主动担负起更好地教育引导作用。
(3)学校教育环境对于青年学生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学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其的青年学生而言,影响巨大。因此,学校要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上做好表率,各教职员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就是一句无意间流露出的负能量话语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时要加强物质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建设,让学生时时处处收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此外,要积极创造良好的行业文化环境,一是学校要将行业文化精神主动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来,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对人自身素质的要求;二是将行业的典型人物引入到校园中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先进典型,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增强近距离感受;三是利用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等形式,让学生走近企业,亲身体验企业文化氛围,当然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不好的现象,教育主体要做好负面认识的正向转化和引导。最后,要积极构建社会、家庭、行业和学校“四位一体”的整体育人环境,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增强育人合力。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生态性极强的工作系统,离不开各系统要素内部功能的优化和各要素之间的有机配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密切结合自身学生特点和院校实际,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功能优化和有机融合上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