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共和国体育事业崛起

2022-03-22本刊编辑部

传记文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共和国赛场

本刊编辑部

2022年2月,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以及国际局势不稳定的当下,体育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情和暖意,新加入奥林匹克格言的“更团结”,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体育的联结和纽带作用。

而在百年前的中国,我们还远没有关于现代体育的认识。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国民体质堪忧,备受列强欺凌,被蔑视为“东亚病夫”。1917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上刊发《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他认为体育的作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强调把个人锻炼、体育运动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1937年,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进驻延安后,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了革命根据地的文化生活,也为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之际。那时尚无一支健全的体育运动队,也没有一处像样的体育设施和建筑。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刻揭示了体育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同年,中央体委成立,标志着体育体制的初步建立,各项体育运动、体育制度、体育教育也逐渐步入有序发展阶段。

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召开,由此我国体育经历了10年卓有成效的初期发展。竞技体育率先发展。为振奋民族精神,展现国家风貌,中国运动员积极学习取经,发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国际赛场上陆续实现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五星红旗高昂飘扬,《义勇军进行曲》响彻赛场。20世纪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体育展现了在外交领域的独特作用。到了80年代,中国女排更是用“五连冠”极大地振奋了民心,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中国体育开始在世界体坛上产生影响。

在国际赛场上频奏凯歌的背后是拼命的付出与苦练,充满着艰辛与坎坷。而对于中国人民一直期盼的奥运会,也是经过了百年多来的风雨历程。早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清政府就接到邀请。可直到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才“单枪匹马”第一次站在了奥运会赛场上。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4年,许海峰夺得首枚奥运金牌,奥运会舞台上从此出现了冉冉升起的东方新星。随着奥运会成绩的节节攀升,中国人有了更足的底气与信心。终于,在2001年7月13日成功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兑现了“有朝一日,中国一定要举办奥运会”的誓言。百年梦圆,中华腾飞,体育同行。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竞技体育的示范效应也在带动着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确定体育工作要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从2005年起,“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念响彻全国。自2011年起,每五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与每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体育已经内化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学校里,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通过运动帮助下一代更好地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健全人格,真正影响和改变一代代中国人的身心面貌。我刊第3期特别策划“见证共和国体育事业崛起”封面专题,得到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口述历史协会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撰写共和国体育教育奠基者钟师统的体育人生,采访和整理穆祥雄、魏纪中、曹镜鉴、李凯四位体育人的口述史,生动再现共和国体育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这一组文章中既有传记家撰写的他传,也有传主的口述自传,从不同视角、多元维度全方位展现共和国体育事业崛起之路。

传记的核心任务是通过个体生命史,记录和保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为宏观历史书写补充具有细节、情节、情感色彩的微观记忆,使得历史的面孔更加生动、丰富、真实。当我们今天在为崛起的共和国体育骄傲和呐喊的时候,时刻不能忘记的是那些曾用一生来为体育事业奋斗的人们,需要在共和国的体育史上为他们记下隆重的一笔。

当然,我们今天纪念他们,更是为了回到体育本身所代表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正在崛起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国民强健的身体素养,因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共和国赛场
《罗马共和国》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体育事业的积极作用
八位共和国将军记录当代新影像
共和国大阅兵史话
瞩目2009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