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白鱼人工繁殖受精卵附着介质筛选

2022-03-22范姝云肖勇田敏曲品杨剑虹安莉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砾石孵化率银白

范姝云 肖勇 田敏 曲品 杨剑虹 安莉

(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021)

银白鱼(Anabariliusalburnops)隶属于鲤科、鲌亚科、白鱼属,是白鱼属中个体较大的种类,其营养丰富、肉质鲜嫩肥美,是滇池特有的土著鱼种,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昆明市民的青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是滇池主要的经济鱼类[1]。后随着昆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大规模围湖造田,破坏了水生生物繁殖栖息场所,加之外来物种侵入、酷渔滥捕等因素,导致滇池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质逐渐恶化至Ⅳ类[2-3],银白鱼在滇池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占,产卵场面积缩小,种群几近消失,现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国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种类,同时也被列入云南省特有珍稀保护动物名录[3]。

银白鱼体长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背包平直,腹缘呈弧形,体高略小于头长。吻端尖,吻长大于眼径而微微小于眼间距,口端位或次上位,下颌略突出,其前端的小突起嵌入上颌的凹陷处,口裂斜向上,后端伸达鼻孔前缘的正下方,无须。腹棱自腹鳍基后延伸至肛门。银白鱼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常在水草丛中觅食。该鱼食性杂,在不同生长阶段所摄取的食物组成不同:体长110~170 mm时,以枝角类为主,其次是丝状藻、小鱼和虾等;体长171~335 mm时,以小鱼和虾为主[1-2]。银白鱼为小型鱼类,生长较慢,1冬龄鱼可达到性成熟,产卵盛期为2月至3月中旬,卵为黏性。据观察,银白鱼多选择滇池边砾石较多的湖湾产卵。

开展银白鱼人工繁殖及孵化研究是银白鱼种群恢复的关键技术手段。目前,对银白鱼人工繁殖及孵化的研究极少,几乎没有可供查证的学术资料,故亟须系统地开展人工繁殖和孵化各基本参数的研究。本试验为银白鱼人工繁殖探索性试验,旨在筛选出最利于受精卵孵化的附着介质,提高孵化效率,保障孵化质量,为今后开展银白鱼人工增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场地

试验在昆明市寻甸县境内水产科学研究所土著鱼繁育实验室的钢架大棚内进行,大棚面积为667 m2,水源采用地下井水,棚内设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1套,包含生物净化、紫外线杀菌、增氧等设施设备。另准备足量的授精搅拌器皿、注射器、塑料方形箱、塑料漏水方框、充氧泵、10 mL量杯、铁丝、白瓷盘等。

1.2 亲鱼来源

亲鱼是由2017—2019年在滇池收集到的银白鱼驯化后人工繁殖得到的子一代养成而来。

1.3 试验方法

试验选用4种受精卵附着介质,分别为尼龙纱窗网、棕片、砾石(工业用)、瓦片。尼龙纱窗网和棕片为鱼类人工繁殖中常用的介质。采用砾石和板瓦是为了模拟银白鱼自然产卵场的沙砾和岸边岩石环境。砾石平均粒径约2 cm,均匀置于底面积为20 cm×30 cm的矩形塑料漏水筐中。瓦片大小为16 cm×16 cm,钻孔,以方便用铁丝固定。纱窗网的网目大小为1 mm×1 mm,剪裁为50 cm×50 cm的网片。棕片除去硬质部分,用手撕拉至松软。另外单独准备1块30 cm×30 cm的纱窗网片,用于计算受精率。

使用前,所有介质经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使用时,将介质分别置于80 cm×60 cm×50 cm(长×宽×高)的长方形塑料箱中。对银白鱼人工授精完成后,用量筒分别装10 mL受精卵布设到面积基本相同的4种介质上,静置20 min,待受精卵产生黏性附着牢固后,再将箱中的介质取出分别移入4口培育缸中,使其处于培育缸的中上部以方便观察。

1.3.1 人工授精及受精率计算

银白鱼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授精前用干毛巾擦拭亲鱼泄殖孔周围,确保精液与卵子在获取过程中不沾水。人工授精的雌雄比为1∶2,精子与卵子接触后,加入适量0.85%的生理盐水,用羽毛充分搅拌1~3 min。随后用少量水冲洗多次,均匀搅拌,直至受精卵开始出现轻微的黏附现象时,用量杯分别取10 mL受精卵布设在放有不同介质的长方形箱中。

与此同时,另取2个10 mL量筒(分别编号为1号、2号)。1号量筒取2 mL受精卵,倒入白瓷盘中统计受精卵的数量,以便计算各介质附着鱼卵的平均数。2号量筒取5 mL受精卵均匀布在30 cm×30 cm的纱窗网上,用作统计受精率,并观察受精卵的孵化和发育情况。在不同发育时段,随机取出一定量受精卵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当观察到发育至原肠期的卵子后,取50粒受精卵进行镜检,当超过60%的受精卵发育到原肠期后,开始计算受精率(%)。

受精率=原肠期卵数/总卵数×100

(1)

1.3.2 银白鱼鱼卵孵化管理

试验前对提水、增氧、紫外线杀菌、净水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试验期间设备运行正常。试验期间水温保持在11~16 ℃,每天定时观察受精卵的孵化情况,及时将发白、发霉的鱼卵取出并记录数量,记录银白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计算其孵化率(%)。

孵化率=出膜仔鱼数/受精卵数×100

(2)

2 试验结果

2.1 人工繁殖受精率

统计1号量筒中的受精卵数量可知,2 mL约有1 000粒受精卵,平均为500粒/mL。通过分时段观测30 cm×30 cm纱窗网上布设的5 mL受精卵,达到原肠期的受精卵约有2 270粒。经计算,本次试验的受精率约为90%。镜检观察,受精卵卵径为1 973.67~2 787.15 μm,卵黄直径为1 218.93~1 843.89 μm。

2.2 不同介质受精卵的孵化情况

定期观测各培育缸中受精卵的孵化情况,直到全部孵化,统计出膜仔鱼数量,记录出膜时间,计算孵化率和孵化时长(见表1)。结果表明,4种介质试验组的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棕片组、纱窗网组、砾石组、瓦片组。棕片组孵化率最高,为80%,比纱窗网组高10%左右,比最低的瓦片组高了50%以上,且孵化时长也相较其他介质要短。

表1 不同受精卵附着介质孵化情况

3 讨论

3.1 银白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长

与同属的其他种类相比,银白鱼孵化过程较长[4-6],在水温11~16 ℃条件下,仔鱼出膜时长为282~300 h。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受到银白鱼产卵季节气候条件的限制,此时水温较低;另一方面可能是由银白鱼自身的生物特性决定的。此外,采用不同附着介质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也有差异。试验显示,棕片组和纱窗网组仔鱼的出膜时长相对于砾石组和瓦片组要短。结合银白鱼自然产卵场的产卵环境及条件分析,可能是棕片和纱窗网材质柔韧度较高,在培育缸中可随着水流摆动,对受精卵产生较强的流水刺激,从而能加快受精卵的发育。此外,有研究发现,鱼卵孵化所需的氧气主要是通过扩散得到的[7],砾石和瓦片上的受精卵受流水扰动较弱,溶解氧扩散不充分,因而会导致发育较慢。

3.2 不同产卵介质条件下的孵化率比较分析

本试验结果显示,银白鱼卵在4种介质上均能很好地附着,但其孵化率有较大差异。孵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棕片、纱窗网、砾石、瓦片,这很可能是由于介质材质不同造成的。棕片经过撕拉后,具有张力强、立体性好、摩擦力大的特点,使得受精卵黏附程度高,在水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使受精卵在流水中摆动,接触更多的清洁水,溶解氧更充足。此外,柔韧的棕丝及其松散的结构使人工剔除病变受精卵更加方便,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水霉的危险,故孵化率较其他3种介质高。纱窗网具有均匀统一的网状结构,材质细软,但容易受水的张力和流水冲击的影响,且网片容易粘在一起导致通透性变差。此外,如果受精卵感染水霉后较难将之从网片上剔除,因此孵化率低于棕片。与瓦片相比,砾石表面更为粗糙,且纹理不规则,能提供比瓦片更多的水体接触面积,但因二者与受精卵表面接触面积过大,受精卵布设在砾石及瓦片上时分布都不均匀,容易附着成团,透水、透气性很低。砾石、瓦片的物理轮廓还会影响水流方向,产生水流冲击死角,水体溶解氧分布不均匀,导致受精卵水霉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从而降低孵化率。综合分析比较,棕片透水、透气性好,具有立体结构,采购成本低,便于运输及操作,适用于银白鱼规模化人工繁殖。

3.3 人工繁殖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银白鱼产卵场受滇池湖岸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目前仅分布于滇池西部一小块狭长的区域。虽然目前偶尔还可在滇池中捕获银白鱼个体,但是数量极其有限。由于在自然界中银白鱼产卵季节水温偏低,受精卵孵化时间较长,以及滇池水质污染、外来鱼类挤占其生存空间等因素,导致银白鱼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繁殖越来越困难,成功孵化并成活的数量非常少,很难通过自然繁殖来扩大种群数量。采用人工繁殖技术可以调控繁育环境条件,快速扩大银白鱼的种群数量,为增殖放流恢复银白鱼种群数量提供基础,是促进滇池鱼类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系统稳定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砾石孵化率银白
砾石聚合物仿石艺术地坪施工技术
吟红玛瑙
鲁娟的诗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冬天里藏着春天
月夜
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对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种蛋的储存条件对孵化率的影响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水温对虎纹蛙受精卵孵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