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核的诊断价值

2022-03-22刘蕾李红艳樊艳辉贺新建

河北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淋巴结核卡介苗团块

刘蕾 李红艳 樊艳辉 贺新建

结核病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5年全球新发结核病约1 040万例,其中儿童新发病例数占10%,死亡140万例[1]。有研究显示,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容易患重症结核病[2]。接种卡介苗是唯一可以预防和控制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等严重结核病,可以提供更高的保护[3]。因此,1974年WHO将卡介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婴儿接种程序[4]。我国于1978年开展卡介苗的儿童计划免疫。目前,卡介苗接种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措施[5]。随着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的增多,预防接种人群覆盖范围扩大,从而导致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增多。卡介苗接种也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应[6,7],其准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国家免疫计划实施的关键保证。小儿卡介苗性淋巴结核系小儿接种卡介苗的一种局部反应,发生率为0.05%~0.22%[8,9]。卡介苗性淋巴结核由于比较少见,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检查已成为腋窝肿块的首选检查方法[10],但由于病例数较少,笔者所见目前尚没有其超声特点的权威性报道。本研究通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卡介苗性淋巴结核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以腋窝肿块就诊,超声引导下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为淋巴结核的患儿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 d~4岁9个月;单发8例,多发22例。临床表现为左腋窝无痛性肿块,患儿均为正常足月新生儿,有出生后1周内卡介苗接种史;患儿出生后均无结核接触史,无结核菌感染中毒症状;患儿均为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皮内注射,病变累及淋巴结为三角肌区域淋巴结,主要表现为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患儿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Philips、Aloka F75超声仪,线阵探头,频率5~12 MHz。患儿安静状态下,右侧卧位或平卧位,左上肢外展,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按照腋窝淋巴结的分区,自上而下进行纵向与横向多切面大范围扫查,首先二维超声观察小儿异常淋巴结所在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淋巴结内部有无血流及血供分布类型,再用探头轻压病灶观察是否有压痛、内部回声有无流动及淋巴结活动度。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超声检测临床诊断为卡介苗性淋巴结核患儿35例,其中超声确诊卡介苗性淋巴结核患儿33例,排除非卡介苗性淋巴结核患儿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卡介苗性淋巴结核患儿30例,非卡介苗性淋巴结核患儿3例,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0.9%(30/33)。见表1。

表1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例

2.2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超声表现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超声分布融合占63.3%,L/S(纵/横)≥2占70.0%,淋巴门模糊或不显影占76.7%,边界欠清晰占76.7%,内部回声不均匀占46.7%。见表2。

表2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超声表现 n=30

2.3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典型超声特征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典型超声特征中钙化占76.7%,未见钙化占23.3%;有液化或囊占60.0%,未见液化或囊性变占40.0%。见表3。

表3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典型超声特征 n=30

2.4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彩色多普勒表现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彩色多普勒表现淋巴门样丰富血流占40.0%、混合型血流占30%,边缘性(沿隔膜分布)血流占23.3%。见表4。

表4 卡介苗性淋巴结核彩色多普勒表现 n=30

2.5 根据卡介苗性淋巴结核声像图表现

2.5.1 Ⅰ型,回声均匀型, 共7例,日龄22~54 d,单发1例,多发6例,散在分布。二维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呈椭圆形,边缘光滑、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结节,或皮髓质分界清,皮质增厚、均匀,L/S (纵/横)<2。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淋巴门短棒状丰富血流信号。病理表现:以炎性渗出为主,内部结构无明显破坏,周围组织无水肿。

2.5.2 Ⅱ型,回声不均匀型,共12例,年龄1个月13 d~1岁,二维超声表现:部分淋巴结可见融合,结节呈椭圆形或圆形,L/S ≤2,边缘模糊,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或髓质偏心、消失,皮质增厚,回声减低,内可见大小不一小片状低回声区,结节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其中5例结节合并散在点状钙化。彩色多普勒表现:融合淋巴结血流沿隔膜分布,或结节周边可见少量短棒状彩色血流信号。病理表现:典型结核肉芽肿,其内可见微小干酪样坏死区,周围软组织水肿。

2.5.3 Ⅲ型,囊实性团块型,共9例,年龄3个月12 d~1岁3个月,二维超声表现:结节融合成团,形态不规则,L/S>2,边界模糊,包膜完整或不完整,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周边囊壁不均匀增厚,中央为大片状液性暗区,透声差,内可见密集点状弱回声,探头加压可见流动,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其中皮肤与病变间可见窦道形成3例;合并点状、斑片状钙化6例;合并细菌感染1例,有压痛;彩色多普勒:团块周边可见较丰富的短棒状血流信号,内部无血流信号。病理表现:周边为不典型肉芽肿,中央为大片状干酪样坏死区。见图1、2。

图1 Ⅲ型,囊实性团块型,箭头所指为钙化斑

图2 Ⅲ型,囊实性团块型并窦道形成 箭头所示为窦道

2.5.4 Ⅳ型,愈合钙化型,共2例,年龄>2岁,二维超声:淋巴结缩小,呈圆形或梭形,L/S <2,边缘模糊,包膜完整,淋巴门消失,内可见多发粗大斑片状钙化。彩色多普勒:淋巴结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坏死和(或)结核性肉芽肿。

2.6 发生部位 本研究30例患儿中,左侧腋窝26例,左侧腋窝并左锁骨上2例,左侧锁骨上1例,左侧上臂可见卡痕; 右侧腋窝1例,右侧上臂可见卡痕。

2.7 治疗及随访结果 Ⅰ型5例手术切除,2例观察3个月后手术切除;Ⅱ型均手术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无复发;Ⅲ型患儿均手术切除,口服抗结核药3个月,无复发;Ⅳ型1例手术切除,1例药物治疗6个月后手术切除。

3 讨论

在我国,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作为预防结核病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使接种者对结核菌产生特异性免疫作用,保护被接种者不受结核菌的感染与发病。接种卡介苗后婴幼儿一般无全身反应,只在上臂注射局部发生红肿、破溃,数个星期后会结痂自愈。只有0.05%~0.22%婴幼儿会引起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腋窝,少数可出现于锁骨上[11]),约1‰婴幼儿淋巴结会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相互融合穿通并向外破溃形成溃疡和瘘管,经久不愈[12,13]。接种卡介苗至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时间间隔较长,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多在接种2个月后发生,占76.71%[14],接种卡介苗引起婴幼儿淋巴结肿大,原因与菌苗的毒力,活菌数量,接种技术(菌苗稀释不均匀,注射时没有摇匀,注射剂量较大,皮下注射代替皮内注射等)及个别婴幼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本组30例腋窝淋巴结核患儿均有新生儿期卡介苗接种史,发病时间为婴幼儿期,无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及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所有患儿营养状况良好。实验室检查除3例淋巴细胞增高,1例血沉增快,1例白细胞增高,其他均无明显异常。

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所引起的淋巴结反应与其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关,菌苗的毒力、菌苗稀释不均匀及注射剂量较大均有可能促发这种异常反应。腋窝淋巴结是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初步鉴别淋巴结的性质。正常淋巴结的短径在2~5 mm,长径<10 mm,呈椭圆形,其皮质呈均匀低回声,髓质呈较均匀的高回声。病理状态下淋巴结的短径改变更加明显,一般>5 mm。淋巴结核病理改变的基础是炎性渗出、结节增生和干酪样坏死,病变转愈可见纤维化、钙化。淋巴结感染结核菌后,初期(Ⅰ型)以炎性渗出为主,内部结构无明显破坏,超声表现淋巴结为边界清晰,均质型低回声淋巴结,单个或多个散在分布,肿大的淋巴结无痛,活动度大。Ⅱ型淋巴结组织增生,形成大量结核结节故超声表现髓质消失或偏心,同时发生淋巴结周围炎,各个淋巴结逐渐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团块,团块中心出现大小不一干酪样坏死灶,超声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的大小不等,边界模糊,部分淋巴结融合成团,内可见大小不一低回声区,肿大淋巴结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Ⅲ型团块迅速增大,淋巴结结构消失,周边可见结核结节,中央可见大片干酪样坏死物,部分内可见钙化灶,形成寒性脓肿,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部分脓肿自行破溃,变成经久不愈的窦道。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团块,周边囊壁增厚、不均匀,中央囊性部分为液性暗区,暗区内可见密集点状中低回声。Ⅳ型当患儿抵抗力增强或恰当治疗后,病变停止发展,病变转愈呈纤维化、钙化,超声表现为淋巴结缩小,结节内可见多发、粗大钙化斑。综上所述,超声声像图特征能提示出淋巴结核各个阶段的病理特征,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早期即回声均匀型需和急性反应性淋巴结炎相鉴别,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较典型,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多成扁卵圆形,单发或多发,无融合生长现象,包膜规则、清晰,皮质均匀、对称,髓质居中,可显示淋巴门结构,彩色血流呈淋巴门样丰富血供。回声不均匀型需与恶性淋巴瘤鉴别,淋巴瘤多伴有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腋窝以双侧发病多见,超声声像图表现为淋巴结显著增大,形态饱满,近圆形,L/S<2,边缘整齐,界限清晰,髓质结构紊乱甚至回声消失或变形、移位,皮质不均匀增宽,回声明显减低,近似无回声的极低回声,但无液化坏死,部分相互融合,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囊实性团块型即寒性脓肿需与细菌感染性脓肿鉴别,寒性脓肿病程长,无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脓肿内可见多发斑块状钙化,而化脓性感染早期就可出现红、肿、热、痛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脓肿内无斑片状钙化斑。当图像不典型或诊断困难时,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学或细胞学活检可明确诊断。

高频超声对卡介苗性淋巴结核检出率高,具有无创性、快捷、经济、方便等优点,并且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可直接观察出淋巴结核病变各个阶段病理特征,能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淋巴结核卡介苗团块
消淋巴结核的外用有情方
通道压裂支撑剂团块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淋巴结核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含铁尘泥自还原团块固结机理及强度劣化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淋巴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以及血浆IFN-γ和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皮内注射灭活卡介苗对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CTLA-4 mRNA表达的影响
冷轧酸再生团块破碎机堵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三黄膏、止痛膏治疗脓肿溃疡型淋巴结核的疗效观察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