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022-03-22刘淼淼宋潇玉
刘淼淼 谢 潇 宋潇玉
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1;2.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1;3.贺州学院,广西贺州 542899
引言
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城市空间的合理分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随着国家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上升,旅游日益成为居民的休闲方式。由于区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背景,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往往呈现不均衡的分布状态,不同类别的设施也呈现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也对已有的公共场所造成影响,在公共空间本就不饱和、不丰富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了具备休闲服务的公共区域。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服务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其设施的配备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已成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重要考虑因素,因而明确大城市的休闲服务公共空间的分布对提升城市的空间要素配置和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和其他要素的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如马立等人发现邯郸市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格局;蒋丽明等人的研究发现福州市城市公园的分布未能满足人们公平享受公园的权利;贾晓婷等人对乌鲁木齐市休闲空间的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关系提出思考;浩飞龙等人则发现其商业网点和城市道路网点具有一致性。可见,正确认识和解读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特征,对城市发展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能丰富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格局提供科学的参考。本文以贵阳市各个区域的公共服务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为优化贵阳市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提供参考依据。
一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选取
(一)研究区概况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常住人口488.19万人,面积约80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88.19万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贵阳市辖南明、云岩、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6个区,清镇1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3个县。本研究主要以《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划定的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见封三图1)。
图1 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分布图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位置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其主要信息包括:经纬度、目标名称、目标地址名称和目标分类。本文在数据获取后经过预处理,最终筛选出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经纬度,共计489个,并按不同区域数量进行分类(见表 1)。
表1 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基本概况
二 结果与分析
(一)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估计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内点或面要素的密度进行估计,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运用距离衰减来测度要素的密集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为 poi点要素在(,)处的核密度值;r为带宽;u为与poi点(x,y)的距离小于r的数量;k表示空间权重函数;d表示当前要素点与(x,y)的欧氏距离。
将贵阳市公共休闲服务设施进行核密度分析,选择带宽1500米。总体来看,贵阳市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为“中心—边缘”的层次分离形状(见封三图2)。以南明、云岩为中心的核心城区是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集中区域,花溪区较为集中,而观山湖区、乌当区,虽然近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向其周边地区扩张,但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覆盖却远比不上老城区的集中程度。同时,在与路网的图层叠加中发现,路网越集中公共休闲服务设施越集聚,云岩、南明两城区居民抵达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时间短,其可及性条件较其他区域好。
图2 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核密度估计图
(二)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能够较好估计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本文在此统一将其确定一般社区公园服务范围,即服务半径为500米进行缓冲区分析。
圆圈区域为贵阳市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缓冲区覆盖范围,贵阳市不同辖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分布和服务范围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向外围飞地式的递减分布模式,其分布核心在云岩区且呈现彼此覆盖的情况,表明该区域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分布数量和服务范围均较好,该地区居民休闲服务可及性较好(见封三图3)。观山湖区和南明区的覆盖范围较连续,是由于城市建设逐渐向北部迁移,新城建设的同时也配套了较为完善的休闲服务空间。
图3 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缓冲区估计图
在老城区(南明区、云岩区),喷水池、大十字等商业中心辖区面积较小,且甲秀楼、黔灵山公园等旅游点位于其中,公共休闲服务设施覆盖范围较为全面,也造成该地区旅游资源压力较大。而从花溪区、白云区、乌当区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缓冲区覆盖范围来看,以上地区的广大区域均没有在缓冲区服务范围内,或与以上地区人口分布和发展重心有关。花溪区连片缓冲区沿花溪大道分布,因该地区有花溪公园、十里河滩、孔学堂等景点。
(三)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系数主要是通过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来看同类型要素之间的距离情况,能够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表示某一辖区内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最邻近实际距离的平均值;r表示最邻近距离的理论值;di为最邻近实际距离;A为不同辖区的区域面积。若R<1,则表示研究对象呈集聚分布;若R>1,则表示研究对象呈离散分布。利用ArcGIS进行最邻近分析,后进行最邻近指数计算(见表2)。
表2 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最邻近指数
贵阳市不同辖区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表明其更倾向于集聚状态,这与前面进行核密度分析和缓冲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同时从最邻近指数来看,南明区的最邻近指数和花溪区的最邻近指数相对较小,说明这两个区域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分布较为集中,从先前分析,也从花溪区的景区分布在花溪大道沿线进行证实。云岩区虽然在核密度分析中表明其是最密集区域,也是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境的区域,但其集中程度却比南明区和花溪区较低,主要是与其面积有关,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其他辖区与云岩区的结果相当,其中观山湖区的集聚状况最小,表明新城建设过程中在高度重视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和休闲设施的配置和分布情况。
总体来看,新城的建设发展是最为明显的,其最邻近指数更大,更趋近于均匀分布状态;老城区和花溪区分布较为集中,从其道路的密集程度和景点的分布情况也能证实经济和交通与公共休闲服务设施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 讨论
总的来说,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空间分布还存在一定问题,各个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同时区域内部也存在空间不均衡发展的情况,希望日后能够更好地认清当前贵阳市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分布的不足,为贵阳市城市建设、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城市建设中,规划者应该越来越注意到关系人居环境和生活幸福感的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未来,还应拓宽研究对象,从不同要素、不同区域之间的互通关系进一步分析贵阳市公共空间配套设施,从多时间、多要素尺度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促进区域建设的协调发展和互通交流。
四 结语
本文通过poi数据,利用ArcGIS的核密度、缓冲区、最邻近指数对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并进行可视化描述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空间设施分布不均衡;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其呈现“中心多、外围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南明区、云岩区老城区为中心向外递减并有向北扩展趋势。
第二,云岩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覆盖率最高,基本覆盖全域且场所之间的服务范围有重叠;该地区道路交通方便,居民获得休闲服务的可及性最好;乌当区覆盖程度最小,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密度在中心城区属最低,发展空间较大。
第三,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分布有向北发展趋势,或与新城建设在向北转移有关;观山湖区的公共空间分布与其他区域相比较为均匀,且密度在全域中等水平;南明区的公共服务空间集聚程度最高,主要趋近于中心城区,分布最不均匀。
第四,道路越密集区域,公共休闲服务设施越为集中,这种现象以老城区、观山湖区和花溪大道沿线最为明显;一方面交通可达性越好的区域人流物流更广泛,另一方面观山湖区是新城建设区,花溪区是旅游休闲区定位,也进一步推动了沿线地区的公共空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