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介入空间 ” 地下交通空间设计研究
2022-03-22崔伊竹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崔伊竹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赵 雁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1 绪论
随着当前地面交通压力、地面建筑密度逐年上升,人们对地下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根据功能及用途,地下空间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地下交通工程、地下商业娱乐、地下仓储空间、地下市政实施、地下文体工程和地下医疗卫生。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工程,各个城市的地铁轨道交通系统日益完善;“不敢走、不想走、不能走”的地下过街通道逐渐消失;此外,下穿隧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公共空间也在持续建设。本文主要探究未来地下交通空间的设计方法。
1.1 地下交通空间概念
地下交通空间,是以人、车、轨道交通设施为对象的地下连续建设所形成的地下交通空间和网络[1]。通常将其划分为地下动态交通空间和地下静态交通空间,由此可进一步划分为地下人行交通空间(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商业通道等)和地下车行交通空间(车行隧道、地铁轨道、地下停车场等)。
1.2 “艺术是(地下)公共空间的促成媒介”观念
艺术作为一种原创力,介入空间,介入生活。“艺术介入”是一种精神理想,也是一种踏踏实实的饯行。卡特琳·格鲁在《艺术介入空间》中写到:艺术可以作为人与人、人与远近自然及人文环境之间密切互动关系的永续经营与调整的重要媒介[2]。在空间设计中,艺术被植入设计,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艺术可以成为不断改变形态的“公共空间”的促成媒介。同理,艺术介入地下交通空间设计,在这里,艺术的功能不在于创造一个新的公共空间,而是与地下交通空间设计紧密联系,形成更加协调的公共空间。
1.3 地下交通空间中的“环境意象”概念
在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到了“环境意象”的概念。意象性就是指具性物体使每个特点观察者产生高概率的强烈心理形象的性能,亦可称为可识别性或可见性。环境意象分为三个方面:识别(即目标识别性,占首要地位)、结构(即必须包括目标和观察者)和意义(即这一目标要对观察者有某种意义)[3]。对于地下交通空间的设计,上述概念可以被转译为:识别,指对地下交通空间的类型(如过街通道、地下步道等)及使用人群进行分类;结构,指设计应从使用人群的需求和观察者对于空间的整体设计的双重角度出发;意义,指通过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可以帮助观察者在对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并得到艺术介入地下交通空间的实践意义。
1.4 地下交通空间人性化设计
以过街地下通道为例,通常其会被称为地下人行通道,这对人性化有一定的指向性。要将人作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首先应从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入手。人们的心理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空间环境被人感知和人们对空间环境的需求。人与所在空间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感和联络感,人的行为活动赋予空间环境以意义,并决定了空间环境的创造方式[4]。
2 地下交通空间设计影响要素分析
由于地下交通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其影响要素众多。通过讨论地下人行交通空间中生理环境问题和心理环境问题,引证得出艺术介入地下人行交通空间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生理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影响人们所处的生理环境的要素我们称为生理环境要素[5]。由于地下人行交通空间的生理环境是依靠人工营造、控制的,因此地下空间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声光环境等生理环境要素要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目前,存在一部分使人感到阴冷潮湿的地下人行通道,通常是因为该环境中湿度较高且通风较差;而由于地下入口较为封闭、地下空间开窗受限导致空气流通性差,从而产生刺激性气味;且自然光线无法大面积直射于地下空间,因此运用“艺术”可以提升地下空间的舒适度和视觉美感,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光、色、音、艺术装置等。
心理环境要素往往是间接对人们的感受造成影响。现代城市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作为刺激物来影响人的感受,如噪音、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6]。艺术的介入有助于营造舒适积极的地下空间,艺术元素的美学调和机能易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3 艺术介入地下交通空间的作用肌理
3.1 完善空间功能
地下交通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不应只局限于通行功能,应与周边环境紧密联系。艺术作为空间媒介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艺术的介入能够赋予其“空间叙事”的能力,以城市公共空间触媒方式,将周边的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娱乐空间等空间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完善的功能圈。被激活的地下交通空间与其他地下空间之间会相互作用并产生联系及一些列活动,从而重塑空间功能,以满足地下空间发展进程中不断变化的功能需求。此外,地下空间中的一些基础设施往往无人问津,而艺术装置可以激活基础公共设施的使用,通过营造场景,促使人们自主使用。
3.2 丰富视觉体验
视知觉作为一种高度清晰的信息摄像媒介,提供了关于美的形式、空间事件与物体观念的无穷尽的丰富信息[7]。艺术以某种视觉物存在于地下交通空间之中,艺术的视觉形象可表现为艺术装置或是通过艺术手法所营造出的光影变化、构筑物装饰等,在此艺术所强调的是空间精神与装饰作用。艺术介入所创造的视觉体验可以弱化地下空间的冰冷感,在视觉与心理上营造舒适感。
3.3 增添空间美感
艺术所表现的空间形象是地下空间审美元素的载体,运用各种各样等艺术设计形式,将色彩艺术、光影艺术、装饰图案艺术、装置艺术等有机地融入地下交通空间。艺术的介入不仅使地下空间环境与人之间变得和谐,同时增添了空间美感。
4 艺术介入地下人行交通空间设计——以长沙市溁湾镇过街通道为例
4.1 现状及问题
长沙市溁湾镇的过街地下通道位于湖南武警医院与溁湾镇地铁站间的丁字路口,临近著名景点岳麓山,周围植被丰富。在场地的的四周,主要分布的是医院、地铁站、公交站、旅游景点,建筑物主要是居民楼与商铺,层数都较低。地理位置便利,交通量大。
通道内的公共设施不完善且现有的设施损坏严重;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灯光昏暗;残留积水,雨水等下渗存在问题;指示牌不明,难以辨认方向。据女性反映通道内的灯光氛围等使人感到害怕,不敢独自通过;现存的商业业态混乱且不能满足商户自身的需求;负重通行的行人及残障人士无法顺利的上下楼梯。
通道的配色压抑,空间内的色彩全部为灰黑色;空间缺乏文化内涵,毫无装饰存在,与长沙的地域性文化相脱节,地处溁湾镇却完全没能体现其文化底蕴;作为交通空间,缺乏激活空间的社会生活及商业活力,在此空间内想要盈利的商人达不到盈利效果。
4.2 设计方法
地下过街通道往往会成为都市中的“失落的空间”,而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互动、共享的“公共空间”的隔离、破裂、以及消失。“艺术”所创造的分享对环境友好型地下空间的形成有相当大的助益,这里所说的是另一种可以成为形成“公共空间”的有利条件的介入型艺术[2]。因此提出艺术介入地下空间设计理念,通过艺术的介入,使地下过街通道与人更好地互动、共享。
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打造更吸引人、更安全、更便捷的地下交通空间,同时保证设计的整体性、功能性、艺术性、包容性、共享性、健康性及环境优先与设计的可持续性。
根据现状提出3 个方面的设计策略:低影响的空间改造即通道路面、墙面铺装、色彩的改造,以及入口和楼梯的改造。针对性的设计模块,即各方位的标识设计、功能装置等。艺术介入空间,即植入“艺术”打造不一样的地下交通空间。通过“艺术”的植入与增加基础公共设施来激活该地下公共空间的活力;更新通道入口与楼梯的设计,改造为更便于行人通行的方式;改造墙面及地面铺装,增加功能等,从艺术、功能、便捷等方面着手设计。
通过分析地下交通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与人心理及生理需求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并通过一些艺术形式让使用者与空间产生互动(体验互动、动态互动),以人工增设的方式合理设计空间细节(如:扶手、台阶、垃圾桶等)。以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设计为目标,体现出艺术介入地下交通空间的场所精神。
4.3 具体设计(如图1)
图1 地下过街通道设计
城市的过街地下通道通常存在指示不明和缺乏安全性等问题。因此,一方面希望通过以艺术设计的形式吸引人并在空间中产生活动,例如:躲雨、摊贩售卖、卖场、观赏等,增加空间的互动性提升人们安全感;另一方面如《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中所提到的“最受欢迎的空间一般有大量可以坐坐的空间”[8]一样,根据实地调研发现该空间内的使用者对于座椅存在需求。在对场地可能发生的活动进行设想并了解场地实际功能需求之后,针对进行了以下设计。
入口设计:为确保生理环境要素—照明需求,入口楼梯两侧与扶手内设置照明灯。“艺术介入”形式为:光,增添暖色光源(“暖色具有膨胀、前进的特性”[9]),体验人造光源给予的视觉感受,解决过街地下通道当前昏暗阴冷、令人害怕的阴郁氛围。此外,考虑到场地临近地铁站与公交站,是交通换乘的枢纽,根据实用性原则,在入口楼梯处设置斜坡(可供行人拉运大件物品),便于使用者轻松通行。
通道设计:原本的地下通道是昏暗、令人感到害怕孤寂的,由此应切实把握住设计痛点—缺乏“光与温暖”,进而选择“艺术介入”形式为:色,地下通道的色彩需对使用者提供安全感和快捷服务的环境感觉,因此选择明度略高的色彩,给人以积极、愉悦的感受。以色彩渐变引导,解决当前通道内色彩看起来浑浊、迷离与色彩不能顺利发挥心理、生理性的机能问题,更多地给予使用者活动性的感受。
艺术装置设计:用互动装置增加空间的活动性也是提高空间安全感的一种行为方式,同时可以带动整个空间内的活力。比如音乐装置,当空间内传出轻松愉快的旋律时一定会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近空间。
墙面设施设计:根据低影响的空间改造设计策略,在地下通道内的交集点处的墙面上增设:方位指示标,更加清晰明确的指示道路行进方向;悬挂式的指示牌,标明各出口临近的风景区、地铁站等;挂壁式折叠座椅,节省通道内的空间保证其通道的通行的职能同时提供休息位;内嵌式垃圾桶,同样可以节省空间并保持空间环境;安全出口指示灯,将原本悬挂的指示灯改至踢脚线处,便于工作人员维护。
整体设计以植入艺术互动装置(通过交互装置艺术来激活通道)为设计核心,并从中提取可视元素,在细节设计上运用提取的可视元素进行变形、重复、覆盖设计。以艺术创造的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情景,展现让人们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重塑了地下交通空间的公共归属感。
5 结论
本文基于当前地面交通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形下,引发对地下交通空间设计的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以“艺术介入空间”的地下人行交通空间设计理念,以长沙市溁湾镇过街通道为例进行设计实验。通过艺术色彩、光影及艺术装置的积极心理引导,从而激活地下过街通道的空间活力、重新营造空间氛围,为人与地下空间的关系带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