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2022-03-22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东东王双琦鲁娟

区域治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碳循环权重指标体系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东东,王双琦,鲁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需要加快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通过推动社会绿色转型,解决国家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人类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都将给环境、资源带来一定负担,因此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从源头上作出可靠评价,有效落实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为社会的长久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核心概念解读

(一)低碳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理论最早由英国提出,强调通过采取政策、技术创新等方式完成能源革命,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减缓气候变化,保证人类社会长远发展[1]。该模式将物质封闭循环当成是基本特征,强调进行资源减量化开采和高效化利用,能够通过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获得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

(二)规划环评

所谓的规划环评,指的是从规划层面对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带有一定前瞻性。从规划编制开始,通过环评预测方案实施带来的环境影响,可以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比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确定环境、资源和经济各要素之间能否维持协调发展。规划环评需对项目实施产生的各种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对各地区、行业和部门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确保项目开展符合环境容量要求,落实清洁生产等规定[2]。

二、低碳循环经济与规划环评的关联

(一)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

国家在出台系列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从环境问题预防的角度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从源头减少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相协调。作为决策的一种,无论是对区域发展还是专业项目进行规划建设,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基于低碳理念,可以对项目循环经济进行评价,完成经济、环境和社会复合系统发展评估。通过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效率,顺利达成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二)以规划环评为手段

将规划环评当成是手段,能够通过评价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指导规划工作科学开展,同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资源消耗、废物处置、循环利用、经济和环境效益等多个角度筛选评价指标,对象涉及城市、行业、产业园等多个层面,使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把控。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灰色关联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各种方法确定不同评价指标权重,可以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通过完成生态园区、循环社会的建设,体现低碳循环发展理念。

三、融入循环发展理念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

(一)体系构建思路

结合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完成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构建,在项目评价中融入清洁生产等要求,有效协调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项目开发提供可靠依据。从宏观角度来看,应加强环境容量分析,合理配置土地、热力等资源,从总量上控制角度,完成布局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微观调控角度来看,应做好环境污染防控方案比选,加强污染源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发生。考虑到指标体系决定环评内容覆盖广度和深度,同时关系到低碳循环理念能否有效融入,需要在把握经济、环境、资源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筛选指标,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评价,体现经济和环境发展关系,如选择资源类指标,需要体现减量化、循环利用等特点。选择环境类指标应加强污染控制,设置排放达标率等指标。面向不同对象建立指标体系,应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开展评价,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等存在差异,需要选择适合的评价目标,并科学选取评价方法,确保能够完成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评估,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二)指标筛选原则

在指标筛选方面,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体系的建立有一定前瞻性,可以对规划对象的特性进行准确、系统的反映。对照相关理论规范选择指标,保证体系权威性,能够保证环评工作科学开展。其次,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进行指标筛选,反映项目各种开发行为中经济、环境和资源要素的关系,体现评价工作的整体性。再者,应遵循层次性原则,保证环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讲,就是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各种经济、环境等要素进行细分,确立可量化指标,体现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此外,应体现指标的针对性,可以针对评价对象筛选相应的指标,体现评价工作的侧重点,落实循环发展要求。最后,应筛选易得的指标,保证各指标直观,方便人员获取相关信息,确保环评工作高效开展。遵循相关原则,对项目实施期间的各要素关系进行识别,掌握不同开发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等,能够结合发展目标做好评价指标的筛选。结合以往经验可知,可以采用SWOT法、专家咨询法、DPSIR法等多种方法完成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由目标层、主体层和指标层组成的环评指标体系,确保规划环评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三)体系构建流程

从体系构建的流程来看,按照开发政策等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需要先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通过现场勘查、现状监测、环境调查等把握项目开发中各种资源、环境要素,根据规划目标对影响环境的各项因子进行识别。通过完成因子分类,融入低碳循环经济理念,遵循相关原则,能够完成指标筛选。在指标量化方面,需要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采用德尔菲法等定性分析方法,容易受评价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导致权重分配效果不理想。运用定量方法展开分析,可以采用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后一种方法将面临子系统量化难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定性手段和定量手段结合,完成多层次指标赋权,在简化评价工作的同时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按照指标量化步骤,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元素,各组为一个层次,确保各层次相互独立。将同层次元素当成基准,对下层元素进行支配,可以形成自上而下的层次结构。比较各层元素对上层元素的影响,能够确定指标在目标中占据的比重。对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能够生成判断矩阵,采用1-9整数及倒数比例标度法完成元素重要性判断。完成层次单排序,仅确定各组元素对上层元素的权重向量,为确定最底层各元素对总目标的权重,假设A层包含m个因素,总排序权重分别为a1,a2,...,am,下层B层包含n个因素,关于上层Aj权重分别为b1j,b2j,...,bnj。在Bi和Aj不存在关联时,B层总排序权重可根据下式计算:

式中,bi为元素Bi在上层的总排序权重,bij为该元素关于Aj的权重,aj为Aj的层次总排序权重。通过一次性检验,验证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完成指标量化,运用指标开展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经过筛选后,权重较大的指标能够用于反映规划实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为完善规划方案提供指导。

(四)规划环评实践

1.案例概况

某项目位于城市近郊的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约20km2。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降雨较少,具有较高矿化度。周围环境地貌简单,植被、动物类型较少,环境脆弱,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区域产业以机械加工、包装印刷、橡塑化工等为主,按照区域发展规划,需要建设能源工程、生物工程和商贸物流中心等,推动精细化工等新型化工产业发展。

2.体系构建

根据项目情况建立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可以采用SWOT方法对区域优劣势和面临的威胁、机会展开分析,完成环境因子系统分析。从优势上来看,项目位于城市经济圈节点,交通便利,同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区域内产业发展稳定,为项目实施奠定了稳固基础。从劣势上来看,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而项目实施要求达到较高的资源承载力,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项目实施机遇来看,项目实施可以推动产业创新,获得政府大力支持,有助于加快区域资源流动,深化区域产业分工。但同时也将面临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需要与市区内产业竞争,承担较大的发展压力。通过综合分析,采取DPSIR模式进行指标体系建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角度对区域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将规划环评指标划分为资源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发展四大类指标。对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可知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包含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清洁能源比例、土地资源利用率等多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值,能够确定各指标权重,形成如表1所示的层次指标体系。

表1 项目规划环评指标体系

3.体系运用

在环评指标体系运用阶段,需要对规划阶段的各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但实际各指标因素存在不确定性,需利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系统分析,以准确完成各期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反映指数变化趋势,验证体系的可用性。通过层次分析,可知各层指标权重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分析选用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的规划数据,根据地方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在综合评价时需要先对指标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削弱指标的不可度量性。可知系统行为序列Xj={xj(1),xj(2),...,xj(k)},j为某个时段,k为指标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极值分析完成指标序列值变换,可以进行指标关联度计算。具体来讲,就是按照指标权重进行逐层加权计算,得到目标序列X0={x0(1),x0(2),...,x0(k)}对子序列的加权关联度Υj:

式中,K为指标个数,L为指标层数,W(l)为对应层次权重,δj(k)为子序列Xj各指标对目标序列对应指标的关联度,满足:

式中,Δmin和Δmax为目标序列和子序列指标绝对差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ρ为分辨系数,可取0.5,Δj(k)为两个序列中指标k的绝对差值。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得到项目在不同时段的环评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评价结果可知,在项目规划早期阶段,无论是在资源能源利用还是环境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不利于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早期产业发展忽视了环境问题,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建设的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从项目实施开始,发展至2025年,资源能源利用率将明显提升,同时区域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将有所改善,可以为实现清洁生产、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目标提供支持。发展至规划末期,能够使区域环境、经济等各方面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说明项目实施能够带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需求。相较其他指标,按照规划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将得到显著改善,因为规划明确提出了各项污染控制措施,如针对锅炉配置烟气净化装置,在废气处理上实现统一收集和处理,针对固体废物实现分类回收利用,确保新建企业能够与内外环境和谐相处。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推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在建筑、交通等领域引入节能技术,达到贯彻落实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

表2 项目规划环评结果

从综合评价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总体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但对照区域规划目标可知,距离理想效果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原因可知,主要受区域环境的限制,环境恢复治理率、清洁能源比例等指标在短期内难以达到规划目标要求。追根究底,与区域生态建设不平衡有关,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区域环境质量不高、区域环境承载力有限,将造成工业产业生产投入受限,地区综合发展指数下降。对照评价结果,想要落实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需要在近期规划中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分析项目实施给各重点保护目标和敏感点带来的影响。为加快清洁能源引进,还应集中进行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布局,同时通过监督管理实现企业排污全程控制。面向整个区域加强执法宣传,增加污染治理投入,引导企业建立先进清洁生产制度模式。逐步消除项目实施给环境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加快环境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能够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结论

通过准确理解低碳循环经济和规划环评工作的关系,可以从二者融合的角度明确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在遵循科学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厘清体系构建流程,结合评价对象特征进行指标筛选,运用层次分析等方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能够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运用关联分析法展开综合评价,可以综合明确区域能否达到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继而为规划方案完善和改进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碳循环权重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再传捷报: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实现50%的富氧目标
全球首次!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权重常思“浮名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