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友好的街区中小学生放学空间与行为互动研究
——以万柳片区和大栅栏片区为例

2022-03-22毕波杨婷婷马春叶王杉

风景园林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交站商铺放学

毕波 杨婷婷 马春叶 王杉

大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道路机动化、住区高层化、学校孤岛化的趋势愈加明显,适宜步行的开放空间减少,儿童友好的出行环境更为有限[1]。基于《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联合国于1996年发起建设“儿童友好城市”(child friendly city, CFC)的 行 动 倡 议;并 于2015年提出建设包容、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社区目标[2]。如何建成安全、连通、共生的城市儿童出行环境已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

放学路是城市中小学生日常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之一,无论在尺度较大的新建街区还是留存历史肌理的老街区,均存在步行空间逼仄、公共设施及景观匮乏、儿童友好的潜力未充分挖掘的问题。放学时段,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对学生步行的安全性造成困扰。既往研究关注通学出行方式[3]、出行行为[4]、时空特征[5]等宏观层面问题,也涉及对放学行为与城市布局优化[6-9]、环境更新[10-12]等问题的探讨;而深入微观层面,聚焦放学路上通行及游憩、社交等行为的“空间–行为”互动研究还不充分。

本研究以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万柳片区和大栅栏片区为例,基于中小学生放学空间与行为互动的调查,通过揭示中小学生放学路上常经地点及活动类型,探讨中小学生场所偏好和环境需求,旨在发现放学空间与行为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儿童友好的新老街区更新提供补充依据。

1 相关研究动态

1.1 儿童友好的通学空间规划设计

根据联合国“儿童友好城市”倡议官网①统计,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已有45个国家(地区)提出相关行动方案。纵观各国(地区)保障通学安全、促进儿童出行友好的典型项目(表1),行动要点包括3方面:1)从学校、住区周边到城市“点—线—面”的系统优化;2)交通静稳化、设置通学专有路线,注意安全性与连通性;3)对儿童活动空间可达性、可供性、趣味性、体验性等方面进行改造。

表1 各国(地区)促进儿童通学出行友好的典型项目[13-18]Tab. 1 Typical projects in improving child friendliness of school commuting space in different countries/regions[13-18]

1.2 通学空间与行为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兴起,长沙(2018年)、深圳(2018年)、成都(2019年)等城市先后提出试点,从注重理念策略落实到儿童日常通学空间评估与改造。已有文献内容侧重于经验引介和建议[16-18],但是随着实证研究的涌现,儿童通学空间与行为研究的整体性逐渐加强,结合规划设计的行为调查研究也逐渐增多[10-12]。

1.2.1 研究尺度与空间类型

通学空间设计规范主要围绕学校的选址、出入口、周边人行设施等微观尺度内容[14]。交通领域研究则纳入校园周边[19]、校区[20]、学区[21]交通环境整治和步行巴士[22]等中观尺度的“住—学”联系。城乡规划学强调从学校到住区的整体性,建立儿童友好的出行网络体系[16]。

儿童通学空间分为上学空间和放学空间,其涉及的空间研究类型趋于丰富。以通学空间为主要对象,儿童出行环境评价集中于住区、校园周边、街道等局部实例[23]。除了通勤属性为主的上学空间,放学空间具有更多的游憩和社交属性,类型更为多样细致。从户外体力活动[24-25]、放学通行与停留行为[10-12]入手的研究,则发现放学行为主要聚集在街头、桥头、商铺前、废弃地等非正式活动场所。目前,放学路径相关研究对象多为中心城区小学[6-12],而新老街区及不同等级规模的中小学对比案例较为缺乏。以北京为例,老旧胡同、大院和新建大型住宅区都是典型的待更新地段[26]。

1.2.2 解析方法与关联类型

就儿童放学后的行为活动而言,其描述趋于精细化。其中以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追踪、空间观察、问卷与访谈调查为主流方法,结合GIS的现场计数、活动日志、行为注记及空间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既往研究多用于解析中、宏观层面的放学出行范围、活动分布、城市布局结构关联等问题。比如,引入家长接送时空链分析可达性[5]148;利用手机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轨迹构建公共空间体系[24];利用GPS追踪放学路径,解析学区布局[6],得出学校服务半径[7],反映放学路径与城市[8]或社区[9]的空间关联等。既往研究也用于挖掘微观层面的聚集规律、空间偏好、环境互动等,如放学活动的年龄差异、特征空间与空间特征影响[6,10-11]、停留行为与游憩空间的互动[12]等,从而支持体验式环境设计。放学“空间–行为”的深入解析与关联,有助于优化儿童友好的放学空间体系。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为营造儿童友好的放学空间体系,本研究全面调查中小学生放学空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总结相关文献中的放学行为及路径、节点空间分类[6-12]的基础上,对样地对象的行为及其发生空间进行预调研、正式调研和补充调研,建立关于新老街区和中小学生的放学“空间–行为”互动分析框架(图1)。首先描述并比较新老街区中的中小学生各类放学行为及分布特征;其次分析放学“空间–行为”之间的关联;最后进行验证,提出儿童友好的放学空间更新依据。从“空间–行为”互动视角出发,着重探究环境和行为的关系,对可能影响放学行为的新老街区社会背景等因素暂不做过多讨论,采用以GPS行为追踪与空间观察为主的方法实施调研。

2.2 研究对象选取与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覆盖新老街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以北京老街区大栅栏和新街区万柳2个典型片区为例,每个片区选取初中和小学各一所作为样地(表2),其中万柳片区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万柳北校区(简称中关村三小)和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简称北京市十九中),大栅栏片区选取炭儿胡同小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北师大附中)。于2019年3—5月实地调研3次获取原始数据。预调研观察统计人群、行为、空间分类。正式调研随机选取各校学生数量的10%,使用GPS追踪中小学生步行放学路径,记录中小学生在途中的各类行为及停留点位置;利用GIS核密度分析、对比分析法绘制路径与节点空间的行为分布。补充调研再次观察并验证放学“空间–行为”互动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

表2 样地选取的学校信息Tab. 2 School information selected in the sample areas

3 研究结果

3.1 放学空间特征

中小学生在放学路上乐于探索和交流,也有一定的自我空间需求,除了一般通行行为(独自或在陪伴下直接通过),主要发生游憩(通行或停留过程中的追逐、跑、跳)、社交(通行或停留过程中的聊天、做游戏)、独处(独自停留:坐憩发呆或玩手机)和购物(停留浏览、买东西)行为(图1),其在路径和节点中均有分布。新老街区不同的尺度和环境特征,对不同行为发生频率有所抑制或强化,比如万柳片区街区尺度大、路幅宽、机动车流量大,安全隐患相对老街区较多,监护人陪同放学的情况居多,且放学途中的课后辅导班、商铺较多;老街区就读的中小学生独自或成群放学的情况居多,辅导班、商铺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放学行为特征。样地主要步行放学路径空间如图2所示,主要发生一般通行行为、伴随通行发生的游憩行为和社交行为;节点空间包含公交站旁空间、交叉口空间、商铺前空间、街边停留空间和小广场空间五类,主要发生伴随停留发生的游憩行为和社交行为,以及独处行为和购物行为。

图2 GPS追踪路径与观察节点空间分布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PS tracking paths and observation nodes

总体上,中学生平均步行距离比小学生长,新街区学生平均步行距离较老街区长。主要原因为中学规模更大,吸引生源范围更广,前往公交站换乘的学生比例更高,平均步行距离更长;新街区街廓尺度更大,平均步行距离也更长(表3)。同时,由于设施、业态、交通等方面的差异,新街区小学生放学目的地类型相对丰富,包括家、公交站、商铺、辅导班等;老街区小学生放学目的地类型较单一,主要是家和公交站;新街区中学生去往商铺、公交站的比例较高;而老街区中学生去往公交站和地铁站的比例较高。重点中小学学生的放学目的地类型也更丰富(图3)。

图3 样本学生放学目的地类型及占比After-school destination types of sample students with proportion

表3 GPS追踪放学路径距离及节点观察频次统计Tab. 3 Statistics of GPS tracking after-school route distances and node observation frequency

3.2 放学行为特征

3.2.1 行为发生频率

行为总体发生频率的核密度分析表明:放学后的自发活动在新老街区均呈现空间集聚性。小学生放学行为活跃点散布于学校周边,比中学生更为分散,中学生放学行为活跃点主要集中在校外主干路上(图4)。

图4 万柳片区和大栅栏片区行为点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 analysis of behavior points in Wanliu and Dashilar blocks

其中,一般通行行为发生频率占比最高,社交行为次之,再次是购物行为。中学生一般通行行为发生频率较小学生更多,小学生比中学生发生更多游憩和社交行为,推测与年龄特点有关;且老街区小学生的游憩和社交行为占总体行为的比例较新街区多,与空间特征有关(图5)。

图5 新老街区中小学行为类型比例Proportion of behavior typ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ew and old blocks

3.2.2 各类行为分布

新老街区的放学通行行为基本连续分布于学校周边主要道路上。放学通行中普遍发生社交行为,往往形成一个社交行为带。中学生通行中的社交行为发生频率比小学生高,分布较随机。小学生通行中的游憩行为更多,易发生在学校邻近街巷。由于老街区空间趣味性更强,小学生放学通行中的游憩行为更频繁。

停留过程中的游憩、社交、独处、购物行为主要发生在公交站旁空间、交叉口空间、商铺前空间、街边停留空间及小广场空间。小学生好奇心强、活跃度高,停留过程中的游憩行为更多,主要发生于街边停留空间和小广场空间,且老街区的发生频率更高;社交行为主要发生于交叉口空间,与商铺前空间也有很大关联,独处行为的分布则较随机。中学生发生的社交行为更多,集中在公交站旁空间和商铺前空间。由于新街区业态更丰富,中小学生购物行为分布更广泛。

3.3 放学“空间–行为”互动分析

3.3.1 路径“空间–行为”互动分析

根据放学路径中的主导行为类型,放学路径空间可分为通过型、游憩型和社交型3类,选取特征明显的游憩型和社交型街巷进行分析。根据行为发生相关空间特征,结合相关文献[10]97,以宽敞度、安全性和可供度作为街巷分析指标。

本研究中的宽敞度指的是街道空间尺度的舒适程度,以街道宽高比(D/H)和儿童安全活动的场地面积(S)作为评价指标,D/H小于1∶1的街道感觉较狭窄,1∶1~2∶1的街道空间感强、较为舒适,3∶1以上街道空间围和感较低。根据文献[10]98,对空间宽敞度有要求的场地面积多在40~70 m2,300 m2是6~7个儿童在开展一项游戏活动时的平均值,故在本研究中,评价宽敞度时以D/H和S为评价指标。街道安全性从机动车流量、陌生人流干扰程度、可视性三方面评价。可供度为描述空间内可供儿童游戏的地形类、自然类、设施类空间要素。地形类空间要素指路径两侧可供通行行为多样化的构筑物等,如建筑物台阶;自然类空间要素指路径两侧的行道树种植;设施类空间要素指可供通行行为多样化的器械等,如座椅、栏杆等。

分析发现,游憩型街巷的宽敞度总体比社交型更高。而社交型街巷的宽敞度、安全性和可供度没有明显规律,说明放学通行中的社交行为不受街巷空间特征影响。老街区街巷空间特征以胡同空间为代表,宽高比适中,老街区胡同放学期间机动车少,可视性高,陌生人流干扰程度小,安全性高;游憩型街巷安全性比同片区的社交型街巷及新街区同类街巷高,学生放学常在一侧建筑物附近跑、跳、游憩;新街区游憩型街巷存在车辆乱停放、外卖快递人员干扰的情况,安全性低(表4)。

表4 路径“空间-行为”互动分析Tab. 4 Space-behavior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after-school routes

因此,学生在老街区的放学通行过程中游憩行为更多,且更易发生在宽高比适中、机动车流量小、陌生人流干扰程度小以及可视性好的街巷。

3.3.2 节点“空间–行为”互动分析

同样根据放学路径中的主导行为类型,节点空间可分为游憩型、社交型、独处型和购物型,指标分析表明:交叉口空间数量最多,所含行为类型最多。此类地点人车流量大,但并不妨碍放学后学生进行停留。购物型交叉口普遍比社交型或游憩型宽敞,只出现于老街区有商铺邻近的交叉口空间。新街区交叉口大部分比较宽阔、人车流量较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制约了放学游憩行为的发生,因此游憩型交叉口大部分出现在安全、尺度宜人的老街区(表5)。

公交站旁空间是放学途中停留等待最重要的场所,由于小学生更活跃,且公交站旁空间一般比较宽敞、可供度高,因此小学附近游憩型和购物型公交站旁空间比中学更多。

街边停留空间满足宽敞度、安全性、可供度之中至少一项的容易发生游憩行为。老街区的游憩型街边停留空间安全性更好。社交型街边停留空间与宽敞度、安全性以及可供度都没有明显关系。游憩型和独处型小广场一般较宽敞,安全性高,且前者可供度高于后者,反映出放学活动偏向在设施丰富、景观构筑物多样的广场发生(表5)。

节点空间中,老街区的空间行为类型更加丰富,新街区虽然尺度更大,公共空地更多,但由于安全性不高,行为类型反而减少。商铺前通常毗邻交叉口、公交站,易形成社交聚集地,是值得关注的改造节点(表5)。

表5 节点“空间-行为”互动分析Tab. 5 Space-behavior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after-school routes

4 儿童友好的放学空间更新策略

本着儿童友好城市的更新原则,要做到以下3点:1)对中小学生放学行为活动的需求感同身受,尊重儿童路权;2)以有限成本介入日常空间营造,提倡弱设计;3)充分挖掘小尺度空间,关怀儿童身心。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本研究对新老街区样地主要放学路径和节点空间提出如下更新策略。

4.1 儿童路权优先的放学路径规划

大城市中小学与公交、地铁站之间形成重要的放学路径,与商铺、辅导班等多个目的地形成联系,范围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半径。需要根据惯常行为路线,规划系统的放学专有路径(图6)。本研究发现,放学通行中的游憩行为空间偏好明显,安全、可视、尺度宜人的老街区胜过服务机动车为主的新街区。因此,新街区道路安全性的提升、游憩机会的增加、老街区街巷的进一步优化是儿童路权优先的放学路径改造重点。

图6 万柳与大栅栏片区放学路径规划After-school routes planning in Wanliu and Dashilar blocks

新街区尺度大、路幅宽,车流量大,且因为快递、外卖行业兴起,存在较多的不规范交通行为。通过铺设明显的行走路线和跑动图案,以路桩分隔停车带,在过街危险地带增设特殊标识,提醒学生和各类行人放学路的存在。同时,拆除过长的封闭围墙,形成视线良好的“街道眼”;通过绿植、彩绘、照明等手段营造沿路界面的亲切效果和行游氛围,提升中小学生放学通行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老街区胡同狭窄且缺少活动空间,但对儿童游憩行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清理主要放学路径的占用空间并让渡门前空间,保证足够的慢行区域;适宜规划次要的放学路径,将商铺前等学生放学途中主要的社交活动空间相连接,串联小广场、绿地、交叉口等游憩活动频发的场所,满足中小学生的课后探索需求,提高此类道路的可供度(图6)。

4.2 充分挖掘活力节点与植入可供要素

大城市老街区得益于更好的安全特征,放学路上激活停留行为的节点类型较新街区多。潜力较大的交叉口、社交行为发生频繁的商铺前、中小学周边公交站以及适宜游憩的小广场等都是重要的改造对象。因此,亟须提升新街区节点的安全性,并进一步丰富老街区节点的可供要素。

对于新街区中宽阔、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交叉口可适当渠化,禁停机动车,减少人车干扰。中学生放学路上的交叉口可适当提供停留空间,绘制路面安全岛,缩短横穿马路距离。对于比较狭窄的交叉口,则不鼓励驻留,在斑马线前设置减速带和标识提醒司机注意慢行(图7)。商铺前是一类吸引中小学生放学社交的重要节点空间,因聚集人群较多,需要减少停车占道,建议设置一些台地或多功能构筑物,引导中小学生休憩玩耍。

图7 万柳与大栅栏片区节点改造示意图Node spaces renewal in Wanliu and Dashilar blocks

老街区公交站交通流汇集,邻近商铺,活动频发,但车流、陌生人流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划定校区公交站等候区,通过绿化隔离带等将站台空间从其他道路中分离出来,增设儿童休憩座椅及安全扶手。充分利用已有小广场、院落等适宜放学游憩的场地,增设软质地面、景观廊架和趣味小品,丰富植物种类,充分挖掘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人文学习、自然认知等活动的资源,增加中小学生课后游憩、社交等行为机会,减少中小学生独处、长时间玩手机等行为发生(图7)。

5 结论

本研究基于新老街区、中小学放学空间与行为互动对比的视角,对样地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微观追踪和分析,作为对以往关注宏观层面通学出行方式、行为特征,以及单一类型建成区放学空间与行为关联研究的补充。研究发现,中小学生放学游憩行为空间偏好明显,适宜在尺度宜人、安全、可视、趣味性强的老街区街巷和交叉口,以及宽敞、安全、可供度高的小广场发生;新街区街巷和交叉口安全性的提升将有利于游憩行为的发生。放学社交行为空间偏好不明显但发生频率较高,街边停留空间、交叉口、公交站旁、商铺前等放学空间都应保证满足儿童社交的安全性和可供度。

中小学生的惯常放学路线、各类放学行为及空间特征是儿童友好的放学空间改造基础。新街区应重点打造安全可游憩的放学专有路径,老街区则应在保证拥有足够步行空间的同时设置引导游憩和社交的次要通学路,保障儿童路权。对典型节点进行空间改造,从有限成本的微更新设计入手,逐步实现儿童友好的放学空间的整体优化。限于研究精力,本研究中选取对象范围及考虑因素有限,未来可以覆盖其他尺度与空间特征突出的街区,覆盖上学行为调查并考虑不同地区儿童年龄、家庭收入、家长接送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上下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开展更为系统化的研究。

(本文获2020年第一届LA青年学者论文奖二等奖)

注释(Note):

① 联合国“儿童友好城市”倡议官网地址:childfriendlycities.org/initiatives.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图1~7由作者绘制,其中图2、4、6中的底图来源于高德地图(2019年);表1由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3-18]归纳整理;表2~5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公交站商铺放学
英国公交站
公交站里的背影
放学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快放学了!
沉浸式剧院——Dear So Cute商铺与咖啡馆
放学之后
大笨狗酷比多
——没有车的公交站
放学歌
湖南省首批智能化公交站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